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案
最新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学案

最新沪科版高一上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其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操作,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2、知道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和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性,掌握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3、理解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二、预习导引(一)独立自主:1、海洋是资源的宝库, 是海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2、粗盐中氯化钠约占 ,还含有其它一些盐类(如、、、等)和难溶性物质。
依次可用、、、等试剂除去。
(1)先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2)再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3)然后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4)最后加 ,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加入试剂的步骤中,Na2CO3溶液必须在 BaCl2溶液之后,这样可以除去过量的 ,离子,而最后加入的必须是。
3、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有、、、 ,其中分离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步骤是 ,除去水分的主要步骤是 ,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分别是、、、。
4、食盐不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食盐可以用来生产、、、 ,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含氯和含钠的制品,如、、、、等。
5、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阳极产物是 ,可以用检验,现象为;阴极产物是、 ,分别可以用、检验,现象分别是、。
(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粗盐提纯中用过几次玻璃棒,每次使用的目的是什么?2、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资源?3、海水晒盐中要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三)预习反馈:1、在预习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的?2、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3、你能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吗?4、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组长填写)三、课堂流程:(一)预习反馈:针对预习内容,完成:①知识整理②疑难求助③互助解疑(二)教师精讲:(三)课堂检测:四、课堂总结:(整理知识结构)五、课后练习:1、下列物质有固定的沸点的是A 海水B 食盐水C 液氧D 啤酒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2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水图片、盐场等,以及生活、生产中含氯物质的物质。
写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结构分析其性质。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1.学生阅读第82页的“科学史话”,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并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说出史料对自己的启示。
3.分析引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展示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溶解性约1:2。
1.教师引导。
回忆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气的类别预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板书]化学性质多媒体展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铁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引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解释实验现象、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1.氯元素的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3.氯气的化学性质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二.化学性质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2Fe+3Cl2===2FeCl32Na+Cl2===2NaCl Cl2+H2===2HClCu+Cl2====CuCl2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沪科版

应用(D)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
ppt课件
解决比较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是对知识的较系统的认识。
谢谢大家! 希望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ppt课件
1、对于离子方程式只要了解其含义,并能理解和 书写课文中出现的几个离子方程式。这方面的内容有待 于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步加深。
2、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电解质,什么时候可用离子 符号表示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以说明从强酸、强碱及 可溶性的盐这一角度解释。
3、练习部分学生熟悉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初步树立电荷守恒的概念。
第二章教材分析
ppt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单元通过研究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始 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2、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利 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养成 4、承前启后的作用
ppt课件
二、教材的内容--本章知识结构
海水 晒盐 食盐电解饱和溶液 (粗盐提纯实验)
ppt课件
阴 极
- +
阳 极
滴加酚 酞的饱 和食盐 水
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
1、 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 反应,教材P35与P57表示不统 一,学生没有学过可逆反应, 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以说明 该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在同一 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可通过[思考与复习2.2] 中第2小题来巩固学习的氯水的 性质
8. 8.氯、溴、碘的活泼性比较 16. 气体实验室制法
ppt课件
二、教材的内容--课本中实验处理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15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化合价升降判断物质得电子与失电子2.通过电子得失或化合价升降,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3.学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过程与方法1.了解最初氧化概念的建立,经历从“得氧失氧”到“电子转移(偏向)”的过程2.通过分析微观粒子(电子)的转移,判断氧化剂、还原剂3.根据“电子转移(偏向)”,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情感态度价值观1.透过化合价变化的表象到电子转移的本质,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2.感悟物质在变化中对立与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降判断氧化剂、还原剂2.计算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难点:1.氧化剂与还原剂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ppt展示:最初“氧化”表示反应物中氧含量的增加。
例如:222MgOMgO结论:得氧被氧化回忆初三学习时关于氧化欢颜的概念[过渡]今天化学家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这一术语。
例如:22MgClMgCl这一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从第一章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中发生的变化时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从氧气参与反应到没有氧元素参与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其中金属镁,在反应中从0价变成了+2价,因此在2个不同的化学反应中,Mg都失去了2个电子,则Mg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种失去电子的变化即被氧化从原子结构角度分子Mg的变化,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概念强化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回忆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请回忆之前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请列举一些化学反应。
