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演讲稿《以孝为本》

合集下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五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五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五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篇一大家早上好!我今日演讲的主题是练习《弟子规》!古人云“德以孝为先”,练好《弟子规》三分钟演讲。

一个人假如能孝顺,就会有一颗和善和善的心。

有了这种和善的心,他可以造福许多人。

《弟子规》说:“父母打电话不要慢,父母做事不要懒,父母教书要敬重,父母负责任要听从”。

意思是:在家里,父母给我们打电话,一听到就要接,很久都不要说好。

假如父母想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应当快速行动,不要拖延或懒得做。

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必需敬重地听我们的话。

当我们犯错时,父母会责怪我们。

我们应当听从并担当错误。

我们不应当违背他们,让他们难受。

《弟子规》里,说读书有三种方式。

也就是说,阅读的方法要留意三个方面:心、眼、口。

这三点应当是实际做到的。

《弟子规》还说:事情虽小,但不要擅长;事情虽小,但不要私底下隐瞒。

三分钟演讲“练习《践行《弟子规》三分钟演讲”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不要不告知家长和教师就做打算;事情虽小,但不要藏在背后。

《弟子规》这些规章看似简洁平凡,但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做到了吗?从这个月开头,我们学校将开展《践行〈弟子规〉,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盼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礼貌、良好的节能环保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喜爱集体的良好习惯、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将表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

学生,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让我们从现在开头仔细练习《弟子规》,培育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了,感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弟子规的演讲稿孝道篇二敬重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讲话的主题是践行《弟子规》!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践行《弟子规》三分钟演讲稿。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和善慈爱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很多多的人。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1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

《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

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

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

“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

“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

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按照郁老师的要求,我们暑假期间要从《快乐暑假》上面自选5本以上的书来阅读。

我选的分别是《我爱你,中国》、《神话故事》、《科学童话》、《伊索寓言》、《中国汉字》还有《弟子规》,其中前面几本,我每天都朗读,而对于《弟子规》,父母要求我每天背诵一段,41段用了41天已经全部背诵完毕。

我感觉《弟子规》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

它教会我们怎么对待父母和长辈,也教会我们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情,甚至连怎么穿戴吃饭、怎么读书、怎么整理书籍都有很明确的要求。

有一次,有人按家里门铃,我正在玩IPAD,妈妈让我去开门,我坐着不动,妈妈就说“父母命,行勿懒”,我赶紧跑去开门了。

2024年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二篇)

2024年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二篇)

2024年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尊贵的教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日的发言主题是关于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

古人教导我们:“孝为百善之首”。

一个人具备孝顺的品质,就表明他拥有一颗仁慈和善良的心,这样的仁心能够使他有益于众多的人。

《弟子规》中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教导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时,应立即回应,而不应拖延。

对于他们的吩咐,我们应该迅速行动,不带丝毫懒惰。

在他们教导我们时,要恭敬倾听,当我们犯错受到责备时,应顺从并接受,以避免让他们感到伤心。

《弟子规》还提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意味着在学习时,我们要做到心、眼、口的三到,确保全神贯注地进行。

同样,《弟子规》也告诫我们:“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这意味着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应避免擅自决定而不与父母和老师商量,也不应私藏哪怕是很小的物品。

这些规范看似简单,但我们需要深刻自省,我们是否真正地遵循了呢?从本月开始,学校将启动“践行《弟子规》,培养良好习惯”教育活动,期待同学们能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环保节能习惯、学习习惯、团队精神、爱护公共财物习惯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也将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同学们,一个行为孕育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塑造一种性格,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践行《弟子规》,培养优秀的品格,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2024年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领导、教练、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三一班的____,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六栋楼,与大家分享我学习《弟子规》后的心得与感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乃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淑敏所撰,其内容深受《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影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演讲稿3篇

弟子规演讲稿3篇

弟子规演讲稿一:弟子规的演讲稿《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

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第一段。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

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

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

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

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弟子规》这部经典著作。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一部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重要著作。

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为我们提供了做人的指南和行为准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弟子规》中对待父母的教诲。

书中告诫我们要“孝敬父母”,“孝敬”二字包含了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

父母是我们的恩人,他们养育了我们,教导了我们,我们要用心去感恩、孝顺他们。

其次,书中还教导我们要“兄道友”,“诚实守信”。

这告诉我们要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与朋友诚实相待,守信守约。

这些都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素养。

最后,书中还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行”,“勤俭节约”。

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慎重言行,不能随意乱说乱做,要勤奋节俭,珍惜时间和物质。

