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篇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总结11107108徐寒黎一、实验内容以及设计思路1、①试编写一程序,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STRinG2所含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输出“maTcH”,若不相同输出“nomaTcH”。

设计思路:定义一个数据段,在数据段中定义两个字符串作为STRinG1、STRinG2以及几个用于输入提示的和输出所需内容的字符串,定义一个堆栈段用于存放,定义代码段。

关键步骤以及少量语句:第一步将STRinG1和STRinG2都实现用键盘输入,方法是moVdX,oFFSETSTRinG2moVaH,0aHinT21H并且显示在显示器上,显示方法将0aH改成09H,语句与上面类似。

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个单元,moVaL,[STRinG1+1]cmPaL,[STRinG2+1]JnznomaTcH若字符串长度不等,则直接跳转,输出输出“nomaTcH”;若长度相等再逐个比较LEaSi,[STRinG1+2]LEadi,[STRinG2+2]moVcL,[STRinG1+1]moVcH,0cLdREPEcmPSBJcXzmaTcH,意思是全部相同就跳转maTcH,输出“maTcH”;不然进入下面的nomaTcH。

退出。

②试编写求级数1 +2 +3 …..前几项和刚大于10000的程序。

设计思路:原先编写的程序,设定和为10000,结果是14。

但要求高一点的话,可以自己设置,实现用键盘输入和的值。

一个难点是将输入的aScii码字符串,转换成与之相同的十进制数的数值。

关键的思路部分是:从1开始求级数,将和的值存在aX里,要加下一项级数前,比如这时已经加到4,PUSH一下aX,然后将5乘三遍,将乘积moV到BX里,再PoPaX,然后将BX的值加到aX 里,然后将aX与n比较,如果比n小就继续上述步骤,知道刚比n 大就输出数字。

③试编写一程序,完成字符串中各字符出现频度的统计,统计结果在屏幕上输出。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数据传送 (2)实验二算术运算 (4)实验三代码转换 (6)实验四程序的基本结构 (9)1、分支程序 (9)2、循环程序 (13)3、子程序 (16)实验五中断实验(8259) (19)实验六并行接口实验(8255) (25)实验七定时器/计数器实验(8235) (31)实验八D/A接口实验 (36)实验九A/D接口实验 (40)实验十串行通信实验 (43)实验一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与数据有关的不同寻址方式。

2. 继续熟悉实验操作软件的环境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PC微机一台、TD-PIT + 或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要求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四、实验步骤(1) 运行Tdpit 集成操作软件,编写实验程序。

(2) 编译连接无误后,进入调试环境,进行程序的调试。

按F8 键单步运行程序,执行完MOV DS,AX 语句后,观察DS 寄存器中出现的段地址。

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DS数据段中MSR源数据串"HELLO,WORLD!$"。

图1-1 进入调试环境(3)继续单步运行程序,执行MOV ES,AX 语句后,可以看数据段出现的段地址,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查看ES:0000 的数据。

数据传输还没开始进行,此时ES 段的数据为空,如图1-1所示。

继续单步运行程序如图1-2可以看出数据正在逐渐的进入ES段中。

图1-2 DS源数据段数据(4)直到数据传输完毕,可以看到ES 数据段中目的数据串MSD 已经被写入了数据串"HELLO,WORLD!$"。

如图1-3所示。

图1-3 根据ES值查看附加段的数据实验二算术运算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实验报告

第一篇软件实验实验一存储器块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KEIL集成调试环境和汇编程序的调试方法。

2.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3. 了解内存块的移动方法;二、实验说明实验1 指定某存储器的其实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内容赋值。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块移动是单片机常用操作之一,多用于大量的数据复制和图像操作。

例程2给出起始地址,用地址加1方法移动块,将指定源地址和长度的存储块移到指定目标为起始地址的单元中去。

移动3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到4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

三、实验内容1. 试编程将片内RAM中的数据依次复制到片外RAM。

假设源数据区的首地址为40H,目的数据区的首地址为1000H,数据块长度为10H。

流程图:程序:运行结果:Memory显示,片内RAM中40H开始数据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测试数据已经成功输入片内RAM。

从片外RAM中1000H位置开始记录为03 00 29 00 00 00 71 00 AB 00 00 00 1E 00 00 FF,说明片内RAM从40H开始的数据已经成功复制到片外从1000H开始的地址。

2. 两个1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分别存放在片外RAM首址为2000H和2002H单元内,将它们相加,结果存入RAM 30H(低8位)、31H(高8位)。

