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员的礼仪要求
我学会的涉外礼仪

我学会的涉外礼仪篇一:涉外礼仪知识涉外礼仪知识-对外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上,有很多关于中外文化的,那么外国的礼仪到底需要注意点什么呢?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以上就是穿着上的涉外礼仪知识要点。
二、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3、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内穿戴的。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
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I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
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
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四、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技巧1、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得体,可适当做些手势,不要手舞足蹈地动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这样的习惯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笔或拿本书以消除这样的动作。
3、如果要参加别人的谈话应打招呼,比如说Excuse me, may I join you?如果别人在个别私聊,就不要凑过去了。
交替传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交替传译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语言能力交替传译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母语和目标语。
译员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能够准确、流利地进行口译。
同时,译员还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俚语等,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二、知识储备交替传译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译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了解相关领域的术语和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译。
同时,译员还需要关注时事动态,了解国际形势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翻译技巧交替传译需要译员具备良好的翻译技巧,包括听力理解、语言表达、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译员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源语言的信息,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此外,译员还需要掌握一些口译技巧,如合理运用同义词、短语等,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注意力分配交替传译需要译员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同时关注源语言的信息和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反应速度。
此外,译员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五、心理素质交替传译需要译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冷静、沉着等。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口音问题、文化差异等。
因此,译员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应对能力,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六、礼仪举止交替传译需要译员具备良好的礼仪举止。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保持礼貌和尊重。
此外,译员还需要注意与发言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七、技术设备交替传译需要使用各种技术设备,如麦克风、耳机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译员需要注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同时,还需要了解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使用设备。
八、跨文化意识交替传译需要译员具备跨文化意识。
外事接待礼仪

外事接待礼仪一、一般常识1、接待外宾要热情友好,不卑不亢,谦虚谨慎,落落大方。
2、参加一切外事活动,必须严守时间,不要迟到;因故不能出席时,要提前通知主办单位。
3、服装要整洁,衣袋里不可放过多的东西。
衣扣、裤扣、裤带要系好。
头发、胡须、鼻毛、指甲应加以修整。
4、室内活动,要脱帽。
有存衣处的地方,应将大衣、帽子、围巾、雨具等存放起来,不要带入活动室内。
5、接待外宾前,不要吃带刺激味的食品,如葱、蒜等。
6、陪同外宾走路、入座乘车一般应注意让外宾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重。
7、走路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主陪人员不要走在后面,非主陪人员也不要抢前。
如有女宾应让女宾先行。
