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资料之心理学人物集

合集下载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社会心理学重要人物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社会心理学重要人物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社会心理学重要人物第一节第一单元学者姓名流派及相关相关论点备注罗斯美国社会学家1908年著作《社会心理学》P102页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麦独孤英国心理学家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F. H奥尔波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著《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P102—103F. H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G. W奥尔波特美国心理学家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揭示个体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艾尔乌德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的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1925年会环境的理解”。

学者姓名流派及相关相关论点备注1936年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 E)社会心理学之父,B之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还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人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曾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1976年霍兰德美国学者经研究指出社会心理学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对应为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第二单元学者姓名流派及相关相关论点备注苏格拉底古希腊认为人类行为及人性是由社会决定的启蒙期康德18世纪德国哲学家继承与发展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的邪恶,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就是改变社会。

卢梭法国启蒙主义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认为人性由生物或本能决定,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性。

马基骓维里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和邪恶的,因此须受法律的强制,虽然这一阶段对人性的假说,不能用经验方法获得证实,因而不具有科学形态,但这类思考和争论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启蒙作用。

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一二章人物列表

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一二章人物列表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艾宾浩斯ebbinghaus.h.德——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四种气质类型;韦伯weber.e.h.德——韦伯定律;韦伯常数;ΔI/I=K费希纳fechner,g.t德——心理物理学,费希纳定律;S=K lg R冯特wundt,w.德——1879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和铁钦纳,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华生watson,j.b.美——行为主义;S-R;魏特海墨wertheimer,m.,克勒,科夫卡,德——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杜威dewey,j.,詹姆士james,w.美——机能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freud,s.,奥地利——精神分析学;人格结构三层次;罗杰斯rogers,c.r.,马斯洛maslow,a.h.美——人本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巴甫洛夫,苏联——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兴奋和抑制;桑代克thorndike,e.l.,斯金纳skinner,b.f.美——条件反射白鼠压杆取食试验;斯波林sperling,g.美——瞬时记忆卡片试验;布鲁纳bruner,j.s.——人工概念试验卢钦斯luchins,a.s.美——影响问题解决的定势作用,量水试验;布洛卡broca,p.法国医生——发现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威尔尼克wernicke,c.德——发现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詹姆斯james,w.美,兰格lange,c.g.丹麦——情绪外周理论;坎农cannon,w.b.美,巴德bard,p.——情绪丘脑理论;沙赫特schachter,s.,辛格singer,j.美——情绪认知理论;汤姆金斯tomkins,s.,伊扎德izard,c.e.——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斯皮尔曼speearman,c.e.英——能力结构理论,二因素论,S/G;塞斯顿thurstone,l.l.美——能力结构理论,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guilford,j.p.美——能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理论;高尔顿galton,f.英——影响能力发展因素,遗传因素研究;盖伦galan,c.罗马医生——在希波克拉底基础上提出“气质”概念;克雷吉米尔kretschmer,e.德——气质类型,体型说;谢尔顿sheldon,w.h.,斯蒂文斯stenens,s.s.美——胚叶发育决定气质类型;古川竹二——气质类型,血型说;伯曼berman,l.美——气质类型,激素说,四种分泌腺类型;荣格jung,c.g.瑞士——内-外向人格理性理论;分析心理学创立者(社心);奥尔波特allport,g.w.美——人格特质理论创始人;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卡特尔catell,r.b.英——16众人个因素调查表,“16PF”;艾森克eysenck——人格维度理论;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科斯塔costa,麦克雷mccare——人格五因素理论;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认真性C;社会心理学的人物第一节罗斯E.A.Ross美——1908,《社会心理学》——————麦独孤W.McDougall英——1908,《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诞生奥尔波特F.H.Allport美——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艾尔乌德C.A.Ellwood——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勒温K.Lewin德——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勒温——B=f(P,E),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及群体绩效影响的研究霍兰德E.P.Hollander美——德国民族心理学形成,三次事件:拉扎鲁斯zalus德——《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谢夫勒a.schaffle——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术语冯特——现代心理学之父,《民族心理学》弗洛伊德特里普立特n.triplett美、莫德w.moede德——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墨菲瑟斯顿——瑟斯顿态度量表李科特——态度测量谢里夫——“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社会学习论——巴甫洛夫,华生早期行为主义-〉霍尔C.hull、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米ler、多纳德j.dollard用学习的原则研究社会行为->班杜拉a.bandura,沃尔特斯r.walters 提出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g.homans美(五个命题),布劳p.blau,埃莫森r.amerson,蒂博特j.thibaut,凯利符号互动论——詹姆斯w.james美,米德m.mead;布鲁默h.brumer最早使用“符号”术语;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霍妮——文化因素论,批判力必多第二节第三节米德——使用“社会角色”说明人际交往中的模式詹姆斯w.james美——对“自我”的研究,主我、客我、镜我;自尊=成功/抱负罗森伯格m.rosenberg——自尊量表罗特j.rotter美——控制点理论海德f.heider——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不变性原则凯利h.kelley——归因,折扣原则,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麦克阿瑟l.mcarther——马莉为什么对小丑笑-对凯利三维理论的验证第四节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美——成就动机,开拓性贡献温特d.g.winter——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消极的洛伦茨k.lorenz——侵犯行为的原因,本能论,动物-人类多拉德j.dollard——挫折-侵犯学说米勒ler——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伯克威茨l.berkwitz——挫折导致的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侵犯行为是习得行为第五节斯普朗格e-.spranger德——六种类型价值取向: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奥尔波特据此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卡茨d.katz——态度四个方面的心理功能:工具/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凯尔曼h.c.kelman美——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霍夫兰德c.hovland美——态度转变模型海德f.heider——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P-O-X模型费斯廷格l.festinger——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失调的四种原因第六节霍尔e.t.hall美——四种人际距离概念:公众/社交/个人/亲密奥特曼i.altman——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舒茨w.c.schutz——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FIRO:包容/支配/情感安德森n.anderson美——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格品质,排列首位-真诚多伊奇m.deutsch——人际互动的形式,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第七节阿希s.asch——经典从众研究p163特里普里特n.triplett——最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促进,青少年骑车在独自、有人陪伴、竞赛三种情景的研究,第一个严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奥尔波特——最终提出社会促进这一概念扎荣克r.b.zajonc美——优势反应强化说塔尔德g.tarde法——《模仿律》第八节鲁宾z.rubin——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感情李j.lee——六种常见的爱情形式: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哈特菲尔德e.hatfield——两种形式:激情爱/浪漫爱斯坦伯格r.sternberg——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亲密(喜欢、理解、期待)/激情(魅力与性)/承诺(决定稳定发展),构成7种类型的爱情。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简介阿德勒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1870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

