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中物象的作用》word教学参考
高三语文小说之物象作用

6、手法运用。从手法运用方面分析物象的作用也是思考的角度之一,涉及 到的手法有衬托、对比、侧面烘托、象征等。如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 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牛不 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 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 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 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7、(2013年新课标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影子”对小说的艺术
三、规范答题
(一)精准审题
(1)提问方式
①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2)审题要点
①审清问的角度:限定角度,如“提问方式”④,答作用分别限定在“艺术表现” 与“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角度;综合角度,如“提问方式”①②③,没有明显要 求答题角度,一般从多角度思考。其中,“艺术表现”名义是限定角度,实则也是 多角度。
小说阅读之物象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中物象的含义,明确设题方式 2、掌握小说中物象作用 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3、规范答题,学会有角度,有分析
【学习重难点】多角度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一、物象含义
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如鲁迅作品中的孔乙己吃的茴香豆, 《药》中的人血馒头,莫泊桑《项链》里的假项链,契诃夫《变色龙》中 那条咬人的狗,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鲨鱼”。小说行文中恰当借助 物象描写,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 景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 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余地,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文 章的感染力。
小说“物象”的作用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 节结构作用+主题作用+艺术手法作用 。
(“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 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分析“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
1.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 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2.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 线索, 铺垫,引起下文,前后呼应; 3.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4.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象 征意义。
专题35+小说考点之九+分析物象的作用-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之一。
【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物象与小说情节的关系,看其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或形成情节的突转,然后思考物象的特点以及其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思考物象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答题要点】①理解物象的寓意:表层含义(本义)和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②分析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深化主题、串联情节、衬托环境),涉及的要点要全面,不能遗漏。
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1)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物象作用型题目审题:考查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示例: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鞋》)“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回答物象的作用时要做到“四注意”:注意物象的类别和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物象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注意物象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注意物象在点题方面的作用。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主标题: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副标题: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不能忽视哦!关键词:命题揭密,答题思路,典型示例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一、命题揭密: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3、对人物的衬托作用;4、对内容的充实作用;5、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三、典型示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某某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穿针引线,别有意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课堂实录

师:对,是马林鱼。 有时候不禁会问,这些小说突出这些“物”,这样 写有什么用? 我们试以《老人与海》为例,分析里面出现的马 林鱼有什么作用。 生: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生:塑造人物形象。 师:塑造出老人什么形象? 生:坚韧、顽强。 生:还能象征或者深化主题。 师:那是什么主题呢? 《老人与海》里面有一句 名言,经常被引用,是哪一句? 生:你可以消灭他,不可以打败他。 师:也有的翻译成:“你可以把我打倒,但不能把 我打败。 ”这其实就是小说的什么? 生:主题! 师:那这个马林鱼有没有揭示这个主题的作用? 生:有。 师:当然,那个马林鱼生活在海里面对吧,可能 跟交代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我们捋一捋,“物象” 的作用可以从哪些角度答 题? 生: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 师:(小结)没错,人物、情节、环境属于小说三要 素,然而老师经常说小说要素应该是三加一,加哪个? 生:主题。 师:对,“物象”属于这四个吗? 生:不属于。 师:那,答“物象”的作用或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 “物象”,从哪些角度答? 生:就是从那“四”个要素。 师:这就是答题的角度(见投影)。
最后的结局是……? 生:不完满! 师:小说花了不少笔墨写“鞋”,请举例说说做鞋
或者送鞋时主人公的心理。 生:首先她做鞋的时候想做小一点,然后想让对
方留在家里不要走那么远,然后还是担心他,就没那 么做。
师:非常好。 这很矛盾,守明想把鞋做小一点, 说明她有一点……
生:不舍,私心。 师:很好,这一点上确实说明她有一点私心,那 她最终有没有那么做,请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生:“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 师:文本强调了她“一丝不差”,刚才咱们说她有 点私心,那这会我们可以说她怎样? 生:很照顾对方,很体谅。 师:对,很体谅,很体贴,很贴心。 好,还能找到 什么? 生:在送鞋的时候,把鞋送给那个人,那个人伸 手跟她握手。 师:握手这个地方,我们一起看一下,怎么说的? 生:“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 接着她身上 也出汗了。 ” 师:说明什么? 生:非常紧张,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 师:前面一点还有一段写得很特别,那一段对话 是什么来的? 生:想象。 师:再换一个词。 生:幻想。 师: 这个幻想很有趣。 做鞋的这个过程说明已 经对未来充满憧憬。 刚才这些分析,已经说明鞋对守明非常重要,我 要告诉你们的是,小说后面三个字— ——“有删改”,说 明原文不止这样,我去看了看,发现鞋还有很多“戏 份”(内容),我试着举一两个例子来和大家一起品一 品。 比方说这个— ——“做鞋守明是不怕的,她给自己 做过鞋,也给父亲和小弟做过鞋”,“她就提前想到了 今天这一关,暗暗上了几分练习的心”,说明她是心 思细腻的,有准备,有技能的。 这一段描写的前面, 如 果 是 “ 手 拙 ” 的 姑 娘 , 遇 到 这 种 事 情 — — — 给 未 婚 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教学参考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高三语文小说之物象作用

