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
中国的新能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的新能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许多上下游产业。
本文将从能源生产、设备制造、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等多个方面介绍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
新能源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能源的生产。
中国新能源行业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发展方向。
太阳能产业链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等。
风能产业链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塔筒、风力发电叶片等。
这些能源的生产是新能源行业的基础,也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
新能源行业的中游产业是设备制造。
中国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
太阳能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制造。
风能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塔筒和风力发电叶片的制造。
这些设备是新能源发电的核心装备,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后,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是材料供应。
新能源设备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供应。
太阳能产业链中需要的材料包括硅材料、铝材料、银材料等。
风能产业链中需要的材料包括钢材、玻璃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供应对新能源设备的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保障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行业的技术研发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不断创新。
太阳能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
风能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提高风力发电的可靠性等方面。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支撑。
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是市场销售。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都在增加。
新能源设备的销售涉及到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
同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认可。
市场销售是新能源行业产业链的最终环节,直接影响到产业链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应用。
总结起来,中国的新能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涵盖了能源生产、设备制造、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新能源应运而生。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居世界领先地位。
根据全国发改委发布的《中国新能源发展白皮书》,截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518亿千瓦,新能源发电总量约为6.5%。
另外,由于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截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4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为了进一步发展新能源行业,国家对该行业实行多项政策。
政府鼓励各地发展低碳、清洁、安全的新能源,鼓励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的应用。
此外,政府还支持相关企业研发新能源技术,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帮助推动行业发展。
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四、总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主导方向。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 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推动我国 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 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本次演示将对我国新 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和规划。例如,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10年内推广100万辆新 能源汽车。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为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国 内企业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 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要市场之一。
3、水能:水能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水能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 能源之一,未来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水能市场的开发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 综合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 方面的工作,降低水能发电的制造成本。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各种新能源形式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存在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 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5、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总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技术 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 推动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全球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中国新能源

中国新能源中国新能源是指中国国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
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首先是水能资源,中国拥有许多大型河流和湖泊,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水能资源的潜力接近13亿千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未经开发利用。
水电是中国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电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其次是太阳能资源。
中国属于全球太阳辐射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太阳资源更为丰富。
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可以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转化。
目前,中国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风能是一种非常好的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力资源,尤其是北方平原和西部地区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风能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
最后是生物能资源。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植物秸秆、农作物残渣等。
中国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为生物质能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生物质能的利用,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为国家提供一定的电力供应。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环境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的压力。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之一,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可以有效降低空气和水质污染的风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新能源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值得关注。
