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doc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2018年高三语文复习讲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亦称“思维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
律,它们构成了理性思维最基本的前提与预设,是理性
的对话、交谈能够进行下去的最起码前提,分别确保
理性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和
论证性。
7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以便人
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如果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
如果对核心概念进行解读,观点才能“立”起来。如:
“刚”“柔”的解读尽管简单,但因这个解读,观点 得以明确,读者更容易理解文脉流程。
从标题判断考生从材料提取概念的能力
从标题判断考生从材料提取概念的能力
从标题判断考生从材料提取概念的能力
从标题判断考生从材料提取概念的能力
逻辑判断的问题
一、审题立意缺乏选言判断意识,立意欠准确。 选言判断:在面对某事时, 构建两种或两种以上备选项, 然后对其进行比较权衡,最终选择正确选项。“选” 就 是选择。 “言”就是见解、主张、途径、方法、策略等等。
概念上的问题 一、由具体材料形成概念出现偏差 (3)行文过程转换“概念” 例文六
例文十:“西方” “外国”“海洋文明”? “中国”“农业文明”“东方”?
概念上的问题 二、概念与材料相关内容无法圆和
例文七: “外国”“海洋文明”?本文作者问题出 在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论述上。文章要阐述的是育 儿理念背后的文化因素及其利弊。而作者文章开头只 是从总源头起笔,文化总源头和育儿文化因素直接逻 辑关系并不明显。
黎鸣先生的新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
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 根“弦”就是“逻辑” 。
(节选自黎鸣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4.02.58.)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5)词语选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5)词语选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fùxí)讲座〔5〕词语选用,教案教学(jiāoxué)设计本讲选说一点(yī diǎn)词语选用的有关问题。

正确使用(shǐyòng)词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正确选用词语。

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gōng f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拟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区分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膜;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区分。

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方案的宏大。

如“宏伟的方案〞、“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

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方案、安排等方面。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拟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

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

它不会褒贬色彩。

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

关于针对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

关于针对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第四讲:“扫读”与对读”——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技法点拨现代文阅读,除上海高考卷之外,其余的语文高考卷,第二大题选用的文本,有时是自然科技论文,有时是社会科学论文,其题型为客观题,4小题,12分;第五大题选用的文本,主要是散文(有时也选用微型小说),其题型为三道主观题、一道客观题,4小题,18分。

两大题共30分,可见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为了迅速正确地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奥秘,学生应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扫读”与“对读”这两种基本的阅读手段。

一、扫读1.何谓扫读所谓“扫读”,是指对设置试题的文本的“初读”,也可叫“粗读”,即对文本的“扫描”。

扫读时,应鸟瞰全篇,力求整体把握文本。

因为整体把握文本后,就能自由地解答无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设置的题目。

2.扫读的方法⑴跳读,划要“扫读”,一要快速,有时是“跳读”;二要边读边“划要”,划要,就是在文本中划出能显示段落乃至全文要点的词句。

“扫读”应注意把握关键的信息点:A.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B.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

C.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词句。

D.文中的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E.文中的过渡句。

过渡显示文章的层次脉络,常常也是中心句。

F.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借助标题,就可以尽Z e o n P D F D r i v e r T r i a l w w w .z e o n .c o m .t w D o c u C o m P D F T r i a lw w w .p d f w i z a r d .c o m快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01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满分作文系列讲座 记叙文体(二)

201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二 满分作文系列讲座 记叙文体(二)

二、向生活进军 向生活进军,也就是注重观察生活。 向生活进军,也就是注重观察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 说过: 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者。 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者。 ”这话虽然是针对作家们说的,但对中学生同样具有指导 这话虽然是针对作家们说的, 意义:要想写好文章就得学会观察生活。 意义:要想写好文章就得学会观察生活。许多同学总觉得 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可写的素材。 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可写的素材。其实不一定非要是大的 事件才能写,多彩的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事件才能写,多彩的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 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都有 可能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想写好一篇作文, 可能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 须深入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须深入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一种感情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 一种感情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 学作品,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学作品,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才能更好地驾驭 语言,突出记叙文的真实性。 语言,突出记叙文的真实性。
五、内容具体生动 内容具体生动是记叙文真实的永远追求。写人、叙事、 内容具体生动是记叙文真实的永远追求。写人、叙事、 抒情要想给人真实的感受,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抒情要想给人真实的感受,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产生共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 产生共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人,要写出个性,不是直接告诉读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写出个性,不是直接告诉读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是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而是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具体 细致描写来表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细致描写来表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事不但要写

高三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高三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主题:高三语文备考策略研讨参与人员:高三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一、活动背景随着高考临近,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日益紧张。

为了提高备考效率,确保高考成绩,我校高三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备考策略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适合我校高三学生的语文备考策略。

二、活动内容1. 领导致辞活动伊始,学校校长对高三语文教研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本次研讨活动提出了殷切期望。

校长强调,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研组成员认真研讨,为高三学生提供优质的备考服务。