幼时身体孱弱,长大后决定学医。

1895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2年参加弗落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组,曾人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

后因强调社会因素和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而与弗洛伊德发生明显的分歧。

1912年,阿德勒自成一派,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主张,人生而具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

他把这种内驱力叫作"追求优越",意思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存在身心的缺陷,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欲求,并且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抵偿了缺陷,还发展为优点。

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或称"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这个概念对当代主张心理学采用特殊规律研究法的心理学家有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个体心理学的时间与理论》、《理解人类本性》等。

艾宾浩斯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

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

17岁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后转入哈雷大学及柏林大学受博士学位,1880-1909年间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及哈雷大学教授。

他在前两校各建成心理学实验室,在哈雷大学则将原有的实验室加以扩充。

1890年他和A.柯尼希合创《感官心理、生理杂志》。

他在担任大学讲席以前已独自进行心理学实验。

立志要将实验法应用于较高级的心理过程。

所致力的课题就是记忆。

他的研究成果载入《记忆》(1885)一书。

他接受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以重复学习为构成联想的条件。

他用一次完全回忆所需要的重复学习次数来计算实验的分数,称为完全记忆法。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人物、事件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人物、事件

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人物、事件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其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环境)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公式。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其《社会心理学》是自罗斯和麦独孤以来第三本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特里普力特和莫德。

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年)。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米德。

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罗伦茨。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折扣理论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相互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

霍尔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

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是由郭念锋提出来的。

比内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最早的一个发展顺序量表的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6)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6)

维尔尼克:(Carl Wernicke,1848—1905)德国神经病学家、失语症专家。

生于西里西亚的塔尔诺维茨(今属波兰)。

毕业于布雷斯劳医学院,后到德国柏林和维也纳求学。

坚持生机论主张。

发现“感觉性失语症”,并完善了“经皮质失语症”假设。

主要著作有《失语症症状复征》(1874年)、《失语症》(1878年)、《布雷斯劳精神病诊所的疾病概念》(1889—1890年)、《脑疾患教科书》(1890年)。

斯图姆夫:(Carl Stumpf,1848—1936)亦译“斯顿夫”。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音乐心理学的创始人。

生于巴伐利亚的威森第特。

1865年入符兹堡大学学习科学和哲学,后转格丁根大学学习哲学与心理学,1868年获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格丁根大学、符兹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教授。

