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和腰腰椎病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腰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腰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腰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腰肌劳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或运动中,常因运动时用力不当、负重过多过久、姿势不正确等,使腰部受到强力牵拉,跌扑损伤或外力撞击导致。

急性腰痛因腰骶部受力多且活动度大,本病易发生于下腰部,以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平素缺乏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者,在参加劳动或运动时也易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经常劳累,过度使用腰部,导致腰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相应神经支配区功能障碍。

腰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气血瘀滞型症状:腰痛位置明确,经常有局部针扎般的痛感;或腰痛扭转会有声音,一扭则痛,痛处拒按,一般晚上加重。

久坐、缺乏运动、生气,会使得腰部长期缺乏活动而变得僵硬,也让气血积聚在膀胱经,久而久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或正确的宣泄,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不畅,反映在腰部则会引起经常性的腰痛。

肾精不足型症状:腰痛反复发作,腰部感到酸胀乏力,腿膝酸软,每次揉按或温暖腰部的时候会感到舒服。

超负荷的工作、加班,一天工作下来常感到腰膝没力,短暂休息时会缓解,但时间一长,腰部还是会有痛感。

中医认为,是由于长期腰部过劳使肾精亏虚,引起腰椎问题。

湿热下注型症状:心烦气躁,出汗口渴,大便干涩,小便艰难,腰部酸痛沉重,感觉热,甚则肢节红肿,苔黄腻。

通常认为,腰椎病的症状是腰椎不适,与心烦、口干无关,其实它们一般都伴随出现。

大吃大喝、嗜好冷饮、空调不离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内湿热排除不尽,下注腰椎,引发腰椎病。

寒湿内侵型症状:腰部总觉得冷飕飕伴有风痛,翻转不利,遇阴雨天加重,遇暖缓解。

统计表明,人一天弯腰最多达几百次,腰部是人体负载最重的地方,加上多次运转,再有喜欢辛辣厚味、以车代步的生活,会使体内寒湿之气加重,侵入内部脏腑、经络、气血,导致腰椎问题。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说一下颈椎病、腰椎病(腰痛)的病因及治法:

说一下颈椎病、腰椎病(腰痛)的病因及治法:

说一下颈椎病、腰椎病(腰痛)的病因及治法:当今头项强痛、腰痛病人很多。

去医院检查,则诊为颈椎病,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不知病因,没有什么好办法。

往往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中医对这病怎么看法?中医认为跟水气、寒湿、湿热、寒邪有关。

对证施治,多可迅速获效。

试从仲景书中,引用几条,以明其病因病机:一,《伤寒论》太阳篇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又麻黄汤条:“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文中明言“腰痛”。

可见体表受寒,能引起头痛、项痛、腰痛,及身痛关节痛。

什么道理?“寒则收引”,毛细血管收缩,血脉不通,刺激神经,故痛。

此时用麻黄汤发散寒邪,血脉复常,故诸痛立除。

二,还有《金匮要略》里肾着汤的腰痛:“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

……。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此为腰部受寒湿而致腰痛。

20多年前,一男子得腰痛,他处久治无效。

据说以养鱼为业,常睡在渔溏的凉棚上。

估计系鱼溏水气侵入腰部所致,即给开一付肾着汤。

几天之后来诉,服药后腰痛大减。

可见临症之际,在悟其理,而勿拘于条文字眼,此谓“悟性”。

三,腰为督脉所行。

督脉为阳气主帅,主一身阳气。

阳气稍有不足,寒邪可乘机侵犯。

所以腰痛原因,跟阳虚有极大关系。

用桂枝汤加狗脊,常有捷效。

因桂枝汤善扶卫阳,狗脊性温补肾,善除水气,故有卓效。

四,还有湿热腰痛,也偶有所见。

可用陷胸丸泻其湿热。

多年前,我侄曾用陷胸丸治一例腰痛如折的病人,一服而痛除。

此亦善于活用经方之一例。

临床中发现,水气湿气,最善于堵塞血脉。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一切风湿痛,一切关节痛,都跟水气有关。