一、政策支持是关键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多项政策措施如补贴、优惠税收、配额制度等,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远景规划中规划了更多投资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成长。
二、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源、储能等领域,中国企业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产能。
技术创新将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需求量巨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能源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中国新能源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将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新能源企业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充分发挥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中国新能源产业有望实现更快的增长和更大的规模,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将呈现出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
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30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一览分析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30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下面对其中的几项重点进行分析。
首先是关于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政策的调整。
2024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地方财政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支持,由中央财政来承担全部补贴。
此举有助于统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干预,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其次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
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全国。
此举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第三是关于新能源汽车标准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
中国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同时,政府还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是关于新能源车辆保险补贴政策的推出。
中国政府提出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险补贴的政策,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用。
这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
最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支持政策。
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政策,鼓励汽车制造企业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进行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和整体水平。
同时,政府还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总的来说,2024年的30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补贴政策调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支持、保险补贴和产业链发展支持等多项政策的推出,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推动创新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新能源领域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新能源领域政策发展历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重大挑战。
以下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政策发展的历程:1.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
该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为新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3.2024年:中国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免征购置税、免费领取号牌等。
4.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到2024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千万千瓦的目标,并提出了风电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确定风电上网电价、建设风电基地等。
5.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太阳能发电建设规划(2024-2024年)》,明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措施,包括建设光伏发电示范区和光伏扶贫工程等。
6.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煤炭消费总量的限制和区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
7.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发电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及后续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强火电厂和钢铁企业等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8.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目标和政策支持措施,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9.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的目标和政策支持措施,加强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10.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以后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降低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降低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推动新能源的市场化发展。
2024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分析
《2024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分析》1.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装机规模增长迅速: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迅猛,截至2023 年9 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增长20%,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9.6%,已经超过火电装机。
到2023 年底,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装机达到8.7 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37.7%,同比提高 6.1 个百分点。
这显示出新能源在我国电力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多种新能源共同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均取得显著进展。
光伏方面,2022 年新增装机容量高达87.41GW,累计容量达392.6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皆居全球第一;风电方面,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据重要地位,2022 年海上风电的新增装机量也在不断提升。
2.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增加,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发电量增长显著:2023 年全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发电量 1.2 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9%,同比提高 2.0 个百分点。
2024 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6875 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0.7%,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425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新能源发电量的不断增加,有效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过去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逐渐缩减,而新能源及水电等占比持续上升。
