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最新(2022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2022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态系统第1课阳光下的植物1.阳光下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2.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3.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提出了植物体的生长靠水分这一观点。
4.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得出结论:植物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5.植物体的绿叶能产生氧气。
6.1845年,德国的梅耶指出: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用实验验证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7.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荞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第2课从吃与被吃说起1.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3.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在某个环境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物越能更好地生存。
4.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5.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6.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中,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7.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
第3课保持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2.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大量繁殖,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向阳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每片叶子都能获取阳光)。
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条件)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4.(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片树林里,(高大)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灌木)则适于荫;(苔藓)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荔枝)、(榴莲)、(香蕉)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苹果)、(梨)、(针叶松)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种类)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纺锤形体型)、(鳍)、(背部颜色深)和(腹部颜色浅)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而且可以开叉的脚趾)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8.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总是从(绿色植物)开始,以(凶猛肉食动物)结束。
10.“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完整word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P7页例子)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
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
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
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
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
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1.生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影响生物生存的基本因素是(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
2.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生物间的食物链,并用箭头标出。
枝叶蝉螳螂黄雀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还有(盐类、维生素、水)等。
4.食物被消化后,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
5.10个100瓦的灯泡一齐亮1个小时,消耗的电能(量)是(1度电)。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类。
7.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地球大约有38万千米,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
8、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9、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0、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炼钢铁,利用(天然气)做燃料煮盐。
11、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12、(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13、(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1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15、(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
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16、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17、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18、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叶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19、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2023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态系统(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3)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4)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5)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6)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7)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9)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大量繁殖,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我国已知的外来植物超过600种,动物约40种。
危害较大的生物有紫茎泽兰、水葫芦、美国白蛾、桉树等。
(10)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带来肆虐的沙尘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日益扩大的沙漠、“死亡”的珊瑚礁等危害。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水灾、旱灾、地震、台风等)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12)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①人们积极帮助椋鸟安家筑巢。
②青藏铁路全线留有多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
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13)“月宫一号”是我国研制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水的循环(1)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总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上期总复习资料1、植物得根总向下、向水生长,茎与叶总朝着阳光生长,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就是影响植物生长得基本因素,但不同得植物对这些因素得需求与适应能力就是不一样得。
如大树适应阳光充足、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香蕉适于温暖多雨、针叶松适于寒冷、仙人掌适于干旱等。
3、动物得生存也受到环境得影响,如北极熊有肥厚脂肪与密集体毛御寒、骆驼有自由关闭得鼻孔与粗大开叉得脚趾。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变化。
4、自然界中得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得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得作用。
但一种生物得生存受到影响时,势必也会影响许多与之相关得生物种类,严重时会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5、环境污染、盲目得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与砍伐森林在历史上都造成生态灾难。
6、食物链得总就是从植物开始,食物链除了动植物还有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得动植物尸体分解。
7、假如大树都倒下,生物除了失去食物,生存环境还会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地球变暖。
8、据实验测量树林内得温度低于树林外得温度,土壤表面没有植物更容易被水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9、破坏森林给人类造成洪灾、干旱、沙尘暴。
10、人体需要得主要营养成分就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其它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11、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应多吃含淀粉、维生素类食物、适当吃含蛋白质食物、少吃含脂肪类食物。
12、蛋白质含量高得食物燃烧时有特殊气味、淀粉含量多得食物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含量高得食物涂在纸上会使纸变透明。
13、口腔里得唾液内含有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得物质, 人体有口腔、食管、肝、胃、小肠、大肠消化器官。
14、食物被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帮助小肠更快得吸收营养。
15、我们得饮不能食用:变质食品(过期食品)、有毒食品、被污染得食品。
16、冰箱只就是保鲜,不能杀灭微生物。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一、填空题: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A.单侧光照B.湿棉条C.锡箔罩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三、判断题: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一、填空题: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鸵鸟胡杨草原斑马丹顶鹤芦苇沼泽鲨鱼马尾藻海洋第三课走进池塘一、问答题:1.什么叫食物链?答: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链、腐食链和寄生链。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汉丰六校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单元※植物受外界刺激,发生单方向反应的现象,叫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特征。
※小树的根为啥向有生的方向生长?那个现象讲明了啥?答:植物的根向下面生长,并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讲明了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农民播种时不可能管种子的姿态,更别用担心植物根、苗的生长方向,为啥?答: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枝叶具有向光性、向水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习惯现象之一,因此别管种子方向怎么样,由于植物地根和茎具有向地性,它都能够正常发芽生长。
