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设备的设计基础
FANUC0imateC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及PLC控制设计基础

FANUC 0i mate C 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及PLC控制设计基础
FANUC-Oi Mate MC系统 配置图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FANUC 0i mate C 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及PLC控制设计基础
FANUC 0i mate C 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及PLC控制设计基础
FANUC 0i mate C 系统的配置
➢Text ➢Text ➢Text
FANUC-Oi Mate MC系统配置 系统功能选择:系统功能包括B包功能,具备3个CNC轴控制功能和3轴联 动。系统只有基本单元无扩展功能。 伺服放大器和电动机:系统伺服为βi伺服单元(电源模块、主轴模块和进 给模块为一体)驱动βi系列主轴电动机和βi 进给伺 服电动机 示装置和MDI键盘:系统显示装置为7.2 in黑白LCD,MDI键盘标准配 置为小键盘 I/O装置:根据机床特点和要求选择I/O装置 机床操作面板:可以选择系统标准操作面板或机床厂家的操作面板 附加伺服轴:只能选择一个附加伺服轴
FANUC 0i mate C 系统的 功能连接图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FANUC 0i mate C 数控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及PLC控制设计基础
1、主轴电系机的统选硬型件配置
显卡:视频信号和图形/文字显示信号。 轴卡:电动机标准参数和伺服轴的控制信息等。 下层功能板
闪存FROM:FROM中装载了系统各种管理和控制软件及机床厂家 的PMC程序和宏管理文件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探析

科技 目向导
2 0 1 3 年第0 3 期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探析
伍繁 盛 ( 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 摘
f  ̄ l ' l 3 2 5 0 2 4 )
要】 电气控 制线路 设计 属 于 电气控 制 中的一 个重要 部分 , 它对 于 电气设备 的生 产、 设计 以及操 作等 方面都有 着直接 或 间接 的作
用。由此 可见 , 做好 电气控制 线路 的设计 工作 , 便成 为 了做 好 电气控 制的一 个关键 环节 。基 于此 , 本文针对 电气控 制线路设计基础进行 了一 番探析 。
【 关键词 】 电气控制; 线路设计; 基础
在 当前 , 很 多生产设备 的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 高 . 这就要求 大部分 电路 电气控制线路 的设 计中一个最 基本的环节便是 电气拖 动 .因此 . 控制采用直 流电源 . 这样操作 与维修都 比较 方便 . 而且 能节 省部分安 所确定 的电气拖 动方案是否合 理科学 . 将 直接关 系着整个 电气控制 路 装的空间。 线 的设计 在 电气拖动方案 的确定 时 . 我们应该 从以下几个原则加 以 3 .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考虑 : 电气控制线路 关系重大 , 不仅关系着我们 的 日常生活 . 同时也与 1 . 1电气无调速要求 的机械生产 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如何才能保 障电气控制 路线的便捷 、 如果 电气 的机械生产无调速要求或者 电气起动不 频繁 . 则可 以考 高效 、 安全 , 那 就需要仔 细考虑其设计方法 。 在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 虑 鼠笼式异 步电动机 : 若拖 动装置 中的负载静转矩 很大 . 则应 该考虑 法上 , 本文 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绕线式异步 电动机 : 如果 负载相对平稳 、 容量 比较 大且起停 的次数也 3 . 1 设计 的具体要求 很 少时 , 应该 考虑 充分发挥 电动机的优点 , 比如效率 高 、 效率 因素高 . 电气控制 的线路设计具体要求包括 : 般可以采用同步电动机。 ( 1 ) 要满足机械生产的工艺规范与标准 , 按 照相关的顺序进行操作 1 . 2电气要 求调速的机械生产 f 2 ) 线路设计越简单越好 , 尽量减少 不必要的线路 , 避 免出现问题 对于电气的机械生产有调速要求 .则应 该考虑其调速 的平 滑性 、 后线路繁杂而检修困难 调 速的范围 、 机械 的特性 硬度 、 转 速的调节级数 、 工作 的可靠程度 等 , ( 3 1 操作 、 调节 以及检修 应该符合方便原则 应该 根据这些方面的要求进行拖动方案的选择 不过 . 不管选 择何 种 f 4 1 要安装必要 的保 护装置 与联锁环节 . 这样 即使出现 了错误操作 拖 动方案 . 都要符合 自身的经济 技术要求 . 抉择 的拖 动方案尽量要 经 也不会导致重大事故 济有 效。一般而言 ( 调速 的范围用 D表示 ) , 当D = 2 — 3 , 调速的级数 ≤ ( 5 ) 必须符合环境 的使用条件 , 确保工作安全 、 可靠 、 稳定进 行。 2 — 4 时 .则 可以采用磁 极对数能够 改变 的双速或 多速笼式 异步 电动 3 . 2 设 计的具 体方法 机: 当D < 3 , 且 平滑调 速没有要求 时 . 可以使 用绕 线式转 子感应 电动 从 目前来看 , 电气控 制线路 的设计方法可 以归纳为 以下两种 : 机: 当D = 3 — 1 O . 并且对 于平滑调速有要 求时 , 应 该使用带有 滑差离合 f 1 ) 经验设计法 。指 的是依照相关的工艺生产要求 . 根据控制电动 器的异步 电动机 。 当然 . 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 还应该根据相关 的实际情 机的方法 . 使 用较 为典型的线路直接设计 。 这种设计 比较简单 . 操作也 况进行抉择 。 很 方便 , 但其 缺点也是显而 易见 的 , 比如在复杂 的线路 中 . 不仅 需要 工 1 . 3确定 电动机调速的性质 作 人员 有很强 的工作 经验 . 绘制 出种 类繁多 的线路 图 . 而且可能会 出 在实际 的生产 与运用过 程 中.电动机 的调速性质必 须适应 机械 现 多次修改 . 才能达 到相关 的线路控制要求。 生产的负载特性 双速笼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连接方式如果从 △改 ( 2 ) 逻辑设计法。指的是采 用逻辑代数 的方式进行设计 . 这种方法 为了 Y Y接法 . 转 速就会相应转为高速 , 但功率的变化却不 大 , 因此适 设计 出来 的线路结构 比较合理 .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 了使用 的元件 用 于恒定功 率的 电机传 动 : 如果从 Y变为 了 Y Y接法 . 此时 电动 机输 数量 。
