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又是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10篇

【导语】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的。
整理“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1.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篇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大家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都会有一些风俗习惯。
比如,包粽子、早晨出去踏青、等。
每年端午节那一天,我和妈妈都会早早起床出去踏青。
我们来到公园里,看到许多人都来踏青了。
“真是莫到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然后,我和妈妈会一起包粽子。
粽子很难包,我先把糯米淘洗干净,再用开水把干的粽叶泡开,然后,准备干净的绳子,妈妈再把肉切成丁,再把肉丁泡在酱油里……准备的东西还真多。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才准备好。
开始包了,我们要包三角肉粽。
包好后,我们就用高压锅煮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过去了,粽子也煮好了。
我咬了一口,好好吃啊。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每一年端午节都办得很丰富,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我现在多么期待今年端午节快点到来啊!2.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篇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孕育了独特的节日文化,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人们往往会想到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这位爱国诗人不忍看到国家灭亡,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决定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但是,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
吴越之地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惯,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重五节”。
过端午节,必须要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喝雄黄酒。
过端午节前,家里人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粽子,还有许多亲戚互相送粽子,互相品尝这些美味。
经典散文:今又端午

经典散文:今又端午经典散文:今又端午N年前,伟大的屈原先生因楚怀王不肯纳谏,含恨坠入汩罗江中,成为忠君报国的佳话,当地居民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棕子,并大量投入江中,据说如此,鱼儿会因吃饱肚皮而不再去伤害忠烈的眼睛,这样的习俗流传至今,这便是史料中端午的由来。
在我们当地,端午似乎并非是纪念屈原先生的,却是庆祝丰收的节日,端午共分两部分,即小端午与大端午,端午的计算是依照农历计算,小端午为农历的五月初五,大端午为农历的五月十五。
记忆中的端午是非常热闹的,端午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脸上都写满期盼与丰收的喜悦,期盼着风调顺,期盼着平平安安,期盼来年的丰收大吉,其实,小孩子最期盼不是粽子而是包子,带着豆角、豆腐、腊肉、葱及各种佐料的包子会让我们很早很早的牵挂,并将这种牵挂一直持续到真正吃上端午的包子为止。
按照我们这儿的习惯,在端午临近的几天时间里。
大人们会采集一结陈芥,采集的过程是比较讲究的,比如我的母亲,通常会一个人到田野里去,在保持相当安静的环境下慢慢地、有选择性地将生长好的陈芥用镰刀割好并打好捆背回来,然后在每捆中加入蒜杆,再重新捆好,最后高高地搁置在通风的环境,我们家那个用竹蔑做成的椭圆形的竹筐就是母亲放置陈芥的地方,竹筐被用棕叶做成的背系牢牢地挂在房檐的高处,母亲慎重地告诫我们:不要乱动。
记得母亲说过,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避邪,相当于门神的作用。
二是可以治疗比如疥疮之类的皮肤病。
陈芥放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具体做法是:从一种叫做柳叶桉的树上摘些枝叶,然后和着陈芥、蒜杆加冷水熬制而成,其色泽就像醋与酱油一般,待放到温和的时候用来洗澡,这样可以治疗痒痒抓抓,抓抓痒痒,不抓不痒,越抓越痒的、越痒越抓的、令人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的疥疮。
端午快要来临的时候,母亲还会将房屋周围的杂草锄得干干净净,并用草纸裹着硫磺做成的长长的纸捻熏所有的'房间,据说这样可以防蛇。
这绝不危言耸听,大概是我三岁的某个早晨,房间光线不好,我看到墙角有一个圆饼状的,黑黑的,像木制车轮一样的东西,便伸出小手去抓,但是很快缩了回来,因为我抓到的是冰冷的感觉,并被这种冰冷吓得大哭,母亲也很快听到我的哭声跑过来,天啊!那居然是一条乱草蛇盘成的圈,体表有黄的、黑的、红的、褐的斑点,据说毒性非常厉害,母亲正准备拿起旁边的锄头将其击毙的时候,那家伙突顺着墙角的土洞溜走了。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精选29篇)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散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优美散文篇1又是一年端午节到来,凤凰山湖畔,垂柳依依,彩球飘扬,人声鼎沸。
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这一天是楚国大夫屈原抱石跳汨罗江的祭日。
只见湖面停泊的小船上,一笼笼鸭舍被打开。
那憋屈已久的鸭子们犹如释放的囚徒一般,争先恐后地挤出狭小的囚门。
稍稍地舒缓了一下筋骨,拍打着翅膀,“嘎嘎”地唱着歌谣,“扑通,扑通”纷纷地跳入湖水中。
平静的湖水瞬间泛起一圈圈涟漪,波光粼粼,不断地向湖边漫延开去。
有的扭反着长长的脖子,啄弄着自己漂亮的羽毛,犹如亭亭玉立怀春的姑娘,在湖镜中尽情地梳妆打扮,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有的一个鲤鱼打挺的姿势跃入湖水中,漂洗着自己的身子,似乎将囚笼里面的污秽之气彻底洗净,重保昔日的清白之身;有的一头猛扎进水里,倒立着身子,一动也不动,似乎要把隐藏在大脑里的一切烦恼通通地抛离出来,保持一颗清新的头脑;有的在水面上扑腾游弋着,似乎在检验着自己昔日的游泳本领是否依然存在;有的仰泳着,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在湖光山色美丽的画卷里……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阵阵的擂鼓声,打破了湖面美丽的画面。
一只只猎手犹如水蛇一般,从不同的方位迅速地在向他们靠拢。
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米……眼看着越来越近。