2. 经验分享(1)备课组代表发言备课组代表首先分享了备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他们认为,备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②关注高考动态,了解命题趋势;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④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⑤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教师代表发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三语文备考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②注重作文指导,提升写作水平;③强化文言文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④关注古诗词鉴赏,提升审美能力;⑤加强口语表达训练,提高交际能力。

3. 策略研讨教研组成员围绕高三语文备考策略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观点:(1)强化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关注时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加强个性化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4)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备考压力。

4.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以下几点:①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高三语文备考工作;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

三、活动成果通过本次研讨活动,高三语文教研组成员对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备考方向。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讲座(中高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讲座(中高考)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中学作文专题讲座〔中、高考〕第一讲思其始而图其终——文章的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也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是写作文前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否那么,就会出现“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问题。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

审题的详细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考虑和分析,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而考试作文那么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要快,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比方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审题的程序是: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考虑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文题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提醒意义、表达中心、点明重点或者者说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

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一般规律是: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是是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另外,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

很多文题对时间是是、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是是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是是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是是上的限制。

比方元旦纪事。

这道题选材时间是是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可以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络。

高三语文课件.ppt

高三语文课件.ppt
例一: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2004重庆高考卷)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 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 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 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 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 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 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高三语文 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
压缩语段的命题形式 与解题策略
拦隆口中学语文组 代品岗
技法点拨
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 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 概括信息的目的。
“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 外化,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
①理解材料的能力; ②筛选信息的能力; ③整合信息的能力。

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
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等。压缩语段的任务重在概括观点,
许多时候要把具体的材料变成泛指的通用道理。有的语段的观点没有直接表
明,这就要通过理性认识概括出观点。

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
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例如: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 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2001 年全国高考卷第27题)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 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 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 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个 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 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 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之正确使用词语 辨析病句 修改病句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之正确使用词语 辨析病句 修改病句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之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的试题,近几年大多是指虚词、实词、成语分题考的。

过去有把实词、虚词放在一题内考的。

如1995年全国卷第3题: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他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了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B.迟疑逐渐化妆C.迟疑逐渐化装D.犹豫逐步化妆也有把一般词语和成语放在一起考的,如1998年全国卷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这两道题都是着眼于近义词语的比较,并结合语境来选用的。

前一题的答案是A,后一题的答案是C。

但这里所说的“综合练习”,固然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但更指增加实词、虚词、成语使用的练习,以弥补前三讲练习题数量的不足。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李政道教授列举的另一个艺术与科学统一的例子就是屈原的《天问》。

因为《天问》是基于几何的分析,应用精确的推理,并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成的宇宙论文。

②有些人片面理解“减负”工作,认为“减负”就是大量减少作业取消作业。

③三峡水库工程修建完工后,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很大。

④张老师在国外学习期间,节省下来的经营购买了一批英文原版图书,供大家使用。

A.突出和受益用B.杰出或受益用C.突出或收益把D.杰出和收益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长年无敌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变。

③这场比赛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他们接受教训,,争取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词语的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一般考生往往只盯着第I卷的词语题、成语题,而忽视作文“有文采”、“词语生动”的要求。

即便是词语题、成语题,尤其是成语题的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

再说作文,阅卷表演都认为,词语贫乏,是通病,能达“生动”水平的少Z又少。

再则,辨别语病也会牵涉到词语运用的问题。

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重视词语方面的问题。

木讲专门谈词语积累、词语选用、词语搭配、词语顺序等问题。

一、词语的积累有同学呀许会认为,我都高三了,哪有时间积累词语,其实,即便是高三任务繁忙,你每天祁在听、读、写、说,只要做有心人,便可积累许多词语。

1.善听。

善听,就是在LI常生活屮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文播、听煤视屮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语汇的仓库。

即使是听唱歌也可以吸纳。

这里特别要强调向民众学习各种鲜活的语言,包括屮种熟语、俗语。

高考已经将熟语、俗语引入试题。

如“可望而不可即”、“一年Z计在于春”等。

2.善读。

善读,就是在阅读屮尽可能多地学习、积累语汇。

做文学作品阅读题,也可以吸取到有用的语言。

读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3.善扩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

i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二、词语的选用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

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1.确切地了解词义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Z间的微细差别。

“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

“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Z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 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

“无动于衷” 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2.注意词语的色彩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

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Z 情。

“卿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示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Z “定贬义。

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

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

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屮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

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

“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屮的政论语体。

“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

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就属于此类。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

”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Z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了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

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

这样可以使音节整齐对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例如:“互助”和“停用”部是两个单音节的配合;也可说成“互相帮助”和“停止使用”,这是两个双音节配合。

如果说成“互相帮”、“停止用”,就不和谐。

为什么对偶句, 排比句读起来顺口?就是因为其音节配合得好。

“无实事求是Z意,有呼众取宠Z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是也。

这一点在讲“语言表达”时还会谈到。

4 •慎用文言词语在书面表达屮,恰当地使用文言词语,可使语言熬齐匀称,表达生动有力,如“巾帼不让须眉”、“茕荒孑立,形影相另”、“先天下Z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又如“诞辰”、“教晦”、“瞻仰”、“拜谒”等还可以增加严肃、庄重的感情色彩。