电气设计基本知识

电气设计基本知识目录一、电气设计概述 (3)1.1 电气设计的定义与任务 (4)1.2 电气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二、电气设计基础知识 (6)2.1 电路理论基础 (7)2.1.1 电流、电压与电阻 (8)2.1.2 电容与电感 (9)2.1.3 交流电路分析 (11)2.2 电磁场理论基础 (12)2.2.1 静电场与磁场 (13)2.2.2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15)2.3 安全用电知识 (15)2.3.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与防护 (16)2.3.2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维护 (18)三、电气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19)3.1 电源与电机设计 (21)3.1.1 电源的设计与选择 (22)3.1.2 电机的选择与设计 (23)3.2 电气控制与自动化设计 (24)3.2.1 常用控制电路设计 (25)3.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27)3.3 电气系统设计与仿真 (28)3.3.1 电气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9)3.3.2 电气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方法 (31)四、电气设计工具与软件 (32)4.1 电气设计软件介绍 (33)4.2 软件使用技巧与常见问题解决 (35)4.2.1 设计文件管理 (36)4.2.2 模拟与仿真操作 (37)4.2.3 错误与问题解决 (38)五、电气设计师职业素养与要求 (40)5.1 职业素养要求 (41)5.1.1 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42)5.1.2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43)5.1.3 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44)5.2 职业要求与标准 (45)5.2.1 专业技能要求 (47)5.2.2 考核与认证 (48)六、电气设计案例分析 (49)6.1 工业电气系统设计案例 (50)6.2 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案例 (51)6.3 电力系统设计案例 (52)一、电气设计概述电气设计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将电能有效地传输、分配和控制。
电气设备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气设备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前言电气设备是指提供、传输、分配、使用电能的设备。
在现代社会中,电气设备已经成为各种设施、仪器和设备的基础,比如发电设备、变压器、配电设备、电动机、开关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物、通信系统、家庭用电等领域。
因此,掌握电气设备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常见设备、安装与维护、以及安全使用等方面,对电气设备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二、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1. 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电气设备主要由电源系统、电路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等组成。
其中,电源系统提供电力能源,电路系统传输电能,控制系统控制电能的分配和使用,执行系统完成电能转换或执行工作。
2. 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电气设备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完成特定的功能。
比如电动机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灯具利用电能转换为光能,电热设备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等。
3. 电气设备的电气特性电气设备的电气特性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
其中,电压是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电流用于传输电能,功率表示能量转换的速率,频率是交流电中周期性变化的频率。
掌握电气设备的电气特性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非常重要。
4. 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需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比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损坏、事故发生,保障电能的供应和使用。
三、常见电气设备及其特点1. 发电设备发电设备是将各种能源(比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转换为电能的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内燃发电机、蒸汽发电机等。
发电设备的特点是功率大、运行稳定、需要经常维护和检修。
2. 变压器变压器是用于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互感器等。
变压器的特点是无动件、运行稳定、能耗较低,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工矿企业、输配电系统等场所。
电气自动化设计有哪些标准(一)2024

