猪场建设设计

合集下载

猪舍设计与猪场建设流程与细则

猪舍设计与猪场建设流程与细则

猪舍设计与猪场建设流程与细则生产区规划设计1规划布局2、高效工厂化猪场猪舍面积猪舍单体设计思路猪栏设备设计1猪栏设备工艺设计2猪栏设备配置注:栏位包括饲养猪群栏位和周转机动栏位。

隔离、后备舍以半漏缝为主,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最低气温不低于零度,隔离、后备舍可考虑采用全漏缝。

猪场清粪系统设计1清粪系统工艺设计2清粪系统设施配置环控系统设计1设计依据在夏秋季炎热天气,配置风机、水帘降温,猪舍室内温度须控制在猪群舒适范围,通风采用纵向大通风模式,通过大风速产生风冷效应,降低猪的体感温度。

在冬季寒冷天气,配置天花通风窗及地沟风机、风机通风换气,猪舍室内换气量高于猪群最小呼吸量。

春秋冬季通风量平缓变化,通风模式平滑过渡,不对猪只造成应激。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建立模型“猪群产热+围墙传递室外热量+屋面传递室外热量-通风带走热量-水帘带走热量-室内水汽蒸发带走热量=室内热量”,室内热量的控制决定室内温度的变化。

通过增加建筑材料隔热性能,利用风机水帘等方式可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猪舍室内温度控制表猪舍室内通风量控制表注:数据来源于《GBT 17824.3-2008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2环控系统工艺设计01、华中地区设计标准:各猪舍夏季炎热时期采用纵向通风模式,开启水帘和风机,从水帘处进风,山墙风机排风换气,利用水帘蒸发和风冷效应实现通风降温;冬季低温时期采用垂直通风模式,开启天花进风窗和部分山墙风机地沟风机,关闭水帘进风口。

既满足猪只最小通风量需求,又避免冷应激和热量散失。

春秋季节采用纵向/横向+垂直通风模式,根据外部气候温度变化平缓过渡通风模式,进风口在天花进风口和水帘进风口之间逐步切换。

a、配种怀孕舍、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两栋式配怀舍夏季纵向通风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夏季纵向通风猪舍冬季垂直通风(屋檐口进风,新鲜空气经天花进入舍内,污气由风机抽走)b、栋式分娩舍夏季纵向通风保育舍夏季纵向通风考虑南方及中部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夏季分娩舍采用纵向通风;夏季开启水帘,新鲜空气降温;冬季关闭水帘,新鲜空气直接进入屋檐口,冬季新鲜空气由天花小窗进入猪舍,污气由风机抽走。

猪场设计方案

猪场设计方案

猪场设计方案猪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猪场设计方案对于猪的养殖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猪场的选址、场地规划、设施设计以及猪舍布局等方面,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猪场设计方案,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一、猪场选址与规划1. 选址猪场选址应考虑附近交通便利、供水方便、环境独立封闭的地带,以避免外界干扰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同时,周边环境宜选择相对安静的地区,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

2. 场地规划猪场的总体规划应根据猪的品种和规模进行布局,包括繁殖区、育肥区、配种区、饲养区等,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相对独立和互不干扰。

同时,应有合理的道路、通风、排放系统,以保证场内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

二、猪场设施设计1. 猪舍建设根据猪的品种、规模和数量确定猪舍的类型和数量。

建议选择传统猪舍、开放式猪舍或者设施化猪舍,其中设施化猪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饲喂设施为了提高饲养效率和饲养质量,建议设置自动化饲喂设施,如自动投喂器、饮水器等,确保猪只能够按需取食和饮水。

此外,还应设置饲料储存设施,以保证饲料的安全储存和供应。

3. 监测设备猪场应该配备适当的监测设备,如温度监测仪、湿度控制器、气体浓度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猪场管理人员及时监测猪舍内的环境参数,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始终处于适宜状态,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三、猪舍布局1. 繁殖区繁殖区是用于母猪繁殖和仔猪产仔的区域,应该设有相对独立的分娩室和断奶区,以保证母猪的安全和仔猪的生长发育。

2. 育肥区育肥区是用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区域,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设定不同的区域和舍室,以保证猪只的舒适度和生长速度。

3. 配种区配种区是专门用于猪只繁育的区域,应设有配种舍和配种档,以便猪只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配种和交配,确保后代品质的稳定。

4. 饲养区饲养区是用于日常饲养管理的区域,应设有合理的饲喂和饮水设施,以及必要的卫生设备和疫情监测点,以确保猪只的营养和健康。

3000头肉猪养殖场规划设计(昆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3000头肉猪养殖场规划设计(昆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第1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生态养猪场。

1.1.2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云南省曲靖市1.1.3 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新建。

1.1.4 项目法人项目法人:。

1.1.5 企业性质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1.6 建设年限建设年限:1年。

1.1.7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占地56亩。

项目总共占地56亩(37334㎡),其中养猪场及附属配套建筑占地26亩,生态橙子果园占地30亩。

1.2 项目设计依据1.2.1 设计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二)、《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三)、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1.3 项目设计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人们开始追求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活,开始自觉地吃绿、穿绿、住绿、用绿,珍视生存环境和生命健康。

绿色消费并不是消费绿色。

提倡吃绿、住绿、穿绿、用绿的目的是为了在环境保护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项目设计的理念主要是绿色。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代表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21世纪的生活与绿色密切相关。

绿色不仅仅是由树木、花草构成的风景,而且是安全、健康、清洁等等美好事物的象征。

“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融为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既涵盖了生产行为,又包括了消费行为。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因此,体现在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循环,绿色食品。

