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
华佗著名的名言名句
导读:1、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华佗《中藏经》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华佗《中藏经》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4、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华佗《中藏经》5、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华佗《中藏经》6、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
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
——华佗《中藏经》7、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
——华佗《中藏经》8、"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华佗《三国杀》" 9、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华佗《中藏经》10、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塑塞而发者也。
——华佗《中藏经》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养生经典名言

养生经典名言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 孙思邈2.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 孙思邈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 罗天益4.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 郑成功5.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 苏轼6.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 欧阳修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 陈直8.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1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11.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1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1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14.起居无节,半百而衰皆以斫丧精神,事事违道,故不能如上古之尽其天年也。
—— 李梃15.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 董仲舒1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1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19.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20.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
——《韩非子》21.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22.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23.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 葛洪24.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 蒲虔贯25.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 钱琦26.养生以不伤为本。
—— 葛洪27.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28.食毕当行走。
华佗的名言

华佗的名言
1.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运动,但也不能过度累坏自己呀,你想想,要是过度运动把自己累垮了,那多不值得呀!
2. “善养病者,慎起居,节饮食。
”这多重要啊!你看那些懂得养生的人,不就是很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嘛,就像精心呵护一盆花一样。
3. “饥饱无度则伤脾。
”哎呀,可不是嘛,你想想如果你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那脾脏能受得了吗?就像机器总被乱折腾也会出问题呀!
4.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这不就跟我们平时说的要内外兼修一个道理嘛,好的药材能养身体,就如同给生命注入活力呀!
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就好比一辆车,老是放着不开就容易坏,人也一样,得经常活动活动才行啊,你说是不是?
6. “血脉治而百病消。
”就像疏通了河道,水流畅通了,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啦,身体的血脉通顺了,那病不就自然少了嘛!
7. “淡薄名利方可养生。
”你瞧那些过于追逐名利的人,多累呀,还不如淡薄一点,像悠闲的云朵一样,这样才有利于养生呀!
8. “早睡早起,方能养生。
”这多直白呀,就像每天按时起床睡觉的人,精神状态肯定好呀,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9.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这就好像情绪是我们身体里的小怪兽,控制不好它就会捣乱,你可别不信呀!
10.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身体要多活动,吃的别太多,就像给机器合理使用和保养一样呀!
我的观点结论:华佗的这些名言真的很有道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呀!我们应该好好记住并践行这些名言。
华佗 医学名言

华佗医学名言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不可病。
" - 即指出了不仅要治疗已经发病的疾病,更要预防未病。
2. "以补为主,以泻为辅,以病为师,以防为先。
" - 提出了治疗疾病的原则,强调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
3. "察言观色,病情可知。
" - 强调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言语等来判断病情。
4. "至人无病,病而不治;有病而治,病因小败。
" - 指出了最高境界是保持健康,如果已经生病,则尽量不要用药物治疗,让病人自愈。
5. "医者,身心灵三者并举。
" - 强调医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
6. "疾风病素友,良药须早投。
" - 提醒病人及早求医,不要拖延病情。
7. "良药,苦口利于病。
" - 指出了良药虽然苦口,但对疾病起到了好处。
8. "治未病者,皆以行气养正为基础。
" - 指出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调理气血是基本。
9. "不畏困难,不怕艰险,方能创造奇迹。
" - 鼓励医生要有勇
气,面对困难和风险,才能取得突破。
10. "巧妙运用天人合一的原理治病,将医学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 - 强调了医生要抓住人体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治疗。
华佗十大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华佗十大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华佗,字符化,是东汉时杰出的医家。
他曾到过很多地方为人治病,方法简单有效,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出自《魏书·方技传》。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
二、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如果天地运行有条理,那么人气就会安定平和。
如果天地逆条理而运行,那么人气就会不顺。
三、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了解人可以从天象那里得到验证,了解天象可以从人那里得到验证。
四、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
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天是阳气的祖宗。
地是阴气的归属。
阳是生长的本源。
阴是死亡的根基。
在天地之间,阴阳相互辅佐调和的,是人啊。
人取得天地之阳气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阴气的就死。
五、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阳过盛的病症就会话多,阴过盛的病症就寡语。
多语的容易救治,寡语的难复荣;阳过盛的病症就要白天安静,阴过盛的病症就要夜晚安宁。
六、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生成论》。
【译文】天地之间有阴阳和五行,人有血脉和五脏六腑。
七、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阳厥论》。
【译文】阳偏盛之病的脉象,轻按和重按都有力的可以生,脉象完全没有了的就快死了。
八、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
【译文】人时冷时热,会得什么病呢?这是阴阳互克的病症。
阳不足就会先冷后热,阴不足就会先热后冷。
古代养生金句

