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八章、清末新政(整合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ppt

Company Logo
2.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
和
矿
奖励实业办法
务
章
程
Company Logo
3.废除科举,育才兴国
1903年 9月7日
各县改设 小学堂
12月5日
1902年1月 到2月13日
8月15日 到 1904年1月13日
颁布学堂科举 命张百熙为
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奖励章程
停捐纳
清政府宣 布停止报 捐实官宣 布停止捐 纳武职
Company Logo
但新政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呢
???,,,,
Company Logo
为什么新政会失败?
清代财政收入变迁
顺治九年
2428万两
乾隆十八年 4069万两
光绪十一年 7708万两
宣统元年 26321万两
我当时是学生,觉得“清末新 政”时期一天比一天好,蒸蒸日上 。一进入民国就完了,一片黑暗, 军阀割据,互相打仗,老百姓没办 法过日子。
——李宗仁
首先,改革时机不对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 欢心。
——1900年清廷上谕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 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 降洋。
—— 陈天华
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 立,宗旨“驱逐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全众政府”。
1905年8月,中国同盟 会成立,以“驱逐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为纲领。
新政期间,学 堂数,在校学生 数,毕业生数都 在持续增长,说 明实行的“育才 兴国”的方针得 到了实效
Company Logo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共24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2021/8/262021/8/262021/8/2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62021/8/26August 2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
1911年10月10日
第9课 清末新政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 治。……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欲求振 作,当议更张。著(内外臣工)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 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 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 上谕,摘自(清)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之关于皇权14条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 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 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 权。…… 十、总揽司法权。……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 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 协议。 ……
1911年10月10日
第9课 清末新政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 治。……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欲求振 作,当议更张。著(内外臣工)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 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 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 上谕,摘自(清)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 之关于皇权14条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 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 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 权。…… 十、总揽司法权。……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 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 协议。 ……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反思
• 防止外来干涉:清末新政时期,列强干涉导致 改革失败。当代应警惕外部势力干涉,确保国 家主权和安全。
• 改革需兼顾各方利益:清末新政在实施过程中 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当代 在改革中应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稳健推进 。
• 强化法治建设:清末新政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 不足。当代应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新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与影响
消极影响
• 外来势力干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干涉中国 内政,使新政实施面临困难。
• 改革不彻底:清末新政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 阻挠,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彻底实施。
• 社会动荡加剧:新政实施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 变频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与现代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01
借鉴意义
• 重视教育科技:清末新政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当代也
02
应重视教育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尝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代
03
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 保持民族自尊与自信: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当代应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政治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实际效果
政治改革方面,清末新政推行了宪政改革,制定了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议会制度 ,扩大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局限性
然而,政治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宪法性文件实施困难,议会 作用受限,公民权利和自由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强化法治建设
清末新政时期,法治建设滞后,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当今社会应 强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文化创新
清末新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过于保守,未能激发民族文化的 创新活力。当今社会应积极推动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外交困境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外交处境十分困难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革命力量的兴起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革命力量开始兴起,他 们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试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
02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育改革
总结词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培养新 式人才。
经济改革需与民生相结合
清末新政的经济改革措施未能充分考虑民生福祉 ,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3
文化教育需注重本土化
清末新政的文化教育改革未能充分考虑民族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分析清末新政的局限性
改革派与保守派利益冲突
清末新政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了改 革的进程和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
历史遗产
清末新政留下了丰富的历 史遗产,为后来的中国现 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和教 训。
对未来的启示
清末新政对未来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改革和创新。
对未来的挑战
