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3。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 C )。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 A )。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 C )。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 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 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 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A )。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 ,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 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 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 B )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D )。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B )。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
A.观测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工作分析13.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直接来源于细胞中( A )。
A.三磷酸腺苷(ATP) 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 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 B )。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人因工程_习题集(含答案)

《人因工程》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经验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2.科学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3.现代人因工程学阶段一般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前B.二战~20世纪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现在D.人类远古时期4.美国学者泰勒被尊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B.“动作研究之父”C.“管理学第一夫人”D.“工业心理学之父”5.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
A.“科学管理之父”B.“动作研究之父”C.“管理学第一夫人”D.“工业心理学之父”6.由“人体主要尺寸表”中查得,中国成年男子身高的95百分位数是P95=1775mm,这就表示。
A.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5%的人大于此B.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和小于1775mm,有95%的人大于此C.中国成年男子中有9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D.中国成年男子中有5%的人身高等于1775mm7.过街天桥上防护栏杆的高度的尺寸设计属于。
A.I型产品尺寸设计B.IIA型产品尺寸设计C.IIB型产品尺寸设计D.III型产品尺寸设计8.需要两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和下限值依据的是哪一类型产品的尺寸设计?A.Ⅰ型产品B.ⅡA型产品C.ⅡB型产品D.Ⅲ型产品9.只需要一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下限值依据的是哪一类型产品的尺寸设计?()A.Ⅰ型产品B.ⅡA型产品C.ⅡB型产品D.Ⅲ型产品10.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扶手高度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1.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椅面高度设计”主要的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2.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座椅座深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姿肘高C.坐姿眼高D.小腿加足高13.以下哪一项人体尺寸是“火车卧铺净空高度设计”的主要依据?()A.坐深B.坐高C.坐姿大腿厚D.小腿加足高14.是指为了消除高度恐惧感、空间压抑感等心理因素而加的尺寸修正量。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围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①耳朵②眼睛③嗅觉④其他感官6、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感知现实的对象,这是人知觉的(3 )性。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7、下煤快的反射率要比黄昏时粉笔的反射率高,然而人们仍然把粉笔看成白的,把煤快看成黑的,不会依反光率的高低而颠倒黑白,这是知觉特性的(4 )性。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8、(2 )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开的角度。
①视力②视角③视野④视平面9、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围,其中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围成为(2 )。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0、在人的三种视野中,(2 )围最大。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1、人机工程中,一般以(1 )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①静视野②动视野③注视野④视平面13、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4 )。
①三角形②正方形③竖向长方形④横向长方形14、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2 )s。
①1.7 ②0.17 ③5 ④1715、下列( 3)不是声波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①声速②波长③声强④频率16、只有频率在( 1)围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①20~20000Hz ②10~20000Hz ③40~200000Hz ④30~200000Hz17、人耳对声音的(4 )的感觉最灵敏。
①广度②响度③强度④频率18、为了保证安全作业,在机器设计中,应使操纵速度( 2)人的反应速度。
①大致等于②低于③大于④远大于19、下列(1 )不属于不安全心理状态。
①胆怯心理②侥幸心理③省能心理④逆反心理20、在物质代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3 )。