古代养生金句1. 养生如养兵,那一日三餐就是粮草,若粮草不足或劣质,身体这大兵就会闹脾气,给你整出一堆毛病来,好似兵变一般。
2.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晚睡就像跟阎王爷抢时间,多抢几次,阎王爷可就不耐烦,要提前把你拽走喽。
3. 心情舒畅是养生的妙药,你要是整天愁眉苦脸,那脸皱得像个苦瓜似的,身体里的好气血都被吓跑啦。
4. 喝水就像给身体这个小花园浇水,水喝少了,身体里的器官都得像干巴巴的小树苗,焉头耷脑的。
5. 养生之道在于动静结合,只动不静,身体像个没头苍蝇乱撞,只静不动呢,就像生锈的老机器,都不好使。
6. 节制饮食是养生的关键,吃多了就像给身体的小河流里扔太多垃圾,早晚得堵塞泛滥成灾。
7. 笑一笑十年少,要是成天板着脸,脸上的皱纹都能夹死苍蝇,身体也跟着像被霜打的茄子,没了生机。
8.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吃完饭就躺着,那食物在肚子里就像堵车一样,越堵越乱,身体能舒服才怪。
9. 养生可不能贪心,过度滋补就像给小树苗猛灌化肥,不烧死也得虚不受补,病恹恹的。
10. 良好的睡眠是养生的法宝,要是天天熬夜,眼睛红得像兔子,身体也虚弱得像风中残烛。
11. 晒太阳如同给身体充电,要是总躲在阴暗角落,身体就像没充电的手机,电量不足,干啥都没劲儿。
12. 养生要细水长流,今天暴饮暴食,明天又绝食减肥,身体就像被折腾的小木偶,散架是迟早的事。
13. 心境平和如湖水,要是动不动就生气发火,身体里就像刮起龙卷风,搅得五脏六腑不得安宁。
14. 勤梳头是养生妙法,不梳头的头发就像一团乱麻,身体的气血也像在乱麻里迷路的小蚂蚁,不通畅。
15. 养生讲究适度,运动过量就像拉过头的橡皮筋,松松垮垮没了弹性,身体也会累垮。
16. 少吃生冷食物,吃多了就像给身体里放冰块,把身体里的小火苗都给冻灭了,那还怎么养生。
17. 知足常乐是养生的哲学,欲望太多就像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身体被压得喘不过气,健康也溜走了。
18. 养生如同呵护娇嫩的花朵,需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沾染了坏习惯,身体就像花朵被害虫侵蚀,很快就枯萎了。
华佗养生之道--运动养生