从2018 年到2022 年,石化能源(煤炭+ 石油)占比从59%+18.9% 缩减至56.2%+17.9%,其他能源(新能源+ 水电)占比则从14.5% 增长至17.5%。
3.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光伏领域: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在光伏组件的生产产量上占据优势,2022 年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约70%,而且在电池转换效率等核心技术指标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使得光伏能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国新能源有哪些
我国新能源有哪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指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而言,新能源更加环保、可再生。
那么,在我国,我们拥有哪些具有前景的新能源呢?本文将对我国新能源进行介绍和分析。
**光伏能源**光伏能源是指利用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
在中国,光伏发电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的太阳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适合发展光伏能源。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我国的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风能**风能是指利用风力转化为动能的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风力资源更加丰富。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风电设备的不断更新,我国的风电发电量也在稳步增长。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被视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
**水能**水能是指利用水力转化为电能的能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尤其是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
水能发电是一种传统又可靠的能源形式,现代化水电站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起到调节水资源和防洪的作用。
在我国,水电发电一直是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质转化为能源的过程。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在我国,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关注,尤其是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开发应用,为节能减排和增加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热能**地热能是指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热的能源形式。
中国是一个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地热能不仅可以用于供暖和热水,还可以用于发电。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他新能源**除了以上提到的新能源形式,我国还在积极探索其他新能源技术,比如核能、海洋能、氢能等。
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展望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
1. 发展趋势1.1. 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新能源行业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潮汐能等新能源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模式,既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1.2.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中国新能源行业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设备的监测、运维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新能源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运营也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
1.3. 储能技术的突破储能技术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中国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储氢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突破使得新能源的储能能力大幅提升,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全天候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政策分析2.1. 国家政策扶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清洁能源地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的应用模式等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2.2. 技术研发支持中国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项目等方式,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
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投入,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2.3. 消费市场的开拓中国政府鼓励新能源行业积极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新能源产品的普及和应用。
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十三五”能源消费革命的目标,鼓励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新能源家电等产品。
3. 未来展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能源攻略遭欧美算计美要垄断绿色话语权美国要垄断“绿色话语权”欧洲想成为“下一个中东”中国新能源攻略遭欧美算计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对于起草者和阅读者来说都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活。
然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交这“本”申诉书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嫌麻烦,他们要告的是中国支持本国清洁能源的“保护主义及掠夺性措施”。
这种做法的狠毒之处在于,美国看到了清洁能源的极端重要性。
清洁能源寄托着美国领导21世纪世界经济的梦想,寄托着欧洲成为“新中东”的梦想,更寄托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梦想。
谁美梦成真,谁就能占据未来世界的制高点。
近来,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欧美发现中国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于是针对中国的新能源围剿开始了。
用一位瑞典学者的话说,在对华新能源问题上,欧洲是伪君子,美国是真小人,他们的目的是压住中国,争抢世界的制高点。
中美欧上演“新能源三国演义”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9月9日正式向美国贸易代表署提交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指控中国的非法贸易措施威胁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以拨给土地、低息贷款和数种其他措施补贴业者。
申诉书指控中国政府为了主宰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巨额补贴协助中国公司扩展其风力发电涡轮机、太阳能板、核能电厂和其他清洁能源设备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并且歧视外国企业和产品、限制外国公司获得重要原料的途径,结果是中国清洁能源业者成为全球龙头,美国和欧洲业者则陷入财务困境,纷纷裁员。
美国钢铁工人工会主席吉拉德表示,“绿色就业攸关美国的未来,中国无所不用其极谋求控制这个产业,美国制造业付不起继续让步的代价。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明显有意将本案诉诸选民,考验奥巴马,因为奥巴马鼓励美国人要有自己的清洁能源产业。
“领先世界清洁能源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的世界经济,美国必定是那个国家!”美国奥巴马总统今年1月27日在上任后首次国情咨文中,发誓要全力以赴地发展清洁能源。
其实,自奥巴马上任以来,一直寻求新能源的主导权。
《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规定投入433.5亿美元用于开发清洁高效能源,强调新能源产业在促进国家能源独立的同时,蕴涵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潜力。
2009年9月,《美国创新战略》将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美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竞争力。
“绿色经济”的发源地欧洲自然也不甘落后。