电气自动化设计有哪些标准(一)引言概述:电气自动化设计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许多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电气自动化设计中的一些标准,包括电力系统设计标准、电气设备标准、控制系统标准、安全标准以及通信标准等。
一、电力系统设计标准: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准则2.电力系统的电流和电压等级的选择3.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保护设计4.电力系统的电源接入和配电系统设计5.电力系统的地线设计和接地保护标准二、电气设备标准:1.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要求2.电气设备的参数和技术指标要求3.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标准4.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要求5.电气设备的检测和故障处理标准三、控制系统标准:1.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原则2.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选型标准3.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和参数设定要求4.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5.控制系统的监控和调试标准四、安全标准:1.电气安全设施和设备的设计要求2.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3.电气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标准4.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评估标准5.电气系统的安全培训和管理要求五、通信标准:1.工业通信网络的选择和配置要求2.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3.通信设备的选型和调试标准4.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带宽要求5.通信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总结:电气自动化设计中的标准涉及到电力系统设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安全和通信等方面,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可以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标准,设计人员和工程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电气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基础和CA

高效性
CA软件能够快速进行电路 设计和分析,缩短设计周 期。
精确性
通过模拟和优化,能够精 确预测电路性能,减少实 验次数和成本。
可扩展性
CA软件支持多种设计工具 和库,方便进行复杂电路 设计和分析。
CA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选择合适的CA软件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CA软 件,如AutoCAD、Eagle等。
未来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将与信息技术、通 信技术、物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 广泛的交叉应用和创新。
CA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中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对CA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克服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人才短缺等挑战。
机遇
CA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性能,为产业发展带来巨 大的机遇。同时,CA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电路仿真与分析
利用CA软件进行电路性能仿真 和分析,确保电路设计的正确 性。
电路原理图设计
使用CA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设 计和绘制。
优化与改进
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 和改进,提高电路性能和可靠
性。
03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实例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电机启动控制电路
通过控制接触器或继电器,实现对电机启动 和停止的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常用电气元件的符号
如开关用“S”,接触器用“KM”,继电器用“K”,传感器用 “SEN”等。
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
电路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 连接,实现所需的功能。
电路分析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内容和设计程序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内容和设计程序生产机械种类繁多,其电气控制方案各异,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
设计工作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程实践的观点,它是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的基本保证。
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1.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的要求。