激荡的波涛使得刚刚重获自由的鸭子们面面相觑,甚至有些惊慌失措,不知游向哪里。
鸭子们“嘎嘎”地拉响了御敌的警报声,一片混乱之后,似乎又稍稍地平静了一些。
大家急忙屏住呼吸,伸开翅膀拍打着水面,肩并着肩,背靠着背,把老弱病残的同伴紧紧地围在中间,犹如一块圆圆的铁桶阵。
一边防御式地与猎手们搏击着;一边向岸边人多的地方迅速地移动,谋求人类的帮助,试图想飞快地逃离这是非之地。
可令鸭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地游到岸边,展开翅膀腾空飞上岸时,才发觉:那湖边人山人海的人群不但没有让出一条道来帮助逃离,反而犹如一堵人墙一样,紧紧地将湖面团团地围住,围得水泄不通。
端午节的作文习作10篇

端午节的作文习作10篇端午节的作文习作1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
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会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他仰望苍天,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十分不满,他愤怒、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悲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来扞卫正义。
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着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邻右里一样,妈妈便去菜场买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妈妈先把糯米泡好,把粽叶和红枣洗净,洗好后,再把红枣切碎,用调料把红枣与糯米拌在一块儿,过了一小时,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叶里,再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的游泳。
大约一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大枣馅儿。
糯米的清香与大枣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粽叶飘香的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黄子孙对屈原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小公民。
端午节的作文习作2五月初五是端午,今年六九是端午,端午节就快到了,是个普天同乐的日子呀!小孩放假,大人放假,还有各种各样的好事情。
让我们一起看看端午节的那些事。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描写端午节的作文(精选3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篇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吃咸蛋黄,喝雄黄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还会进行划龙舟比赛。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我的妈妈就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了,你还要不要吃蛇肉啊?”“当然要吃!”我响亮地回答。
“那我们现在就去菜市场买蛇肉去。
”“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着我的妈妈去菜市场了。
来到菜市场,我们没有看到蛇肉。
于是,我的妈妈就带我在里面走了一圈。
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了一处卖蛇肉的地方。
摊主问:“你们是不是买蛇肉啊?”我抢在我的妈妈前说:“是的!”那个人就让我们自己挑选。
我看到那几条蛇在笼子里面游来游去。
它们还不时把头抬起。
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了。
我的妈妈却不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就要这一条!”“好!”说着卖蛇的人捉起那条蛇。
他用手捏住蛇的头,用脚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灵活地把蛇头给宰了下来,然后立刻把蛇皮剥去。
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带粉红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
我的妈妈付了钱,接过装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我的妈妈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蛇肉端上了桌子。
我看到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开,还没有等我的妈妈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
爸爸看到我这样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夹起蛇肉吃了起来。
我的妈妈说:“看你们父子俩的馋样……”我和父亲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我的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品尝起来。
这红烧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极了。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篇2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一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
”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是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亡。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通用87篇)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通用8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篇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它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我很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定于农历初五,各地的习俗不一。
在南方,主要有赛龙舟,包粽子的传统习俗。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真是太有趣了。
首先,先拿起来两片大大的粽叶,将两片粽叶卷成漏斗的形状,尽量卷紧;接着,放入糯米,加入食料;然后将余下的粽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再用剩下的粽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粽条绑紧。
