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最新)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最新)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

全面保护天然林,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X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长江上游、X上中游地区及东北、X等重点国有林区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标志着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我国天然林数量少、质量差、生态系统脆弱,保护制度不健全、管护水平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修复天然林,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生态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

采取严格科学的保护措施,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物种珍稀性等多种因素,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

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

遵循天然林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保育并举,改善天然林分结构,注重培育乡土树种,提高森林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生态为民,保障民生。

积极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保障护林员待遇,保障林权权利人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林区职工和林农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是指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般性的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的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诊断: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修复方案。

2.森林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诊断结果,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措施、实施时间、资金预算等。

3.森林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根据修复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4.森林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修复效果的变化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修复方案。

5.森林生态修复的长期管理:在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监测、管理和养护,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因此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同时,森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修复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办生字﹝2023﹞80号)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办生字﹝2023﹞80号)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退化林修复总则、技术流程、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施工、质量评价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退化林degraded forest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性明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2退化林修复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forest通过采取科学的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活动或过程。

3.3目标林相target forest根据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或按照特定培育目的,确定的培育目标林分的特征。

注:通常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蓄积量等指标来描述。

3.4全周期修复设计full cycle 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design按照森林发育阶段,从退化林现状到目标林相的全过程,做出系统性的培育措施设计。

3.5竞争生长阶段competitive growth stage森林郁闭后林木互利竞争,出现快速高生长的发育阶段。

3.6质量选择阶段quality selection stage林木间出现明显的互斥竞争并显著分化,相邻竞争林木表现为明显的优势木和被压木特征,林下开始出现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发育阶段。

东海县退化林修复研究——以西山林场退化林修复为例

东海县退化林修复研究——以西山林场退化林修复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68XIANGCUN KEJI 2020年8月(下)东海县退化林修复研究——以西山林场退化林修复为例姜昕陈建军(国营东海县安峰山林场,江苏东海222300)[摘要]江苏省东海县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水晶之都”,是我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更是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县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绿色东海、美丽东海”的生态建设是当前东海县的重要工作,而退化林修复是目前国有林场营林重点工作之一。

基于此,本文简述东海县西山林场森林资源退化现状和修复意义,分析退化林产生的原因,提出退化林修复技术措施,以期实现当地林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退化林;修复;东海县[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4-68-2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大众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1],大面积砍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森林大面积退化。

目前,江苏省东海县人工林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森林本身的防御能力及防护作用,而且对人类生存形成了一定威胁[2]。

在当前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工作的背景下,急需对现有退化林进行修复,以增强其生态功能。

1东海县西山林场概况东海县西山林场始建于1958年,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位于东海县城西39km 处,是典型的生态型林场。

西山林场由南北走向的两列残丘组成,属马陵山脉的低山丘陵,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3座水库,即黑龙潭水库、双龙水库和龙口水库。

西山林场号称“城市氧吧”,在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海县西山林场山林全部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全场总面积约1064hm²。