2、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一般为丰富人物内涵、衬托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心理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物象是其工具或 道具。14年湖北卷中,“玉蟠螭”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衬托人物品格, 写东家爱玉,是衬托其风雅,写知府爱玉,则反衬其贪婪。08年江苏卷 《侯银匠》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① 要花轿 表现候菊为生活早作打算 ②改装花轿 表现候菊心灵手巧③ 出租花轿 表现候菊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7、有一些物象在艺术效果上还具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一是激发 阅读兴趣,如(2013年新课标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影子” 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其一就是通过奇特形象的塑 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是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如《战争》中“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的空白。“她形容 他像朝霞一样美,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她不允许我们 见面,整整12个月,我在期待中度过。”最后“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 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好心的接线小姐想告诉我号码主人的名字,我急忙 拒绝。故事也在此戛然而止。给人想象的空间。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6分)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 化了戏剧性情节; 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 象更加真实; 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2016年全国二卷)《战争》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 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5、(2014全国二卷)《鞋 》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 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教案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教案目录•引言•物象概念及分类•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物象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物象在营造环境氛围方面的作用•物象在增强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总结与回顾01引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小说中物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中物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物象所蕴含的情感、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物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介绍物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象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营造环境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课堂展示与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物象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探讨物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教师总结与点评教师对各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物象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学内容与安排02物象概念及分类物象定义及特点定义物象,即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有意识的人却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
在小说中,物象是作者通过文字描绘出来的具体物品或景象。
特点物象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象征性。
客观性指物象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具体性指物象是具体的、形象的,能够通过感官被直接感知;象征性指物象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某种情感、观念或象征意义。
01020304自然物象社会物象文化物象精神物象物象在小说中的分类包括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等。
这些物象常常被作者用来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寄托情感。
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物品、建筑、服饰、饮食等。
这些物象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也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物象作用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情节、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那这节微刊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一、考点解读小说中的物象虽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写到了××(物象),请分析其作用。
(2)文中××(物象)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作用?(3)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二、“物象”作用归纳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渲染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我们一般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1.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起相关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伏笔等作用。
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通过对物象的象征意义来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对物象的叙述和描写,侧面衬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3.对环境的作用若物象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时,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对主题的作用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1.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先要注意物象类别与特征。
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像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中的作用。
2.要注意它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其上下文分析。
3.不是所有小说中的物象都具有以上的所有作用,也不是只要考物象题就考它的四个作用,有时只考一个或两个方面,答题时应注意命题特点和要求来作答。
三、典例剖析(2013高考新课标卷Ⅱ)【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峡谷阿城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
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
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提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
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问题: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解析】【参考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意思答对即可)【学以致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孙万代汪曾祺傅玉涛是“写字”的。
“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
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
他有一面葡萄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
傅玉涛接过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哎呀,这可是好东西!两颗核桃的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
这是‘子孙万代’呀!”“什么叫‘子孙万代’?”“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
这就叫‘子孙万代’。
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
这对核桃可够年份了。
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
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
你看看这颜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
这种色,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
好东西!好东西!——让给我吧!”“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
”“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装在里面,随身带着。
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
这对核桃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
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到傅玉涛家来破四旧,把他的小文物装进一个麻袋,呼啸而去。
四人帮垮台。
傅玉涛不再收藏文物,但是他还是爱逛地摊,逛古玩店。
有时他想也许能遇到这对核桃。
随即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十年浩劫,多少重要文物都毁了,这对核桃还能存在人间么?一天,他经过缸瓦市一个小古玩店,进去看了看。
一看,他的眼睛亮了:他的那对核桃!核桃放在一个玛瑙碟子里。
他掏出放大镜,隔着橱柜的玻璃细细地看看:没错!这对核桃他看的次数太多了,核桃上有多少个小葫芦他都数得出来。
他问售货员:“这对核桃是什么人卖的?”“保密。
”“原先核桃有两个平绒小口袋装着的。
”“有。
扔了。
你怎么知道?”“小口袋是我缝的。
”“?”傅玉涛看了看标价:外汇券250。
这时进来了一个老外。
老外看了看,问:“这是什么?”售货员:“核桃。
”“玉的?”“不是玉的,就是核桃。
”“那为什么卖那么贵?”售货员请傅玉涛给老外解释解释。
傅玉涛说:“这不是普通的核桃,是山核桃。
”“山核桃?”“这种核桃不是吃的,是揉的。
”“揉的?”傅玉涛叫售货员把玻璃柜打开。
傅玉涛把两颗核桃拿在手里,熟练地揉了几圈。
“揉,有什么好处?”“舒筋活血。
”“舒,筋,活,血?”“你看这核桃的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这是人的血气透进了核桃。
”“血——气?”“把核桃揉成这样,得好几十年。
”“好几十年?”“两代人。
”“两代人,揉一对核桃?”“Yes!”“这对核桃,有一个名堂,叫‘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您看这一个一个小疙瘩,都是小葫芦。
”傅玉涛把放大镜给老外,老外使劲地看。
“是雕刻的?”“No,是天生的。
”“天生的?噢,上帝!”“这样的核桃,全中国,您找不出第二对。
”“我买了!”老外拿了这对子孙万代核桃,一路上嘟哝:“子,孙,万,代!子孙万代!”傅玉涛回家,炒了一个麻豆腐,喝了二两酒,用筷子敲着碗边唱了一句西皮慢三眼:“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选自《汪曾祺小说经典》,有删改)1.小说中先后两次提到“两个平绒小口袋”,有哪些作用?(4分)2.“子孙万代”为何珍贵?根据小说内容加以概括。
(4分)3.主人公傅玉涛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4.汪曾祺的小说追求“溶奇崛于平淡”的境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6分)二、(2014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太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风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荼,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