2.设计方案要合理。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便于操作和维修,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和自动化。
3.机械设计与电气设计应相互配合。
许多生产机械采用机电结合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因此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维护方便等方面协调处理好机械和电气的关系。
4.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
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内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必须的图纸、资料等。
图纸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系统的组件划分图、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电气箱图、控制面板图、电器元件安装底板图和非标准件加工图等,另外还要编制外购件目录、单台材料消耗清单、设备说明书等文字资料。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原理设计与工艺设计两个部分,以电力拖动控制设备为例,设计内容主要有:1、原理设计内容电气控制系统原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l)拟订电气设计任务书。
(2)确定电力拖动方案,选择电动机。
(3)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计算主要技术参数。
(4)选择电器元件,制订元器件明细表。
(5)编写设计说明书。
电气原理图是整个设计的中心环节,它为工艺设计和制订其他技术资料提供依据。
2、工艺设计内容进行工艺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组织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从而实现原理设计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为设备的调试、维护与使用提供相关的图纸资料。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l)设计电气总布置图、总安装图与总接线图。
(2)设计组件布置图、安装图和接线图。
电器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器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电器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是指通过电气信号或数字信号来控制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和操作。
电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家庭电器、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领域。
电器控制技术基础主要包括电路原理、电器元件、电磁控制、数字电路、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电路原理是电器控制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分析等内容,通过了解电路原理,可以进行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
电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了解电器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可以为电路设计提供基础。
电磁控制是电器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设备的使用和控制。
电磁铁是一种通过电流驱动产生电磁力的设备,可以用于控制开关、门锁、阀门等。
接触器是一种带有接点的电器元件,通过控制接点的开闭来实现电路的控制。
继电器是一种通过电磁作用将一个电路的控制信号传导到另一个电路的设备,常用于电路的扩展和隔离。
数字电路是电器控制技术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处理、数字电平的转换、逻辑门电路等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涉及到编码、解码、信号检测等技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实现电路的自动控制和信息传输。
逻辑门电路是一种基于数字逻辑运算的电路,包括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等,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电路的逻辑控制和决策。
控制系统是电器控制技术的核心部分,包括单回路控制系统和多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指将控制信号与被控对象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通过控制器对控制信号的调整,使被控对象达到预期的工作状态。
多回路控制系统是指将多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实现更精确和复杂的控制功能。
电器控制技术应用广泛,其中工业自动化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电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家庭电器中也广泛应用了电器控制技术,如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
交通运输中的信号灯、电梯、电动车等设备也需要电器控制技术来实现准确和安全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于重复短时工作制的电动机,可按照电动 机在一个工作循环内的平均功耗来选择。
4、电动机电压的选择
应根据使用地点的电源电压来决定,常用为 380v、220v。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一般均 采用交流电动机。
四、电气控制方案的确定
在几种电路结构及控制形式均可以达到同样的 控制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到底选择哪种控制方 案,往往要综合考虑各个控制方案的性能,设 备投资、使用周期、维护检修、发展等因素。