华佗养生之道--运动养生展开全文华佗(?-208年),字元化,东汉末年医学家,安徽省亳县人。
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精于外科,擅长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他终生在民间行医,还发明了麻醉剂,创造了“五禽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相传华佗年轻时有一次上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有两位白发长须的老人正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直听得入神。
后来两位老人不仅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方法,这就是后来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
养身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后汉书·华佗传》这是华佗向弟子吴普传授得强身健体之术。
提示人们需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劳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
经常活动可以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液循环畅通无阻,从而不生病。
这就像门枢得轴,时常使用转动,就不会僵涩失灵。
养生之道--运动养生华佗不仅是杰出得医生,还是一位出色得养生学家。
据《后汉书》记载:“他晓养生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运动养生观就是他健康长寿得秘诀之一。
华佗一生热爱体育锻炼,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得经验,创编了千古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
结合五禽戏,下面介绍华佗运动养生中最主要得精华内容。
华佗依照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习性和动作编创了五禽戏。
五禽戏得五组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
每种动作都是配合气息调理,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
现以左式为例,分述如下。
其一、虎戏身体自然站立,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內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图1)。
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时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度保持与胸平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图2)。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重中医的国家,而中医名人也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名人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100句中医名人名言,以供大家参考。
一、黄帝内经篇名言1. 听善言,扬善行,此医道之要义也。
2. 夫医者,能工巧匠也;尽其技,不自失也。
3. 胜者之策,治人为治己,治己为治人。
4. 安忍为身主,真防为心本,心本安忍,而病安从。
5. 心不惊,神不惧。
神不惧,即无事。
6.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不念居何世,不问志何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扁鹊天下名言8. 夫乐队之不偏,声调乃正。
9.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 由于养生,以待病之不来;及病之至,则已防范。
三、华佗名言11. 把握全局,循序渐进。
12. 以病论病,以人论人,方能制治有方。
1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 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15. 非我之人,其心不我;不我之人,虽举案如山,不亦轻乎?四、张仲景名言16. 不畏病之来,但畏病之久留。
17. 惟形劳之所生病,皆可以形劳之所除。
18. 上工者有治未病者,中工者有治已病者,下工者有治已死者。
1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五、葛洪名言21. 良医所以治病者,以其道自在也。
22. 虚虚实实,道之所藏;深深浅浅,道之所成。
23.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万虑,必有一失。
24. 行道者不行过,言道者不出口。
25. 逆境之所以为神仙,顺境之所以为凡人。
六、雷公炮名言26.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7. 独卧寝息之时,为姓名实无分别。
28. 治病先静心,用药须谨慎。
29. 病在千头万绪中,治病只求一个确实。
30. 不求全责备,但求有建设性的批评。
七、朱震亨名言31.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2. 未病先防,已病先治。
33. 中国有养生之道,老有养老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佗经典语录,养生金言,健康之道!
寄语: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出自《魏书·方技传》。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
二、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如果天地运行有条理,那么人气就会安定平和。
如果天地逆条理而运行,那么人气就会不顺。
三、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人法于天地论》。
【译文】了解人可以从天象那里得到验证,了解天象可以从人那里得到验证。
四、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
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天是阳气的祖宗。
地是阴气的归属。
阳是生长的本源。
阴是死亡的根基。
在天地之间,阴阳相互辅佐调和的,是人啊。
人取得天地之阳气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阴气的就死。
五、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阴阳大要调神论》。
【译文】阳过盛的病症就会话多,阴过盛的病症就寡语。
多语的容易救治,寡语的难复荣;阳过盛的病症就要白天安静,阴过盛的病症就要夜晚安宁。
六、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生成论》。
【译文】天地之间有阴阳和五行,人有血脉和五脏六腑。
七、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阳厥论》。
【译文】阳偏盛之病的脉象,轻按和重按都有力的可以生,脉象完全没有了的就快死了。
八、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
【译文】人时冷时热,会得什么病呢?这是阴阳互克的病症。
阳不足就会先冷后热,阴不足就会先热后冷。
九、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阴阳者,人之根本也。
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寒热论》。
【译文】天地,是人的父母。
阴阳,是人的根本。
没有不顺从天地和阴阳的人。
十、脉者,乃气血之先也。
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
出自《华氏中藏经卷上·脉要论》。
【译文】脉,是气血的开始。
气血旺盛,脉就盛。
气血衰败,脉就弱衰;气血热,脉象就稠密。
气血冷,脉就慢;气血微弱,脉就弱;气血平和,脉就平缓。
其他养生语录:
1.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中藏经》
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
之大法也。
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4.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
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5.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必有验于人。
6.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
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
7.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
8.早睡早起,方能养生!
9.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
10.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塑塞而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