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 风筝文化

合集下载

风筝高中生作文范文

风筝高中生作文范文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已经被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意义。

风筝的制作与飞行,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风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高,因为它代表着希望、尊重和自由的象征。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风筝都被用来庆祝节日或者是纪念重要的事件。

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会用特殊的纸和颜料来制作风筝,然后放到天空中去,表示着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利用风筝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除了在文化层面上,风筝还有很多的其他用处。

比如,在农村,大人们常常会利用几个风筝宣传城市里的新闻、政治宣传以及其他有关大事的消息,而孩子们,则可以在开阔的田野上放飞风筝,享受一份纯净的自由和快乐。

即便在现代社会中,风筝仍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遗产。

而且,风筝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能够大大丰富我们的视野和接受新鲜的思想。

作为高中生,我们能够从风筝的文化背景中学到很多东西。

风筝是一种手工艺制品,制作一只精美的风筝需要时日心力。

这种耐心和毅力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的。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都需要我们克服,不轻易放弃,用毅力和耐心去达成我们的目标。

风筝在操控时,也会受到风的方向和力度的影响。

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在处理这些困难和风险的时候,我们需要适时作出调整,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而在风筝飞行时,如果能够调整好筝线和风向,就可以利用风的力量让风筝在空中得到更好的飞行。

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不顾现实情况,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调,最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再者,当风筝飞行到高空中时,它的经验是非常棒的。

这是许多孩子们追逐梦想时,梦想达成的完美比喻。

不断地尝试后总会有一天成功,而在成功之后,我们也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奋斗去维护自己的梦想,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在更高的高空中翱翔。

风筝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工具。

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参与制作和飞行工作,这样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

这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非遗文化风筝演讲稿范文

非遗文化风筝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风筝文化。

风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民间智慧。

下面,我将从风筝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风筝的历史渊源风筝起源于我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汉书》记载,春秋时期鲁班曾制作木鸢,其飞行原理与风筝相似。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为风筝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材料。

自此,风筝开始在我国民间流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

风筝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我国古代,风筝不仅是娱乐休闲的工具,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风筝可以传递神灵,驱邪避灾。

因此,风筝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地位。

在唐宋时期,风筝更是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挥毫泼墨,创作了大量关于风筝的诗词歌赋。

二、风筝的艺术特色风筝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风筝的几个主要特点:1. 形态各异:风筝的造型丰富多样,有龙、凤、鱼、虫等动物形象,也有亭台楼阁、山水风光等景物。

这些造型各异的风筝,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

2. 颜色鲜艳:风筝的色彩鲜艳夺目,红、黄、蓝、绿等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 线条流畅:风筝的线条流畅优美,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给人以艺术上的熏陶。

4. 制作精巧:风筝的制作工艺精湛,从选材、剪裁、染色到组装,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格。

这种精巧的制作工艺,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5. 飞行技巧:风筝的飞行技巧独特,既能展现风筝的优美姿态,又能体现飞行者的技艺。

三、风筝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风筝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与发展。

以下是风筝传承与发展的几个方面:1. 教育传承:许多学校开设了风筝制作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喜爱风筝文化。

2. 文化活动:各地举办风筝节、风筝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爱好者,使风筝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介绍传统文化风筝的作文

介绍传统文化风筝的作文

介绍传统文化风筝的作文你有没有在蓝天下看到过那些自由自在飞翔的风筝呀?那可不仅仅是个在天上飘的小玩意儿,它可是咱传统文化里超有趣的存在呢!风筝的历史那可老悠久了。

传说最早的时候,是鲁班大师用木头做了个能飞上天的东西,这大概就是风筝的老祖宗了。

后来呢,风筝就慢慢发展起来,从简单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

咱先说说风筝的样式,那真是五花八门。

有像龙一样长长的,蜿蜒在天空中,那气势就像是把真的龙给请到天上去了似的,威风凛凛。

还有那种蝴蝶形状的,翅膀一扇一扇的,好像在花丛中飞舞一样,要是风大一点,感觉它都要飞到真正的花丛里去采蜜了呢。

更有那些画上了各种神话人物的风筝,像孙悟空呀,在天上举着金箍棒,好像在和云朵里的妖怪作战,特别神气。

做风筝也是个技术活。

你得找好材料,竹子就是个很棒的材料,把竹子削得细细的,然后弯成合适的形状,这就成了风筝的骨架。

就像给风筝搭了个小房子的框架一样,没这个框架,风筝可就软趴趴飞不起来啦。

然后再糊上纸或者绢布,这就像给小房子穿上了衣服。

不过这衣服可不能乱穿,得画上漂亮的图案才行。

画上花鸟鱼虫、神话故事,风筝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超级迷人。

放风筝就更有意思了。

找个空旷的大草地或者大广场,拿着风筝线,迎着风跑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风筝可能还不听话,在地上打着滚儿,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耍赖不想起床似的。