黑心专家说喝水能能通血脉的说法,实属最无知的无稽之谈。

它们的目的,不在宣传正确的卫生知识,而在引导人们多生病,好让它们“先富起来”。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

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

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

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

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

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

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

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腰痛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辨证原理: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腰部经络不通而引起的,常见的辨证类型
包括肾虚、寒湿、湿热和气滞等。

通过辨证,可以确定病因,进而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辨证方法:
(1)肾虚型:治疗重点在于补肾。

可采用草本药物,如补骨脂、巴戟天等;饮食上宜多食用补肾壮阳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2)寒湿型:治疗重点在于祛寒湿。

可采用温热的药物,如
附子、生姜等;饮食上宜避免冷凉食物,如冰饮等。

(3)湿热型: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利湿。

可采用具有清热作用
的药物,如黄芩、车前子等;饮食上宜少食动物脂肪和辛辣食物。

(4)气滞型:治疗重点在于活血理气。

可采用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如丹参、川芎等;饮食上宜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3. 注意事项:
(1)在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前,应先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确保准确辨证;
(2)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4)辨证治疗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同一种辨证类型的治疗方法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全面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颈肩腰腿的中医辨证治疗案例

颈肩腰腿的中医辨证治疗案例

颈肩腰腿的中医辨证治疗案例一、颈椎病案例。

1. 患者情况。

老张,是个出租车司机,天天长时间开车。

最近老是喊脖子疼,转头的时候还“咔咔”响,感觉肩膀也跟着发沉、发硬。

来我这看病的时候,一脸痛苦,说这脖子疼得就像被人掐着似的,而且头晕乎乎的,有时候开车都觉得视线有点模糊,可把他给吓坏了。

2. 中医辨证。

我仔细一瞧,老张这舌头颜色有点紫暗,舌苔白腻,脉象弦涩。

这就是典型的气滞血瘀加上寒湿痹阻啊。

长时间开车,颈肩部一直处于一个姿势,气血就不通畅了,再加上可能有时候车里空调吹着凉风,寒湿之邪就趁机钻进身体里了。

3. 治疗方法。

针灸:我就在他脖子和肩膀附近的穴位下针,像风池、天柱、肩井这些穴位。

风池穴就像个小开关,能把脖子这儿的气血给盘活了;天柱穴能让颈椎挺直了,气血顺利通过;肩井穴呢,是调理肩部气血的关键穴位。

扎针的时候,老张还有点害怕,我就打趣他说:“老张啊,这针扎进去就像给你脖子这儿的小交通员打打气,让气血这小车子跑得顺畅喽。

”中药调理:给他开了个方子,以葛根为主药。

葛根就像个大力士,能把脖子周围的肌肉给松开,还能把气血往上提。

再加上一些活血化瘀的川芎、红花,祛湿散寒的独活、羌活。

我告诉老张:“这方子就像个小部队,葛根是队长,带着川芎、红花这些队员去把你脖子那儿的瘀血化开,独活、羌活就负责把寒湿这些坏蛋给赶跑。

”推拿按摩:每次针灸完,我再给他推拿按摩一下。

先在颈部和肩部放松肌肉,然后用一些正骨手法,轻轻调整一下他有点错位的小关节。

这时候老张总会舒服得直哼哼,说我这手就像有魔法一样。

4.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大概半个月)的治疗,老张的脖子不疼了,转头也灵活了,肩膀也轻松了,头晕的症状也消失了。

老张可高兴了,还说要给我介绍其他司机朋友来呢。

二、肩周炎案例。

1. 患者情况。

李大妈,是个爱跳广场舞的热心肠。

前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右肩膀疼得厉害,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晚上睡觉也疼得睡不好觉。