其中,有林地面积799hm 2,疏林地129hm 2。

由于造林时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营造了大面积针叶纯林,长期的人工林经营导致森林资源退化明显,且多年来受自然灾害等影响造成林木大面积受损,部分林地林相衰败,林区修复已势在必行。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1号——《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1号——《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1号——《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6.05•【文号】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1号•【施行日期】2017.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林业局公告2017年第11号国家林业局批准发布《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见附件),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附件:《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国家林业局2017年6月5日附件《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116项林业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LY/T 2786-2017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2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3LY/T 2788-2017森林体验基地质量评定4LY/T 2789-2017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5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6LY/T 2791-2017生态露营地建设与管理规范7LY/T 2792-2017戈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8LY/T 2793-2017戈壁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9LY/T 2794-2017红树林湿地健康评价技术规程10LY/T 2795-2017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技术要求11LY/T 2796-2017森林消防指挥员业务培训规范12LY/T 2797-2017森林消防队员技能考核规范13LY/T 2798-2017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置规范14LY/T 2799-2017东北、内蒙古林区改培型防火林带技术规程15LY/T 2800-2017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规程16LY/T 2801-2017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榉属17LY/T 2802-2017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白蜡树属18LY/T 2803-2017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忍冬属19LY/T 2804-2017薄壳山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20LY/T 2805-2017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处置规程21LY/T 1783-2017黑熊繁育利用技术规范LY/T 1783-200822LY/T 2806-2017野生动物饲养从业人员要求23LY/T 2807-2017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雁类24LY/T 2808-2017野生动物饲养场建设和管理规范鸵鸟场25LY/T 2809-2017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26LY/T 2810-2017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规程27LY/T 2811-2017结构化森林经营数据调查技术规程28LY/T 2812-2017森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29LY/T 2813-2017木荷防火林带造林技术规程30LY/T 2814-2017川山茶栽培技术规程31LY/T 2815-2017金槐栽培技术规程32LY/T 2816-2017山茱萸育苗技术规程33LY/T 2817-2017山桐子栽培技术规程34LY/T 2818-2017香桂栽培技术规程35LY/T 2819-2017塔拉育苗技术规程36LY/T 2820-2017齿瓣石斛培育技术规程37LY/T 2821-2017甜菜树培育技术规程38LY/T 2822-2017紫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39LY/T 2823-2017川滇桤木速生丰产林40LY/T 2824-2017杏栽培技术规程41LY/T 2825-2017枣栽培技术规程42LY/T 2826-2017李栽培技术规程43LY/T 2827-2017防护林体系规划技术规程44LY/T 2828-2017防护林体系设计技术规程45LY/T 2829-2017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经济林栽培技术规程46LY/T 2830-2017燕山太行山森林培育技术规程47LY/T 2831-2017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规程48LY/T 2832-2017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指南49LY/T 2833-2017南方地区幼林抚育技术规程50LY/T 2834-2017柏木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51LY/T 2835-2017酒竹栽培技术规程52LY/T 1497-2017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 1497-199953LY/T 1337-2017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 1337-199954LY/T 1558-2017仁用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 1558-200055LY/T 2836-2017赤皮青冈育苗技术规程56LY/T 2837-2017云南松抚育经营技术规程57LY/T 2838-2017刺梨培育技术规程58LY/T 2839-2017白蜡虫种虫59LY/T 2840-2017白蜡虫种虫繁育技术规程60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61LY/T 2842-2017林业常用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一)62LY/T 2843-2017落叶松叶蜂防治技术规程63LY/T 2844-2017针叶树苗木立枯病防治技术规程64LY/T 2845-2017蔗扁蛾防治技术规程65LY/T 2846-201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使用技术规程66LY/T 2847-2017噻虫啉微囊剂使用技术规程67LY/T 2848-2017蜀柏毒蛾防治技术规程68LY/T 2849-2017抗生育剂防治森林地上害鼠技术规程69LY/T 2850-2017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70LY/T 2851-2017柏肤小蠹防治技术规程71LY/T 2852-2017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南72LY/T 2853-2017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规程73LY/T 2854-2017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74LY/T 2855-2017三色堇盆花生产技术规程75LY/T 2856-2017马拉巴栗盆栽生产技术规程76LY/T 2857-2017杜鹃花绿地栽培养护技术规程77LY/T 2858-2017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导则78LY/T 2859-2017对伞花烃79LY/T 2860-2017双戊烯80LY/T 2861-2017松香树脂酸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81LY/T 2862-2017焦性没食子酸82LY/T 2863-201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83LY/T 2864-2017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炭罐用颗粒活性炭84LY/T 2865-2017桐油85LY/T 2866-2017余甘子粉86LY/T 2867-2017月桂烯87LY/T 2868-2017二氢月桂烯88LY/T 2869-2017合成香叶醇89LY/T 2870-2017绿色人造板及其制品技术要求90LY/T 2871-2017木(竹)质容器通用技术要求91LY/T 2872-2017木制珠串92LY/T 2873-2017铅笔板93LY/T 2874-2017陈列用木质挂板94LY/T 2875-2017难燃细木工板95LY/T 1718-2017低密度和超低密度纤维板LY/T 1718-200796LY/T 1697-2017饰面木质墙板LY/T 1697-200797LY/T 2876-2017人造板定制衣柜技术规范98LY/T 2877-2017木夹板门99LY/T 2878-2017木镶板门100LY/T 2879-2017装饰微薄木101LY/T 2880-2017浸渍纸层压定向刨花板地板102LY/T 2881-2017木塑复合材料氧化诱导时间和氧化诱导温度的测定方法103LY/T 2882-2017饰面模压纤维板104LY/T 2883-2017人造板及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05LY/T 2884-2017木栅栏106LY/T 2885-2017竹百叶窗帘107LY/T 2886-2017园林机械高尔夫球场用半挂车108LY/T 1621-2017园林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LY/T 1621-2004109LY/T 1619-2017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手持式绿篱修剪机LY/T 1619-2004110LY/T 1808-2017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杆式修枝锯LY/T 1808-2008111LY/T 2568.2-2017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手持式吹吸机第2部分:组合式112LY/T 2887-2017林业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轴向振动钩式长杆采摘机113LY/T 2888-2017林业机械步道松土除草机114LY/T 2889-2017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锯链润滑油性能评估测试方法115LY/T 2890-2017便携式油锯锯链制动器性能测试方法116LY/T 1719-2017林业机械便携式风水两用灭火机LY/T 1719-2007。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76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76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76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15日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林规发〔2016〕58号-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林规发〔2016〕58号-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16·北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第六章附则 (21)附表: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附加说明 (63)附录:《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第八条投资估算指标体系由造林区域、造林方式、防护林二级林种和造林模式构成。

一、造林区域分区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的规定,划分为寒温带区、中温带区、暖温带区、亚热带区、热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高寒区9个区。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是指针对退化林地进行修复和恢复的技术规范。

退化林地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地区,包括林地土壤质量下降、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退化林地进行修复和恢复。

一、退化林地调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退化林地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植被类型、土壤质量、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确定修复目标和方案。

调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1.植被调查:包括植被类型、物种组成、覆盖度、高度、密度等指标。

2.土壤调查:包括土壤质量、土层厚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指标。

3.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形、水文地质条件、水源等指标。

二、退化林地修复方案设计根据退化林地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退化林地修复方案。

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1.植被恢复:根据植被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数量,进行植被恢复。

2.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质量。

3.水文地质治理: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水文地质治理措施,改善水源条件。

三、退化林地修复实施根据退化林地修复方案,进行实施。

实施的内容包括:1.植被恢复:根据方案,进行植被的种植、移植、播种等工作。

2.土壤改良:根据方案,进行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如施肥、翻耕、覆盖等。

3.水文地质治理:根据方案,进行水文地质治理措施的实施,如修建水源、水渠等。

四、退化林地修复效果评估对修复后的退化林地进行效果评估,了解修复效果,确定后续管理措施。

评估的内容包括:1.植被恢复情况:包括植被覆盖度、物种组成、生长情况等指标。

2.土壤质量: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层厚度等指标。

3.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源、水渠等指标。

以上就是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估、方案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可以有效地修复退化林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