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超微粉技术应用及前景

中药超微粉技术应用及前景

中药超微粉技术应用及前景摘要中药现代化技术基础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中药饮片的超细粉。

本文通过介绍中药传统剂型与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对二者进行对比,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了常用超微粉碎设备和工作原理,以及中药超微粉碎的特点,以这些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超微粉;应用前景II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Ⅱ)1. 前言 (1)2. 中药超微粉相关概念及讨论 (2)2.1 中药超微粉的概念 (2)2.2 中药材的超微粉碎 (2)3. 中药超微粉碎的优势 (4)3.1 提高生物利用率 (4)3.2 提高疗效 (4)3.3 微细粉碎的匀化作用 (4)3.4 提高中药的质量管理 (4)3.5 节省药材 (4)3.6 便于携带 (5)3.7 易于服用 (5)3.8 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技术 (5)3.9 改进中药制剂工艺 (5)3.10 开发中药新剂型 (5)4. 中药超微粉碎的前景 (6)3.3 市场的需要 (6)3.1 消费者与养殖者共赢的需要 (6)3.2 兽用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6)5. 结论 (8)参考文献 (9)I1.前言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它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对提高中药疗效、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和降低中药资源的浪费与损耗,以及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

所谓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是指以中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粉碎后粒子的中心粒径为10~75μm,经细胞级微粉碎作业所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中药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生产的中药制剂,称为“细胞级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

中药绝大多数的品种是来源于动植物的生物体,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细胞,药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且以细胞内为主。

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与思考_胡学军

中药超微粉碎研究进展与思考_胡学军
[ *]
困难等问题,在大陆未能得到推 广 应 用 。 -" 年 代 以 来 , 日 本 、 韩 国及我国台湾、广东、江苏等地 先后开始研究 “ 单味中药浓缩颗 粒” ,即 “ 中药配方颗粒” ( 曾使 用中药颗粒饮片、免煎饮片、免 煎中药饮片等名称) 。即由原动、 植物药材经炮制加工成饮片,再 根据药物不同性能,采用不同的 现代提取方法 ( 如水提、醇提、 水蒸汽蒸馏等)提取,再经浓缩、 干燥、制粒而成,每味颗粒作为 传统饮片的替代品。因具有携带 方便、不需煎煮、直接冲服,起 效快、易于调配等特点,尤其是 解决了中药汤剂煎制不便的问题, 深受患者欢迎,有人曾将其称为 “ 科学中药” 。目前我国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已将此类药统一命名 为 “ 中药配方颗粒” ,并于 !""* 年
含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细胞 级粉碎后的复方制剂中所含菝契 皂苷元含量高于粗粉复方制剂中
!"] 所含菝契皂苷元含量。杜氏等[
术分为微米技术、亚微米技术、 纳米技术。虽然目前有关超微粉 碎的名称较多,概念与内涵不一, 但多数资料较认可的中药超微粉 碎是指中药的细胞级微粉碎,其 中心粒径应在 /)!- 以 下 。 至 于 是 否应再分微米级、亚微米级、纳 米级,以及是否采用更为科学和 确切的内涵等,均有待相关领域 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单味中药超微粉碎的研究 目前中药超微粉碎研究中以 单味中药研究较多,主要围绕是 否增加溶出率、生物利用度、减 少用药量、提高比表面积、颗粒 均匀度、增强药理作用等方面展
*.] 开。如蔡氏等[ 经试验研究后证
的研究表明,相同剂量下,糖泰 胶囊 ; ( 用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的 作用强于< ( 用传统粉碎工艺制 成) ,糖泰胶囊;小 剂 量 组 与 糖 泰 胶囊 < 大剂量组对正常小鼠的血糖 降低作用几乎相同。同时 ,杜氏

中药材超微粉碎实验指导

中药材超微粉碎实验指导

中药材超微粉碎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微粉碎技术,学习并掌握中药材超微粉碎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超微粉碎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YSC-701超微粉碎机的使用方法。