程序(以0506H+CDEFH为例):0506H和CDEFH已存入片外单元,运算结果D2F5已存入30H和31H中。

四、思考题1. 如何将存储块的内容置成某固定值(例全填充为0FFH)?请用户修改程序,完成此操作。

答:将源程序中的MOV A, #01H 改为MOV A,#0FFH即可。

2. 若源块地址和目标地址有重叠,该如何避免?答:先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源块地址中的数据先暂存入一块地址与目标地址和源块地址均不重叠的存储区,再执行一次数据转移操作将暂存区的数据移入目标地址区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试验箱硬件连接实验实验一:地址译码电路设计实验实验内容:用74LS138译码器设计地址译码电路,并用其输出作为基本输入输出单元的片选信号,使用设计的端口地址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实验原理:微机接口电路中,常采用74LS138译码器来实现I/O端口或存储器的地址译码。

74LS138有3个输入引脚、3个控制引脚及8个输出引脚,其管脚信号如图1所示。

当3个控制信号有效时,相应于输入信号A、B、C状态的那个输出端为低电平,该信号即可作为片选信号。

32位总线地址是由XA2开始,所以地址是以4字节边界对齐的。

实验系统的I/O地址空间共有256字节,偏移地址一般从00H~FFH。

起始地址由PC机系统分配,可以查看端口资源得到起始地址。

所以设计地址译码电路,主要是针对XA7以下低8位地址线译码,得到偏移在00H~FFH之间的端口。

本实验要求不使用总线上的片选信号,自行设计端口偏移地址为E0H~FFH的译码电路,然后用译码输出作为I/O接口单元的片选。

编写程序,完成I/O数据操作。

实验步骤:(1) 实验接线图如图2所示,按图连接实验线路图。

(2)运行Tdpit集成操作软件,根据实验内容,编写实验程序,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链接。

(3)运行程序,拨动开关,观看数据灯显示是否正确。

运行结果:屏幕上能够正确显示开关所表示的十进制数。

实验二:点阵LED显示设计实验实验内容:(1) 在TD-PIT+上使用基本输入输出单元中的两路输出OA[7:0]、OB[7:0]分别控制点阵LED的行控制R[7:0]和列控制L[7:0]。

编写程序,使点阵LED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依次循环显示。

(2) 在TD-PIT++上使用32位I/O接口单元的32位输出O0~O31控制点阵LED 单元R0~R15和L0~L15。

编写程序,在16×16点阵上循环显示汉字。

实验原理:8×8点阵LED相当于8×8个发光管组成的阵列,其中每一行共用一个阳极(行控制),每一列共用一个阴极(列控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
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微机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微机的组成结构、工作
原理和基本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配合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微机的基本指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式,加深了对微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二,接口技术。

在接口技术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包括并行
接口、串行接口和通用接口等。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这些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学会了如何通过接口技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实验三,实验综合。

在本次实验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综合运用微机
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知识,实现一个具体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
操作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1. 学习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2. 了解并熟悉常见的接口技术及其应用;3. 进行实际操作,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

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个人电脑;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3. 实验板、示波器、示教电脑等。

实验步骤:1. 阅读相关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材,了解基本原理;2. 学习常见的接口技术,例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3. 进行实际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4. 调试电路,确保接口电路能够正常工作;5.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入理解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调试电路,我们验证了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加深了对接口技术的理解。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和完成接口电路,我们对接口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此,本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完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XXXXXX学号: XXXXX姓名: XXX指导老师: XXX完成时间: 2012、11、14实验一 EMU8086软件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EMU 8086软件的基本使用步骤和各个工作区的功能,在能力方面主要是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设计,从设计的完整和缺陷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以便温故而知新,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通过自我想象与思考做出很多有价值的设计。

2、在系统的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后,主要针对8086,利用emu8086软件设计一些程序,熟悉了解此款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各个步骤寄存器内容及地址的变化。

3、在理论方面,基础软件实验部分共有六个实验组成,通过对这些实验程序的编写、调试,使学生熟悉8086/8088的指令系统等,了解程序设计过程,掌握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实验系统提供的各种调试、分析手段来排除程序错误。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PC设备、EMU8086软件平台、EMU8086软件仿真平台三、实验内容双击EMU8086图标,打开程序。

此时会弹出welcome窗口,见图1.1所示,可将该窗口关闭直接进入编辑状态;也可点击它的new按钮,则会弹出代码模板选择框供用户选择(可选择EXE模板),见图1.2所示,一般点击Cancel按钮,直接进入编辑状态。

在编辑窗口,可直接将源程序输入,见图1.3所示。

图1.1 welcome窗口图1.2 模板选择图1.3编辑窗口输入源程序点击compile(编译)按钮则进行汇编和链接,生成.EXE文件,并提示存盘。

点击emulate(仿真)按钮则可进入8086仿真器界面,见图1.4所示。

界面中提供了寄存器窗口、内存单元窗口及反汇编窗口,下方一行按钮则提供了虚拟屏幕、源代码观察、复位、辅助工具、变量、DEBUG、堆栈及FLAGS(标志寄存器)观察等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熟悉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实例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一、实验器材与软件1. 硬件器材:计算机主机、外设设备2. 软件工具: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二、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1:计算机开机自检在实验中,通过开机启动计算机,观察计算机进行自检的过程。