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技巧,顺着风的方向轻轻一送,它就慢慢悠悠地飞起来了。

这时候你就牵着线,感觉自己就像个放风筝的小神仙,能控制风筝在天空中的高低和方向。

看着风筝越飞越高,你的心情也跟着飞起来了,那些烦恼呀,压力呀,都随着风筝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风筝在咱传统文化里还有很多寓意呢。

比如说它象征着吉祥、好运。

你想啊,风筝高高地飞在天上,就像是把美好的祝愿带到了天上,老天爷看到这么漂亮的风筝,肯定也会给大家降下好运的。

而且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放风筝就更有意义了。

像清明节的时候,人们放风筝,还会把线剪断,让风筝飞走,这就代表着把病痛和厄运都放走,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的。

关于风筝的历史文化作文

关于风筝的历史文化作文

关于风筝的历史文化作文风筝,这个看似简单的玩意儿,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风筝一直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和谐共舞的见证。

老实说,我小时候可没怎么当回事儿风筝。

那会儿觉得放风筝就是个无聊的把戏,完全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所在。

直到有一天,我爷爷拿着几根破烂的竹竿和一卷旧报纸,亲手给我编织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风筝。

就这样,一场情有独钟的风筝之恋就此拉开了序幕。

放风筝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只见那绚丽的纸鸢在天空中自在翱翔,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穿梭,恍如一只会飞的活物。

风儿拂面而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起舞,与风筝共同组成了一曲动人的自然之舞。

我也像个孩子般,开心地追着风筝到处乱跑,丝毫不去在意别人的侧目而视。

风筝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当时的风筝不仅被用作驱鸟和军事通讯之用,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了人们对飞翔梦想的心理寄托。

后来,风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赋予了风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举个例子,中国风筝以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造型著称于世,堪称"纸上巧夺天工"的杰作。

日本的风筝则更注重对传统图案和颜色的运用,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视觉体验。

而在印度,风筝更像是一种运动项目,人们把放飞风筝作为一种竞技娱乐。

放风筝的过程,不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返璞归真、临风致远的独特体验。

只有当你亲自去感受风筝在天空中掠过时激起的阵阵空气流动,才能切身领略到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风筝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玩具的魅力,更多的是承载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和审美追求。

我期待有一天,这份对风筝的热爱能代代相传,让这一切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永放异彩。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传统文化风筝。

风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风筝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风筝不仅是儿童的玩具,也是成年人的消遣,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风筝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民间。

风筝最初是用竹子和纸制成的,形状各异,有的像鸟,有的像鱼,有的像龙。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寄语,然后放飞到天空中,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情。

风筝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清明节时,人们会放风筝来祭奠先人,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思念。

风筝不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丰富的风筝制作技艺,不同地区的风筝各具特色,有的是精美的剪纸风筝,有的是栩栩如生的立体风筝,有的是色彩艳丽的彩绘风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风筝被视为一种艺术品,人们常常将风筝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亲人,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风筝的飞行技巧也是一门精湛的技艺,风筝爱好者常常在空旷的地方放飞风筝,以展示自己的飞行技巧和风筝的美丽。

风筝的飞行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耐心等待风筝飞到天空中,才能感受到风筝带来的快乐和美妙。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风筝的飞行技巧也是一门精湛的技艺,它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希望风筝这种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承,让风筝的美丽和魅力得以延续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通用78篇)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通用78篇)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风筝作文篇1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风筝制作中传承民间技艺作文精选10篇

风筝制作中传承民间技艺作文精选10篇

篇1:风筝制作中传承民间技艺作文嘿,说起风筝制作,那可真是咱们民间技艺的一大瑰宝。

我小时候,每当春天来临,那个心情啊,甭提多激动了。

跟着爷爷学做风筝,那感觉,就像是在手里捏着春天的尾巴。

那天,爷爷把我带到他那间布满灰尘的老屋。

屋子里散发着木屑和胶水的味道,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燕子、蝴蝶,还有那传说中的孙悟空。

