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解放战争各重大战役及时间

解放战争各重大战役及时间解放战争历次重要战役(按时间排序)(1)上党战役 1945年9月至10月,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均区部队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古属上党郡),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城打援战役。
(2)邯郸战役 1945年10月至11月,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均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亦称平汉战役。
(3)中原突围 1946年6月至8月,我人民解放军中原均区部队在鄂豫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军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
(4)苏中战役 1946年7月至8月,我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5)定陶战役 1946年9月2日—8日,我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对进攻山东省定陶、曹县等地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6)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至11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安东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各一部)宽甸以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围歼战。
(7)四平战役(四平保卫战) 1946年4月至5月,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8)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南满根据地,在安东省(今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临江、通化地区和松花江以南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作战。
(9)宿北战役1946年12月,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
(10)鲁南战役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山东省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11)莱芜战役 1947年2月,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12)豫北攻势1947年3月至5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反攻作战。
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31日)
1949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据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接受 和平解决方式,命令所部出城,接受和平改编。
●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解放入城仪式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 夜。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准备向锦州国民党军队轰击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辽沈战役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告解放
沈阳人民集会游行,庆 祝全东北解放
在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 斗志,争相投降.11月2日,人民解放军 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找到解 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 不着我们了。”国民党重炮团军官,将18 门重炮交给解放军,并说:“美国送给蒋介 石的36门最大的炮,那18门让你们在辽 西缴了,这18门也请你们验收。”经过辽 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左 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300万,在数 量上取得了优势.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总前委
自左向右:粟裕、邓小平、刘 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
●淮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部队经鲁西南地区向徐州挺进的情形
●淮海战役
国民党徐州守敌狼狈逃窜的情形
碾庄战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当时,解放军的装备虽已改善,但运输 条件还极差。供应庞大部队的需要,全靠肩 挑背负,小车推送。在淮海战役中,动员起 来的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543万民 工在“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 口号下,跋山涉水,忍饥耐寒,不畏艰险, 将粮弹物资源运到前线。据统计,他们向前 线共累计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0 00万斤粮食等军需物资,并将伤病员及时 转送到后方进行治疗。陈毅曾充满感情地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1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2解放战争从多少年到多少年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情况表

上解放了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
广大地区
平津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平津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
军、华北
解放军
52万
围而不打;隔而
不围;先打两
头,后取中间
基本上解放了华
北全境
三大战役情况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作战部队
歼敌数
作战方针
作用
辽沈
1948年9月至
11月
东北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47万
封闭国民党军
队,各个歼灭
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徐州为中
心的陇海、
津浦线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Βιβλιοθήκη 原野战军55.5万
全力作战,以少
胜多
解放战争中规模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
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
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
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4个军86个师,飞机高达2957架,共约80万人出动,而我军的兵力则是60万,所以我们从参战人数上就处于劣势。
而第二点则是对方将领的阵容十分强大,在经历了两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深刻的意识到“淮海战役”是内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参与这次战役的将领都是精锐。
三大战役简表 文档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辽沈
淮海
平津
俗称
关门打狗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瓮中捉鳖
时间
1948.9.12~1948.11.2
1948.11.6~1949.1.10
1948.11.29~1949.1.31
地点
锦州为主
徐州为中心
北平天津(华北)
背景
日本投降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焦点
国内形式对国军不利中共发起济南战役胜利蒋介石派军支援
华北地方战争失败国军准备在天津塘沽或投入徐州或西退回绥远地区同时辽沈结束共军华北包围国军
地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军事转折
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
三大战争共同意义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领导人
中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指导: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指导:战略
大决战
1、三大战役(P93-96):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二上册历史四单元知识点指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新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讲解。
三大战役

返 回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中心城市 作战方针 歼敌数
辽沈战役 1948.9-11.2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锦州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47万多人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徐州 中间突破 分割包围 55万多人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军区解放 军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分割包围 52万多人
影响
西柏坡
48年9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意 义
1949年4月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三 大 战 役
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准备 了条件。
<看谁最聪明>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塘沽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改编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平为什么能和平改编?
返 回
想一想
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
战役名称
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时 间 发起时间
作战方针 共计歼敌人数
战果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解放东 北全境
平津战役
张家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发生时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
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
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
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