根据显示屏上的自检信息,可以判断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态。

2. 实验2:串口通信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串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串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在实验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串口通信是否正常。

3. 实验3:并口通信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并行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并行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数据总线的宽度、传输模式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并口通信是否正常。

4. 实验4:USB接口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USB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USB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5. 实验5:网络接口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接口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网络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串口、并口、USB接口和网络接口等常用接口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我对接口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上机报告
学院:机电学院指导教师:胡勇学号:631424210229 姓名:鞠其林
实验一初级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实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 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设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请, 编一程序段将AX的内容和BX 的内容进行交换. 请用堆栈作为两寄存器交换内容的中间存储单元, 用DEBUG调试程序进行汇编与调试.
程序:
MOV AX,3000
MOV BX,5000
MOV SP,2000
PUSH AX
PUSH BX
POP AX
POP BX
HLT
2、设AX=0002H,编一个程序段将AX的内容乘10, 要求用移位的方法完成程序:
MOV AX,0002 MOV BX,AX MOV CL,2 SHL AX,CL ADD AX,BX MOV
CL,1 SHL AX,CL HLT
三、心得体会
从这个程序的编辑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汇编语言的强大,很直观的就可以读懂程
序的含义,但代码比较难记,而且语法严谨,我调试的过程中犯了一点错误,
修改的次数较多,希望我以后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因为我练的比较的 少,还很生疏,我以后一定多加练习,把汇编学好 实验二 加法及判断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
2、学会编写顺序结构 , 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汇编程序
3、掌握程序中数据的产生与输入输出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加法程序:
1325+9839
请用ASCII 码的形式将加数与被加数存放在数据区DATA1和DATA2中, 并将相加结果显示输出.
程序:
DATA SEGMENT
DATA1 DB '5','2','3','1'
DATA2 DB '9','3','8','9'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200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LEA SI,DATA1
LEA DI,DATA2
MOV CX,4
MOV AH,0
NEXT:
MOV AL,[SI]
ADC AL,[DI]
ADC AL,AH
MOV AH,0
AAA
ADD AL,30H
MOV [DI],AL
INC DI
INC SI
LOOP NEXT
MOV CX,5
ADD AH,30H
MOV [DI],AH
NEXT1:MOV DL,[DI]
MOV AH,02
INT 21H
DEC DI
LOOP NEXT1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假设有一组数据:5,-4,0,3,100,-51, 请编写一程序, 判断:每个数是否大于
0?等于0?还是小于0?并输出其判断结果, 即
即:
1 当X>0
Y=
0 当X=0
-1 当X<0
程序:
DATA SEGMENT
DATA1 DB 5, -4, 0 ,3,100,-51
STRING1 DB'Y=1','$'
STRING2 DB'Y=0','$'
STRING3 DB'Y=-1','$'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200 DUP(?)
STACK CODE ENDS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LEA SI,DATA1 MOV CX,6
NEXT: MOV AL,[SI]
CMP AL,0 JZ NEXT1 JNS NEXT2 JS NEXT3
NEXT1:
MOV DX,OFFSET STRING2 MOV AH,09H INT 21H JMP NEXT4
NEXT2:
MOV DX,OFFSET STRING1 MOV AH,09H INT 21H JMP NEXT4
NEXT3: MOV DX,OFFSET STRING3
MOV AH,09H INT 21H NEXT4:
INC SI
LOOP NEXT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三、心得体会通过程序汇编,熟练掌握运用轻松汇编软件的方法,学会了使用循环位移指令的方法,并巩固了对各项指令运用。

某些地方掌握不牢,有待学习提高。

实验三大小写字母互换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子程序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掌握子程序设计、调试。

二、实验内容:对内存中给定的几个无符号字节数,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3、实验步骤:
(1)在内存4000H~4007H中写入任意八个字节的数。

(2 开始运行程序。

4、实验运行结果:编程代码如下所示:
ORG 0100H
START0: MOV SI,4000H
MOV CX,0008
MAXMIN:MOV BH,[SI]
MOV BL,BH
CON2: LODSB
CMP AL,BH
JNA X1
MOV BH,AL
JMP X2
X1: CMP AL,BL
JNB X2 MOV BL,AL
X2: LOOP CON2
MOV AH,4CH INT 21H
结果截图如下所示:
三、心得体会
从这个程序的编辑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汇编语言的强大,很直观的就可以读懂程 序的含义,但代码比较难记,而且语法严谨,我调试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 修改的次数较多,希望我以后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因为我练的比较的 少,还很生疏,我以后一定多加练习,把汇编学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