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
品质。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先贤们对待人生、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也让我们明白到做人的道理是永恒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品质,这些道理。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从《弟子规》中汲取智慧,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弟子规》中的道理付诸实践,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

谢谢大家!。

弟子规孝悌主题演讲稿五篇

弟子规孝悌主题演讲稿五篇

弟子规孝悌主题演讲稿五篇弟子规孝悌主题演讲稿篇1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我收看了一则公益广告视频。

在一辆公交车上,有一个老人汽车上往返行走,老人在问谁让位置。

但是没有人回复。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给老人让了坐位。

看了后。

我体会颇丰,要我由不得的想起《弟子规》中: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我想象着怎样才能到古时候看一看这好人好事事迹呢?她们到底会像弟子规中讲道那般去关爱他人吗?突然从远处飘过来一张小纸条。

我一看上边豁然写着;想要去古时候度假旅游吗?我想也是哪一个人搞的捉弄吧!能够像事后真能到一趟古时候呢?因此,就在哪张紙上将信将疑写到了是。

果真,我竟赶到了古时候热闹的街道社区啦!忽听一处学馆传来了《弟子规》的: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我想:古时候大家,也将《弟子规》来做启蒙教育读本,教會她们为人处事。

我伴随着人头攒动的群体,走来到正中间市集。

我看到了那样一幕:有一家饭店将一些小笼包给了一些逃荒的人。

对啊,终究它是兵慌马乱的古时候啊!我便随着着一阵打动返回了课室。

我想《弟子规》中的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要我深深地感受来到在其中刻骨铭心的含意。

大家同日常生活在一片同一片蓝天,繁殖在一片农田上。

又都是人,大家都务必相互之间关爱,仅有那样,社会发展才会越来越更强。

大家都日常生活在尘世间,相互之间都必须协助。

例如:在客运车一个小小的行为,给一个老人让位,尽管这件事情无足轻重,但最少给大家一些溫暖。

如同,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家,应相互之间关爱。

如同《弟子规》中: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覆那般去关爱他人。

我一定要关爱他人,协助大家。

《弟子规》中: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

这句话,我能始终牢记。

弟子规孝悌主题演讲稿篇2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早上好!平时读书总觉得书上内容跟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弟子规》这部经典著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虽然它成书于数百年前,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入则孝”这一部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和顺从。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自己的事务,当父母呼唤我们时,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拖延。

然而,我们要明白,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呼唤是对我们的关心和期待。

我们应该及时回应,积极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尊重。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告诉我们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在寒冷的冬天为他们温暖床铺,在炎热的夏天为他们送去清凉。

每天早晚向父母请安,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牵挂。

也许这些举动在现代社会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其中所体现的关爱和体贴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情。

“出则悌”教导我们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要友爱和睦,在与长辈相处时要恭敬谦逊。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家庭才能和谐美满。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也要尊重长辈,懂得谦让。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种长幼有序的观念,培养了我们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在一个团队或者集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这样的原则,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

“谨”这部分则强调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一旦流逝就无法挽回。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工作和成长。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著作之一,它是我们国家古代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

《弟子规》
以“弟子”为对象,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习方法等,
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学会尊敬师长。

《弟子规》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

只有尊敬师长,我
们才能受益于他们的教诲,不断进步。

其次,我们要学会孝顺父母。

《弟子规》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他们。

父母是我们的恩师,他们为
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用心去孝敬他们,体谅他们的辛苦,不辜
负他们的期望。

最后,我们要学会勤奋好学。

《弟子规》中提到,“凡学文不倦,每有所闻,必有所谓。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勤奋好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只有勤奋好学,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以《弟子规》为指导,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演讲稿:《以孝为本》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近日,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弟、为人子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

能够做好这些,才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

其中,孝道方面对我的感触尤其颇深。

百善孝为先。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穷无尽的。

她是我们最亲的人。

我们孝敬父母也是理索应当的。

可是,我们真的尽了孝道了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有几个人真真正正的做到呢?
此事讲个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

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我以前父母往往喊我几遍我才能回应他们,有时可能会闹得不愉快。

还可能会被骂一顿。

我却不以为然。

自从学了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

”这句。

我懂得了父母喊你的时候,因该马上回应。

之后,每次父母喊我时,我总会立刻答应。

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
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