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海水“晒盐”知识点-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海水“晒盐”知识点-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8.2海水“晒盐”1、(1)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3)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减小,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实验(理解)①在盛有10gKNO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常温下的200ml水,震荡,发现硝酸钾固体部分溶解。

②给上述试管加热至60℃左右发现试管底部硝酸钾全部溶解。

③将上述盛有热的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发现试管底部又出现固体。

3、溶解度概念及四要素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锁绒基恩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g4、(1)溶解度曲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线上的点:表示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度相等(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曲线及上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5、海水晒盐的流程: 海水 蒸发池结晶池6、粗盐提纯:(1)难溶性杂质、难溶性杂质: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2)可溶性杂质(硫酸钠Na 2SO 4、氯c 化镁MgCl 2、氯化钙CaCl 2共6个化学方程式)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钙溶液;③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④加入盐酸调节pH 为7;①Na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NaCl②CaCl 2 + Na 2CO 3= CaCO 3↓+ 2NaCl; BaCl 2 + Na 2CO 3= BaCO 3↓+ 2NaCl; ③MgCl 2+ NaOH = NaCl +Mg(OH)2↓④Na 2CO 3+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HCl + NaOH = NaCl +H 2O 注意:①BaCl 2溶液一定要在Na 2CO 3溶液之前加入;②过滤之后再加盐酸调节pH 粗盐母液。

【鲁教版】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梳理: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习题(含答案)

【鲁教版】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梳理: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重难点1 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水“晒盐”(2017·连云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海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三层滤纸__一边。

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左右移动酒精灯或间歇加热__。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__b__(填字母)。

a .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

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Cl 2+Ca(OH)2===Mg(OH)2↓+CaCl 2__。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 与沉淀B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 是__盐酸__(填名称)。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 4·n H 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 2、CO 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 4与H 2O 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 =__8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 4+2O 2=====点燃CO 2+2H 2O__。

(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

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B .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 调为7C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D .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重难点2 海水“制碱”(2017·湘潭)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_8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_8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课堂练习及检测一、 基础巩固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海水或卤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能够加入下列哪种试剂()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

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D.因为甲烷无毒,不必注重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

(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水平二、水平提升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

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实行生产:①以贝壳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锻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

鲁教版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重点:1、海水制镁的过程及原理,相应的方程式。

2、海水淡化的方法,了解蒸馏的原理,工业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组成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知道结晶的概念。

3、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4、粗盐提纯(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及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和应用及相应的方程式。

食盐的精制5、“溶解度”的概念(定量),溶解度曲线图的运用;选择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6、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和过程(方程式),侯氏制碱法。

7、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物质的俗名和性质8、常见酸根离子的检验。

9、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1)物质种类:水(96.5%)和可溶性盐(3.5%)(2)离子种类:Cl-、Na+、SO42 -、Mg2+、Ca2+、K+二、海底矿物: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3、多种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猛、铁、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三、海洋资源:(1)分类: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保护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第二节、海洋工业一、海水制镁:1、原理: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2、生产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晶体→熔融氯化镁→镁3、化学方程式: MgCl 2+Ca(OH)2=Mg (OH)2↓+CaCl 2Mg (OH)2+2HCl =MgCl 2+2H 2O注意:从海水中提取MgCl 2时,经历了“MgCl 2→Mg (OH)2→MgCl 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MgCl 2富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MgCl 2. 二、海水淡化: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解决日益加剧的淡水危机1、淡化的方法有(1)热法(2)膜法(反渗透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注意事项 ①不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因: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较__低______ ,且_杂_质______较多,需要进行富集和提纯。 ②选择石灰乳作沉淀剂的原因:石灰乳易得,成本较__低______。
探究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 → Mg(OH)2 → MgCl2” 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交流评价: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
置做哪些改进?
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或改用冷凝管进行蒸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淡化的方法
渗透
(1)膜法:又称为反________法。
闪急
探究点三 海水淡化
[情景展示1] 工人师傅用稀盐酸除铁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海洋化学资源
问题导学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最多的离子是__氯__离_子___。 (2)海水中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钠_离__子___。 (3)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___水_____。 (4)海水中溶解的最多的盐是_氯_化__钠__,每1000 g海水中含有大 约__3_5_____g盐。
核心一 海水中的物质
例1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来自于海 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 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图8-1-3
(1)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__C_a_(O__H_)2_+_M__g_C_l2_=_=_=M__g_(O_H__)2_↓+_,Ca_C_l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 ,则Z的化学式为_H__2 _____,X溶液的名称是稀_盐_酸______。 (3)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C_a_C_l_2 ___。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二、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热点)2、掌握海水提镁的原理,海水淡化的方法,了解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重点)3、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重点、难点)4、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重点)。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6、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掌握纯碱的性质,认识盐类的性质。