粽子就包好了。
相传包粽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这让我想起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节还有龙舟比赛,枪声一响,击鼓手就开始敲鼓,划船手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来:“咚!咚!咚咚咚!”每只龙舟都像一只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向前冲,真是:“雨水,汗水,水水相融!”初夏的美好,飘香的粽子,美丽的龙舟,构成了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快乐。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篇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这首是宋朝诗人文天祥写的,写了当时发生在端午节的一件事。
说起端午节,它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吧,“从前在春秋时期怀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力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这个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就留同学们一起讨论吧!下面就让我来讲讲我家过端午的习俗吧!说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也是一种习俗,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是怎样包粽子吧!第一步:先将粽叶放入锅内煮嫩,然后将五谷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精选61篇)

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精选61篇)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精选6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优秀作文篇1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每家每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
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
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
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
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
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姥姥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
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
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
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
每家每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五篇

端午里的思念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是一个充满着浓浓乡愁与思念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忠贞爱国精神。
但对我而言,端午节更多的是一种思念。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里的父母总会给我包上一个个的粽子,让我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
那时候,每一口咬下去都是那么的甜蜜,仿佛都带着家人的关爱和呵护。
但如今,父母已经年迈,不再有力包粽子,只能把我寄托在远方的城市,每年的端午节,只能通过电话和短信来表达思念。
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也是我怀念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总是站在河边,看着穿着五颜六色的艇队在河上奋力划行,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奋斗。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故土,每年的端午节,只能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观看比赛,而那份亲身体验的感觉,已经变成了怀念。
艾叶和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饮食。
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母亲总会给我一杯雄黄酒,让我喝下去,保平安。
而如今,雄黄酒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清香和甘醇的味道,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
端午节,是思念的节日,是缅怀过去,牵挂亲人的时刻。
我想起了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想起了那些曾经的亲人和朋友,想起了那些曾经的乡愁和思念。
即使远离故土,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但那份思念和回忆,却会永远留存在我心中。
情定在端午端午节,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节日。
这一天,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习俗,无不彰显着古老而美好的传统。
在这个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竞技赛龙舟了。
这是一项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运动,每年都会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前来一睹其风采。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江边看龙舟比赛的场景,那种热烈、欢乐的气氛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们由糯米、肉、豆沙和其他配料制成,不仅口感丰富,而且意义深远。
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吉祥。
每当我咬下一口热腾腾的粽子,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那些传统的美好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又是端午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又是端午,希望能帮助到您!