3.学习使用YSC-701超微粉碎机对中药材进行超微粉碎的具体操作过程。

4.复习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颗粒粒径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固形物料经过超微粉碎,使其处于微米甚至纳米的尺寸时,该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从而显著提高药品的溶出度,并能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无论内服或外用,都能明显提高疗效。

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超微粉碎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中医手段,中药材经超微粉碎细化后,可直接用于口服,从而免除了饮片、煎煮等繁琐的工艺,大大方便了病人用药;不仅如此,经研究表明,超微细化后的中药用量,只相当于原方剂用药量的十分之一,从而大大节省了宝贵的中药材资源,也有效保护了中药材种植环境。

另外,通过超微粉碎技术,使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效成分,经细胞破壁,可明显提高药品的生物利用度。

这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开创了全新的途径。

超微粉碎技术是粉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粉体原料的超微粉碎,高精度的分级和表面活性改变等内容。

根据原料和成品颗粒的大小或粒度,粉碎可分为粗粉碎,细粉碎,微粉碎和超微粉碎。

超微粉碎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鉴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超微粉碎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起步较晚,开发研制的品种相对较少,但已显露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微粉碎机一般为无筛式粉碎机,粉碎物料粒度由气流速度控制,粉碎粒度要求95%通过0.15mm(100目),超微粉碎通常由超微粉碎机、气力输送、分级机配套来完成。

本实验使用的是YSC-701超微粉碎机,纤维性物料经过超微粉碎后细度可以达到300—2000目,大比重脆性物料超微粉碎后细度可以达到1000—13000目。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植物药材经超微粉碎后,绝大多数细胞的细胞壁
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不需要透过细胞壁屏障而 直接和给药部位接触。 由于微粉药物粒径较小,比表面积极大,极易吸 附在小肠壁被吸收,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吸收 速度。 另一方面,微粉与给药部位接触面积大,延长了 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药物的吸收量也显著增 加。 此外,有人提出中药材在细胞级粉碎过程中具有 “均质化”的作用。


中药强调配伍,以复方应用是其特点。中药复方中所含 的多种有效成分,能够针对影响机体的多种因素,通过多环 节、多层次、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合调节作用,以适应机 体病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以微粉形式入药,保留了处 方全组分及其药效学物质基础,保持了中药的属性和功能主 治,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的特点,较好的处理了 中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继承传统中药固有 特性的关系问题。

一、改善外观性状 某健胃消食方由山楂、麦芽、陈皮、甘松、栀子组成, 具有健胃消食,行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小儿饮食 积滞、腹胀腹痛等症。在进行咀嚼片的研制中,考虑 到山楂含石细胞较多,压成的片表面粗糙,咀嚼口感 差,影响服用。为此,采用普通粉碎方法和气流超微 粉碎法,比较了山楂、麦芽普通粉及微粉制成的片剂 的外观、口感及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气流超微粉碎法 制得的咀嚼片较普通粉碎法制得的咀嚼片在外观、口 感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效成分含量也有较大幅 度的提高。
深冷冻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物料在不同的温度下
具有不同性质的特性,将物料冷冻至脆化点或玻 璃体温度之下,使其成为脆性状态,然后再用机 械粉碎方式或气流粉碎方式使其超细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材在低温下,韧性呈现均匀降低。 中药材虽然没有明显的脆性转变点,但随着温度 的降低,脆性增加的规律是存在的,并可以找出 一脆性最大的低温范围。另外,物料在快速降温 情况下,各部分不均匀收缩而产生内应力,极易 引起薄弱部位破裂,导致物料内部组织结合力降 低,当受到一定的冲击力时,极易破碎成细粉。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与装置研究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与装置研究