①自然代②新代③能量代④心理代21、下列(2 )不属于骨骼肌活动的能量途径供给①需氧系列②排泄系列③乳酸系列④ATP-CP系列22、能量代分为基础代量、(2 )和能量代量。
①运动代量②安静代量③睡眠代量④心理代量23、安静代是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安静代率一般取为基础代率的(3 )倍。
①120 ②12 ③1.2 ④124、下列(2 )不属于疲劳测定方法。
①闪光融合值测定②空气含氧量测定③能量代率测定④心率测定25、触觉两点阈值测定属于(2 )的一种。
①设备可靠性测定②疲劳测定③能量代率测定④闪光融合值测定27、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属于(3 )。
①屏幕式显示②直接显示③模拟显示④数字显示28、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①屏幕式显示②定量显示③定性显示④警告性显示29、下列( 3)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①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②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③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④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0、作为定量显示,在静态显示的条件下(4 )误读率较低,而且认读需占用的时间也较短。
①刻度盘显示②动态显示③指针式模拟显示④数字显示32、(4 )主要用作危急事态的报警,如防空警报、救火警报等。
①峰鸣器②电铃③角笛和气笛④警报器33、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①语言的清晰度②语言的强度③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④地域性口音3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4 )不属于重点考虑围。
①形状②宽度③长度④材质38、操纵控制器的类型很多,按操纵方式划分可分为(1 ):①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②手动控制器和声动控制器③开关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④调整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39、正确地选择控制器的类型对于安全生产、提高功效极为重要,在其选择原则中下列(2 )是错误的。
①快速而精确度高的操作一般采用手控或指控装置,用力的操作则采用手臂及下肢控制②手控制器应安排在肘和肩高度以上的位置,并且易于看见③紧急制动的控制器要尽量与其他控制器有明显区分,避免混淆④控制器的类型及方式应尽可能适合人的操作特性,避免操作失误41、下列(2 )不能用来做控制器的反馈方式。
①光显示②按纽本身的配色③音响显示④操纵阻力42、下列( 3)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①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②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③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④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3、按钮有三个主要参数为:(2 )、作用力及移动距离。
①体积②直径③色彩④形状45、下列(4 )不是操纵杆的主要优点。
①可以利用较大的杠杆比,操纵阻力较大的控制器。
②使操纵杆的运动方向与被控机器的运动方向一致,可以实现模拟操作。
③操纵杆宜作推、拉等直线运动,较旋转式操纵动作反应快。
④操作角度大。
46、设计能实现最佳的信息交流系统,至少要遵守下面五个原则,时间顺序原则、(4 )、使用频率原则、重要性原则、运动方向性原则。
①布局的美观性原则②紧凑性原则③交互性原则④功能顺序原则47、( 2)式仪表最宜用于检查显示和动态显示。
①数码管显示②刻度盘指针③液晶屏幕显示④机械49、下列(2 )不是属于防止误操作的设计。
①将按钮或旋钮设置在凹入的底座之中②扳动开关要求手指在扳钮两侧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捏住钮柄③使操作手在越过此控制器时,手的运动方向与该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④增加操作阻力,使较小外力不起作用50、人体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时(如操纵机器、维修设备等),必须触及的空间,即作业围,或称为( 2)。
①作业活动空间②作业接触空间③安全防护空间④作业休息空间51、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围称(1 )。
①作业活动空间②作业接触空间③安全防护空间④作业休息空间52、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如机械转动部位等)直接触所需要的空间称为( 3)。
①作业活动空间②作业接触空间③安全防护空间④作业休息空间53、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4 ),落实于设备。
①环境②整体③局部④人56、对劳动效果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2 )。
①立姿作业②坐姿作业③坐—立交替姿势作业④蹲姿作业57、固定的工作面高度是按照坐高或坐姿肘高的第(1 )百分位数值设计的。
①5 ②50 ③95 ④1558、立姿通常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 3)o时所保持的姿势①5 ②45 ③30 ④1559、立姿工作面高度应按身高和肘高的第(1 )百分位数设计。
①5 ②50 ③95 ④1560、全身进入的各种姿势所需的最小作业空间尺寸,应根据有关人体测量项目的第( 3)百分位数进行设计。
①5 ②50 ③95 ④1561、由于安全距离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安全与健康,在人体尺寸或最大可及围的选取时,应采用第(3 )百分位上男女二者中较大的数值作为最小安全距离的设计依据。
①5 ②50 ③95 ④9968、作业环境中的照明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天然采光、人工照明、(4 )。
①近距离采光②远距离采光③移动采光④混合采光69、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2 )是最理想的。
①白炽灯②自然光③荧光灯④霓虹灯70、按光线与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及(4 )三种。
①强光源②背景光源③彩色光源④透射光源71、( 4)的光线经散光的透明材料使光线转为漫射,以减轻阴影和眩光,使照度分布均匀。
①散射光源②背景光源③彩色光源④透射光源72、(3 )光线的90%至更多的光都照在天花板和墙面上,通过反射来照明,故不会产生阴影。
①散射光源②背景光源③反射光源④透射光源73、为了防止和减轻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但下列(3 )对防止和减轻眩光无明显效果。
①限制光源亮度②合理分布光源③采用直射光源④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
75、照明的均匀性主要从(4 )上来解决。
①空间的大小②设备的布置③光源的选择④灯具的布置76、根据有关测定,气温(2 )时,是温度环境的舒适区段,在这个区段里,体力消耗最小,工作效率最高,最适宜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①5oC~21oC ②15oC~21oC ③15oC~35oC ④21oC77、太里含有七种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其波长从(1 )毫微米,为可见光。
①380~780 ②38~780 ③380~7800 ④3800~780078、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