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原理的各种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本文,我将对我所完成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先是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考教材,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我自己的兴趣,确定了课程设计的主题和内容。
接下来,我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第一篇《杠杆原理的应用》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杠杆原理,设计了一款简易的杠杆机构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杠杆原理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通过这个设计,我对杠杆原理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曲柄连杆机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曲柄连杆机构的工程图,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机械特性。
通过这个设计,我熟悉了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三篇《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齿轮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强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齿轮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
通过这个设计,我了解了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四篇《减速机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减速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减速机的工程图,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减速机的性能和能效。
通过这个设计,我掌握了减速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五篇《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液压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液压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通过这个设计,我了解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第六篇《气动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气动传动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了气动传动系统的工程图,并通过气动力学分析和动态模拟,研究了气动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总结
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本组成员首先确定设计方向。
本小组考虑过水上除草机、自动洗碗机、自动包装机,以及自动除草机。
考虑到本小组的实力水平,以及所占用的时间,本小组决定设计自动除草机。
之后本小组进行机构的选型设计。
通过本小组的一起协作商讨,本小组决定使用一组齿轮组进行使刀片产生相对移动。
在是刀片产生相对移动的地方,如果进行改进,可以用一个连杆机构代替齿轮组,这样做可以有效节省提及空间。
在收集废草的机构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连根滑块机构,实现将刚割的废草进行收集的循环过程。
我们小组的改进之处有许多
1、首先我们需要加保护齿轮的盖子,齿轮暴露在外面极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使废草夹杂在齿轮中,造成齿轮的卡顿,甚至破坏齿轮。
2、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没有解决悬置齿轮的问题。
悬置齿轮使齿轮轴的根部受到极大的应力,同时使齿轮轴产生一些震动,这样不利于齿轮组的啮合。
3由于我们的软件水平不足,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一些轴承座,键以及键槽,轮子的固定等方面没有做好。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会做出总结,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加以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 江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20 年 9 第 5 第 3 :理工 08 月 卷 期 Jun l f agz nvri ( a Si dt o ra o nteU iesy N t c E i S p 2 0 ,V 15N . :Si E g Y t ) e. 0 8 o. o 3当 ,密切 联系 工程 实 际 、增 强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又能够 体现 石油 机械 特 色 的题 目,比如 采油
机 械 中的抽 油机 、钻井 机械 中的泥浆 泵 等 。 目前 ,长 江大 学 《 机械 原理 》课 程设 计选 题 除个别 自选 题 目
和创 新设 计题 目外 ,主要是 选择 抽油 机作 为题 目。 抽油 机类 型多 样 ,常见 的有 常规 型 、异相 型 、前置 式 、后置 式 、偏置 式 、游梁 平衡 、曲柄 平衡 、复
合平 衡等 类型 ,选 用这 些类 型 的抽油 机作 为机 械原 理课 程设 计 的题 目,一 是把 “ 油机 械 ”特 色贯穿 于 石 教学 环节 中 ,使 学 生既 能够 对抽 油机 有一个 很 好 的认 识 ,为 后续 的毕 业设 计 以及到 油 田单位 就业 打下 基 础 ;二是课 程设 计题 目多样化 ,而且 来 源 于 生产 实 践 又服 务 于 生 产 实践 ,提 高 了学生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三是 突 出课 程设 计 的综合 性 和实践 性特 点 ,从运 动 的传递 和 转化形 式 着手来 选 择和设 计 机构 ,把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所以 cos������ =[1-(Rsinθ+e) /L ] 2 2 1/2 也即有:x=Rcosθ+L[1-(Rsinθ+e) /L ] +c 又由������������������������������1 + ������������������������������2 = ������������������������������ + ������������������������������ ������������������������������1 + ������cosβ + ������������������������������2 = ������������������������������ 解之即有: θ2 = atn((y1 ∗ sinβ − 0.69303 ∗ sin (x) − 0.24 ∗ cosβ)/(y1 ∗ cosβ − 0.69303 ∗ cos (x) + 0.24 ∗ sinβ) (2)速度分析 根据位置方程对时间求导可得: V=dx/dt=-R sin ������ω 1-L sinβ ·ω 2 =-R sin ������·ω 1- L sinβ ·R cos ������·ω 1/L cosβ 2 2 1/2 =-R sin ������·ω 1-( R sin ������ +e) ·R cos ������·ω 1/L)/[1-(R sin ������ +e) /L ] (3)加速度分析 2 2 由题意可得:a=dv/dt=-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2 ) 2 又由于 ������2 =Rω 1· (-sinθ cosβ ω 1+ sinβ cosθ ω 2)/(L·cos β ) 2 2 1/2 =Rω 1·{-sinθ [1-(R sinθ +e) /L ] ω 1+[(R sinθ +e)/L] cosθ ω 2}/{ L·[1-(R 2 2 sinθ +e) /L ]} 2 2 2 2 1/2 即 a=-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Rω 1· {-sinθ [1(R sinθ +e)/L ] ω 1+[ (Rsinθ +e) 2 2 /L] cosθ ω 2}/{ L·[1-(R sinθ +e) /L ]}) 3)往复泵的运动分析 (1)位移图像分析 Private Sub picture1_Click() Picture1.ForeColor = RGB(255, 0, 0) Dim x as double,y as double,n as double,m as double Picture1.Cls Picture1.Scale (-8, 4)-(8, -4) Picture1.Line (-8, 0)-(8, 0): Picture1.Line (0, 4)-(0,-4) Picture1.CurrentX = 6.2: Picture1.CurrentY = -0.2: Picture1.Print "X/rad" Picture1.CurrentY= 4 :Picture1.CurrentX= 0.2: Picture1.Print "Y/dm For i=-7 to 7 Picture1.Line (i, 0)-(i, 0.1) Picture1.CurrentX = i - 0.2: Picture1.CurrentY = -0.1: Picture1.Print i Picture1.CurrentX = -0.1: Picture1.CurrentY = i-0.1: Picture1.Print i Next i 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

机械原理课设总结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在本次机械原理课设中,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四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的课题,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在这个课设中,我首先对四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了学习。
四杆机构是由四个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其中有一个固定连杆,其他三个连杆可以相对运动。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我了解到不同的连杆比例和连杆长度会对机构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产生影响。
接着,在设计四杆机构的过程中,我运用了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分析方法。
首先,我确定了机构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即输入连杆的运动规律和输出连杆的运动规律。
然后,我使用运动分析方法,通过绘制连杆的运动图和速度图,来确定各个连杆的长度和运动角度。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我成功地设计出了满足要求的四杆机构。
在设计完成后,我对四杆机构进行了力学分析。
通过运用牛顿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我计算了各个连杆上的受力情况。
通过力学分析,我得出了机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并对设计进行了优化。
通过力学分析,我不仅了解了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还对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除了理论分析,我还进行了实际制作和测试。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实物模型。
通过实际测试,我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并对模型的运动性能进行了评估。
通过实际制作和测试,我不仅巩固了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
通过这次机械原理的课设,我不仅学到了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设计和分析,我深入理解了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这次课设不仅加深了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牛头刨床传动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二)目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2)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二、设计题目 (4)三、机构运动简图及原始数据和要求 (4)四、设计过程 (6)1.齿轮机构传动设计2.连杆机构传动设计和运动分析五、计算源程序的主要符号、变量名及其他方面的说明 (15)六、电算的源程序和结果 (16)七、图解法验证··········································八、设计结果的分析讨论 (22)九、主要的参考资料 (23)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机械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3)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制图,技术资料的使用,电算程序的编制及计算机使用等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1 按照机械的几何,运动等性能要求,进行低副机构的尺度综合和高副机构的轮廓线设计;2 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要求用解析法分析机构整个工作循环的过程,并同时用图解法分析机构某几个瞬时位置的运动。
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原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典型机械结构;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有助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
2.典型机械结构:齿轮、传动带、连杆、凸轮等。
3.机械原理的应用:机械系统设计、传动装置分析、机械振动等。
教学大纲的制定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章节安排和进度如下:1.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2.第二章:力学基础3.第三章:运动学与动力学4.第四章:典型机械结构分析5.第五章:机械原理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典型机械结构。
2.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机械原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理论。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直观展示机械原理和实验过程。
4.实验设备: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验证。
教学资源的准备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评估方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机械****班级序号**学生姓名***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原始数据:二、往复泵传动方案设计:(1)齿轮设计采用压力角为20°的直齿圆柱齿轮,根据相关资料查得:齿轮的最小齿数不得小于17,否则会发生根切,且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一般在3-6,最大不会超过8(2)齿轮传动的基本简图:(3)传动比的具体分配方案:依题意有:n1=1300r/min,n4=115r/minI14=(-1)mZ2Z3Z4/Z1Z2Z3=Z4/Z1=n1/n4=1300/115=260/23因为传动比大于8,所以应采取如图分级传动,在此,取齿轮1的齿数为23,则齿轮4的齿数为260,具体传动比分配如下:I12=Z2/Z1=5=n1/n2→Z2=115,n2=260r/min2和3在同一根轴上,则有:n3=n2=260r/minI34=Z4/Z3==n3/n=2.261→Z3=115,n4=115r/min综上所述:传动比的分配方案为,I12=5,I34=2.261 三、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使用到VB)如图所示:点B运动到B1、B2位置是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的两极限位置,当点B运动到B3位置(B3在A点正下方),压力角α取最大值。