乘车、乘电梯时,要让女宾先上,但下车、下楼时,男士应先下。
8、坐、立姿势要端正,不要晃腿晃脚,在外宾面前,不要做修指甲、剔牙、抠鼻孔、掏耳朵、搓泥垢、搔痒、脱鞋撩裤腿、挽袖子、伸懒腰等动作。
9、路遇熟识的外宾,一般应主动打招呼,对外宾不要指手划脚进行议论。
见有人失足跌倒等情况,应迅速趋前扶助,切勿在旁讥笑。
如碰了外宾或踩了外宾的脚应表示歉意。
10、在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吐痰、擤鼻涕时,应该用手帕掩住口鼻,用过手帕不要打开来看。
打喷嚏、呵欠时应用手帕掩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影响身旁的外宾。
11、在外宾面前不要争吵或争论。
在宾馆内不要大声交谈、呼喊或者慌张奔跑。
夜晚走路脚要放轻,开关门不要用力过重。
12、如遇意外情况,不可惊慌呼喊,应保持镇静,服从统一指挥。
13、不要私自与外宾收授礼品,更不要暗示外宾送礼。
14、与外宾合影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和组织工作,不要让客人站等时间太长。
一般要注意排好秩序,不要抢镜头。
二、陪同1、陪同人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要熟悉本部门情况和有关方针政策,熟悉省、市概况,熟悉参观单位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2、陪同人员应自始至终注意了解外宾的思想状况,把接待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调查研究的过程,通过外宾的谈话、提问、要求、情绪等,掌握外宾的思想脉搏,同时,也可以有目的地向外宾提一些问题,了解对方情况,有针对性地多做工作和积累资料。
商务礼仪中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

商务礼仪中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商务礼仪中的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是商务交际中必须要遵循的礼仪规范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商务礼仪中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商务礼仪中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以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以远为上;面门为上。
各种场合下的座次安排1、乘车座次排序①商务面包车:上座位为车辆中前部靠近车门的位置。
这个位置的确定,主要是从舒适性和上下车的便利性这两个角度考虑的。
②越野吉普车:前排副驾位置为上座位。
越野车功率大,底盘高,安全性也较高,但通常后排比较颠簸,而前排副驾的视野和舒适性最佳。
③双排座轿车:主人或熟识的朋友亲自驾驶汽车时,副驾位置为上座。
专业司机驾车,一般商务或公务接待场合,第二排司机斜对角位置为上座位。
职业司机驾车,接送高级官员、将领、明星等知名公众时,司机后方位置为上座。
2、开会座次排序①小型会议:面门而坐,居右而坐,居中而坐,自由择坐。
②大型会议:一般来说,主席台位置要面门设置,主席台位次居中为上,以右为上,前排为上。
主持人可在前排正中,也可在前排最右侧。
发言席设在主席台正前方,或在其右前方。
3、商务会客座次排序①自由式:不分身份、地位,适用于亲友团圆、同学聚会。
②中心式:犹如众星捧月,有较明显的尊卑关系。
③相对式: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主要用于公事公办,需要拉开彼此距离的情形,或用于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④并列式:平起平坐,亲密友善,主要用于会见宾客或较为轻松的场合,如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熟人或老朋友来访等。
4、商务谈判座次排序①双边谈判。
使用长桌或椭圆形桌子,宾主分坐于桌子两侧。
若谈判桌横放,面门位置属于客方;背门位置属于主方。
若谈判桌竖放,以进门方向为准,右侧为客方,左侧属主方。
谈判时,主谈人员应在自己一方居中而坐,其他人员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则,按照职位的高低自近而远地在主谈人员两侧就坐。
翻译人员,就坐于仅次于主谈人员的右边位置。
②多边谈判。
陪同翻译注意事项,陪同口译的礼仪,翻译人员的陪同礼仪

陪同翻译注意事项,陪同口译的礼仪,翻译人员的陪同礼仪)都在出国前包装好。
对方送的大件礼品,可以商请对方邮寄给我方单位。
提取行李。
在机场提取托运行李以及在酒店出行李的时候,按经验随团译员或负责行李托运的人,要点清总件数,避免遗漏。
在酒店让行李员收行李,如通知放在门外,有的团员怕丢失行李,没按要求放出来,但本人却离开了房间,结果行李就遗漏在房间里,而全团已出发前往外地。
五、安全员因公出访还涉及财物安全、人身安全和保密安全,要有安全观念、防范意识和防备方法,做到乘兴而去,平安而归。
财物安全。
代表团的机票和护照,经常会让随团翻译集中保管,统一办手续。
从安全角度看,护照还是让个人自己保管为好,需要集中的时候再向各人收取。
这样做是有点费事,但万一丢失了,也只是一个人的损失。
否则,就象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打了全都没了,全团都麻烦。
若要求随团翻译携带现金,如数量较多,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分由俩人携带。
若必须一人携带,不宜全部放在一个手提箱内,更不能放在拖运行李中,抵达酒店后可放进客房或总台的保险箱内。
二是出访前购取旅行支票,或者开一张临时外汇信用卡,另携带少量现金。
携带支票者,把支票号码列一清单单独放在安全的地方,用过的支票,就在清单上勾注一下该号码,万一丢失,只需把未用支票号码速告发支票的银行,办理挂失止付即可。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西欧的一些国家和俄罗斯,要提醒团员注意,在机场中转、外出参观、照相、购物等场所,尤其要小心自己的证件、钱包和手提包。
国际窃贼的偷窃手段可以说是无奇不有,许多被盗者事后提起,都感慨不已。
出访快结束的那一两天,不少人觉得很疲劳,紧张的旅程就要结束了,人也放松了,有的人往往在此时麻痹大意,丢三落四。
人身安全。
出访期间,遇到治安复杂之地,不宜受好奇心驱使,出外单独活动。