(重点、难点)7、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三、全面突破 知识专题(一):海洋化学资源 1、海水中的化学资源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

③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

2、海底矿物 ⎪⎩⎪⎨⎧常规化石燃料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3、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4、海水提镁过程及原理:海水或卤水−−→−石灰乳氢氧化镁−−→−盐酸氯化镁−−→−通电镁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MgCl 2+Ca (OH )2====Mg (OH )2↓+ CaCl 2 Mg (OH )2+2HCl==== MgCl 2+2H 2OMgCl 2 通电Mg+Cl 2↑知识专题(二)海水“晒盐” (一)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适合于大多数固体物质)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四要素) (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B )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 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4.用序号填空:① Na2CO3 ② NaCl ③ CaCO3 ④ NaHCO3 (1)用作调味品的是___②___; (2)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___①___; (3)用作补钙剂的是__③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④___。
10.(2017·济宁)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 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C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
OH- NO- 3 Cl- SO24- CO23-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 和 CaCO3 的溶解度都大于 1 g D.Ca2+、NO- 3 、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归纳总结:盐和碱的溶解性: 难溶记四盐:AgCl、BaSO4、CaCO3、BaCO3; 易溶记三碱:NaOH、KOH、Ba(OH)2; 微溶记三物:Ca(OH)2、CaSO4、Ag2SO4; 都溶记四类:钾、钠、铵盐、硝酸盐。
2.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1)酸+盐→ 酸 + 盐 ; 2HCl+CaCO3=== CaCl2+H2O+CO2↑ (2)盐+碱→ 盐 + 碱 ; CuSO4+2NaOH=== Cu(OH)2↓+Na2SO4 (3)盐+盐→ 盐 + 盐 。
人造纤维
造纸
石油精炼
粗盐精制
纯碱的制 用途
冶金
制玻璃
……
合成洗涤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困难。此外,对于影响海水“晒盐”效率的因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提高效率。另外,学生可能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实验室内的蒸发皿、搅拌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6.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海水晒盐的历史与现状》、《全球盐业市场报告》
-视频资源: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视频、盐田参观纪录片
-线上资源:化学知识问答游戏、海水晒盐的科学实验教学视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如水分子的构成、溶解的概念、晶体结构等。他们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蒸发皿、搅拌棒等工具。此外,学生可能还了解一些海水的成分和盐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希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水晒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重点:1、海水制镁的过程及原理,相应的方程式。

2、海水淡化的方法,了解蒸馏的原理,工业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组成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知道结晶的概念。

3、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4、粗盐提纯(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及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和应用及相应的方程式。

食盐的精制5、“溶解度”的概念(定量),溶解度曲线图的运用;选择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6、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和过程(方程式),侯氏制碱法。

7、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物质的俗名和性质8、常见酸根离子的检验。

9、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1)物质种类:水(%)和可溶性盐(%)2 -、Mg2+、Ca2+、K+(2)离子种类:Cl-、Na+、SO4二、海底矿物: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 4+2O 2=点燃==CO 2+2H 2O3、多种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猛、铁、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 三、海洋资源:(1)分类: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保护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第二节、海洋工业一、海水制镁:1、原理: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2、生产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晶体→熔融氯化镁→镁3、化学方程式: MgCl 2+Ca(OH)2=Mg (OH)2↓+CaCl 2Mg (OH)2+2HCl =MgCl 2+2H 2O注意:从海水中提取MgCl 2时,经历了“MgCl 2→Mg (OH)2→MgCl 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MgCl 2富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MgCl 2. 二、海水淡化: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解决日益加剧的淡水危机1、淡化的方法有(1)热法(2)膜法(反渗透法)。