她自己在家里贴了不少膏药,可都没什么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背痛总括[原文]通气太阳肩背痛羌独蒿草蔓防芎气滞加木陈香附气虚升柴参芪同血虚当归白芍药血瘀姜黄五灵红风加灵仙湿二术研送白丸治痰凝[提要]阐述太阳肩背痛及其兼证的治疗。

[白话解]太阳肩背痛可用通气防风散治疗,其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藁本,甘草,蔓荆子,防风,川芎。

如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陈皮,香附;如兼气虚者,可加当归,白芍。

若兼血瘀者,加姜黄,五灵脂,红花。

如风邪日久者,加威灵仙;若湿滞经络者,加苍术,白术。

如因风痰凝滞经络者,用青州白丸子(卷次三十九)研末送吞。

[按语]肩背痛的成因不一,以风寒湿三气袭入足太阳经的居多,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中医文献中关于痹证的论述始于《内经》。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留连于筋骨,则痛病难已;病深日久,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论述了太阳风湿的辨证与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虚浮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除此之外,仲景治疗历节病、太阳风湿、湿痹的许多处方,如甘草附子汤,乌头汤、桂枝芍药知风汤等,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效方。

肩背痛若属风重的肩背牵强面痛,湿重的痛时麻木面沉重,寒重的痛势较甚若兼见气郁风湿阻络者,其痛常固定在一处,治宜理气行滞;如兼气虚的,其痛时止时作,治宜补益气阳;血虚夹风的,其痛夜间较而时发时止,治宜养血祛风;倘因血瘀者,其痛多发于夜间而痛无休止,治宜活血祛瘀;风邪久郁而致肩背牵强作痛者,治宜通络祛风;湿滞经络者,肩背麻木,治宜健脾通络;因风寒阻滞经络而痛者,多伴见呕吐痰涎,眩晕等症状,治宜祛风化痰。

中医治疗肩背痛,除内服方剂以外,还可结合外治疗法,如外用药剂的外敷或涂搽,以及针灸、推拿等。

太阳经肩背痛大致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冈上肌腱炎、及部分颈椎病等骨关节疾病。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颇佳,可采用内服消炎镇痛药和活血通络中药,结合在病变局部施以推拿等手法治疗。

患者自身也需积极配合,进行上肢的练功锻炼,以加快恢复活动功能。

通气防风汤:羌活独活藁本甘草蔓荆子防风川芎方中以羌活发散太阳经风湿,配以独活,祛风胜湿之力尤佳,独活长于祛下焦风湿。

二活合用能散周身风湿,利关节,止痹通。

藁本、蔓荆子、川芎此三物皆性善上行,祛风止痛,其中藁本为太阳经之引经药。

甘草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共奏祛风胜湿止痛之效,而以头项肩背臂膊疼痛见长。

通气防风散即李东垣的“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原书主治“手太阳经气郁而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者;足太阳经不通行,脊痛项强,腰似折、项如拔”。

项背腰脊皆属足太阳膀胱经。

吴昆在《医方考·湿门》评价羌活胜湿汤云:“外伤于湿,一身皆痛者,此方主之。

”《方剂学》(6版)腰痛总括(原文]腰痛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与血瘀湿热闪挫凡九种面忽红黑定难医(提要]阐述腰痛的病因及危象。

(白话解]腰痛的病因有肾虚、风邪、寒邪湿邪,痰浊,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及闪挫劳损等九种。

如见到腰痛兼有面色忽红忽黑(即暗青色),病势危急,不容易医治。

(按语]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的病证。

最早见于《内经》,其中详细论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和放射范围。

《金匮要略》中提出用肾气丸治疗“虚劳腰痛”,甘姜苓术汤治“肾着”病。

朱丹溪把发病原因归纳为“湿热、肾虚、瘀血、闪挫、痰积”五类,并强调肾虚最为重要。

清代《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等书把腰痛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湿腰痛、痰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使之辨治更为系统化。