即便是“Z乎者也”等,用得好,还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义。

但是,使用文言词语必须慎重。

一般说来可以用白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使用文言词语。

不要把文章写成半文半白,更不要为炫耀而滥用。

在特定情况下雷要用时,必须了解其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否则会出笑话。

如“先生不容炀教,足下不胜感激”屮,“足下使用错,因为它是对别人的敬称,这里却用作对白己谦称了。

又如“家父”、“家母”是对人称白己的父母,如果说成“你的家父”、“你的家母”,显然是用错了。

5.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所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严正环境屮网友们的词语,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

如果不管人懂不懂,不管恰当不恰当,照搬照套,至少起不到需要的表达作用。

三、词语的搭配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创了,这些词就成为短语或何了的构成成分,彼此Z间就形成一定的关系,如动宾、偏正、并列、主谓等关系。

这些关系,实质就是词语Z间的意义搭配关系。

从结构关系来说,词语的搭配应注意下列问题:1.并词关系词语的搭配并列关系的词语Z间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

要注意,表示大小不同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如“报纸”和“杂志”可以并列,“报刊”和“杂志”就不能关弄,因为它在意义上有部分重合。

“共青团员”与“高三学生”不能并列,因为它们是交叉关系。

“音乐”、“舞蹈” 不能与“武术”、“体操”并列,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大概念的包含的几个小概念。

2.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从语义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和屮心语搭配,如“灼人的仲夏”就是搭配不当,应说成“灼人的夏口”。

又如“我从小出生在教师家庭”,“出生”是指胎儿从母体屮分离出来的过程,不能用“从小”来修饰,应删去。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修饰一个屮心语时,要特别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如“随着时间与太阳的西斜,海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太阳”和“西斜”可以搭配,“时间”与“西斜”显然不能搭配,应分开来说:“随看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

3.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从语义上说,动宾关系是-•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运用动宾关系的词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后一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避免出现语病。

如“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不能, 应该是“履行义务”。

4.主谓关系的词语搭配从语义上看,主谓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主语是陈述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

两者Z问必须相符,否则搭配不当。

如“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政府白己安排和处理”, 句屮陈述的内容有“安排”、“处理”两项,其屮“处理”可以与“问题”搭配、而“安排” 则不能与“问题”搭配,应删去“安排”。

四、词语的顺序词语的顺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扌非列组合听顺序,任何一种语言,其单位的组合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汉语的语序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语文学习”和“学习语文”意义就不同,前者指有关语文的学习,后者指学习的对象是语文。

语序的排列,主要应注意下列三点:(1)多项并列成分的顺序并列使用的词语往往属于同一类别,如“桃树、杏树、梨树”都是--种果树,都是名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就问题而言,都是动宾关系的词语。

关列关系的词语,有的语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前者,有的则不能,如后者。

要注意,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按范囤大小排列的,按轻重次序排列的,等等,语序不能错乱,否则会出现病句。

(2)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说來,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由远及近,大致是:领属、数量、特点、性质、性别等。

如“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辉入你眼帘……”(芳盾《风景谈》)这一句中,中心语“大旗”前有六个定语,按所属、指代、数量、特点、性质的顺序排列, 这样的语序是恰当的,如果把“猩红”提前或把“一杆”移后,将如何?(3)多项状语的排列多项状语的顺序大致是:原因、目的或条件,时间或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对彖或性质等。

如“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他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接领冋来……” 本句“送迸”前有三个状语,按时间、方式、对象的顺序排列。

颠倒就成了病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语序上也可以有所变动。

五、练习及答案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对文学作品中的计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_____ ,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1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于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___ 。

%12002年12月27 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_________ 不休。

%1她觉得白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___________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A.推求歉疚争论艳羡B.推敲歉疚争执仰慕C.推敲内疚争执艳羡D.推求内疚争论仰慕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_________ 。

%1你呀,还不 ______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有些拥挤。

一A.效力即反映不免时B.效应及反映不免时C.效应即反应难免时D.效力及反丿、y难免时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屮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从赵木山岀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赵木山及其小品,在文艺理论界就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而具至今也没有达成___________ o%1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西的袜了和做好事不求I叫报的 ________ 堀响了報个屮国。

%1从地缘角度看,欧洲与屮东的距离比美国要近得多,欧洲国家屮东的战火____________ 到自家门口。

A.共识事例涉及B.共鸣事例波及C.共识事迹波及D.共鸣事迹涉及4.依次填入下列务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由于书写潦草、文面混乱,老师要求他_________ 善写。

%1这双鞋她穿着正_______ 。

%1问题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 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杳研究。

A.重新合适及B.从新合适以及C.重新适合以及D.从新适合及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帚,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______ 和消费时尚。

%1由于对小说主人公张大民这一类人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 ,他在影片屮成功地册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