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doc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doc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doc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词语的运用

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一般考生往往只盯着第I卷的词语题、成语题,而忽视作文“有文采”、“词语生动”的要求。即便是词语题、成语题,尤其是成语题的得分率也是比较低的。再说作文,阅卷表演都认为,词语贫乏,是通病,能达“生动”水平的少Z又少。再则,辨别语病也会牵涉到词语运用的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重视词语方面的问题。

木讲专门谈词语积累、词语选用、词语搭配、词语顺序等问题。

一、词语的积累

有同学呀许会认为,我都高三了,哪有时间积累词语,其实,即便是高三任务繁忙,你每天祁在听、读、写、说,只要做有心人,便可积累许多词语。

1.善听。

善听,就是在LI常生活屮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文播、听煤视屮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语汇的仓库。即使是听唱歌也可以吸纳。这里特别要强调向民众学习各种鲜活的语言,包括屮种熟语、俗语。高考已经将熟语、俗语引入试题。如“可望而不可即”、“一年Z计在于春”等。

2.善读。

善读,就是在阅读屮尽可能多地学习、积累语汇。做文学作品阅读题,也可以吸取到有用的语言。读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3.善扩

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 i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二、词语的选用

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

1.确切地了解词义

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Z间的微细差别。“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Z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 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无动于衷” 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2.注意词语的色彩

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Z 情。“卿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示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Z “定贬义。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屮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屮的政论语体。“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就属于此类。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Z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了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这样可以使音节整齐对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例如:“互助”和“停用”部是两个单音节的配合;也可说成“互相帮助”和“停止使用”,这是两个双音节配合。如果说成“互相帮”、“停止用”,就不和谐。为什么对偶句, 排比句读起来顺口?就是

因为其音节配合得好。“无实事求是Z意,有呼众取宠Z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是也。这一点在讲“语言表达”时还会谈到。

4 ?慎用文言词语

在书面表达屮,恰当地使用文言词语,可使语言熬齐匀称,表达生动有力,如“巾帼不让须眉”、“茕荒孑立,形影相另”、“先天下Z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诞辰”、“教晦”、“瞻仰”、“拜谒”等还可以增加严肃、庄重的感情色彩。即便是“Z乎者也”等,用得好,还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义。

但是,使用文言词语必须慎重。一般说来可以用白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使用文言词语。不要把文章写成半文半白,更不要为炫耀而滥用。在特定情况下雷要用时,必须了解其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否则会出笑话。如“先生不容炀教,足下不胜感激”屮,“足下使用错,因为它是对别人的敬称,这里却用作对白己谦称了。又如“家父”、“家母”是对人称白己的父母,如果说成“你的家父”、“你的家母”,显然是用错了。

5.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严正环境屮网友们的词语,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果不管人懂不懂,不管恰当不恰当,照搬照套,至少起不到需要的表达作用。

三、词语的搭配

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创了,这些词就成为短语或何了的构成成分,彼此Z间就形成一定的关系,如动宾、偏正、并列、主谓等关系。这些关系,实质就是词语Z间的意义搭配关系。从结构关系来说,词语的搭配应注意下列问题:

1.并词关系词语的搭配

并列关系的词语Z间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要注意,表示大小不同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如“报纸”和“杂志”可以并列,“报刊”和“杂志”就不能关弄,因为它在意义上有部分重合。“共青团员”与“高三学生”不能并列,因为它们是交叉关系。“音乐”、“舞蹈” 不能与“武术”、“体操”并列,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大概念的包含的几个小概念。

2.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和屮心语搭配,如“灼人的仲夏”就是搭配不当,应说成“灼人的夏口”。又如“我从小出生在教师家庭”,“出生”是指胎儿从母体屮分离出来的过程,不能用“从小”来修饰,应删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修饰一个屮心语时,要特别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如“随着时间与太阳的西斜,海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太阳”和“西斜”可以搭配,“时间”与“西斜”显然不能搭配,应分开来说:“随看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

3.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说,动宾关系是-?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运用动宾关系的词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后一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避免出现语病。如“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不能, 应该是“履行义务”。

4.主谓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主谓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主语是陈述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两者Z问必须相符,否则搭配不当。如“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政府白己安排和处理”, 句屮陈述的内容有“安排”、“处理”两项,其屮“处理”可以与“问题”搭配、而“安排” 则不能与“问题”搭配,应删去“安排”。

四、词语的顺序

词语的顺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扌非列组合听顺序,任何一种语言,其单位的组合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汉语的语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语文学习”和“学习语文”意义就不同,前者指有关语文的学习,后者指学习的对象是语文。语序的排列,主要应注意下列三点:

(1)多项并列成分的顺序

并列使用的词语往往属于同一类别,如“桃树、杏树、梨树”都是--种果树,都是名词;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就问题而言,都是动宾关系的词语。关列关系的词语,有的语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前者,有的则不能,如后者。要注意,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按范囤大小排列的,按轻重次序排列的,等等,语序不能错乱,否则会出现病句。

(2)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

一般说來,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由远及近,大致是:领属、数量、特点、性质、性别等。如“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辉入你眼帘……”(芳盾《风景谈》)这一句中,中心语“大旗”前有六个定语,按所属、指代、数量、特点、性质的顺序排列, 这样的语序是恰当的,如果把“猩红”提前或把“一杆”移后,将如何?