总之,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又足太阳经,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乎肾虚,而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肾虚是本,外邪、外伤、劳累均是标。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可以互为因果。

、外、骨,妇各科疾病,均可出现腰痛。

一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脊柱疾患,如类风湿性脊柱炎,结核性或化脓性脊柱炎等;第二类为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纤维组织炎等;第三类为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腰背痛,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等。

第四类为内脏疾病,如肾脏病,以及胰腺炎、胆系疾病,附件炎等。

西医所谓之腰痛主要指骨伤科疾病。

诊断除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外,还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腰痛的临床确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同时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如脊神经根受压迫性腰痛可用磁共振成像(MRI) 确诊。

熟悉西医所谓的腰痛,走中西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道路,对掌握中医治疗的适应证,排除非适应证,提高中医药治疗腰痛疾病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如腰部疼痛不可忍受,而面色忽红忽黑,脉搏细而微弱者,是真阴衰微,真阳浮越于外,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前兆。

剧烈的腰痛如肾结石绞痛,会导致疼痛性休克。

【白话解】腰部悠悠地疼痛,腿膝无力痿软,根据不同兼夹分别可用独活寄生汤、青娥丸或由葫芦巴、补骨脂、川楝子、续断、桃仁、杏仁、小茴香、怀山药组成的安肾丸治疗。

【附方】腰痛悠悠虚不举胡芦骨脂川楝续寄生青娥安肾丸,桃杏茴苓山药盐。

【提要】阐述肾虚腰痛的证治。

【按语】由于腰为肾之府,所以历代医家认为肾虚是腰痛发病中最重要的因素,肾虚腰痛也是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

现代概括肾虚腰痛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或房事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

症见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皖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偏阳虚者,用右归丸为主方以温补肾阳。

偏阴虚者,用左归丸以滋补肾阴。

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

若肾虚兼夹风寒湿邪侵犯腰部。

见腰部酸重而痛,疼痛左右不定,腿足屈伸不利,畏寒喜暖,脉迟苔白的,证属本虚标实,可用肾看汤合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湿,益肝肾肾虚腰痛大致相当于西医学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交出症和骨质疏松症等病,发病人群多集中于中老年人,西医常用口服镇痛剂、补钙剂、激素以及体位牵引 ,手术疗法等,青娥丸酒炒补骨脂四两姜汁炒杜仲八两连衣胡桃肉五十枚青盐一两大蒜头四两上药研末,以黄酒一两,米粉一两,调糊泛丸,每次服二至三钱,用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方中杜仲味甘温,入肝肾经,能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为治肾虚腰痛之要药;补骨脂性温助阳,温补命门,能补肾强腰,壮阳固精,擅治肾虚腰痛,与杜仲同用,温肾阳,强腰膝之效尤佳。

胡桃肉甘温入肾,通命门,补肝肾,强腰膝,协杜仲、补骨脂则补肾强腰之功相得益彰;大蒜辛温走窜,能通五脏,达诸窍,祛寒湿,则疼痛可缓。

诸药相伍,共奏温肾壮阳,强腰固精之功。

青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肾虚为风寒湿邪所伤,或坠堕伤损所引起的腰痛,以及头晕耳鸣,溺有余沥,妇女白带等证。

本方集诸补肾强腰之品为一方,故补肾强筋壮骨之功较强,为治肾虚腰痛之证的专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谓此方可治“肾气虚弱骨髓伤败,。

常服之,壮筋骨,活血脉,乌髭发,益颜色。

”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本方不仅能抑制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产生较多的骨基质,使骨代谢平衡,可用于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安肾丸炒胡芦巴炒补骨脂炒川楝肉炒续断桃仁杏仁白茯苓小茴香怀山药各二两研末,炼蜜为丸,每次服二至三钱,用淡盐汤送下方中补骨脂、续断,胡芦巴补益育阳,强壮筋骨;川楠子、茴香行气止痛;桃仁,杏仁活血祛瘀;茯苓,山药补督健脾,再加盐汤以味咸人肾,使药力达肾,增强疗效。