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把低碳经济确立为未来发展方向。
欧盟能源委员皮耶巴尔格斯指出,欧盟新能源战略将在欧洲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2009年3月,欧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保持欧盟在低碳产业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起步晚,但走得最快。
“中国可再生能源业也成为全球主导。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量已领先全球,大部分都出口到国外。
至于风能,中国2009年的风电装机新增容量也居全球榜首。
但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的威猛也不足为奇。
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上投资346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美国《赫芬顿邮报》这样评价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
瑞典环境与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索德林告诉记者,在当前石化能源等传统资源日益匮乏的局面下,新的能源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使得新能源技术就好比两军争夺的高地,谁占有它,谁就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杀手锏。
因此,围绕新能源技术,国与国之间的态势不可能是合作,只能是竞争。
这种情况既体现在欧美这对传统盟友之间,更体现在欧中、美中这样的非盟友之间。
“对于中美欧这场竞争,欧美的优势远大于中国。
”德国柏林能源政策问题专家维海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也表示,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手中,风电领域主要由欧洲主导,而太阳能则是日本和德国。
另外,美国是要用低碳来吓唬其他国家,争夺“绿色环保”世界话语权。
维海恩说,在绿色经济的发展及碳排放总量与交易等制度、体制构建上,欧洲已取得领先地位,掌握大量先进技术。
索德林说,对欧洲而言,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成为“下一个中东”,即垄断性地掌握新能源的研发,其他国家只能无条件地购买,却不拥有任何超越欧洲的新技术,这样欧洲就能像现在的中东出口大量原油一样,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退而求其次,也是欧洲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可依赖这一优势制定行业标准,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欧洲,而不是成为欧洲的对手。
事实上,美国也有与欧洲类似的想法。
而欧美最不能接受的结果,就是欧美中三方在新能源领域上演“三国演义”,因为现实的发展态势已经证明,以中国的发展潜力及优势,所谓的“三国演义”只会是暂时的,结局将是中国实现“天下一统”。
所以欧美便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不允许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取得先机,必须把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苗头扼杀在摇篮状态。
中国新能源业成众矢之的随着经济和就业成为美国中期选举的主题,有关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这份申诉书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
联合了9家工会组织的美国蓝绿联盟说:“美国延迟行动的每一天就是中国利用清洁能源生产创造机会的每一天。
”无独有偶,近来欧美新能源企业纷纷将大棒抡向中国。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SE 关闭了数条生产线,美国加州最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SunPower正在失去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陆续向当地政府呼吁重视中国太阳能企业“低价抢单”状况,Q-CellsSE的总裁甚至指责,中国商品的价格处于“倾销的边缘”。
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不过,这些做法并未得到一致认同。
《纽约时报》15日就认为,美国科技和高科技所追求的利润应该在供应链的开端,例如美国公司利用低成本太阳能或者硅科技获得利润。
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迈克尔?莱维说:“的确,如果美国坚持太阳能产业价值链的每一部分都放在美国,结果可能不是增加就业,而是减少就业。
同时,太阳能成本还会居高不下,这会影响整个太阳能市场,同时也影响硅科技行业。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宋武成告诉记者,新能源补贴是一个全球共同性的问题。
由于新能源是新兴产业,如果政府对其不加以扶持,就难以发展起来,不过这种扶持需要在WTO规则下进行。
欧美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更大,为了争夺全球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欧美不惜在新能源发展上采取双重标准。
在新能源产业政策上,“中国是百分之百遵守WTO规则的,是经得起检验的”。
中国,新能源企业的风向标中国新能源发展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德国《星期五周刊》最近就撰文指出,“世界已经习惯于把中国称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但今后几个月,中国有可能成为人们广为谈论的‘世界第一个绿色超级大国’。
下一个10年,中国将有1.4万亿至4.5万亿元人民币流向新能源。
”法新社19日称,中国成为外国清洁能源科技公司风向标。
北京承诺未来十年将投资7380亿美元用于开发清洁能源,以达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总消耗15%的目标。
中国的庞大市场、雄厚资金以及清洁科技优惠政策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在本国面临资金困境的外国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前,北京承诺将在2020年削减碳排放量40%至50%,这已经成为外国公司的风向标。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有60%-70%的技术需要进口,一些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西方手中。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宋武成说。
早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欧洲就有多家媒体称,正是由于欧美并不甘心把新能源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所以才使得大会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其中丹麦最大报纸《政治报》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对欧洲而言,如果解决了气候变化问题,那么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获得新能源技术后,它们就会跑到前面,使欧洲彻底沦为世界三流。
中国的减排力度如此之大,对绿色能源产业投入如此之多,为何西方还要跟中国过不去?“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怎么做,欧美都不满意的原因”,英国环境研究机构廷道尔中心气候变化及能源项目副组长吉姆? 沃特森对记者说,因为欧美很希望能在这个世纪借助经济实力和在环保科技上的发达程度,来领导世界,因此对于中国,“这些欧洲国家总希望以一个批评者的姿态出现”。
“欧美对中国试探多于合作”瑞典环境与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索德林说,在新能源问题上,欧洲对待中国时只能当一个伪君子,即一方面要求中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捂着手中的先进技术不愿意提供给中国;但美国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真小人,他们警惕乃至遏制中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愿意中国抢占清洁能源未来的制高点,从而在战略态势上压制住美国。
西方也有学者提出,为遏制中国发展,可以效仿美国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在研发新能源技术方面拖垮中国。
但欧美多数人却担心“偷鸡不成蚀把米”,因为中国已经在过去30年里做出了让西方不可想象的成就,而给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机会,或许走得最快的将是中国,而不是欧美。
索德林说,为此,“欧美目前对中国试探多于合作”,即他们想知道,中国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决心有多大、基础又如何。
他说,迄今为止,欧美对中国新能源核心技术转让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为零。
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会冠以“用于军事”等借口,制约中国发展。
所以,中国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指望外来帮助基本没有可能,因为这样的合作连在欧美之间都不存在,最终只能是中国自己自力更生。
宋武成说,清洁能源产业将是21世纪竞争的关键,美欧一方面对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实施保护和补贴,牢牢地控制着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同中国的合作中防范中国。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想要挤进中国市场,并指责中国对新能源产业实施保护。
因此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才不会受制于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