清末新政也给未来带来了 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 下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经济改革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详细描述
第八章清末新政整合版-

2019/10/13
24
五、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2019/10/13
25
2019/10/13
13
三、新政的内容
1、军制改革
绿营时代
清朝军制 勇营时代
新军时代
2019/10/13
14
2、政治体制改革
前期(1901——1905年):整顿吏治, 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机构。
后期(1906——1911年):1906年清政 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 纳入到宪政的轨道。
2019/10/13
20
“征天下之饷,练兵一省,如人单 护腹心,而听四肢之屠割,未有 不立死者也。”
2019/10/13
21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 败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腐败 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 形象。
2019/10/13
22
4、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 的有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 断推进的改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 的一种动力,而成为清统治者的对立 物。新政的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
——《庚子西狩丛谈》
2019/10/13
9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 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 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 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 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 下者,在一‘例’字。”
2019/10/13
10
1901年1月29日颁布上谕:“着军机大臣、 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 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 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因势治兴?如 何因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 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 个月,详悉条陈以闻。”
中国近代史 第八章清末新政整合版 ppt课件

(4)、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以萧功秦为代表。
27.09.2020
5
2、关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1)、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2)、政治上,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3)、思想文化上,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 分子 群体,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7.09.2020
20
“征天下之饷,练兵一省,如人单 护腹心,而听四肢之屠割,未有 不立死者也。”
27.09.2020
21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 败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腐败 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 形象。
27.09.2020
22
4、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 的有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 断推进的改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 的一种动力,而成为清统治者的对立 物。新政的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
27.09.2020
11
“示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 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 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 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 为宗庙计,为臣工记,舍此更无 他策。”
27.09.2020
12
第一疏:论育才兴学
江 楚 会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奏 三 疏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27.09.2020
17
5、教育改革
(1)、兴办新式学堂
(2)、广派留学生
壬寅学制
(3)、推行新学制
癸卯学制
(4)、废除科举制度
27.09.2020
18
四、清末新政面临的困境
1、社会各阶层对以慈禧为首 的清政府普遍持不信任的态 度,清政权的信誉度很低。
27.09.2020
5
2、关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1)、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2)、政治上,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3)、思想文化上,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 分子 群体,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7.09.2020
20
“征天下之饷,练兵一省,如人单 护腹心,而听四肢之屠割,未有 不立死者也。”
27.09.2020
21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 败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腐败 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 形象。
27.09.2020
22
4、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 的有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 断推进的改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 的一种动力,而成为清统治者的对立 物。新政的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
27.09.2020
11
“示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 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 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 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 为宗庙计,为臣工记,舍此更无 他策。”
27.09.2020
12
第一疏:论育才兴学
江 楚 会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奏 三 疏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27.09.2020
17
5、教育改革
(1)、兴办新式学堂
(2)、广派留学生
壬寅学制
(3)、推行新学制
癸卯学制
(4)、废除科举制度
27.09.2020
18
四、清末新政面临的困境
1、社会各阶层对以慈禧为首 的清政府普遍持不信任的态 度,清政权的信誉度很低。
清末新政 优质课件

第二,确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1905年设立学部,各省设学务处,置提学使,各州县设劝
学所。
第三,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
壬寅-癸卯学制:1902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 定了学校的学制,因该学制不完备,所以并没有实行。1904年,清 政府颁布了在壬寅学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备的《奏定学堂章程》, 因此年是农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将中国教育分为3段7级,其中初等教育3级13年,即蒙 养4年,初小5年,高小4年;中等教育1级5年:高等教育3级11- 12年。即专科或预科3年,本科3-4年,通儒院即研究生5年。中国 近代以来的教育体制均源于此学制。学制的规定与规范在中国教育 史上是破天荒的。
第四,确立了中国教育的多样化和广泛性 以上学制主要是普通教育体制,普通教育体制之外,还规范了 实业教育和留学教育
江楚会奏:这年7-8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广总督张之洞两人连续会衔上变法新政3折,即著名的江
楚会奏。第一折,主要是兴办新式学校,设立各类学堂,改革科 举制度;第二折,主要是整顿中法十二端;第三折,主要是采用 西法十一端。9月,清廷批准了江楚会奏,并以江楚会奏为蓝本,
开始了新政,下令各省切实举行。新政的第一阶段,1901- 1905主要根据江楚会奏的基本精神进行的。
新 政的教育改革,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快
速发展。仅从在校学生和学校数目上看,可以凸 现出这一时期的成就。据全国教育第三次统计表 中的数字,1905年,全国各类新式学堂8277所, 在校生人数258873人;而到1909年,学堂达 52348所,在校生达163.8884万人,增长速度平 均每年分别是830%和150%。