过马路应务必按规定通道或指示行走,不宜图方便抄近路,见视线以内没有车来,就抱着侥幸的心理自行其道。
笔者有一次在美国没按规矩过马路,而且是在拐弯处,树林遮挡着弯道的另一方,结果领教了一回给突然飞驶而至的轿车吓一大跳的感觉。
商务礼仪之接待外来宾的基本原则

商务礼仪之接待外来宾的基本原则商务礼仪之接待外来宾的基本原则接待领导用餐礼仪常识座次总的来讲,座次是以“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若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主人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被邀请者则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然后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点菜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需要担心预算的问题,若要控制预算,则需要多做饭前功课。
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老板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是赴宴者,点菜时则不应太过主动,而是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并且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商务礼仪之座次礼仪常识_商务礼仪_

商务礼仪之座次礼仪常识商务礼仪座次是商务交际中必须要遵循的礼仪规范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了解座次礼仪,避免闹笑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座次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座次礼仪常识商务座次安排的基本理念第一要做到内外有别,即座次安排的礼仪规矩,更多用于招呼客人和正式场合。
在朋友与亲人之间则可不必过于严格;第二要做到中外有别,即国内政府会议及公务场合,座次讲究左高。
在一般商务场合及国际交往中,座位则以右为尊;第三要做到遵循规则:地方交往、社交活动,要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
国际交往中,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表达。
座次排序的基本规则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央高于两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各种场合下的座次安排1、乘车座次排序①商务面包车:上座位为车辆中前部靠近车门的位置。
这个位置的确定,主要是从舒适性和上下车的便利性这两个角度考虑的。
②越野吉普车:前排副驾位置为上座位。
越野车功率大,底盘高,安全性也较高,但通常后排比较颠簸,而前排副驾的视野和舒适性最佳。
③双排座轿车:主人或熟识的朋友亲自驾驶汽车时,副驾位置为上座。
专业司机驾车,一般商务或公务接待场合,第二排司机斜对角位置为上座位。
职业司机驾车,接送高级官员、将领、明星等知名公众时,司机后方位置为上座。
2、开会座次排序①小型会议:面门而坐,居右而坐,居中而坐,自由择坐。
②大型会议:一般来说,主席台位置要面门设置,主席台位次居中为上,以右为上,前排为上。
主持人可在前排正中,也可在前排最右侧。
发言席设在主席台正前方,或在其右前方。
3、商务会客座次排序①自由式:不分身份、地位,适用于亲友团圆、。
②中心式:犹如众星捧月,有较明显的尊卑关系。
③相对式: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主要用于公事公办,需要拉开彼此距离的情形,或用于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④并列式:平起平坐,亲密友善,主要用于会见宾客或较为轻松的场合,如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熟人或老朋友来访等。
陪同口译中进行自我介绍的原则

陪同口译中进行自我介绍的原则
在陪同口译的场合中,口译员需要恰当地介绍自己,以建立专业形象和赢得双方的信任。
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原则:
1. 简洁明了
自我介绍应该简单直接,不需要过多修饰。
通常包括姓名、所属机构和职位即可。
例如:"大家好,我是来自XX翻译公司的口译员小李。
"
2. 客观中立
口译员在自我介绍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措辞。
3. 礼貌谦逊
自我介绍时应体现出谦逊有礼的态度,避免自我夸大。
可使用"很荣幸"、"非常感谢"等委婉语。
4. 注意仪表
除了言语上的自我介绍,口译员的仪表仪态也很重要,应注重整洁大方、端庄得体。
5. 视情况而定
在不同场合,自我介绍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正式会议应更加简练,非正式场合可适当更加友好些。
恰当的自我介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外活动中,遇到各种类型的翻译活动,而翻译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往往会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客户的体验等等。
那么在外事交际中,翻译人员应遵守哪些礼仪呢?请看为您整理的翻译人员的礼仪要求。
翻译人员的礼仪原则1.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翻译人员在工作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翻译任务要求,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如服务对象的语言、文化背景、兴趣特点等,穿着恰当的服饰,提前到达现场,熟悉工作环境与调配有关设备。
2.工作态度认真诚恳。
翻译人员只有态度认真,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擅自增减内容,或在其中掺杂个人意见,对相关人员的谈话、发言要点做好笔记。