第2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2.1 项目选址自扎村隶属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地处会泽县上村乡南边,距乡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松会线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距会泽县98公里,距曲靖市100公里。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猪群规模通过对养猪工艺的了解来计算猪群规模,从而确定猪场规划与设计。

(一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规模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

四阶段饲养工艺(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5周, 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保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成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之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母猪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

2。

按工艺流程建设安排生产车间一个养猪场建场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栏位、产房栏位、育仔舍栏位和育肥舍栏位。

场内猪群的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

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计划(1确定每头母猪一年内理论产仔窝数。

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多少,决定于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而母猪繁殖周期长短,主要受哺乳时间的制约。

以现代生产工艺为例,母猪哺乳期为4周,加上妊娠期16。

5周,断奶至配种期2周 ,一个繁殖周期为22。

5周。

养殖场设计生产区(ppt)

养殖场设计生产区(ppt)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
三、万头猪场存栏数、占栏数及圈舍数计算
存栏数计算 妊娠母猪头数=(总母猪数 X 年产胎次 X 饲养日)÷ 365
(486头) 哺乳母猪头数=(总母猪数 X 年产胎次 X 饲养日)÷ 365
(141头) 哺乳仔猪头数=(总母猪数 x 年产胎次 X 每胎产仔数 X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 二、现代化猪场生产指标
每周配种妊娠头数(全年 52 周) 1 320 ÷ 52 = 25 ; 每周应配种头数(发情配种率 85 % ) 25 X 0 . 85 = 29 ; 年产仔猪数(产活仔数 9 头) 1320 X 9 = 1 1 880 ;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内容) ➢生产工艺流程:五段式 ➢猪场生产指标 ➢精确计算猪群规模和栏位数 ➢饲养密度设计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布局 ➢生产设施建设 ➢其他要求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 一、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规模化养猪生产可从饲养管理阶段来分为5个阶 段: 配种、妊娠阶段(16~17周) 分娩、哺乳阶段(5~6周) 仔猪培育阶段(6周) 生长阶段(8周) 肥育阶段(7周) 不同阶段在不同的专用舍里完成,直至出栏。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3.畜禽养殖场生产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区设计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1 早期断奶饲养工艺流程 2 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 3. 隔离(多点)饲养工艺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设计方案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设计方案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执行摘要:我国养猪业仍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

与大型养猪场相比,小型养猪场具有管理方便、投资小、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投资小型养猪场的人越来越多。

为方便养猪户建设养殖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现设计以下养猪场建设标准方案。

养猪场选址条件1、养猪业是一个长远的产业,必须进行长远的规划。

2、水、电及交通条件: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250吨,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标准,用电量80-100千瓦,装机容量80 -100 千瓦。

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形、区位、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境保护条件:应采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尽可能与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减少量。

猪场规模分类:1 、规模化养猪场:自繁自养基础母猪>3000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基础母猪=0,商品猪>50000头/年,种猪为主基础母猪<3000头, 仔猪 <50000/年。

2 、中型猪场:自繁自养基本母猪<1000头,商品猪<10 000头/年,仔猪育肥型基本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年,种猪型基本母猪猪 <1000 头,仔猪 <10000 头/年。

3 、小型猪场:自繁自养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 0头/年,仔猪育肥基础母猪=0,商品猪<1600头/年,种猪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

养猪场建设原则1 、人畜分离:在整体布局上,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洁净路与脏路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饲养区分开。

商业猪。

在建造猪舍时,必须将人居与猪舍分开,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便得到及时处理,保证环境卫生。

2、严防疫:建设期间要大力发展中农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建设。

猪场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

猪场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

猪场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一、猪场设计原则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配种舍与妊娠舍合用一幢猪舍.一、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2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19.8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

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1256头基础母猪:124头,其中空怀9头、妊娠90头、哺乳25头。

公猪:6头后备母猪:12头后备公猪:2头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二、生产工艺程序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周”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配种妊娠阶段。

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

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6头,保证每周能有5头母猪分娩。

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饲养,在待产前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产仔舍产仔,在产仔舍内4周,仔猪平均4周断奶。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一、猪场总体设计1.选址: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淹、沼气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应考虑到猪场离市场、饲料供应、无污染源等的距离,方便运输和管理。

2.猪场规模:根据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猪场规模。

规模越大,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但也需要考虑到管理和技术的难度。

3.猪舍布局: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猪舍划分为产仔舍、育肥舍和育种舍等。

同时,应考虑到猪舍之间的通风、采光、通道的设置,以及猪群之间的隔离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设备和设施:猪场应配备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清洁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猪舍建筑猪舍建筑是指猪的养殖场所,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猪舍建筑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1.建筑材料:猪舍建筑需要使用坚固、耐用、隔热、防水和抗菌的建筑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彩钢板、塑钢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卫生条件。

2.保温和通风:猪舍需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

保温层可以使用保温棉或保温板,以保持舍内的温度稳定。

通风设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的组合,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空间布局:猪舍内应设置合适的空间布局,以确保猪的舒适性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空间应充足,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饮水设施、饲料器等。

4.卫生和消毒:猪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猪舍内应设置隔离区和防疫设施。

综上所述,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是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猪场总体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环保性,而合适的猪舍建筑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舒适度。

因此,在进行猪养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舍的建筑设计
————郑州大力农牧设备有限公司
一、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

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

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

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

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利分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要求保温性好。

2、屋顶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无机玻璃钢保温节能板材效果良好。

3、地板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

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

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

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

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

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

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

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

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

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
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三、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

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

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

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

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

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

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

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1、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

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

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2、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3、仔猪保育舍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

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

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

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4、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而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

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

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

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

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

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

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

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

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

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

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四、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

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

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

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
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五、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

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

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

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

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

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

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

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郑州大力农牧设备有限公司
2012-8-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