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背后的真实晋商
乔致庸

乔燕和:我也肯定陈建斌的表演。打个比方说,现在富裕家庭的子女都心高气傲,乔致庸也出自富裕家庭,虽爹妈早逝,但受兄嫂宠爱,年轻时喜欢嬉笑打闹,显得鬼灵精怪很正常,为什么不许他有个性呢?明年是致庸祖爷爷逝世100周年,我记得碑文上写得很清楚,他的性格十分豪放,并非后人杜撰而成。
武殿琦:对,在乔致庸的墓表上有记载,是孙女婿常赞春撰写的,说晚年的乔致庸吃饭、喝酒都仍见豪放,注重儒教和礼法,酷爱读书,很有见地,枕边常常放着《左传》等一摞摞书籍。
经商之道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乔致庸其人其“道”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有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致庸晚年对六子宠爱至极,因而在幼子去世后恸哭不已,遂染病离开人间。
晚8时,喜爱电视剧的观众总会守候在荧屏前,沉迷于央视开年大戏《乔家大院》。尽管在播出之初,全国观众对陈建斌的表现有些“不理解”,也引发了某些争议,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其人气是越来越旺,收视率一路走高。果然,如导演胡玫所言,后面的戏越来越精彩。据了解,央视根据观众要求,已确定于近期重播。
中国历史故事-晋商乔致庸简介 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晋商乔致庸简介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人,对于乔致庸这个人应该都不陌生。
许多人可能都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有乔致庸此人。
乔致庸,祁县乔家第三代人,字仲登,生于公元1818年。
祁县的乔家,在当地是有名的晋商,从祖父乔贵发开始就已经以诚信为本,来往生意场上。
乔家的生意起源于乔贵发,但真正将乔家生意发扬光大的却是第三代的乔致庸,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他由自己的兄长抚养。
本来的打算是,他的兄长接手乔家的生意,而他自己则通过读书科举,走仕途之路。
计划很好,但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
乔致庸刚刚靠山秀才,他的兄长便去世了。
偌大的乔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背负。
所以乔致庸只好放弃自己的打算,转而弃文从商。
乔致庸一生有六个妻子,不要觉得多,那是因为乔家有规定,乔家人不可纳妾。
所以他虽然有六个妻子,但是却没有一个妾室,这六个妻子都是续弦。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陆玉函,实际上是编剧因为影视剧需要虚构的人物。
乔致庸的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而没有陆氏。
乔致庸将乔家带入辉煌,但他并不对自己的商业帝国多么留恋。
等一切都稳定,自己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之后,便将自己的生意全部移交给自己的子孙管理。
而他自己则急流勇退,闲置家中,过着清平恬淡的日子。
闲置家中的期间,他在同治初年,不惜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的家教极为严格,而乔致庸本人也曾读儒家经典,因此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君子。
乔致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甚至将其带入到了自己的商业中来。
君子注重诚信,而乔致庸本人也极为看重诚信。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是他的商业理念,要求绝不弄虚作假,糊弄顾客。
孔子讲究“有教无类”并不拘泥于阶级之分,而乔致庸用人也是不拘一格。
历史趣闻晋商乔致庸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晋商乔致庸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导语:“亮财主”乔致庸是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
“亮财主”乔致庸是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享年89岁。
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全美的次子,幼年读书很用功,中秀才后,曾雄心勃勃要走举人、进士的仕途。
可是天命难违,不久长兄致广夭亡,父亲也相继去世,他便成了乔氏家族中三门的大梁。
于是弃儒从商,走上了经商之路。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复盛和等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光绪十年(1884),致庸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乔致庸的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
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
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礼遇聘请阎维藩。
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
乔致庸的经商之道

《乔家大院》与晋商文化初探

《乔家大院》与晋商文化初探摘要《乔家大院》叙述了咸丰年间的时代骄子——晋商乔致庸的创业史。
乔致庸弃文从商,凭着“义、信、利”经商理念,怀抱“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梦想,以“仁者爱人”的精神及“救民国”的济世情怀和爱国情愫,向世人展现了晋商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乔家大院晋商晋商文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乔家大院》这部作品是以河南籍作家朱秀海的同名历史小说改编的,还荣获了国家第十届五个工程优秀电视剧奖。
这是一部清末时期晋商题材的作品,是以清朝末期的旧中国为背景,居住在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晋商骄子——乔致庸几十年创造的商业传奇;从乔致庸的临危受命、弃文从商,怀抱一颗“救济国民”的信念,凭借着“义”“信”“诚”的商业信条,巧妙地和其他商家及腐败的清政府之间进行周旋,凭借一代晋商的智慧及“汇通天下”的梦想,把晋商商号发展到极致。
《乔家大院》这部作品彰显着清朝末年的特征,坎坷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历史生活场景的真实体现,将清王朝晚期的社会风貌与当时晋商的风采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二晋商发展与《乔家大院》“五千年华夏文明看陕西,五百年中国商业看晋商。
”晋商始于隋唐,鼎盛于清朝时期,衰落于清末后期和民国时期;晋商的兴衰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倔强的山西人不甘心生活的贫穷与无奈,精明、真诚、善良的山西人开始为了改变命运而闯江湖,走四方,穷尽其毕生的力量以博取命运的辉煌;还有些山西人以华夏文明凝聚的智慧和山西人独有的执着对外经营着多宗物品的交易,并用其独有的商业智慧衍射出新的商业交易——金融票号;《乔家大院》就是讲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在其家族经营商号面临危机时,与其他商家进行着智慧和诚信的博弈,并通过其艰难的创业历程,以一次又一次的商业手笔,成就了一代晋商的传奇,以其“汇通天下”的梦想创造了我国近代商业金融业的辉煌。