它们总是会无忧无虑的生长的,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非常慷慨便。
※请依照“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等材料设计植物向性特征的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实验步骤 1、将发芽的种子按同一方向放在盘子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看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接着观看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根总是趋向有水的地点生长。
※“南橘北枳”环境造就了具有(特别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妨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为啥会浮现“南橘北枳”的现象?答: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南方,有点植物只适宜日子在北方。
缘故: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妨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别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习惯能力是别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习惯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它们的日子习性也决定了它们普通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点生存。
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下列植物属于哪类区域的植物?雪松:寒带针叶林睡莲:湿地植物仙人掌:沙漠植物小叶榕:热带植物※动物习惯环境的方式有:迁徙、冬眠、拟态、爱护群※强劲的四肢,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一、填空题: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A.单侧光照B.湿棉条C.锡箔罩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三、判断题: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一、填空题: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鸵鸟胡杨草原斑马丹顶鹤芦苇沼泽鲨鱼马尾藻海洋第三课走进池塘一、问答题:1.什么叫食物链?答: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链、腐食链和寄生链。
2.什么叫种群?答: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叫种群。
3.什么叫群落?答: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群落。
如:池塘是一个区域,里面所有的生物合起来就是一个群落叫池塘群落。
它们的食物关系是: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二、填空题:1.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的尸体分解。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食物链总是从植物(生产者)开始,到第四课假如大树都倒下一、问答题:1.下面哪些是森林具有的作用?答:森林的作用有:①净化空气;②制造氧气;③降低噪声;④调节气候;⑤保持水土;⑥美化环境;⑦防风护沙。
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答: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3.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有哪些?答: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是造成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
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2.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第一课食物中的营养一、填空题: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了前三种还有盐类、微生素、水等。
将去皮的花生、瓜子在白纸上来回摩擦,会发现纸变得透明,可见花生、瓜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将头发在火上烧,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可以推测出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在米饭、馒头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可见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2.为了科学合理地饮食,我们应该多吃食物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如:米饭、馒头、谷类食品;少吃上部的食物,如:油脂类食品。
二、简答题: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蛋白质----燃烧;淀粉----滴碘酒;脂肪----挤压。
第二课消化与吸收一、填空题:1.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毒。
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会觉得有股甜味。
2.被吃下的食物主要是在口腔和胃里被消化的;被消化的食物主要在小肠里被吸收口腔;人体的小肠很长,内表面布满了小肠绒毛,这些特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
3.人体内大部分营养物质是被小肠吸收的。
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5.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食物,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6.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二、填图题:在右图中填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
第三课饮食与健康一、问答题:1.人们为什么常说“病从口入”,这是为什么呢?答:因为我们人体所吸收的各种营养,首先要经过口腔,这些食物中不免带入的一些病菌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各种疾病,所以说“病从口入”。
2.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良饮食习惯?答:不良饮食习惯有:①边吃饭边看书;②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③暴饮暴食;④挑食偏食。
3.咀嚼馒头时,牙齿、舌头、唾液有什么作用?答:【牙齿的切割作用,舌头的搅拌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二、填空题:1.安全饮食:不要吃变质的食物、过期的食品、有毒的生物、被污染的食物。
2.简便计算身高与体重的方法:如果超过了165 CM的,身高(CM)-100;如:168cM ,体重是:168-100=68Kg;身高165 CM以下的,身高(CM)-105如:158cM 体重是:158-105=53Kg。
算出来的就是标准体重了,如果大于或小于8-10为偏胖或偏瘦,超过10为肥胖或不良!三、综合复习题:1.食物金字塔中的含义:【①塔尖是富含脂肪和甜糖类的油脂类食品,一般要少食用;②第二层是豆类、肉类、蛋、坚果类和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但这不是主要菜单;③在食物金字塔近底层的蔬菜和水果以及最底层的米饭、谷类和馒头,是我们应摄取的主要食物。
】2.我们应该科学饮食,多吃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平衡饮食,合理搭配。
科学饮食:【①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
②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应做到均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身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的。
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三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第一课地表在变化一、填空题: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鱼龙化石,鱼龙是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地带原来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了山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米。
2.改变地表形态有两种力量:人为力量:人工岛、人工湖、开挖河道、修公路、采矿等;自然力量:地震、火山喷发、流水浮面、干旱等。
二、简答题:有哪些力量在改变着地表形态?答:一方面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次是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人力作用。
第二课地震一、填空题:1.地震:地表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力发生褶皱,继而断裂,释放出巨大力量,产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有摇晃的感觉;大地猛烈地震动;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等。
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发生了里氏7.6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28,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7:49,我国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二、问答题:1.地震前常会有哪些前兆?答:(1)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躁、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2)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3)地声从地下传出。
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像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2.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我保护?答: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第三课火山一、判断题:1.地震一定会导致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一定伴随着地震。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3.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只有固体形态的。
(×)4.根据活动情况可以将火山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三大类。
(∨)二、填空题:1.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
2.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爆发时,会喷出岩浆、火山灰、水蒸气等,火山温度约有1000摄氏度。
火山喷发有利有弊。
弊: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利:火山岩、地热、旅游开发等,火山活动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火山过程留下的产物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巨大自然能源。
3.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火山喷发后山体外形一般为上陡下缓、顶端凹陷。
第四课岩石也变化一、填空题:1.温度、水、植物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第五课走近矿产一、填空题:1. 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就叫做矿产。
矿物主要有固态:石英、金刚石;液态:石油、自然汞;气态:火山喷发的水蒸气;胶态:蛋白石。
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绝对不可乱采乱用。
全球已探明的主要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储量为1450亿吨。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2.我知道的矿石有铁矿石,用来冶炼铁;有铜矿石,用来冶炼铜;有煤,既可以用来冶炼石油,也可以用来作燃料;有石灰石,可以用它来烧制成石灰;有天青石,可以用它提炼出金属“锶”,这是稀有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