(3)多项状语的排列

多项状语的顺序大致是:原因、目的或条件,时间或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对彖或性质等。如“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他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接领冋来……” 本句“送迸”前有三个状语,按时间、方式、对象的顺序排列。颠倒就成了病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语序上也可以有所变动。

五、练习及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1对文学作品中的计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_____ ,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1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于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___ 。

%12002年12月27 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

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_________ 不休。

%1她觉得白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___________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A.推求歉疚争论艳

B.推敲歉疚争执仰

C.推敲内疚争执艳

D.推求内疚争论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_________ 。%1你呀,还不 ______ 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

④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

有些拥挤。

A.效力即

反映不免

B.效应及

反映不免

C.效应即

反应难免

D.效力及

反丿、y难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屮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从赵木山岀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赵木山及其小品,在文艺理论界就存在着两

种完全相反的声音,而具至今也没有达成___________ o

%1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西的袜了和做好事不求I叫报的 ________ 堀响了報个屮国。

%1从地缘角度看,欧洲与屮东的距离比美国要近得多,欧洲国家屮东的战火____________ 到自家门口。

A.共识事例涉及

B.共鸣事例波及

C.共识事迹波及

D.共鸣事迹涉及

4.依次填入下列务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由于书写潦草、文面混乱,老师要求他_________ 善写。

%1这双鞋她穿着正_______ 。

%1问题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 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杳研究。

A.重新合适及

B.从新合适以及

C.重新适合以及

D.从新适合及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帚,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______ 和消费时尚。

%1由于对小说主人公张大民这一类人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 ,他在影片屮成功地册造了张

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1问题虽______ 不能解决,但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A.理念熟识一度尽

B.理想熟识一直不

C.理想熟悉一度尽

D.理念熟悉一直不

6.下列句了屮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医生治疗,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伤病,终于会走了。

B.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I舌I的传统习惯和保

守思想宣战。

C.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般的光辉。

D.近两年,学校投入很大财力购置了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一些教学设备,学校办

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7.依次填放下列各旬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事情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情况就大发议论,__________ 显得太主观了。

%1明年,从春种到秋收,具农业技术推广丫的专家们要__________ 在咱们村帮助咱们科学

种田。

%1他那种痛苦的样了,真让人看了________ o

A.不免始终心酸

B.未免一直辛酸

C.未免一直心酸

D.不免始终辛酸

8.下列各句屮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记者昨II从高市环保局了解到,在2002-2003年冬季采暖期内,郑州讪区空气质量

达到三级的天数仅占到58%,比去年同期整一整低了1()个百分点,穷原竟委,部是燃煤锅炉

? ? ? ?

造成的。

B.个别足球队员的道徳素质实在羌,踢进一个球,就高傲得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 对球迷

们更是侧目而视,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儿。

? ? ? ?

c.贪官污吏们在受贿Z初,往往还心有余悸,老怕被人揭发受处分。等趟惯了浑水,

? ? ? ?

很快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贪得无厌了。

D.评论一篇作品总是头目眼于思想性、政治性和社会效果等方面,本来无懈可击,但

? ? ? ?

如果认为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运用技巧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9.下列备句屮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位年轻的副教授韦编三绝,仅仅是近五年撰定的专著,就达一非六十万字。

? ? ? ?

B.这场春雨Z后,地里的竹笋齐刷刷地冒出来一大片,栩栩如生,鲜嫩无比。

? ? ? ?

C.面对狡猾的犯罪分了,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

? ? ? ?

归案。

D.“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 ?

1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秋南湿透了衣衫,也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暧,

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不知何处是归宿。

? ? ? ?

B.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

? ?

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 ?

C.儿子考试作弊爱处分,父亲得知后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今后不再犯,

? ? ? ?

仍然是我的好儿了。”

D.有人说,随肴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 无疑是

抱残守缺。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 ? ? ?

11.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教师陈华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

B.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嘱目的成就

C.她收到一封法国来信,可上血的邮票却不胫而走,不知被谁撕去了。

D.伊拉克长期遭受美国制裁,人民生活异常困难,最近又遭军事打击,真是祸起萧墙。

12.下列句子屮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打击假冒伪劣,开展维权反欺诈活动,将是工商管理部门新一年的重要工作;同时

推进诚信建设,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 ? ?

B?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警告说,地球现在已被工业技术带来的污染破坏

了,春天变得死一般的寂静。数十年碍的今天,卡逊的警告言犹在耳。

? ? ? ?

C.那些曾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坛人物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他们的一举一

? ? ? ?

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D.人的志向、情趣千头万绪,幻想用一个模式克隆出“神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 ? ? ?

既违背教冇规律,又扼杀了孩了的天性。

13.下列各句屮,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旬是()

A.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帝大事业。

? ? ? ?

B.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杳明情况,对其屮的无故旷丁者要严肃处理。

? ? ? ?

C.随着经济环境改善,贷款消费己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

? ? ? ?

尚。

D.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的这份家业。

? ? ? ?

附:答案及简析1. A (①“推求”是根据已知因素探索道理、意图,更合语境;②句屮有“内心深处”,故用“歉疚”;③“争论”是争辩,“争执”是各执己见,不相让;④“艳羡” 是十分羡慕,“仰慕”有敬仰Z意)2?D (“效应”指的是一种现象,对发生的某种情况的反应,“即时”指这一时亥I」,马上;“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

3. C

4. B (“重新”表重头另行开始,“从新”有从头做起Z意。“适合”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合适”是形容词。“以及”前可停顿:“及”则不能)

5. D

6. D (A “会”就为“能”,B “与”应为“向”,C项“而”应删去)

7. C (“不免”免不了,“未免”有意是“实在不能不说是……。”“始终”,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侧重于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辛酸”侧重“辛”)

8.A9. C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10.D (“噤若寒蝉”,形容不作声,“上行下效”是贬义,C项词义过重)

11.B12. D (应是“千差万别”)13. 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