1894年始任柏林大学教授兼实验心理学研究所主任,1907年任校长。

是反结构主义运动的心理学家之一,是现象学和完形心理学的先驱。

首创音乐心理学,提出和音学说。

主要著作有《乐音心理学》(1883—1884年)、《心理学与认识论》(1891年)、《身体与心灵》(1897年,1903年)、《认识论》(1939—1940年)。

巴甫洛夫:(MBaH IerpoBWy IaBJOB,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建者。

生于莫斯科附近的梁赞。

1883年获军事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曾任彼得堡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实验室主任、军医学院(前称“外科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苏联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科学贡献有三个领域,即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

在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概念,从而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

晚年转入精神病学的研究,并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于医学、心理学以至于哲学等方面都有影响。

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主要著作有《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年)、《消化腺机能讲义》(1897年)、《消化腺作用》(1902年)、《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1923年)、《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年)。

心理学人物集

心理学人物集
姓名 卡普捷烈夫
桑代克 潘菽
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洛克
1962 高尔顿 格塞尔 霍尔 洛克 华生 斯金纳 斯腾 皮亚杰 埃里克森 维果茨基 皮得洛夫斯基 里德 桑代克 巴甫洛夫与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苛勒 托尔曼
托尔曼 奥苏贝尔 莫雷 冯忠良 朱新明 加涅 科恩 罗杰斯 马斯洛 韦伯 潘菽 奥苏贝尔 布鲁纳 加涅 安德森 梅耶 华莱士 杜威 纽威尔与西蒙
离差智商 智力整体训练 工具强化训练 流体智力训练方案 横向思维训练方案 应用智力 (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智力三元论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模式四个阶段 精神分析的观点 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 品德的四要素论 品德的心理结构系统学说 道德发展阶段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对偶故事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 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模仿学习的实验 1965 攻击性实验 抗拒诱惑实验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1961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 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小组讨论 1973 设计并实施的道德模式 耶基森多得森法则 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1918最早运用了驱力这一术语 1922内驱力 “内衡状态” 1978 编制感觉寻求量表 需要层次理论 认知失调论 自我效能论 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论 认识的好奇心 西方最早系统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 自我概念元分析 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模型 195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出版当做是归因理论产生的标志 归因理论 三维理论 控制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 个人化教学系统 1968 1920 首创人工概念的研究 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
韦克斯勒 符尔斯坦 米克尔 爱德华。德波。诺 斯滕伯格 吉尔福特 约瑟夫沃拉斯 弗洛伊德 潘菽 孔子 林崇德 杜威 皮亚杰 柯尔伯格 斯金纳 班杜拉 班杜拉和麦克唐纳 班杜拉和罗斯 华尔特 埃里克埃里克森 凯尔曼 罗杰斯 布莱特 耶基斯多德森 沃德武斯 坎农 查克曼 马斯洛 费斯廷格 班杜拉 墨里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基础心理学重要人物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基础心理学重要人物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心理学家。

1832年8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8月31日卒于莱比锡。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心理学派。

其理论与机能主义相对。

代表人物为冯特和铁钦纳。

冯特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础,铁钦纳师承并发展了冯特的思想体系,于1898年名之为构造的心理学,即构造派心理学。

这一学派的主张是:(1)冯特认为基本经验是形成意识的基本状态或心理的元素,铁钦纳认为意识是人在某一瞬间经验的总和,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2)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人的心理的全部问题。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内省法。

(4)认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为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关心个别差异,也不讲究应用或功利。

(5)坚持心身平行论。

这一学派使心理学第一次脱离哲学范畴,成为独立的学科,并给心理学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实验材料。

艾宾浩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1885年发表了《论记忆》一书。

这本书是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艾宾浩斯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

韦伯德国生物学家于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即韦伯定律。

指出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费希纳德国心理学家于1860年再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费希纳定律它是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他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西纳定律,它只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杜威安吉尔机能主义它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在于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机能作用。

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43)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43)

罗森茨维格:(Mark Richard Rosenzweig,1922—2009)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生于纽约州的罗切斯特。

194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又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

1951年起任教于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1960年任心理学教授。

曾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美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为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致力于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研究发现,动物脑的总重量、皮层厚度、胶质细胞数、皮层细胞体和细胞核的大小随着环境刺激量的增减而增减。

在丰富的环境中生活会使大脑中的生物化学和解剖结构等发生积极的改变。

在行为、环境和遗传的关系上主张人的行为是由遗传、环境、生理和形态水平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编著有《心理学:导论》(主编,1973年)、《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与本诺特合著,1976年)、《生理心理学》(与赖曼合著,1982年)、《国际心理学手册》(2000年,2002年)。