请判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按照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它们与氧化还原的关系是什么?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回忆氧化还原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的关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电子转移的应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于因此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学习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看来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分析]22MgClMgCl2222KIClKClI判断其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通过化合价升降,确定得失电子的数量,用单线桥的方式表达学习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式小结学习重点,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学生活动利用之前准备的学习资料,以及氧化还原学习的重要知识,出一个题目,含有上述重点知识利用准备的题目材料,按照要求完成试题整合回忆学习的重点,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展示学生出题情况微信拍照并上传,直接展示学生出题情况,并分析观看同学出题情况通过分析判断同学出题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专家例题展示分析2013到2016年学业水平考(合格考)的试题,分析专家出题中对所学知识点的覆盖情况观看专家出题情况进一步强化氧化还原概念作业布置。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学设计(五)本章知识结构二、本节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卤水密度的原因。
2.理解粗盐提纯中除去其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学会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操作,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3.知道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和主要产品,认识电解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性,掌握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4.学会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方法及其实验装置的装配和操作。
5.理解电离方程式及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卤水密度的控制,学习分析数据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方法。
对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有进一步了解。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2)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12↑现象: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阴极生成了NaOH。
阳极:电极材料炭棒,产生黄绿色的C12,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原理C12+2KI→2KCl+I2,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
阴极:电极材料铁棒,产生无色的氢气,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搜集一试管的气体,管口向下移至火焰处,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教学建议】只要求学生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不涉及有关电解质和电解的概念和原理等。
电解饱和食盐水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可由教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顾。
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填空,教师可以提问并进行归纳。
主要观察阳极和阴极产生气体的颜色和量的多少,以及在哪个区域使酚酞试液变红。
同时要求掌握检验氯气和氢气的方法。
3.盐酸(1)工业制法工业上常用氯气在氢气中燃烧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如右图,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时,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充分反应。
注意:在生产上,往往采取使用一种过量的原料而使有害的或价格较昂贵的原料充分反应。
(2)性质盐酸: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上用的盐酸常因含有杂质(主要是铁的化合物)而显黄色。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晒盐》351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海水晒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洋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资源库及海洋资源的特点,理解从海水中得到卤素资源的一般方法。
(2)理解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理解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范围。
(3)知道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4)理解粗盐提纯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制盐生产中卤水密度的控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初中所学离子沉淀的方法,描述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洋资源的学习,领略海洋资源的丰富及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海水成份及应用前景:海水是一个大的混合物体系(广意):若将海水中的盐结晶后平铺于陆地上,地球将增高150米海水中平均含盐3.5%,含多种矿物质,如钠、钙、钾、溴、碘、锶等。
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生物,是人类食物的来源之一海水资源包括:能量、生物、化学、矿物、及空间资源。
利用潮汐能量发电,各种化学物质被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保健用品;海水还是人类未来重要的淡水来源、新的能源和人类的空间资源。
一,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的原理2,海水制盐的方法(1)盐田法的原理(2)盐田: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3)盐田法制盐的过程:纳潮,制卤,结晶,收盐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卤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杂质较少,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21mg/l至1.26mg/l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那么,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呢?展示实验室中的粗盐,提出问题:1.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讨论:1.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有哪些?各有何作用?2.过滤、蒸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结设疑: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了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而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那么,如何才能除去其中的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呢?二,粗盐的精细提纯当碳酸钠溶液加在氯化钡之前时,剩余的钡离子无法除去仍然残留在粗盐溶液中,由此引入了新的杂质,因此,氯化钡应该加在碳酸钡之前,过量的钡离子可以通过碳酸根离子除去。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2海水中的氯氯气性质的研究》3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沪科版高一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水中的氯第一课时氯气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王彦迪一、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氯气性质的研究”是第二节“海水中的氯”中的一部分。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该内容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内容。
氯气性质实验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知模型。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证据推理揭示现象本质等化学学科素养的好载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平时的观察看来,高一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以及探究的能力。
虽然学生还未接触过氯气的性质,对此还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进行符号表征。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氯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行氯气性质的预测、实验的验证,进而进行分析,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以探究氯水成分和性质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宏微结合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最终树立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4.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教学流程环节一:对氯气的初步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播放小视频提出小问题: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气味?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根据预习科学史话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_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_教学设计