作为一种新技术 , 超微粉 碎技术 从2 世纪9 年代 才逐 将常规粉 末材料微 细化 , 是通过物 理和化学 方法将 0 0 二
步被我 国相关研 究部 门和 制药行业 所重视 , 别 是在 原子或 分子状 的物 质凝聚 成所需颗粒 。 特 而超 微粉制备 中药 领域 的应用 近 年 来 引起 了越 来 越广 泛 的关 注 , 然 而 该项 技 术 的许 多 理论 尚处在 不 断 的探 索 阶 段 ,
得 到更 为广泛 的应用 。
13 超 微 粉 碎 的 特 点 .
131 增 强天然植物有效 成分在体 内的吸收 , 高生 I. 提
1 超 微 粉 碎 技 术
物 利用 度 , 增强 药效 药物 的 溶 出速 度 与药 物 颗粒 比表 面 积 呈正 比 ,
11 超 微 粉 碎 的 原 理 .
表面积 , 面积 的增加 会 引起 自由能 的增加 , 这种 超 微粉 碎 , 表 但 使其处 于微 米甚 至纳 米 的尺 寸时 , 该物 质 自由能 的增 加并不稳 定 , 因为 自由能有趋 向于最 小 的 的物理 、 学特性 都将 发生 极 大的变 化 , 化 从而 可 以显
倾 向, 故超微 粉又 会有 重新 结聚 的倾 向, 使粉 碎 过程 著 提高 药 品的溶 出度 。 无论 内服 或外用 , 能明显 提 都 达到一种粉碎 与结聚 的动态平 衡 , 于是粉 碎便停 止并 高 疗效 。 别是在 中医药领 域 , 微粉碎 技术 能够 改 特 超 在一定 阶段 不再 向下进 行 , 以要采取措 施 阻止 其结 变 传统 的 中医手段 , 所 中药材 经超 微粉 碎 细化后 , 直 可
2 超 微 粉 碎 设 备 及 其 研 究 现 状
中药超微粉碎 后 , 由于药物有 效成分 的溶 出速度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中国·四川坤森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亮·引言: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医保健、预防、治疗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对中药的日趋重视,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产业进行了有效的改造,逐步实现了中药生产的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

相比之下,我国中药制剂的研制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中药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要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推进研制、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以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超微粉碎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用于中药领域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

鉴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超微粉碎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起步较晚,开发研制的品种相对较少,但已显露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药界的研究热点什么是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

所谓细胞级微粉碎,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它不以粉碎细度为目的,而是追求细胞的破壁率,粉碎后粒子的中心粒径在75μm以下。

虽然细胞的破壁率越高,药材的细度越细,但细度作为一种宏观检测指标,无法表达药材的真实性状。

通过超微粉碎,能将原生材料的中心粒径从传统工艺的150~200目提高到300目以上,对于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的细胞破壁率大于95%。

这项新技术适合于不同质地的各种药材,可使其中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而不是使有效成分从细胞壁(膜)释放,从而使药物起效更加迅速、充分。

中药超微粉碎对药物体内吸收的影响中药经超微粉碎处理后,其粒度更加细微、均匀,因此表面积增加,孔隙率增大,吸附性和溶解性增强,药物能较好地分散、溶解于胃液中,增大与胃黏膜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易被胃肠道吸收,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相当一部分矿物类药材是水不溶性物质,经超微粉碎处理后,因粒度大大减少而可加快其在体内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

中药超微粉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中药超微粉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影 响 。中 药 的 重要 药 效 成份 通 常 分 布 于 细胞 内与 细 胞 间质 ,且
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 ,从而提高药效 。如珍珠 ,用传统 方法加工会破坏其部分成分 ,而在一6 ℃左右的低温和严格的 7
第第・月 20总刊 0l下期 89第 18 半 0期 9 卷月 8 年
和长期实践中创制 了针刺 、点穴、艾灸 、烫熨、蒸浴 、董鼻、
外 敷 、 内服等 多种 多 样 的 治疗 方 法 并 发挥 了重 要 作用 。现 在 的
中医急救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加足够重视加以研究运用。如十
宣放 血 治 高 热 、晕 厥 、 昏迷 等 ,在 大 量 的 中医 文 献 中没 有 具 体 的运 用 指 针 ,这 些应 该 深 入 的 研 究 ,制 定 出具 体 的行 之 有 效 的
的方 向应传统 的急救方法 中发掘和提高。其实中医药在千百年
中药超微粉 的优势 及应用前景
方邦江 陈 浩 郭
关键 词 :中药超 微粉 ;应用 前景 d i 1 . 6 0i n1 7 —7 9 0 01 .5 o: 0 9 9 . s . 2 2 7 . 1 812 3 s 6 2 ‘ 文章 编号 :1 7 —7 9 ( 0 0 1 .2 80 6 22 7 2 1 )一80 0 . 2

