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2-人美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2023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节日绘画的基本概念。节日绘画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节日的氛围和情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提升我们的审美和绘画技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幅画展示了春节的热闹场景,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传递出节日的喜庆和温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2023秋)
1.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认识节日绘画作品中的基本元素,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学会运用绘画技法表现节日氛围,如使用水彩描绘月夜、蜡笔描绘烟花、彩铅描绘人物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独立创作节日绘画作品。
举例:在绘画中秋节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水彩的干湿画法表现月亮的皎洁和云彩的柔和,同时通过人物表情和动作传达团圆和谐的情感。此外,如何激发学生创意,如在作品中加入独特的月亮形状或创新的赏月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步骤讲解、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巧,克服创作难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年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2023秋)
本节课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为主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节日的意义和特点,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
2.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中节日场景的表现手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其次,绘画技法的教授是一个难点。尽管我尽力通过示范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孩子在操作上感到困难。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是否可以引入更多互动环节,比如小组互助学习,让掌握较快的孩子帮助那些需要更多指导的孩子,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人美版

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绘画中的节日》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3、通过欣赏、分析、评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赏析建议。

二、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前用具: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同学们都知道那些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呢?(学生举手回答)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节日吗?你们想不想把喜欢的节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

(板书课题11、绘画中的节日)<二>、学1、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节日?(泼水节、端午节、春节、古尔邦节、六一儿童节......)2、让我们具体的来看一看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习俗?A、泼水节——傣族B、火把节----彝族C、“那达慕”——蒙古族“那达慕”D、古尔邦节——回族、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E、歌圩节---壮族F、其他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3.这些精彩的节日活动不仅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还吸引了许多画家的目光,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是如何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这些精彩的节日活动的!A、《枣园来了秧歌队》①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节日?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春节。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和特点,学会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氛围和场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日的来历和特点2. 绘画表现手法3.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节日的来历和特点,学会运用绘画表现节日的氛围和场景。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手法表现节日的特殊氛围和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2. 基本知识与技能(10分钟)讲解节日的来历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授绘画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节日的特殊氛围和场景。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节日来历与特点2. 绘画表现手法3. 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节日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节日绘画创作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节日的来历和特点,掌握了绘画表现手法。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表现了节日的特殊氛围和场景。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实践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节日知识和绘画技巧运用到实际绘画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节日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节日的氛围和意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人美版

绘画中的节日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

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讲授新课导入A大家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时候出示课题:节日。

不同的节日里人们都做哪些不同的活动呢?请同学到台前上用动作来表现节日的活动,然后大家猜一猜是哪一个节日。

(播放课件传统节日)我们一起回顾总结一下,我们按照顺序来说一说。

1 春节-最热闹的也是最重要的节日。

这天我们贴对联,挂灯笼,送祝福,作为小孩的我们还有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压岁钱,可高兴了!2 元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天我们吃汤圆挂灯笼猜灯谜。

3 清明-古诗有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个节日我们要祭拜祖先。

4 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节日里我们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比赛来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二年级上册-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节日绘画的基本元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节日主题的画作。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欣赏节日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节日绘画产生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2. 学生能够理解节日绘画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节日绘画的基本元素和特点1. 色彩:节日绘画通常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以表达节日的喜庆氛围。

2. 造型:节日绘画中的形象通常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以突出节日的主题。

3. 构图:节日绘画的构图通常饱满、紧凑,以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

节日绘画的创作技巧1. 色彩搭配: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色、邻近色等色彩搭配技巧,使画面更加和谐、生动。

2. 造型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节日元素,进行创意变形,使画作更具个性和趣味性。

3. 构图布局: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画面空间,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使画面更加丰富、有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节日绘画的基本元素和特点。

2. 节日绘画的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技巧。

2. 造型设计的创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节日绘画作品图片、色彩搭配示例、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节日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新课:讲解节日绘画的基本元素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描述。

3. 示范:展示色彩搭配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4. 实践:学生进行节日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深化:讲解节日绘画的造型设计和构图布局,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3. 实践:学生继续进行节日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与特点,培养学生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彩笔、水粉等材料进行节日的绘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主题是“绘画中的节日”,我们选用的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11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与特点,学会运用彩笔、水粉等材料进行节日的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与特点,培养学生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彩笔、水粉等材料进行节日的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彩笔、水粉、画纸等。