三《乔家大院》中的“义、信、利”文化表现在山西几百年的家族化商业中,传统的儒家传位体制主导着晋商的发展。
晋商乔致庸简介 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晋商乔致庸简介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晋商乔致庸简介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人,对于乔致庸这个人应该都不陌生。
许多人可能都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有乔致庸此人。
乔致庸,祁县乔家第三代人,字仲登,生于公元1818年。
祁县的乔家,在当地是有名的晋商,从祖父乔贵发开始就已经以诚信为本,来往生意场上。
乔家的生意起源于乔贵发,但真正将乔家生意发扬光大的却是第三代的乔致庸,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他由自己的兄长抚养。
本来的打算是,他的兄长接手乔家的生意,而他自己则通过读书科举,走仕途之路。
计划很好,但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
乔致庸刚刚靠山秀才,他的兄长便去世了。
偌大的乔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背负。
所以乔致庸只好放弃自己的打算,转而弃文从商。
乔致庸一生有六个妻子,不要觉得多,那是因为乔家有规定,乔家人不可纳妾。
所以他虽然有六个妻子,但是却没有一个妾室,这六个妻子都是续弦。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陆玉函,实际上是编剧因为影视剧需要虚构的人物。
乔致庸的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而没有陆氏。
乔致庸将乔家带入辉煌,但他并不对自己的商业帝国多么留恋。
等一切都稳定,自己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之后,便将自己的生意全部移交给自己的子孙管理。
而他自己则急流勇退,闲置家中,过着清平恬淡的日子。
闲置家中的期间,他在同治初年,不惜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的家教极为严格,而乔致庸本人也曾读儒家经典,因此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君子。
乔致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甚至将其带入到了自己的商业中来。
君子注重诚信,而乔致庸本人也极为看重诚信。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是他的商业理念,要求绝不弄虚作假,糊弄顾客。
孔子讲究“有教无类”并不拘泥于阶级之分,而乔致庸用人也是不拘一格。
历史解密晋商世家出身的乔致庸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商世家出身的乔致庸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导语:乔致庸简介说道乔致庸简介,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乔家大院里面的人物了吧。
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代的当家人,是山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商
乔致庸简介
说道乔致庸简介,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乔家大院里面的人物了吧。
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代的当家人,是山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商的家族里。
《乔家大院》乔致庸剧照
在乔致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早早的离开了他,就剩下他与他的哥哥相依为命。
乔致庸的哥哥便担起了又当爹又当妈的责任,挑起了家里的生意,抚养幼年的乔致庸。
乔致庸从小聪慧,且特别爱看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书籍,他本想走上做官之路,奈何他刚刚考中秀才,他的哥哥却离开了人世,丢下乔家的生意无人接。
乔致庸没办法,只能放弃自己想要的走得仕途,走上了从商之路。
可能与从小看得书籍,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关系,乔致庸对待人都非常的随和,更是特别讲究诚信,用“德”来经营生意,他的一生之中更是做尽了善事。
在乔致庸秉承的诚信与“以德为商”的信念下,他的不断努力终究换来了乔家的生意慢慢的缓和,甚至一日比一日兴隆。
到了清代末期,乔家的资产更是以千万两白银估算的,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乔致庸代表晋商能够走向全国,这若不是有一定的能力和韧性是不一定能够做到的。
到同治皇帝后,清政府衰亡的裂痕愈来愈明显,乔致庸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家宅,遂有了后来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乔家大院”。
乔致庸一生娶过六个妻子,因为乔家祖训不许纳妾,乔致庸的六个妻子都是先后续弦娶的。
乔致庸有六个儿子,乔致庸晚年的时候,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真实的一代晋商乔致庸 乔致庸如何发家致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真实的一代晋商乔致庸乔致庸如何发家致富导语: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祁县的一个商贾世家,父亲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
少年时期因兄长病故,乔致庸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
在他执掌家务时期,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
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外流。
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乔致庸曾先后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育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其中三儿子乔景俨在乔致庸晚年时当家。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
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
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
光绪三十二年,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家大院》背后的真实晋商
电视剧《乔家大院》塑造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辉煌形象。
真实的乔致庸是怎样的一个人?
