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汇总(完整版)_部分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课件

• 11、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 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版
• 12、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 时代》,岳麓书社2000年版
• 13、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 如何理解? •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
•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 • 根本目的。 • 实现现代化。(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 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 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
•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贯 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四,中国社会主要任务的变化。 • 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 注意:两大主要任务的关系
本次授课到此结束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 政治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 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 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 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 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社会结构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
制度
• 文化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 •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应断西遗 知柱来址 挨颓恶今 打垣盗存 因铭狂处 衰耻掳处 落辱掠残 ,,,, 国励东凄 富精土零 兵图明更 强治珠著 社换毁几 稷新恨分 安天添寒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全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1.袁世凯 3.段祺瑞 5.吴佩孚 2.冯国璋 4.张作霖 6.孙传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袁世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直 系 军 阀 冯 国 璋
皖系军阀段祺瑞
奉系军阀张作霖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 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 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 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 仿佛在沉沉的深夜中地一小 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
俄
俄将长城以北和 新疆划为势力范 围 德把山东作势力 范围 德 英 日 法 英吞食长江流域 作为势力范围 日把福建作势力 范围 法把两广、云南 作为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勒索赔款高达二亿三 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一亿多日元。而当 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 的日本外务大臣得意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 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 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 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沙皇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给尼古拉二世的条陈
各国的当前问题是如何从这些衰朽的东方国家 特别是庞大的中华帝国的遗产中,尽可能分得大的 一份。俄国从历史和地理上来讲,有着不可争辩的 权利,分得这个预期的猎物的最大部分。 由于我们和中国之间有着绵长的国境线,由于 我们有着特别有利的形势,除非中国能够自卫,否 则中华帝国的很大一部分能为俄国吞并,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罢了。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使这种 吞并自然地进行,不要引起轻率的事件,不要冒进, 不要侵占领土,以免有关的其他国家先机下手,瓜 分中国,因而使俄国得不到中国最富饶的省份。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为侵略制造舆论 美化侵略 黄祸论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非法深入内地进行传教活动,仗势逞强 青浦教案、西林教案
热衷于间谍活动的德 国传教士郭实腊
扩大侵略特权、威逼“退还”教产、霸占田产房 屋 南昌教案、重庆教案、南京教案 践踏中国主权横行无忌招致地方官反教 贵州教案(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 各种民教纠纷成为教案的导火索 习俗与信仰的矛盾与冲突(湖南、江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大学课件chap

郑和
哥伦布
航海次数 7次,1405—— 1433年,历时28 年
4次,1492—— 1504年,历时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 最少3艘,最多17艘 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船只吨位、宝船估计1500吨, 100——200吨,
人数Biblioteka 约27000人最多约1500人,最
少约9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15000海里 约4500海里
马克思: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 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 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 愚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 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 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 工具.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船,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长136米,宽56米.
1982年出土,重1900斤.
云南发现的明代郑 和铜像
明成祖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 王及头目人等——祗顺天意,恪守朕言, 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 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
孙中山说: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 顶强的国家.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 国、美国一样.英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 强.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对各弱小民 族,中国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们.他们是 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自己来朝贡的.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 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数 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数 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 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1890 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
导论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 学目的
二、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 三、学习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2020/12/09
2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 教学目的
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及其实施方案》规定,本课程“主要讲授 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 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 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020/12/09
5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3、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
务 的变化
2020/12/09
6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4、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解放战争
2020/12/09
3
根据这个规定,进行“纲要”课教学 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 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 及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020/12/09
4
二、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 基本框架
(一)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二)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三)辉煌的历史进程(1949-2008)
2020/12/09
7
辉煌的历史进程(1949-2008)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课件

第四节 香港与澳门问题
一、香港被英国 割占地历史
与 “ 新 界 ”
《 展 拓 香 港 界 址 专 条 》
《 北 京 条 约 》
劳 崇 光 租 让 尖 沙 咀 。
第四节 香港与澳门问题
二、澳门历史问题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遗留问题:主权归属与划界等
澳 门 全 景 图
中国近代史
北京大学历史系
授课教员:郭卫东
导言
一、近代的概念
中国的“近代”: 时间名词。
二、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清代大家族
导言
外力入侵
三、时代特点
“挑战一回应”理论
外力入侵 变化急剧 矛盾复杂 新旧杂陈
“在中国寻找历史”
“民族革命说”
导言
四、基本线索与分期
分期
旧史学的王朝分期法:道光、咸丰、 同治、光绪、宣统。
一 、 战 前 中 外 关 系
浩罕
坎巨提
第一节 பைடு நூலகம்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战前中外关系
第一节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二、中英矛盾的由来
战争爆发原因的不同解释: “磕头”等文化冲突; 外交平等权的战争- 文书格式“禀”、“谕”等; 贸易与经济冲突,鸦片引 发的战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950年代的“三大革命高潮”说
1980年代的“四个阶梯”说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战后的中国社会 香港与澳门问题
第一节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封 )亚 。洲 欧藩 美属 国国 家( 。入 贡 与 册
亚洲藩属国 朝鲜 越南 缅甸 苏禄 琉球 南掌 暹逻 廓尔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件一、课程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怀。
本课程将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大纲1.课程概述2.近代中国的开端: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3.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统治的危机4.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5.甲午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6.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8.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9.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革命11.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4.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事件。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作业与考试: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组织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北大中国近代史经典课件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
“予欲一劳永逸,乃采民生主义,以与民族、 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
孙中山手书 中国同盟会 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实行民
族革命。
内 容 反满:用革命方式推翻满清王朝 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国内各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 立民主共和政体 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保障公民的平等、民主、自由的权利。
内 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沈毓桂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 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
——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含义
中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及为它服
务的封建意识形态。 西学: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的百工技艺等物质性的 东西,也包括西方国家的工商制度及自然科学与 社会学说。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
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 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 政府,还我主权。” ——《军政府宣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人民不奋 发也,政府若有所振作……外人不敢侧目也。”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 也。”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 ,是不许那种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