第三,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 如《商人通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 司章程》、《商标注册章程》等,使经济的发展有了法制保证。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的颁布,大大刺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据统计,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甲午战争之前72家;而1895- 1911年,新设企业491家
学所。
第三,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
壬寅-癸卯学制:1902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 定了学校的学制,因该学制不完备,所以并没有实行。1904年,清 政府颁布了在壬寅学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备的《奏定学堂章程》, 因此年是农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将中国教育分为3段7级,其中初等教育3级13年,即蒙 养4年,初小5年,高小4年;中等教育1级5年:高等教育3级11- 12年。即专科或预科3年,本科3-4年,通儒院即研究生5年。中国 近代以来的教育体制均源于此学制。学制的规定与规范在中国教育 史上是破天荒的。
第四,确立了中国教育的多样化和广泛性 以上学制主要是普通教育体制,普通教育体制之外,还规范了 实业教育和留学教育
江楚会奏:这年7-8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广总督张之洞两人连续会衔上变法新政3折,即著名的江
楚会奏。第一折,主要是兴办新式学校,设立各类学堂,改革科 举制度;第二折,主要是整顿中法十二端;第三折,主要是采用 西法十一端。9月,清廷批准了江楚会奏,并以江楚会奏为蓝本,
开始了新政,下令各省切实举行。新政的第一阶段,1901- 1905主要根据江楚会奏的基本精神进行的。
新 政的教育改革,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快
速发展。仅从在校学生和学校数目上看,可以凸 现出这一时期的成就。据全国教育第三次统计表 中的数字,1905年,全国各类新式学堂8277所, 在校生人数258873人;而到1909年,学堂达 52348所,在校生达163.8884万人,增长速度平 均每年分别是830%和150%。
第三,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 如《商人通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 司章程》、《商标注册章程》等,使经济的发展有了法制保证。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的颁布,大大刺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据统计,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甲午战争之前72家;而1895- 1911年,新设企业491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4
五、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PPT课件
25
——《庚子西狩丛谈》
PPT课件
9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 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 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 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 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 下者,在一‘例’字。”
PPT课件
10
1901年1月29日颁布上谕:“着军机大臣、 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 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 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因势治兴?如 何因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 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 个月,详悉条陈以闻。”
1、军制改革
绿营时代
清朝军制 勇营时代
新军时代
PPT课件
14
2、政治体制改革
前期(1901——1905年):整顿吏治, 裁汰、合并中央和地方的若干机构。
后期(1906——1911年):1906年清政 府宣布“筹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 纳入到宪政的轨道。
PPT课件
15
3、法制改革:
1902年5月,清政府派刑 部侍郎沈家本、出使美国大 臣伍廷芳兼取中西,修订律 例。
PPT课件
6
消极作用:
强化了封建专政的国家机器;导致袁世凯和 北洋军阀的崛起;筹集经费增加了人民的负 担等等。
PPT课件
7
3、关于清新政的历史地位 4、关于宪政改革
PPT课件
8
二、新政的提出
“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 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 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 秫秕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 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 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征天下之饷,练兵一省,如人单 护腹心,而听四肢之屠割,未有 不立死者也。”
PPT课件
21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 败问题,反而变本加厉,腐败 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 形象。
PPT课件
22
4、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 的有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 断推进的改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 的一种动力,而成为清统治者的对立 物。新政的结果必然是种瓜得豆。
PPT课件
3
4、《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 施》,朱英,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年版。
PPT课件
4
(二)、关于新政的几个问题
1、关于清末新政的性质
(1)、认为清末新政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 地主阶级改革。以季云飞为代表。 (2)、认为清末新政是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以蒋华志为代表。 (3)、认为清末新政是一场近代化或现代化 性质的改革。以郭世佑为代表。
(4)、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以萧功秦为代表。
PPT课件
5
2、关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1)、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2)、政治上,导致了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3)、思想文化上,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 分子 群体,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PPT课件
16
4、奖励实业:
1903年设立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 并制订商律,先后颁行《商部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 律》等一系列商法;提倡奖励实业,振兴 商务,鼓励私人出资兴办企业、交通等。
PPT课件
17
5、教育改革
(1)、兴办新式学堂
(2)、广派留学生
壬寅学制
(3)、推行新学制
PPT课件
23
一位外国学者(L.T.怀特)分析:“随着科举制 度的废除,整个社会失去了作为自己特色的制 度。……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斩断了2000多 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 要基。这个行动逐渐呈现出来的事与愿违的后 果,远比推行这一改革的士大夫在1905年所明 显预见到的那引起后果来得严重,舵手在获得 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 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
癸卯学制
(4)、废除科举制度
PPT课件
18
四、清末新政面临的困境
1、社会各阶层对以慈禧为首 的清政府普遍持不信任的态 度,清政权的信誉度很低。
PPT课件
19
2、在失去多次改革机遇之后,清政 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启动的 “新政”,不仅在政治上感到被动, 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是困难重重。
PPT课件
20
第七章、清末新政
PPT课件
1
一、关于清末新政的研究状况
(一)、研究成果
1、《清末新政史》,张连起著,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清末宪政史》,韦庆远、高放、刘文
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PPT课件
2
3、《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 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 史》,侯宜杰著,人民出版 社,1993年版。
PPT课件
11
“示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 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 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 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 为宗庙计,为臣工记,舍此更无 他策。”
PPT课件
12
第一疏:论育才兴学
江 楚 会 第二疏:论政治、致富、致强之道 奏 三 疏
第三疏:论采用西法
PPT课件
13
三、新政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