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作者:林枫

【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际在处理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对策

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许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学生,也有可能毁灭学生一生。

一、把握教育契机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防止和克服青少年消极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契机,如能在此时此刻对这学生加以引导,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再次,是要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集体和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班里的陈同学,成绩中等偏上,性格内向,在老师眼中是个很乖巧的女生,在学校里静静的听课静静的写作业,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有一天,蒋同学告诉我,说陈同学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了“我讨厌这个班级,没人理我。”听后,我恍然大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却因为她的乖巧懂事把她给遗忘了。我在静等时机,语文单元考试,发现她的成绩

有所下降,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机会,我叫上语文老师,在走廊处对陈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她感觉到老师是重视她的。后来,我还给她调了座位,事后她告诉我对这个位子比较满意,而且她的QQ签名变为“我原来没那么让人讨厌,嘻嘻!”心态变了,乐观了,成绩自然上去了。

二、奖励、赞扬、宽容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班里的牟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坐在讲台桌旁边,所以他的坏习惯容易被老师发现,一旦发现就会及时被指出,牟同学不爽,以为丢了面子,逞强,一定要顶撞老师。使得课堂上的气氛一次次紧张。通过交流,理解了学生的爱面子,当他犯错误的时候,给他及时地递上一张小纸条,牟同学很快很乐意的接受了这种交流方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也许就是宽容的力量、尊重的力量吧。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如果教师尊重、爱护学生,那么学生会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教师,师生也可以成为朋友。

三、利用回执单、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一学期至少有一次的家长会,为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此外对班级里特殊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家长和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密切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四、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身份、年龄等差异,青少年往往有意无意地对老师家长的话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学,往往不会有戒备、抵触心理,同学的话更容易入耳。许多情况下,教师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班的周同学不爱学习,经常撒谎,常于父母对着干,在家长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有请阳光的、正义感强的、学习态度端正的好朋友王同学对其加以交流,加以劝说,鼓励,王同学的寥寥数语抵过我们老师的“苦口婆心”式的教导,自然,周同学取得明显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