爷爷把我领到一张旧桌子前,桌上堆满了各种材料,有细竹条、纸张、绳子,还有那神奇的浆糊。

“来,小家伙,看爷爷怎么给你做个最棒的风筝。

”爷爷说着,拿起一把剪刀,开始处理竹条。

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动作熟练而有力,就像是在和这些竹条对话。

我抢过剪刀,想要帮忙,却被爷爷拦住了:“别急,孩子,这可是有讲究的。

你看,这竹条要选得直,纸张要选得厚,否则风筝就飞不高了。

”爷爷一边说,一边开始量尺寸,剪裁竹条。

我跟着他学,也剪了几根竹条,虽然没剪直,但那种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接下来是糊纸,这可是最考验耐心的时候。

爷爷教我先用浆糊在竹条上均匀涂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纸糊上去。

我跟着爷爷的动作,一步一步来,虽然手忙脚乱,但最终还是糊出了一只小燕子。

“看,孩子,你的燕子有了生命,它马上就要飞上蓝天了。

”爷爷笑着拍拍我的肩膀。

我们找了个开阔的地方,将燕子风筝放飞。

爷爷手里拿着线轴,我手里拿着线,嘴里喊着:“跑,跑,跑!”那燕子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仿佛真的变成了精灵。

“爷爷,我做的风筝飞得比你的还高呢!”我得意地扬起下巴。

“那当然,你这是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啊。

”爷爷摸着我的头,眼里满是笑意。

后来,虽然长大了,也搬到了城里,但每当春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和爷爷一起做风筝的日子。

那不仅仅是风筝,那是我们祖孙间的情感,是那份对民间技艺的传承。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了解这些传统技艺了。

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愿意,就一定能让这些美好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

就像我,虽然长大了,但每当风筝飞起的那一刻,我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爷爷的温暖和力量。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

传统文化风筝作文引言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风筝不仅给我们带来乐趣,还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介绍传统文化风筝的起源、种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风筝的起源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期,它最初被用作军事侦查工具。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

据传,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翔的风筝。

墨子将这项发明称为“木蝠”,并用它来测试风的方向和速度。

这一发明促使人们开始制作并飞行风筝。

传统文化风筝的种类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风筝。

以下是其中一些最常见的类型:图案风筝图案风筝通常采用纸或麻布作为材料。

它们通常以动物、花卉和人物等各种图案装饰。

这些风筝鲜艳多彩,美观而有趣。

凤凰风筝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因此凤凰风筝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这种风筝常常呈现出华丽的外观和细致的装饰,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龙风筝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因此龙风筝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制作龙风筝需要精巧的技巧,以使它们像真正的龙一样在空中飞翔。

龙风筝的形象酷似中国古代的龙舟。

对联风筝对联风筝是一种独特的风筝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形状和装饰。

对联风筝通常采用长条形状,上面写有对联或传统文化名言。

这些风筝也往往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传统文化风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风筝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风筝制作和飞行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表达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方式。

其次,传统文化风筝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美学观念,如图案、绘画、文字等。

通过制作和飞行传统文化风筝,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结论传统文化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通过制作和飞行传统文化风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筝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风筝风筝文化传统文化
摘要: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风筝文化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与中国的习俗、节日、文化融合使风筝的内容更加丰富,最终形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风筝文化。

作为潍坊,这个“风筝之都”的儿女,有必要探究一下风筝的文化底蕴。

1、风筝的起源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1.1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行。

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1.2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

后来又有了帆船。

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1.3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有人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

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风筝文化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各种吉祥寓意:“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
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祈盼。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2.1 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

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

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其它取其寓意的风筝还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

其它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

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就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2.2 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

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

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

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

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2.3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

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

此外,喜鹊也是喜事的“征兆”。

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等。

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

寓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还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2.4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

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是有着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

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3、传统文化对风筝的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

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方面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

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无所不有,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鱼风筝等等。

这些大量的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对动物崇拜是分不开的。

例如,“龙”风筝和“凤”风筝的出现,确切地说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

千百年来,尽管风筝的形式不同,但是,它却一直与中国的民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因它生自民间,所以具有质朴健康、寓教于乐的特点。

在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独特民族审美观与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像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风筝在审美风格方面也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区不同,风筝的风格也各有千秋,唯其如此,风筝的王国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4、结语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柴茂智.风筝.北京出版社,1991.
[2]梁俊雄.试论我国民间节目的体育文化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3.
[3]朱鹰.风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徐艺乙.风筝史话.北京工业美术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