实施标准和细微 的实施操作方法 。清代赵学敏 《 串雅 》中不泛 些急救简便廉效的好方法 。应该加 以发掘整理 ,形成能具体
指导临床 的治疗方法。有了这些具体操作的规范,应建立培训
实施系统 ,让广大的临床 一线人员掌握实施 。只有这样才 能传
承 中 医急 症 精 髓 。
( 收稿 日期:2 1 .73 ) 0 O0 .0
陈长洲等【研 究后指出超细粉碎使沉香的细度提高 ,促进挥发 1 7 】 性成分释放 ,若粉碎细度达 30 目以上挥发油释放量与 6 0 o目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超微粉碎设备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超微粉碎设备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1、中药超微粉碎相关概念及讨论中药超微粉碎主要是指中药材的细胞级微粉碎,直接将中药材的细胞打碎。

由于植物药、动物药的药效成分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以细胞内为主,因此将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粉碎作业称为中药的“细胞级微粉碎”;采用细胞级微粉碎方法所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中药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制出的中药称为“细胞级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

细胞级中药超微粉碎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它不以粉碎细度为目的,而是追求细胞的破壁率。

虽然细胞的破壁率越高,药材的细度越细。

但细度作为一种宏观检测指标,无法表达药材的真实性状。

通过超微粉碎,能将原生材料的中心粒径从传统工艺的150~200目提高到300目以上,对于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的细胞破壁率大于95 %。

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救成分充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

药材粒子经细胞级中药超微粉碎后,显傲镜下观察仅有极少量完整细胞存在。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固体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10μm(即300目以上)粉体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业技术,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粒径细、分布均匀、节省原料等特点。

粒径大于1μm 粉体称为“微粉”,而粒径小于1μm 的细粉称“超微粉”;还有人认为,粒径小于0.1μm 的微粉才称得上“超微颗粒”。

另外从颗粒的粒径而言,微米、纳米中药制剂亦应属于中药超微制剂,“微米中药制剂”属细胞级微粉制剂,是采用现代高科技与传统炮制技术和制剂技术研制出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一般认为其粒径应在1~75μm 范围内,能保持传统中药固有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粒度。

“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中药微米提取物、微米中药制剂,它使中药材细胞破壁率提高达90 %以上。

至于“纳米中药”,它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径粒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复方制剂,是中药通过纳米化后的一种笼统叫法。

现在,大多数资料及企业所认可的中药超微粉碎是指中药经超微粉碎机粉碎后的细胞级微粉碎(即细胞破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国·坤森微纳科技股份
唐亮·
引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医保健、预防、治疗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国对中药的日趋重视,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产业进行了有效的改造,逐步实现了中药生产的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

相比之下,我国中药制剂的研制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中药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要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推进研制、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以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超微粉碎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用于中药领域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

鉴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超微粉碎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起步较晚,开发研制的品种相对较少,但已显露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药界的研究热点
什么是中药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
胞破壁技术。

所谓细胞级微粉碎,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它不以粉碎细度为目的,而是追求细胞的破壁率,粉碎后粒子的中心粒径在75μm以下。

虽然细胞的破壁率越高,药材的细度越细,但细度作为一种宏观检测指标,无法表达药材的真实性状。

通过超微粉碎,能将原生材料的中心粒径从传统工艺的150~200目提高到300目以上,对于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的细胞破壁率大于95%。

