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的阅读技巧专题培训课件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PPT精选课件

23
古诗词鉴赏 下课
—授课老师 高文—
24Leabharlann 11赏析案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 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6
考点
考点一 诗句的理解与鉴赏 考点二 体会主旨或感情
考点三 描绘意境
考点四 表达技巧类
7
01
诗句的理解与鉴赏
8
品味练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必然规律。
12
02
体会主旨感情
13
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 (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 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 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雄浑、旷达、豪 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来推断诗人的 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 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快速读懂古诗词(公开课)课件

三、 看注解
【注释】: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
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①大庾岭为五岭
古人以此为南北分
界,有北雁南飞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
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 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20
四、 看末句(尾联)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 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 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 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 “折梅逢驿使 , 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言外之意:决不作异姓之臣,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要耐心等待,等到大唐复兴。
表明诗人不愿依附奸佞, 对大唐一片忠心。
12
五、看题干
技巧、结构 两方面作答
( 1 )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
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内容、情感 两方面作答
13
六
、
旅舍残春宿雨晴, 回忆
三
恍然心地忆咸京。
抓
树头蜂抱花须落,残春之景,
生动活泼
池面鱼吹柳絮行。
寞
感伤、落Biblioteka 禅伏诗魔归净域,内心烦闷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14
作者客居旅舍,触景生情,回忆起皇都风物。记
八年级语文培优讲义《诗词类阅读技巧》课件

qí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 10 讲
诗词类阅读技巧精练 诗词赏析
古诗阅读技巧指津
看点一 读懂原文意思
古诗文因为距离我们的年代比较遥远, 我们今天在阅读理解的时候,首先要借助注 释和参考书,逐字逐句地疏通句意,然后将 上下句和段联系起来理解,逐步理解全文的 意思。这是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表达的主体 思想的基础。
古诗阅读技巧指津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 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 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 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 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 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 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 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 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 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原有集, 已失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 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 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 沟通在一起。 大意: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 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 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 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1
诗歌体裁分类
2
诗歌知识储备
一、熟悉体裁: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 “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与绝句称 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 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 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 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 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 五言、七言两种。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 用?
答案: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 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 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9
知识点回顾:
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 想感情又有哪些?
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 羁旅行役诗 、思亲离别诗、咏物抒怀诗、 闺怨诗、边塞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0
积累
( 一 ) 忧 国 伤 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南宋汪元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2024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答题技巧与策略分享•经典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复习备考建议与资源推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01传承中华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赏古诗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02提高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3培养人文精神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分值选择题0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值一般较低。
填空题02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分值适中。
简答题03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分值较高。
忽视题干信息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忽视题干信息,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不符。
理解表面化部分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
缺乏鉴赏技巧部分考生缺乏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晰。
盲目背诵部分考生盲目背诵古诗词及赏析内容,忽视对诗词本身的理解和感悟。
考生常见问题及误区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诗词体裁与特点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乐府、诗经等,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和音韵要求。
诗词特点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意境深远。
意境指诗词中通过意象组合所营造出的整体艺术境界。
意境的深远与否,是衡量一首诗词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
意象指诗词中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景物、人物、动物等。
通过意象的描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意象与意境分析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使句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2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诗词名句赏析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解答: “竟挑蝴蝶下山来”“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 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表现手法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解答: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表现了作
(二)诗词名句赏析
答题步骤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 如果没有手法,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分析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 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对比答题方法
用xx的xx和xx的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情感
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①点关系:动静结合 ②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效果:烘托出了……氛围;渲染了作者……情绪;突出……主旨。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3、衬托(正衬、反衬)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 PPT课件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四)诵读积淀,熟读成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欧阳修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余老师在执教《迢迢牵牛星》 郑桂华老师在执教《爱莲说》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五)学会做人,见诸行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
晨起缝破衣 郑板桥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2.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4.可配合表情动作来体会感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古诗文诵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诵读赏析,细节品味
5.诗词结尾句可酌情适当放缓语速, 拖长音节
延留:指对古诗词的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表演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PPT课件

翻译诗歌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
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 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 我吹散烦恼忧愁,
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起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
四、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 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尤其是 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 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起”的眼神,拓展。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为下文铺垫蓄势。
练中悟4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 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
(一)起承转合
“起”即起句, “承”是承接, “转”是转句, “合”是结句,
温故知新
翻译诗歌。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案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因为蕴含深刻的哲理而被后世 广为传诵,请谈谈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 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 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答 案不要求统一,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 未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 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 必然规律。
02
体会主旨感情
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 (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 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 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雄浑、旷达、豪 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来推断诗人的 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 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解析:按应对策略所述,解答这类题目时,先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通过“涧水无 声”“一鸟不鸣”“山更幽”这些词语可以概括出钟山环境清幽的特点。然后联系 写作背景,王安石晚年变法失利后,辞官隐居钟山,过上了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是 作者日游钟山时所写的。因而答案为: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之情。(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③修辞 :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易混术语区分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 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 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主旨情感
寻找情感点的方法
1,诗词的标注,注解小序,诗词词眼或者关键词(带 有感情色彩的词) 方2,法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分析词语意象 4,辨析诗词意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内容和类别
赏析案例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 “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问题: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易混术语区分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考点
考点一 诗句的理解与鉴赏 考点二 体会主旨或感情
考点三 描绘意境 考点四 表达技巧类
赏析案例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 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 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 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 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 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 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 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03
描述意境
描述意境
题目形式 (1) 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 进行描绘。 (2) 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 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 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 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 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01
诗句的理解与鉴赏
品味练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 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 简明、规范。
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 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解
题
流程ຫໍສະໝຸດ 指导审清题目 读懂大意 提取景物 揣摩思想 品味语言 赏析技巧 紧扣提示 规范表述
解
题
流
程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3说明表达作用。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