择具体型号; (4)设计电气原理框图,确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拟定
各部分技术要求; (5)设计并绘制电气原理图,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6)选择电气元件,制定元器件材料表; (7)编写设计说明书。
2、工艺设计内容
(1)在原理设计的基础上,考虑电气设备的总体配置,绘 制电气控制系统的总装配图及总接线图。应反映电动 机、执行电器、电器箱各组件、操作台布置、电源以 及检测元件的分布状况和各部分之间的接线关系与连 接方式。
(6)汇总并列出外购部件清单,标准件清单以及 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7)编写使用维护说明书。
(一)拟定设计任务书
验 目 稳 设 控 保 电 求对 及电 传途说
收 标 定 备 制 护 力 控 容源 动、明
标 成 性 布 要 要 拖 制 量种 参工所
准本能置求求动
及及和及达及特
验 收 方 式 。
选择电气控制方案的主要原则有如下几点:
1、自动化程度与国情相适应 2、控制方式应与设备的通用及专用化相适应 3、控制方式随控制过程的复杂程度而变化
采用分散或集中控制方案
4、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应满足工艺要求 5、控制方案的选择还应考虑的其他方面
采用自动半自动循环,工序变更、联锁、安全
保护、故障诊断、信号指示、照明等。
容择 向电型 确进好 的是 、动、 定行调
及 控 制 方 式 的 确 定
( 二 ) 电 力 拖 动 方 案
(三)电动机的选择
1、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选防护式电动机;在安全有保证 的条件下,也可采用开启式电动机。
在露天场所,宜选用户外型电动机,若有防护措施也 可采用封闭式或防护式电动机。
(四)控制方式的选择
随着电气技术发展和机械结构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力拖动的控制方式越来越多,在确定控制方式时,应考 虑在确保拖动方案实施的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一种。
(五)设计电气原理图、选择元件、列材料表
设计电气原理图、选择元件是一个较复杂、工作量最大 的环节,具体情况下面详述。
(六)设计安装施工所必须的各种图纸
完成安装接线图、设备零部件图等,以供电气设备制 造、安装及调试用。
(2)对总原理图进行编号,绘制各组件原理电路图,列出 各部分的元件目录表,根据总图编号统计出各组件的 进出线号。
(3)设计组件装配图、接线图。
(4)绘制电器安装板和非标准的电器安装零件图 纸,标明技术要求。
(5)设计电气控制柜(箱或盘)。确定其结构及 外形尺寸,设计安装支架,标明安装尺寸、 面板安装方式、各组件的连接方式、通风散 热及开门方式。
在有爆炸危险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选用防爆安全 型或防腐式电动机。
在潮湿场所,应尽量选用湿热带型电动机。 在高温场所,选用相应绝缘等级的电动机。
2、电动机电压、转速的选择
(1)额定线电压:一般情况下选用380v,只有某些大容量 的生产机械可考虑用高压电机。
(2)转速:①不要求调速的高转速或中转速的机械,选用 相应转速的异步电动机或同步电动机直接与机械相连 接。②不调速的低速运转的生产机械,选用适当转速 的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来传动。③需要调速的机械, 电动机的最高转速应与生产机械的最高转速相适应。
电气控制设备的设计基础
内容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课题4 课题5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内容和程序 控制线路的设计要求、步骤和方法 主要参数计算及常用元件的选择 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课题1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内容和程序
一、电气控制设计的原则 1、满足设备和工艺对电气控制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3、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根据电动机的负载和工作方式,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容 量;电动机的容量应按照负载时的温升决定,让电动机 在运行过程中尽量达到容许温升。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按以下四种类型进行:
(1)对于恒定负载长期工作制的电动机,应保证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大于等于负载所需要的功 率;
(2)对于变动负载长期工作制的电动机,应保证 当负载变到最大时,电动机仍能给出所需要 的功率,同时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允许值;
2、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关系
设备是机与电结合实现控制要求的,制造成本、复 杂性、工艺要求、维护方便等方面考虑二者关系的 协调。
3、设计方案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安全可靠。
4、正确合理地选用电气元件
二、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由原理设计与工艺设计两部分组成,内容如下:
1、原理设计内容
(1)拟订电气设计任务书; (2)确定电力拖动方案与控制方式; (3)选择电动机:类型、容量、转速及电压等级,并选
经 费 限 额 ;
抗 干 扰 能 力 ;
安 装 方 面 的 要
到 的 自 动 化 程
联 锁 条 件 ;
点 求 ;
求度
精 ;类 数艺设 度 、 、过计 及 电 工程设 生 压 作、备 产 等 条动的 效 级 件作型 率 、 ;要号 的 频 求、 要 率 、用
;;
• • •
基以电 调机台确 一对研根 础后力 速启数定 种比,据 和各拖 等动、出 可、列综 先部动 要、拖电 行研出合 决分方 求制动动 性探几条 条设案 动方机 方,种件 件计的 、式的 案最方, 。内选 转及类 后案作
(1)用户供电电网的种类、电压、频率及容量; (2)电气传动的基本特性,如运动部件的数量和用途、负
载特性、调速范围和平滑性、电动机的启动、反向和 制动要求等等; (3)电气控制的特性,控制的基本方式、自动工作循环的 组成、动作程序、电气保护、联锁条件等; (4)操作方面的要求,操作台的布置、操作按钮的设置和 作用、测量仪表的种类以及显示、报警和照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