由几何关系有:Sin(αmax)=( L AB+e)/ L BC(L AB+ L BC)2-e2={[( L BC - L AB)2-e2]1/2+s}2整理得:L BC=( L AB+e)/ sin(αmax)L BC=[(4S2L AB2-4S2e2- S4)/(16L AB2-4S2)]1/2VB程序编写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2e = 20s = 305a = 56Text1 = Val(Text2) * Sin(a * PI / 180) - eText2 = Sqr((4 * s * s * Val(Text1) * Val(Text1) - 4 *s * s * e * e - s * s * s * s) / (16 * Val(Text1) *Val(Text1) - 4 * s * s))End Sub截图所以Lab =108.62mm,Lbc=155.14mm四、往复泵的运动分析:整个曲柄滑块机构在任意θ角处的运动简图如下:(P 为速度瞬心)0由图可知:d=((L-R)2-e2)1/2=42.00mm, ω1=2πN/60=12.04, ω1·L AB=ω2·L BP,则:ω2=Rcosθ·ω1/Lcosβ(1)位置分析:有几何关系有:x=Rcosθ+Lcosβ+d其中,Rsinθ+e=Lsinβ故:sinβ= (Rsinθ+e)/L , cosβ=[1-(Rsinθ+e)2/L2]1/2因此,x=Rcosθ+L[1-(Rsinθ+e)2/L2]1/2+d(2)速度分析:V=dx/dt=-Rsinθ·ω1-Lsinβ·ω2=-Rsinθ·ω1- Lsinβ·Rcosθ·ω1/Lcosβ=-Rsinθ·ω1-((Rsinθ+e)·Rcosθ·ω1/L)/[1-(Rsinθ+e)2/L2]1/2(3)加速度分析;a=dv/dt=-Rω12cosθ-L(cosβω22+sinβ·λ)λ=Rω1·(-sinθcosβω1+ sinβcosθω2)/(L·cos2β) ·{-sinθ[1-(Rsinθ+e)2/L2]1/2ω1+[(Rsinθ+e)/L] =Rω1cosθω}/{ L·[1-(Rsinθ+e)2/L2]}2因此,a=-Rω12cosθ-L(cosβω22+sinβ·Rω1·{-sinθ[1-(Rsinθ+e)2/L2]1/2ω1+[(Rsinθ+e)/L] cosθω2}/{ L·[1-(Rsinθ+e)2/L2]})(4)表格数据如下:(5)运动线图a.位移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S/dm):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Scale (-8, 4)-(8, -4)Line (-8, 0)-(8, 0)Line (0, 4)-(0, -4)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3.9: CurrentX = 0.2: Print "Y/dm"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y = 1.0862 * Cos(x) + 1.5514 * Sqr(1 - (1.0862 * Sin(x) + 0.2) * (1.0862 * Sin(x) + 0.2) / (1.5514 * 1.5514)) + 0.42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b.速度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V(单位:dm/s)) 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 n!, m!Scale (-8, 15)-(8, -15)Line (-8, 0)-(8, 0)Line (0, 15)-(0, -15)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15: CurrentX = 0.2: Print "Y dm/s" 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n = (1.0862 * Sin(x) + 0.2) / 1.5514m = 1.0862 * Cos(x) * 12.04 / (1.0862 * Sqr(1 - n * n))y = (-1.0862) * Sin(x) * 12.04 - 1.0862 * n * m 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c.加速度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a(单位:m/s2)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 n!, m!, w!Scale (-8, 20)-(8, -20)Line (-8, 0)-(8, 0)Line (0, 20)-(0, -20)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20: CurrentX = 0.2: Print "Y m/s2"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n = (0.10862 * Sin(x) + 0.02) / 0.10862m = 0.10862 * Cos(x) * 12.04 / (0.10862 * Sqr(1 - n * n))w = 0.10862 * 12.04 * ((-Sin(x)) * Sqr(1 - n * n) * 12.04 + n * Cos(x) * m) / (0.10862 * (1 - n * n))y = (-0.10862) * 12.04 * 12.04 * Cos(x) - 0.10862 * (Sqr(1 - n * n) * m * m + n * w)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五、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分析:六、附件a.位移计算编程及截图: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PI * Val(Text1) / 180Text2 = Val(108.6 * Cos(m) + 155.1 * Sqr(1 - (108.6 * Sin(m) + 20) * (108.6 * Sin(m) + 20) / (155.1 * 155.1))) + 4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 = ""Text2 = ""End Sub截图b.速度计算及截图: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PI * Val(Text1) / 180Text2 = (-108.6) * Sin(m) * 12.04 - ((108.6 * Sin(m)+ 20) * 108.6 * Cos(m) * 12.04 / 155.1) / Sqr(1 - (108.6 * Sin(m) + 20) * (108.6 * Sin(m) + 20) / (155.1 * 155.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 = ""Text2 = ""End Sub截屏c.加速度计算及截图: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1 = Val((108.7 * Sin(m) + 18) / 154.6)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2 = Val(Sqr(1 - Val(Text1) * Val(Text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3 = 108.6 * Cos(m) * 12.04 / (155.1 * Val(Text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4 = 108.6 * 12.04 * ((-Sin(m)) * Val(Text2) * 12.04 + Val(Text1) * Cos(m) * Val(Text3)) / (155.1 * Val(Text2) * Val(Text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5 = (-108.6) * 12.04 * 12.04 * Cos(m) - 155.1 * (Val(Text2) * Val(Text3) * Val(Text3) + Val(Text1) * Val(Text4))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Text1 = ""Text2 = ""Text3 = ""Text4 = "'"Text5 = ""Text6 = ""End Sub截屏七、主要参考文献《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VB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八、对课程设计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