在遇到未听清之处或有疑问时,请对方重复,并致以歉意,切勿凭主观臆断翻译。
3.坚持主次有序。
必须尊重在场的负责人员,并严格服从其领导。
在正式会谈、谈判中,除主谈人及其指定发言者之外,对其他人员的插话、发言,只有征得主谈人同意后,才可以进行翻译。
4.待人礼让有度。
在同外方人士接触时,把握礼仪分寸,如对方提出日程安排以外的要求,要及时报告上级,切忌擅自允诺或拒绝。
若对方单独向译员发表了错误见解,在对方不了解具体情况和无恶意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对其作出说明或及时报告上级。
翻译人员的礼仪注意事项第一,守时、守信。
在口译中守时非常重要,口译不同于笔译,不需要见到翻译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将需要翻译的稿件分发给相应的翻译人员,又快捷又方便。
口译必须要求翻译人员按时到位,及时是通过视频来进行翻译,也一刻不能懈怠。
所以再各种陪同翻译中,口译人员按时就位就是必须要注意的。
比如说一个会议陪同,别人会议都开了一半了,翻译人员才赶到,这不仅影响翻译公司的诚信、口译人员自身的诚信,更可能给客户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所以在口译翻译中,口译人员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如果有其他不可抗的外因,需要及时通知客户,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
第二,礼仪礼节。
礼仪礼节是口译人员必须注意并且具备的。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人员往往代表的不止是自己、也不只是其所属的翻译公司,更是代表翻译人员所服务的客户,例如各种商务翻译、会议陪同、展会陪同等等这些,翻译人员可能会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在口译人员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翻译中的措辞、表情等等。
而服装谈吐也是礼仪礼节的一种表现,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场合来选择自己的着装以及翻译时的措辞。
例如在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可能需要着正装,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去诠释。
而比如说在一些娱乐场所,就可以穿着随意一点。
第三,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口译任务后,一定要提前做好翻译前的准备,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需要提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储备一些相关的词汇、专业知识,对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客户、即将要做的翻译都需要熟悉一下,做好心理准备,以便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接下来面临的翻译工作。
第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应辩能力在口译翻译中,突发情况是很难避免的,有时,翻译人员会由于慌乱,始料未及等原因,导致极度紧张,不能很好的发挥。
而这个时候,越慌乱就越译不好。
所以翻译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百分百相信自己的翻译能力。
从容淡定的应对一切突发状况。
而这也是对口译人员临场应变能力的一个考验,不仅是在突发状况时懂得从容,在双方有一些语言上的冲突或者场面尴尬时,翻译人员也起到一个从中调解的作用,口译人员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用语言巧妙的化解这种冲突和尴尬。
第五,脑记和笔记有机并用。
口译不仅考验翻译人员的语言技巧,更考验翻译人员的记忆力。
在翻译的过程中,口译人员需要在及其短暂的时间内及时传达讲话人的意思。
而这个传达的过程首先需要口译人员记住讲话人的语言,再在大脑里将其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再将讲话人的话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这个过程除了一些其他的专业因素,记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很多时候,人的记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例如讲话人有时滔滔不绝,忘记停顿,一次讲了很多,那么翻译人员就有可能会出现漏记,这时候靠脑子记是很困难的,甚至有些不现实,所以就要做笔记,记住关键的语句,脑记和笔记有机并用,这样才可能更全面,更贴切的表达出讲话人的意思,不至于漏掉重要信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当然,注意以上五点的前提是语言基本功扎实、语言修养到位,知识面广博等等呢过这些口译人员的基本功到位,在这些的基础上,以上的小细节可能也是影响翻译效果的因素。
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有些口译人员觉得自己有真才实学还有什么好怕的,但是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这些小细节也可能会影响到口译的效果。
所以,在口译翻译中,口译人员需要对以上小细节多加注意。
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翻译效果。
才能将自身的语言天赋发挥到极致。
延伸阅读1——世界著名的翻译协会1、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简称 AIIC,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惟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AIIC的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
目前,全球AIIC传译人数合计不过2600多名会员。