学具:学生自带彩笔、水粉、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与特点,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2.观察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节日的特点,如春节的红火热闹、端午节的龙舟比赛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实践环节教师讲解并演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彩笔、水粉等材料进行节日的绘画创作。

学生在画纸上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节日的来历与特点,另一部分是绘画技巧。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节日的了解更加深入,对绘画技巧有更直观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回家后创作一幅节日的绘画作品,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节日主题,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的氛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节日主题的选择:介绍常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

2. 绘画技巧的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来表现节日的氛围,如使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春节的喜庆气氛。

3. 创作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日的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节日的氛围,如使用明亮的色彩、生动的线条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日的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节日的特点和氛围。

2. 新授:讲解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节日的氛围。

3. 实践: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节日》2. 内容:节日主题的选择、绘画技巧的讲解、创作过程的指导。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节日的氛围和特色。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节日主题,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节日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创作空间,同时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绘画中的节日”,通过分析教材,我了解到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节日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收录了一些经典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题材,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绘画作品的欣赏,也有对节日背后文化内涵的解读。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基础,我对他们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首先,学生应该对绘画作品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和表达绘画作品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其次,学生应该对节日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节日气氛的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节日气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理解节日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绘画作品中感受到节日气氛,并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欣赏引导法:通过展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节日气氛和文化内涵。

2.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节日主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我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PPT:制作包含绘画作品、节日文化背景等内容的PPT,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2.绘画作品:收集一些具有节日主题的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2-人美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节日的感受和祝福;
3.能够掌握用画笔表现简单的人物形象;
4.能够理解绘画所需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通过绘画表达对节日的感受和祝福;
3.掌握用画笔表现简单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节日的情感内涵,将之用绘画表现出来;
2.掌握用画笔表现简单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1)引入新课
本课继续学习“绘画中的节日”主题,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绘画表达对节日的情感和祝福。

让学生了解绘画这门艺术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

(2)新课学习
1.讲解和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表现的节日——“清明节”,并通过谈论、观察、绘画等方式深入理解并表达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和祝福。

2.以数据化呈现的方式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也称“寒食节”,是为了悼念先人而设立的节日。

清明节期间,人们要扫墓祭祖,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泽。

在此期间,尤以“踏青”、食用寒食、放风筝、打马球等活动最具传统意义。

同时,清明节还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之一,如唐代杜牧的《清明》、宋代苏轼的《清明上河图》等,清明节已经成为了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节日。

3.告诉学生本节课要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清明节的感受和祝福。

4.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绘画素材——人物形象,在黑板上用笔画出简单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模拟。

5.创设绘画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表现,可以让每个小组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寻找最适合自己创作的绘画位置。

6.让学生集中时间绘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联系自己的创作富有想象力的思维,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绘画作品。

7.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以便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学会表达对节日的感受和祝福,熟练掌握了基本绘画技巧,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五、典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绘画表达对节日的感受和祝福;
3.熟练掌握用画笔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技巧;
4.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教学过程
1.检查课前预习:通过课前布置的绘画任务,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2.引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自然而有趣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主题——“绘画中的节日2”。

3.新课学习:
–讲解新课的学习目标;
–阅读与清明节有关的短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节日的感受;
–绘画素材介绍: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构图、比例、颜色搭配等基本知识;
–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绘画竞赛,让学生深入感受节日的情感内涵,创作出自己的绘画作品;
–展示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和点评,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4.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要求每个学生提交自己的绘画作品,以便于主题展示。

六、教学资源
1.教学环境:报章杂志、黑板、彩色笔、彩色笔芯、绘画纸、绘画棒、水彩笔及水等;
2.学生作品:每个学生都需要准备自己的绘画作品,以便于课堂展示;
3.课外阅读资料:通过查找和阅读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学作品、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长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效果
1.学生掌握了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和祝福,提高了创作能力;
2.学生熟练掌握了用画笔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技巧;
3.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4.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