全方合秦补肾助阳,强健筋骨之功。

本书所载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安肾丸,在书中主治:“腰痛,阳事不举,膝骨痛,耳鸣,口干,面色黧黑,耳轮焦粘。

”《口齿类要》中记载治疗肾虚牙痛。

《杂病源流犀烛》中用于囊汗证。

可见该方主要用于肾阳虚衰所导致的各种病证。

本方中补骨脂、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常配合使用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软弱无力等。

[原文]腰痛属寒得热减五积吴萸桃杜安寒湿重著胜湿附内实通经硫面牵风痛无常掣引足经虚当用寄生痊经实非汗不能解续命汤加牛杜穿[提要]阐述寒邪、风邪致腰痛及其兼证的证治。

[白话解]腰痛若是属外感寒邪而得者,得热则痛减,宜用五积散加吴茱萸、桃仁、杜仲。

寒湿腰痛的,则症见腰脊重坠,常痛在一处着而不移,宜用羌活胜湿汤加附子。

若阴寒勰结内实不通的,宜用硫黄、牵牛子加面粉调制的通经丸。

风邪致腰痛,则症见痛无常处,腰痛牵引腿足掣痛。

若风邪中于丝络而体虚者当用独活寄生汤,若风邪中于经络而表实证,则非用发汗解表的方法不可,宜用小续命汤加牛膝、杜仲,牙山甲。

按语)外感腰痛中常见因风寒湿邢为患,寒湿腰痛,湿重于寒者可见腰部冷痛重者,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宜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主之。

若寒重于湿者而见腰痛如冰,上连脊背,恶寒拘急,转侧不便,喜得热按,舌淡苔白,脉紧,可选用五积散。

风寒腰痛,症见腰背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脚膝,成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脉浮紧,苔薄白。

治宜发散风寒,治予人参败毒散。

风湿腰痛,腰背拘急,酸重疼痛,活动不利,或见发热恶风,或见颜面四肢浮肿,脉浮涩,苔薄腻。

治宜祛风利湿,可选用独活寄生汤。

原文中提及的风邪致腰痛牵引腿足掣痛与西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相仿,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引起腰痛,疼痛可牵及腿部。

西医对此类腰痛大多采用红外线、微波加牵引等物理疗法,局部使用封闭药,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及手术疗法等。

1羌活胜湿汤通气防风汤加附子。

2通经丸牵牛不拘多少用新瓦入火烧得通赤,以牵牛顿在瓦上,自然一半生一半熟,不得拨动。

取末一两,人细研硫黄一分,同研匀,分三分,每用白酒一匙,水和捍开,切作棋子。

五更初以水一盏煮熟,连汤温送下,住即已。

未住,隔日再作。

套通经丸仅由牵牛子,硫黄两味药组成。

硫黄大辛大热,驱散阴寒,配以牵牛子以行气通便,使阴寒凝滞可解,内实不通可除,腰痛得安。

通经丸原名药棋子,出自《本事方》一书,主治腰腿痛,气滞。

但是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指出:“殊不知牵牛之为性,能伤肾气,服之未见作效。

肾气先有所损失。

倘若是气滞腰痛,进一二服即可。

”可见医家们在使用牵牛子治疗腰痛上是谨慎的。

由于硫黄,牵牛子皆有毒性,所以现代临床已心田此方。

[原文]气滞闪挫通气散木陈穿索草茴牵血瘀不移如锥刺日轻夜重活络丹(提要]阐述气滞,闪挫,血瘀致腰痛的证治。

白话解]因气机阻滞 ,闪挫扭伤致腰痛者的,可用由木香、陈皮、穿山甲,延胡索,甘草,小茴香,牵牛子组成的通气散治疗。

如因瘀血致腰痛,则痛在固定的一处,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可用小活络丹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