(都是物理方法),热法中常见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通电MgCl 2 Mg +Cl 2↑2、海水与淡水的鉴别:分别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海水,没有沉淀(或沉淀很少)的是淡水。

三、海水晒盐:从海水中获取食盐,解决生产(工业)、生活中需求的大量食盐1、原理:蒸发海水使其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食盐)结晶。

2、生产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又称苦卤)。

原料也可采用海水淡化后的残液晒盐,更经济快捷。

四、粗盐提纯:1、粗盐成分:主要成分:氯化钠杂质:不溶性杂质(泥沙)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反复几次可提高其纯度(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2)、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A、药品选择:①Na2SO4→过量BaCl2②MgCl2→过量NaOH③CaCl2、多余BaCl2→过量Na2CO3④多余的NaOH、Na2CO3→适量盐酸B、加入顺序:①、②、③、过滤、④、蒸发结晶;②、①、③、过滤、④、蒸发结晶;注意:a.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b.过滤之后再加盐酸。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反复几次可提高其纯度,但这样主要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若彻底将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依次除去,应采取:“溶解→过滤→加入相应化学试剂→过滤→加适量或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的步骤。

五、海水制碱:1、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石灰石。

氨气为媒介。

(2)生产流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碳酸钠(纯碱)(3)、化学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 NaHCO3==△=== Na2CO3+H20+CO2↑注意:(1)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溶于水显碱性,而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二者能发生反应,因此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2)对生成的NaHCO3和NH4Cl都能溶于水,分离的问题:从课本中溶解度曲线图上查出在室温时氯化铵比碳酸氢铵溶解度大,因此碳酸氢铵先结晶析出。

(3)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利用连续生产。

反应:2NH4Cl+ Ca(OH)2===CaCl2+H2O+NH3↑缺点:氯化钠的利用率不高,得到的CaCl2用途不大,污染环境。

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氨碱法的不足,创立了联合制碱法。

在反应得到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氯化铵结晶析出。

第三节、溶解度一、固体和气体的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单位:克,溶解度的涵义: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涵义: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或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时达到饱和。

2、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水中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数。

注意:描述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

如:“硝酸钾的溶解度是”是错误的。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硝酸钾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氯化钠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如:氢氧化钙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⑴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⑵ 外因:温度、压强。

①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②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三、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一点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为饱和状态。

③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溶质在该温度下有剩余,溶液为饱和状态。

④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⑤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曲线的应用:①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②比较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④确定溶液的饱和状态。

⑤进行有关的计算。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难溶()、微溶(~1g)、可溶(1~10g)、易溶(10g)图示表示:四、结晶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⑴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的物质。

⑵ 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第四节、盐一、常见盐的俗名、性质及用途1、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入水无踪影,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盐酸盐不溶银和汞;碳酸盐,磷酸盐除去钾、钠、铵盐其余均不溶。

2、彩色盐溶液: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为蓝色,;含铁离子的盐溶液为棕黄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

其它离子的盐溶液为无色。

(溶液的颜色)3、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Fe+CuSO4===Cu+FeSO4现象:铁制品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或变为浅绿色)Cu+2AgNO3===2Ag+Cu(NO3)2现象:铜制品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盐+酸→新盐+新酸条件:盐可溶也可不溶,生成物中一定有水、气体或沉淀Na2CO3+2H2SO4==2Na2SO4+H2O+CO2↑ CaCO3+2HCl==2CaCl2+H2O+CO2↑现象:有气泡产生(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Na2CO3+Ca(OH)2==2NaOH+ CaCO3↓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2NH4Cl+ Ca(OH)2=== CaCl2+ H2O+NH3↑现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Na2CO3+BaCl2==2NaCl+BaCO3↓Na2SO4+BaCl2==2NaCl+BaSO4↓三、酸根离子的检验1、氯离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氯离子。

2、硫酸根离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3、碳酸根离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根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