这项新技术适合于不同质地的各种药材,可使其中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而不是使有效成分从细胞壁(膜)释放,从而使药物起效更加迅速、充分。

中药超微粉碎对药物体吸收的影响
中药经超微粉碎处理后,其粒度更加细微、均匀,因此表面积增加,孔隙率增大,吸附性和溶解性增强,药物能较好地分散、溶解于胃液中,增大与胃黏膜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易被胃肠道吸收,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相当一部分矿物类药材是水不溶性物质,经超微粉碎处理后,因粒度大大减少而可加快其在体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优势
增加药物的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颗粒比表面积呈正比,而比表面积与粒径呈反比。

因此,药物的粒径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超微粉体粒径小、孔隙率增大、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变大,同时又具有较大的附着力而紧紧粘附在胃肠壁的粘膜上,使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吸收更充分,吸收量也会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无论是外用贴剂还是服胶囊,经超微粉碎后均可用较小剂量达到原方剂的药效。

羚羊角从200μm(约50目)超微细化到30μm(400目)时,吸收率和疗效显著提高。

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使药材粒度达到细胞级,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释放出来,因而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增加,溶出率也大大提高。

人参、红参、西洋参和三七等含人参皂甙类药材,经超微粉碎后,人参皂甙的渗出明显优于其普通饮片;决明子经沸水浸泡5min,浸泡液中总大黄酚含量与药材水煎煮
90min所得煎煮液中的大黄酚含量相当。

对不同粉碎程度三七体外溶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粒度越小溶出度越大。

改变中药制备工艺,提高中药的提取率。

中药超微粉碎后由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提高,因而可改变中药的提取工艺,提高中药的提取率。

经超微粉碎后,决明子黄酚的提取率可提高到69.7%,山茱萸和红参溶出物提取率也明显提高。

蒲公英超微粉体薄层色谱有明显改变,其中代表成分咖啡酸可在甲醇及水中快速溶出,说明该类成分已呈释放状态,极易溶出。

川芎超细粉与细粉体外溶出及药效研究结果表明,阿酸溶出量前者为后者的118倍,镇痛作用(热板法)前者强于后者,同时强于饮片的醇提液和水提液。

由此可见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在改变提取工艺,简化提取过程,提高提取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提高药效,减少用药剂量,节约原料药材
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粒度变的更加细小,有效成分更易于溶出,药效也相应增强,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大大节约原料药材。

相同剂量下,用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的糖泰胶囊,作用强于用传统粉碎工艺制成的胶囊。

附桂地黄丸的超微粉碎与传统丸剂药效比较,在相同剂量时,前者的作用更明显。

协和医院报道,1份粉末状决明子的润肺效果与4~5份粒状决明子等效,金桂、肾气丸超细粉碎后服用量由原来的3g/丸减为0.9g/丸,且药效更强。

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用较小剂量即可获得原处方的疗效,一般可节省药材30%~70%,微米中药的丸散药给药剂量可减少到原来的1/3~1/5,汤药给药剂量仅为原
来的1/5~1/20。

这对节约珍贵稀有中药材显得更加重要。

另外,某些类型的中药材如纤维性强类的甘草、黄芪、艾叶等,采用一般机械粉碎成细粉非常困难,剩余大量渣料造成原药材的浪费,而采用超微粉碎技术极易粉碎,可显著减少药用资源的消耗。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设备
目前,用于中药超微粉碎的设备主要有机械式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和振动磨粉碎机。

机械式粉碎机
机械式粉碎机粉碎效率高,粉碎比大,结构简单,运转稳定,具有冲击和摩擦2种粉碎作用,产品粒度在10~40μm,配以高性能的精细分级机后可产生5~10μm的超细粉体产品。

