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消除逆反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山阳县户家塬镇初级中学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如何辅导逆反心理强的学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山阳县户家塬镇初级中学在校学生623人,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困惑。
我们学校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心理,有时很容易产生矛盾和敌对情绪,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
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我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校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转化工作的,在此予以分享: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中下游,智力机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上课不专心听讲,还不交作业。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你让他专心学习,他上课就是不听,趴在桌子上睡觉,还有意打呼噜。
要么故意把手机带进课堂。
有意制造紧张的课堂气氛。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这一类学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和老师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他们的父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只是在周末偶尔打一个电话,简短的问一下。
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庇护孩子。
而他们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位家长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做个快乐少年烦恼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降纸,而且长期的烦恼也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引导他们排解这些烦恼,也是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积极情绪、树立完美人格的一个方面。
本辅导活动以"做个快乐的少年"为内容,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寻找排除的途径。
辅导目的1、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
2、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
3、增强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辅导形式1、自由讨论与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重点难点1、重点:对付挫折,消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措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说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所受挫折,并讨论有效的积极的防御措施。
辅导前准备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2、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祝你平安曲"、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3、一个课件。
辅导时间:1课时辅导过程1、引入课题。
(1)出示两张脸谱,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张脸谱的主人心情怎样。
归纳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见附后板书设计图)(2)引出并说明主题。
愉快的情绪让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学习、工作的效率特别高;那么消极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①小品中的小方表现出什么情绪?②这种情绪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内容:学生小方、小勇各自在看发下的数学试卷。
小方自言自语:"唉,这下完了,才76分,我怎么都考不上90分,爸爸妈妈一定对我很失望。
......这道题对了两步,老师都不给分,老师不喜欢我。
"然后趴在桌上闷闷不乐。
下课了,小勇过来说,"小方,走,打球去。
"小方不理。
小勇上前想看小方的试卷,小方没好气地说:"看什么看,没你考得好,开心了吧?"小勇委屈地愣在那儿。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滁州八中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咨询案例【辅导简介】陈X,男,13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
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初二逆反心理辅导教育【原因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对逆反心理学生的辅导浅谈

,
”
.
。
p
Ⅵ
—、=一
0
—、— K
p
K
,^
喝
p
p
q
—、 p
V
户
t
P
q
产
0 产 屯
P
q
≯、妒
一
吨
,、 0
产乜
p
、
、
一
噜
—‘ p
、
p K 0 —\ , 、 p
岫
p
q
÷、
p
q
P
矿
、
一 {
J 产
q
—
-
、
p
、
p
、
P
∥
q
产
p
吣
产 p
、
声
—
4 螬; ,
月 I.
小 指 《 学 数 学课程标 准 》
, ,
的孩 子 也 会有 被感 化 的
,
“ ”
一
刻 走 进 孩 子的 心 了
。 , ,
r
奇 的教 育效 果
一
。
这 又 让 我 想 起 苏霍姆 林 斯 基 说
一
’ 解 过 什 么 会这 么 做 就 会拉 升 j 学 生 的 距 离 从 而 失 : 孩 子 的需 要 从 孩 子 的现 实 出发 更 耐 心 细 致 : 的
,
。
。
过来 了吗 ?
人不等了
‘
”
IE 答 的人 依 旧 很 失 望 又 有
, “
。
年 轻人 对 剩 余 的人 说 : 和我
”
一
让 起 去 : 我 拉近 了 与
,
逆反心理的具体解决方法

逆反心理的具体解决方法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规范或控制时,出现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不愿按照别人的期望或要求去做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在个人发展、教育和工作等方面均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倾听与尊重与逆反心理者进行沟通时,我们应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通过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和平等的对话环境,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理解。
这种沟通方式能够减少逆反情绪的累积,增加彼此之间的互信。
二、建立良好的关系逆反心理常常源于与他人关系的矛盾和不和谐。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逆反情绪,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在家庭、社交和职场等不同场景中,我们应该注重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冲突和逆反的产生。
三、合理规划与引导逆反心理者常常对制定的规划和安排产生抗拒感。
我们可以从灵活和合理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引导。
例如,尝试提供多种方案供其选择,让他们感到自主性和参与度,以此来降低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设定明确的目标逆反心理者常常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性,容易对现有的规划和要求产生抵触。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减少逆反情绪的发生。
五、情绪管理与情感释放逆反心理常常伴随着紧张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的积聚。
面对逆反心理者,我们可以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冷静的态度来引导他们的情绪。
同时,为逆反心理者提供适当的情感释放途径,如倾诉、体育锻炼等,帮助他们有效排解消极情绪。
六、培养自信与自我认同逆反心理的产生与自信心的缺乏和自我认同感的不足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并肯定逆反者的优点和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建议逆反心理者参与一些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减轻逆反情绪。
七、专业辅导和支持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一些慢性逆反心理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意见

心理C证论文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意见开平市第五中学谭健超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意见摘要: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叛逆心理。
这问题的出现常常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科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学校的心理辅导条件不完善而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心理。
关键字:青春期叛逆教育孩子学生父母一、青春期叛逆心理我们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想快快长大,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可,不想让别人再把自己当成孩子看待。
但他们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大人,所以会有一些冲动、会有一些迷茫、在某些问题上很极端、叛逆,甚至还会发生越轨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作出一个引导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尽量避免孩子的叛逆心里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逆反心理常常困扰着许多青少年。
逆反心理表现为反抗、挑战和违背权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青少年正确应对逆反心理,本文将介绍一些具体的矫正解决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构建良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是解决逆反心理的第一步。
父母和教师要积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观点。
通过尊重和理解,家长和教师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建立互信和共赢的关系。
2. 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青少年渴望独立和自主。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和教师应该合理地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他们需要有机会独立处理问题、做决策和承担责任。
适当的自主空间有助于缓解逆反心理,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3. 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积极的兴趣爱好能够抵抗逆反心理的产生。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青少年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等,使他们能够投入到具有积极价值的事务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个人成就感。
4. 健康的生活方式逆反心理常常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的心态和情绪,减少逆反行为的发生。
5. 设立明确的规矩和限制为了纠正逆反心理,家长和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规矩和限制。
这些规定应该合理、公正,并且能够向青少年解释清楚。
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要坚持严格但公平的原则,避免使用过度的惩罚手段。
逐渐引导青少年遵守规定,理解规矩的重要性。
6. 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在严重的逆反心理问题上,家长和教师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师对青少年进行评估和指导,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促进积极的行为改变。
7.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商人际关系和情商对于矫正逆反心理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消除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年龄阶段的复杂心理现象,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于许多学生身上。
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时怎么办?案例中的班主任能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包容学生,但又不放任,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用巧妙的办法从内心打动孩子,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再帮助学生逐步改正。
当然,扭转逆反心理不是朝夕的事情,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对待孩子的错误应给予宽容理解,更应给予悉心指导,避免粗暴批评。
教师有时对学生行为感到气愤,会说:“你长大肯定没什么出息,不好好学习,我看你以后只能扫马路”之类的话,这样的批评不仅伤害学生自尊,还会促使其反感,就容易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
同样,我们现在许多班主任喜欢禁止学生干什么事,不准怎么做。
例如,禁止看小说,不准男女生太过接近等,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
本来没什么兴趣的,学校一禁止,学生越想一睹为快。
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原本很正常,学校一强调,反而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容易造成负面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味地压制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正确引导、转化,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让教育水到渠成。
在师生间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力求做到知心知情,充分尊重学生,以沟通求信任,以沟通求融合,以沟通求理解。
对学生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引导、多一份宽容,还给学生自尊,让教育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