端午又将临近,街上到处弥漫着粽香。
连日的阴雨,预示着又将要涨“端午水”了!闻着粽香,漫步资江河边,又想起了小时在老家过的端午节来……
小时候在家乡老家,正值上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初期,过端午时,刚好是青黄不接的时日。
在我们那小山村,乡邻们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也没有粽香,能呷上一顿白米饭就不错了。
平时的饭中总掺和有干薯丝、蚕豆、“大头萝卜”之类的杂粮,这季节里,呷“洋芋”、“桐籽叶麦粑”是每餐的主粮了。
所以,村里的孩子们特别盼望着过节、过生、过年什么的。
端午节这天,大清早的天空中就下起了大雨,母亲好高兴,说是风调雨顺的日子真好!薯又可扦下去了。
因为是过节,我和姐也起得早,一看天气我也好高兴,下雨就不要出门去扯猪草了,听母亲这么一说,心想,今天又得累上一天了。
果然不出所料,母亲对我姐说:“今天下雨,我带你弟在家扦薯藤,你担30斤麦子和隔壁的三妹姑姑她们去街上县粮站兑面条回来过节吃”。
好像当时整个隆回县城也就只有县直属粮站的大米厂加工面条,面条每2斤、3斤一扎,又黄又粗,用粗土纸把面条拦腰捆好,但能吃上这样的面条也够舒服的了。
姐高兴地答应了,虽然是要走30多里远的山路的,但总算有机会可以
上一回街。
我本不高兴,但有30斤重的担子,路途又远,无可奈何,也只好作罢。
母亲给姐准备好挑担,本想拿30斤麦子去兑面条的,装好后,母亲又从每边的袋子里减了些出来,说是一怕我姐担不起,二是呷面条划不来,吃麦粑合算些。
过了一会儿,三妹姑姑她们几个大姑娘就来我家约队了,母亲一再叮嘱她们几个要照顾好我姐(我姐比她们小很多)。
目送她们远去后,母亲要我在家办早饭,说是办早饭,其实就是把“洋芋”切片煮汤吃,她去种薯地里割薯藤回来。
不一会工夫,母亲就担着满满的一担薯藤回来了,吃了早饭后,就开始剪薯藤了,母亲要我搬一根小凳子过来先看她剪几根,她边剪边教:一般4个叶节一截,下面第一个节的叶片要剪掉,尽可能沿靠叶柄基部处剪下,剪时要斜剪,这样容易成活些。
道理反正当时我不懂,试着剪了几根,动作也就娴熟起来,把剪好的薯藤一把一把地用稻草扎好,放簸箕里码好,只等雨下小些或雨停歇时,就可去扞了。
雨一直下着,母亲很着急。
待雨小一点儿时,母亲说不能再等了,如果再等下去,怕薯藤扦不了,错过了季节就会错过了“阳春”。
母亲挑着剪好的薯藤,我跟在后边,冒着雨往我家的黄豆地里走去。
来到地边,放眼望去,地里黄豆苗长势喜人。
母亲早就在晴天时把黄豆地里的每行间的地翻好并开好了“行子”,只等下雨时机来时来扦了。
母亲利索地在地边向每行之间抛下些薯藤把,然后要我看她扦几蔸试试,告诉我每扦一蔸要用手指捏一下周围的土泥巴,让湿泥团和薯藤靠紧些,间距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窄,并一再叮嘱不能损伤黄豆苗,母子俩都把鞋脱了,打着赤脚弯着腰在地里顺着黄豆苗的行距一行一行地扦着……
待扦完工时,才挺起腰子来,再看一眼自家的黄豆地,在朦朦细雨下,
郁郁葱葱的一片,景色甚是可爱。
虽我们一身全湿透了,但看到母亲脸上满意的笑容,我也忘了没同姐去上街的不快,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回家时,母亲说把鞋子放簸箕里收起算哩,打赤脚回去还好些,估计母亲是担心怕鞋子沾泥巴太多,走起路来费劲,同时也怕把鞋弄坏了。
回家后,隔壁的二奶奶对母亲说,上午时有个打屠的到院子里来卖猪肉了,她看到我家的门锁着,就给我家代秤了一斤猪肉,要母亲去她家拿,二奶奶是我家同宗近房长辈,一向对我家关照有加。
还说她也在等三妹姑姑她们的面条了,三妹姑姑就是她的女儿,带着我姐一起去县城街上兑面条去了。
到下午3点多时,姐她们几个一路笑语地回来了,也都全身湿透了,都满身是泥,但面条都保护得很好。
母亲马上去准备猪肉炖面条,我就在听姐和三妹姑她们说着街上的趣事:县大米厂排着长长的兑面条的队伍啦、街上的人怎哪有那么多啦、包子店里的包子怎那么白啦……然后姐才脱下鞋去挤脚上打起的血泡。
待吃饭时,满院子是猪肉炖面条的香味。
现在想来,人呀,不在于你吃什么,穿什么,拥有什么,关键是你曾经历过什么。
公众号:九龙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