适用于中等硬度和弱热敏性中药的超微粉碎。

气流式粉碎机
气流粉碎是将净化干燥的压缩空气导入特殊设计的喷管,形成超音速气流,通过几个相向放置的喷嘴进入粉碎室,物料由料斗送入粉碎室后被各喷嘴气流加速,撞击到射流的交叉点上实现粉碎,然后经过涡流高速分离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级,粒径可达到5μm左右,力度均匀。

由于粉碎过程没有
伴生热力,所以粉碎温升很低,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粉碎。

但是此类设备制备成本高,能量利用率低,因而加工成本大,这使得在中药粉碎中受到了一定限制。

振动磨粉碎机
振动磨即高频振动式超微粉碎设备。

它是用弹簧支撑机体,由带有偏心块的主轴使其振动,运转时通过介质和物料的一起振动将物料进行粉碎。

磨机通常是圆柱形活槽形,其特点是介质填充率高,单位时间作用次数高,因而其振动能量大,能量利用率高。

当前德国和日本对动植物类药的超微粉碎均采用振动磨,振动磨的效率比普通磨高10~20倍,其粉磨速
度比常规磨机快得多,而且能耗低数倍。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超微粉碎技术在单味中药超微速溶饮片的研究与开发经超微粉碎的中药制剂既保留了传统饮片的特色和优势,又避免了煎煮的麻烦,且节省药材、保证疗效、方便携带与服用。

由于超微粉碎在封闭系统中进行,可避免对环境及产品的污染,同时可防止一些药材易挥发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超微粉碎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中医手段,中药材经超微粉碎细化后,可直接用于口服,将其用于改造传统饮片,可提供直接服用的中药微粉饮片,
但如用于提取还需进行不同类药材间适用性及微粒沉降、糊化等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

中药超微化技术推进经皮给药制剂开发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近年来中药开发的热点。

但是,在经皮给药制剂的生产中,中药传统精制工艺多采用水提醇沉法工艺或醇提水沉法工艺,其缺点是会造成有效成分特别是可以作为透皮促进剂的挥发油的损失。

并且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甚明确,传统多以粗提物入药,从而使药物的经皮渗透量、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指标的进一步精确与提高成为技术难题。

对此,现代经皮给药制剂有效药物的精制除了选用必要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和新的载体外,可以通过新工艺技术,如超微粉碎工艺技术,将原生药材通过传统粉碎法得到的直径150~200μm粉碎粒径精制到直径5μm 左右,使植物粉末达到95%的破壁水平,从而使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利用,提取时溶出更迅速,释药更快,最终使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推进纳米中药制剂开发
2000年,祥良等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在医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μ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试剂,并
在初筛中对某些矿物药进行纳米化处理,使之出现某些新的药效学特性。

纳米技术的出现使得超微粉碎成为全世界各个生产领域的先进技术,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蕴藏的无穷财富。

对于中国的国药—中草药尤为如此。

可以说中药超微粉碎是中药的一次飞跃性革命。

利用改进的机械粉碎技术我国已能大规模的生产钛白粉、碳酸钙、滑石粉等纳米粉。

中药超微粉技术推动中药指纩图谱鉴定技术的发展应用超微加工技术可将原生药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
中心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μm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中心粒径为5~10μm,在该细度条件下,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95%,传统的生药学手段已无法鉴别以生药微粉入药的产品,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从化学成分入手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鉴别手段。

因此,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势在必行。

弥补传统粉碎工艺缺陷
目前,超微粉碎技术已成为制备新材料的重要渠道。

超微粉碎技术可对上百种中药材(含钙类、动物骨、壳、植物根、茎、花及种子类、矿物类等)进行加工处理。

不仅能粉碎各种无机矿物原料、有机材料,还能粉碎含有多种纤维和富有粘、弹性的各种动植物材料,这是传统粉碎技术难以达到的。

坤森微纳科技股份专业生产各类超微粉碎分级设备,针
对于中草药的超微粉碎,花粉破壁技术,西药化工粉体的超微粉碎,粉碎粒度1-80um,并且粉碎粒度可调。

唐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