乔致庸接手家族生意
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
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个当铺当店员。
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
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
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
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
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
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
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的,正是乔贵发的孙子,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
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
当时乔家有三门。
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
生意则主要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在做,但三门却没出过一个举人。
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考个举人,竖个旗杆。
乔致庸幼年失去父母,由大哥大嫂养大,极受大哥关爱。
年轻时的乔致庸是个有钱的人,他对当官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当时一个县令年俸只有50两银子,而那时候乔家最年轻的大掌柜一年也有1000两白银,这还没有算上4年一次的账期分红。
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而乔家主营生意就是丝和茶。
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乔致庸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
他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开始让乔致庸认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
治家规矩非常严格
那时已经有了山西平遥的日昌升票号,而乔家还没有涉及票号生意。
当乔
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
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
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
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领域。
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
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
当地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
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
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山西乔家的报本堂里,那个泥塑的第一代先人旁边,有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
他们并不隐瞒自己祖上贫穷的历史,反而要家族记住这些贫困史。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
乔家还有一个规矩,家里不用年轻的丫环而用中年妇女,为的是避免年轻的男主人出现不雅的事情。
乔致庸治家很严。
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
乔致庸先后娶过六位妻子,但都是续弦。
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以教育其儿孙,其对联称: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晚年开始翻修老宅
乔致庸人生最后一件大事,就是为后人留下了乔家大院。
乔致庸在世时乔家从没有分过家,而且家庭统一管理,每人每年开支多少都有明确规定。
乔家大院最早只有乔贵发建的一个筒楼,后来乔致庸的父亲在边上修建了一个院子,乔致庸本人是没兴趣兴建家宅的。
他信奉当年山西一个商人计然的学说。
计然说,货币的流通应该像流水一样,流得越快越广才能给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带来利益。
乔致庸一生都将利润投入到生意中,没有兴趣置宅买地。
但是,后来从他手里接手家族生意的孙子乔映霞是个很现代的人,他反对爷爷的观点,说你看你忙了一辈子,可是你什么都留不下来。
这时,中国面临崩溃,向国外赔款4.5亿两白
银。
而当时乔家最大的生意就是朝廷的税务通过乔家的大德通、大德丰进行汇兑。
第二个生意便是当年英国人把持了中国天津的海关,在直接提走赔款后,其余的税由乔家这样的银号代收。
1904年、1905年的账期,乔家一股的红利就有1.7万两白银,而原始的股份可能只有100两银子。
电视剧里乔家大小都欢天喜地等着老东家分银子,老东家乔致庸却非常悲愤,他说,“我难道不知道你们做的是什么生意?你们做的就是帮助外国人拿走中国人银子的生意。
我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我赚的钱越多,就意味着中国有更多的银子被外国人拿走。
”
国家都要灭亡,对于自己生意的前景,乔致庸自然心知肚明。
那时大家族人口也多起来了,乔致庸终于在人生的晚年开始翻盖老宅,具体事务则是交给孙子乔映霞完成。
乔家的院子在山西晋商的宅院中并不是最大,但在山西目前保存的晋商宅院中,是惟一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从来没有拆过,一直保存了原汁原味。
乔家大院保存完好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来,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
7个意大利修女从太原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
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予以表彰。
日本侵华到山西时,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本人看到这是盟友的,就没有破坏乔家。
相比之下,山西的其他大户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坏。
乔家大院在解放后成为祁县政府的办公地,先后做过人民医院和粮食仓库,最后由于是晋中地委党校,在乔家老家人的保护下安然渡过“文革”。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北京日报》登蔡伟张正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