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42张)【课件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四个子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中国抗日 战争的史实特色,即抗日战争在战争形 态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正 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Fra Baidu bibliotek战中相互配 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 时期。
3.内容取舍的考虑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抗战“平 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中间政派的 抗战主张。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 义革命兴起 (对应课标1. 9)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对应课标1. 10与1. 11)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 发展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多数单元对应课标一个专题,少数对应两 个专题。
出于对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不同梯度和 区分度的考虑,《中外历史纲要》的编 写,是以大时序、小专题、“点—线— 面”相结合的方式组合历史内容。为了 突出专题性,个别课文在时序上稍有重 合。
第五,有关“东方主战场”的内容是抗 日战争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中关于废除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重要知识点。抗战 期间的废除旧约、改订新约,使中国得 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中国作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战略 地位密切相关,同时也和晚清丧权辱国 的历史相呼应,能体现历史的完整性。
3. 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从“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继 续北伐、东北易帜、民族工业的发展等 几个方面,对南京政府的统治做了概要 说明。
第二子目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 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引出中 国共产党如何开辟和确立革命新道路。
第三子目“红军长征”对红军长征的原 因、过程及意义做了介绍。
5、学术观点介绍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第四目“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美国和苏联等 反法西斯国家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帝 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 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 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 振兴的历史转折点,重新确立了中国在 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第七单元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 战”
2、编写体例
(1)每单元有概述,字数约300-500 字,包括主要内容与学习要求。
(2)每课分导语、正文、辅助部分与 “探究与拓展”四部分。
(3)导语为情境导入,配相关图片。 (4)每课正文3-4目。字数约1500-
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从三个方面揭示主题:袁世凯的大 权独揽活动和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是如何走上复辟之路的;二次 革命和护国战争。
第二子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主 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 阀的派系纷争、混战和割据局面的形成 ;以“府院之争”展示政治乱象;揭示 中国加入一战协约国方面所做的贡献。
增加高校内迁、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 人民斗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突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抗日战争 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总结与探索。
4、关键内容的表述
第一目“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前期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十几次大会战 ,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同时,牵制了日军 主力,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是抗日战 争的主战场,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 义。
“学习拓展”:形式多样,重要知识介 绍或史家的论述均可。相对开放,重在 拓展知识,培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 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 素养。
二、学术成果的吸收及表述
第一,关于“公车上书”的知识点,教材 的表述是“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 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二,关于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写 入了中国在“一战”中派遣大量劳工、为 战争做后勤支援的内容,同时加上“一战 ”期间华工在欧洲的照片,以凸显中国在 “一战”中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内容解析
一、内容设计 二、学术成果的吸收及表述 三、个案解析
一、内容设计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是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纂的 ,它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5个核心素养,总 体安排、各有侧重地进行内容和栏目设计,既 着重基本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历史思维的 训练,力图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循 序渐进,获得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第二子目“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 路”,从四个方面揭示主题: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建立和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本子目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上的基 本史实完整,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 认识革命新道路是如何开创与确立的。
第三子目“红军长征”,从三个方面揭 示主题: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二子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主 要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派系纷争 、混战和割据局面。
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 新气象”,主要描绘中华民国建立和一 战爆发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 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发动的,其具体 表现和意义所在。
4、关键内容的表述
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 新气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揭示主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一战爆发的机遇,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 条件;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 大事,民众社会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 象。
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 从两个方面分析:《新青年》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主张和意义。
2. 子目间逻辑关系
三个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共 双方的走向与发展。
第一个子目与后两个子目是并列关系, 主要讲述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 国及其统治状况。第二、三子目讲述中 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考验下,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 胜利
1.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 史实和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 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及其作 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
2.子目间逻辑关系
本课分四个子目:“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前两个子目从政治变迁角度,展示历史 发展脉络,时序上是接续关系;后两个 子目展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大体 为并列关系。
3、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主要揭示大权独揽的袁世凯是如何 走上复辟帝制之路的,以时间为线索进 行介绍。革命党人的抗争,则主要围绕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展开。
三、个案解析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1、重点和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
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新气象。 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
动。
2、子目间逻辑关系
四个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 展。
《纲要》下册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
第三,在表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时,概念 上力求准确。
第四,在记述日军侵华暴行时,增加了 一些新内容。以往教材对重庆大轰炸和 “慰安妇”的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实际 上,“无差别轰炸”、“强征随军性奴 隶”这样的罪行都是违反国际法则的政 府犯罪行为,是需要充分揭露的。
1、内容编排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编写 首先注重提炼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特 点,即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 内反对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突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反映中国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 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 的不断提升。
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 定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大时序、小专 题、“点—线—面”相结合方式选择适当 的历史内容,突出体现历史发展的基础性 和多维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8个专题 1. 7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 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 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11 人民解放战争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
4. 关键内容的表述
第一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从三个 方面揭示主题:“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 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 难发展。
该子目的教学,需注意以下问题:(1)要让 学生知道,无论国民党各派如何争斗,各方 均有反共的一致目标,这是认识国民政府性 质的关键;(2)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叫作 形式上统一中国,为学生完成“课后拓展” 做好准备;(3)可适当补充些内容,如保甲 制度、特务体系、法西斯主义宣传等,帮助 学生理解和认识南京政府的性质。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 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 主义建设 (对应课标1. 12与1. 13)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对应课标1. 14)
1800字。
(5)辅助部分 “学习聚焦”(每目均设); 插图(每课配); “史料阅读”-原始材料; “思考点” 或“学思之窗”-相关问题; “历史纵横”-无法列入正文的重要内容。
(6) “探究与拓展”
总字数不超过700字,包括两部分:
“问题探究”:针对课文设计问题,提 供原始材料,以培养 “史料实证”和“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第二目“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承受了更大的压 力,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敌后抗日 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多次“扫荡”,逐 步成为主要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 用。敌后抗日军民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目“东方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 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是 其主要成员。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 协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联合召开重 大国际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 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1942年中国远征 军入缅作战。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中国战场抗击大量日军,表明中国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本子目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 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关键的任务是从多方面体悟和认 识长征的艰辛及其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伟 大意义。
5、学术观点介绍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由谁首先探索出 来的?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对此的结论是由毛泽 东探索出来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瞿秋 白的贡献。周淑芳:《瞿秋白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中的理论贡献》(武汉大学 出版社2016年版)
过渡
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对应课标专题,教材分为6单元、14课: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对应课标1.7)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 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对应课标1.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