“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教学设计赵桂兰(上海普陀区长征中学 200333)1 教材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第二章以“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题,分“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海水中的氯”、“从海水中提取的重要元素”3节介绍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本章知识安排强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化工生产的联系。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知识———食盐出发展开脉络,打破了学科知识传统的系统性。
强调学习的探究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本节通过“卤素的应用”、“海水淡化”、“海底淘金”、“海水的综合利用”4个小组研究课题的展示,将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卤素的性质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海水中的资源。
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了解海水淡化的目的、意义、技术与前景。
(3)了解海底淘金、海水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本节学习,能认识到能源问题的危机性,认识到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 过程与方法(1)明确研究课题:以“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主课题,选择相关子课题。
(2)收集资料: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收集有关海水资源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料。
(3)成果制作及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对各小组演示文稿进行民主评价、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公开展示。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
(2)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运用科学方法,正确认识网络资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网络。
3 教学过程引言幻灯片内容幻灯片-01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是“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幻灯片-02 当今,人类面临的四大危机主要是:人口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与能源危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因此,开发地球资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幻灯片-03 然而,由于人们对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紧缺,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那就是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教
案卤素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本章是整个高中阶段较为详细、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本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分为
(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介绍食盐的提取,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氯化氢的溶解性及制法。
(2)氯气的性质及重要用途
(3)从海水中提取重要元素:学习镁、溴、碘的提取及溴、碘的溶解性、特性。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相似形和递变性。
(4)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为今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教学中可增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将探究气体体积的规律内容放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学习。
教法与学法: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通过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将其它卤素的性质与氯气的性质进行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也为后面学习同族元素的性质提供了方法和研究思路。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学习的方法,领会知识的内涵及本质。
因此在本章的内容的教学中知识的掌物和方法的形成同等重要。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积极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做,不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教师应该尽量演示。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含卤化合物的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氯碱工业等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情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
动机的素材。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也可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一些材料,研究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或撰写小论文。
二、课时分配
第一节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3课时
第二节海水中的氯 3课时
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的重要元素 5课时
复习练习 2课时
总课时 13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
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教学设计
(1)展示一幅大海图,引出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得出海水是宝贵的化学资源。
从而提出问题: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2)了解我国古代海水晒盐的情景,分析教材中的表2-1,理解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卤水密度的道理。
知道粗盐中含有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掌物粗盐提纯的操作
步骤,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了解氯碱工业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复习盐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介绍氯化氢的工业制法。
通过氯化氢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形成制备气体实验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培养
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4)学习电离概念,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海水中的氯”教学设计
“氯气”的化学性质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完成氯气与铁、铜、氢气、水、氢氧化钠及漂白性等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也可以不断设计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如氯气与水的反应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最后找出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哪些。
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次氯酸的性质。
结合实验讨论: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新制氯水与久制氯水的区别
结合性质讨论:自来水的消毒,游泳衣时间久了会发黄、褪色。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漂白粉的成分、制作原理、保存方法、变质原因。
家庭小实验:自制褪色灵。
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学设计
(1)结合实验、生产实际分析讨论:如何从海水混合离子溶液中提取某物质?从经济角度思考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方法、有关反应方程式。
(2)展示单质溴、碘。
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特性实验:溴的挥发,碘的升华及碘遇淀粉显蓝色
家庭小实验:化学密信
溶解性实验:在不同溶剂:水、苯、汽油、四氯化炭、酒精中的溶解性及溶液颜色。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海水中分离溴、碘。
所采用的原理、方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4)从原子结构入手,预测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再通过探究性实验找出氯、溴、碘化学活泼性及递变规律
(5)从电子得失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6)掌握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讨论在离子检验时如何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提高学生检验物质的实验技能。
(7)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