看一个学校的口译师资,首先看的就是AIIC的会员数量,因为AIIC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无数场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高温熔炉无情、残酷的锻造出来的真金。
2、欧盟同传学位机构The European masters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简称EMCI,是1997年欧盟口译服务总司、欧洲会议口译司等机构创建的一项试点硕士项目,旨在培养高水准的会议口译人员,该课程已经成为欧盟会议口译人才培养的标杆!3、翻译与口译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简称ITI,是英国唯一的培养翻译与口译专业人士的组织。
目前有超过3000个会员,精通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00种语言和方言。
4、英国特许语言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nguists,简称CIOL,成立于1910年,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非政府专业翻译机构之一。
目前,学会拥有600多名会员,除了自身会员外,还吸收了AIIC、ITI的会员,正式会员得到英联邦国家的高度认可,可免试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翻译人员证书。
5、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onférence Internationale permanente dInstituts Universitaires de Traducteurs et Interprètes,简称CIUTI,成立于1961年,是国际权威翻译教育认证组织。
它汇聚了包括瑞士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以及我国北外、北二外、北语、上外和广外等高级翻译学院等来自18个国家的40所全球顶级翻译学院。
延伸阅读2——古代翻译官关于翻译官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周朝。
在古代当个翻译可不容易,不但要会多种方言,甚至还要出生入死。
关于翻译官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周朝,那时的“译”专职从事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如是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其中寄、象、狄鞮干的也是翻译的工作。
与今天相比,那时的翻译官更像懂方言的信使,负责将大王的话传达给周边藩国。
如果“万国来朝”,自然也负有教授礼仪和给大王翻译的职责。
在古代,精通多种语言的翻译人才同样是凤毛麟角。
在《后汉书·南蛮传》中有这么一段:“交趾之南,有越裳国。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平和,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稚。
”“三象重译”就是连翻三种语言。
越裳大概是今天的越南地区。
可以这样理解:为了向宗主国国君进贡白稚,越南使者的语言经历了越南话到广东话、湖南话、湖北话再到周文王能够听懂的陕西话的传递过程。
这只白稚随后被贡于文王之庙,周公也一时兴起鼓一曲《越裳操》流传千年尚是后话。
但转了几手的朝贡马屁被翻成啥样就不得而知了。
1、代表人物——和珅外邦来上贡,皇帝自然高兴,翻译的角色因为能上达天听,有时还能得到皇帝宠爱,家喻户晓的满清大贪官和珅就是这么一位不可多得的语言天才。
和珅自小聪颖,10岁左右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博学强记,精通汉、满、蒙、藏四门语言,满朝文武,也仅此一人。
野史总说和珅是因为貌美,酷似乾隆死去的妃子成为朝中“第一宠臣”。
事实上,八面玲珑的和珅也的确有出众才华,为大清朝廷干过几桩漂亮的事。
由于具备独特的语言优势,和珅常常用多种文字帮助乾隆拟定诏书、翻译少数民族地区呈朝廷的奏文。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之后还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琉球(冲绳)和南掌(老挝)等国的使者,毕竟“陈宫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马戛尔尼带领英国使团一行共八百多人,携带英王乔治三世致中国皇帝的信件和丰盛的礼品访问中国,期望与大清建立正常邦交,进一步扩张对华贸易。
和珅作为大清方面接待的主要负责人,忠实贯彻乾隆“不可意存玩忽,不可过于优待,转为所轻”的指示,与洋人百般周旋。
双方在觐见礼节上爆发冲突,英使团坚持以谒见英王陛下的单膝下跪代替“三跪九叩”,双方争持不下之际,还是和珅说服乾隆免了英国使团“三拜九叩”,当然,洋人想亲吻御手的礼节也万万不可。
可见,和珅不仅懂得英文,对于西方礼节也略知一二。
2、代表人物——甘夫有时翻译官还需要武艺高强,能达到特种兵的水平最好。
虽说伴君如伴虎,但和高居庙堂之上的官方翻译相比,随从外交使节到遥远异乡的翻译官大多由民间招募而来,工作风险系数不是一般的大。
大漠戈壁、雪山草地,风餐露宿简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翻译官,不但需要强壮的体魄,还需要武艺高强,能达到特种兵的水平最好。
公元前126年,38岁的张骞带着匈奴妻子以及一名随从回到阔别十三年的长安城,当年声势浩大的百人探险队凋零成二人生还,后人记住了张骞,却忽略了那位一路身兼翻译、护卫、向导多重职务的翻译甘夫。
根据史料零碎地拼凑,我们可以猜测原是匈奴军人的甘夫大概是在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的一场战役中被汉朝军队俘虏,并被作为奴隶赏赐给了汉文帝女婿堂邑侯陈午做家奴。
到张骞奉命出使大月氏的公元前138年,甘夫已经在堂邑侯服役二十多年,早已熟悉了汉朝的生活,成为堂邑侯府一名地位较高的忠诚老奴。
因此当张骞招募西域使团的时候,汉武帝立马想到了岳父家的老奴甘夫。
千万别小看他,这位仁兄不但精通西域语言,还是一名特种兵水平的狙击手,《史记》中明确记载甘夫“善射”,身强体壮还有武艺傍身,甘夫就这样成为了百人探险队伍里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