伯莱因:(Daniel Berlyne,1924—1976)英国心理学家。

生于英格兰的赛尔福德。

1953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执教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阿伯丁大学,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有:(1)发现唤醒或非唤醒机制的结构包含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等,包含与大脑网状组织相连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神经。

唤醒的因素包括有神经系统的变化、季节变化、智力和肌肉的活动状态。

(2)提出最佳唤醒理论,认为对唤醒的偏好水平是个体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个体偏好中等刺激水平,它导致最佳唤醒。

(3)在考察游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到由于它们都能立即对神经系统产生内在的影响,因此它们通常都能起到使人愉悦的作用。

区别在于:游戏是无意义和无结果的,而艺术则是受人尊敬,被看作是人类成就的东西。

更进一步说,游戏产生的愉悦是短暂的,而艺术产生的愉悦则是持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资料之心理学人物集
卡普捷烈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桑代克是真正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1903《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1962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赫尔巴特近代第一个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他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洛克白板说
1962我国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1869 《遗传的天才》
格塞尔成熟论遗传决定论
霍尔复演论
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好比白板(环境决定论)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斯腾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
维果茨基(出生到成年,低级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
皮得洛夫斯基将学习分为反射学习与认知学习
里德迁移的图示理论
桑代克试误---联结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也是连接派的鼻祖(S--R)猫吃鱼
巴甫洛夫与华生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箱)(工具条件反射)白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苛勒认知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苛勒的学习理论也称顿悟说)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1932首次使用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将S--R公式中加入中介变量改为S--O--R
符号--格式塔学说或者:期待说符号学习理论信号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莫雷学习双机制理论(认知派学习)
朱新明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
科恩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心理疗法) 人本主义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助产士催化剂)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韦伯1971 开发课堂的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布鲁纳学习策略的研究1956
加涅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梅耶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华莱士问题解决模式四阶段 1926 提出
杜威问题解决模式五步模式最早提出
纽威尔与西蒙问题解决模式信息加工模式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几何问题解决模式
格拉斯过程问题解决模式
基克一般性的问题解决模式
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式基础上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
斯腾伯格学习策略分为两种不同层次的智力技能
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
尼斯比特和舒克史密学习策略六因素 (质疑、调控、计划、审核、修正、自评麦卡尔学习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丹瑟洛学习策略包括(主策略、辅策略)
皮连生学习策略可根据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精选分类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进行分类雷斯调解的缺乏
弗拉维尔产生的缺乏
温斯坦标准化量表学习策略量表
弗拉维尔元认知
奥沙利文和普莱斯利直接传授式元认知
波利亚元认知启发式自我提问法
洛沃新普森精加工策略
福尔斯坦学习策略工具强化课程
布鲁纳1956 学习策略的研究
德波学思维教程
科文顿创新型思维教程
鲁宾斯坦问题解决模式
梅耶思维过程四阶段论解应用题
勒威斯语句表征训练
奥特金森关键词策略的训练研究
辛普森1966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结构理论克拉蒂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蔡斯信息加工模式
沃尔夫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说学习迁移桑代克共同要素说学习迁移
苛勒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顿悟
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先行组织者策略辛格莱和安德森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詹特纳结构映射说
莫兰格里恩问题空间匹配说
里德迁移的图式理论
罗斯关于样例迁移与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斯皮尔曼智力的结构观点二因素论
瑟斯顿智力的结构观点群因素论
阜南智力的结构观点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智力的结构观点三维结构理论
采用了智力商数智商(IQ)
离差智商
符尔斯坦智力整体训练工具强化训练
米克尔流体智力训练方案
爱德华。

德波。

诺横向思维训练方案
斯滕伯格应用智力 (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智力三元论
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约瑟夫沃拉斯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模式四个阶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
杜威道德发展阶段观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班杜拉和麦克唐纳模仿学习的实验
班杜拉和罗斯1965 攻击性实验
华尔特抗拒诱惑实验
埃里克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凯尔曼1961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罗杰斯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布莱特小组讨论 1973 设计并实施的道德模式
耶基斯多德森耶基森多得森法则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沃德武斯1918最早运用了驱力这一术语
坎农1922内驱力“内衡状态”
查克曼1978 编制感觉寻求量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论
墨里成就动机论
阿特金森麦克里兰成就动机论
伯尔林认识的好奇心
詹姆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
罗森伯格自我概念元分析
沙沃森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模型
维纳归因理论
凯利三维理论
罗特控制点
罗杰斯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
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 1968
赫尔1920 首创人工概念的研究
罗杰斯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
詹姆斯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奥斯本头脑风暴法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安德森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费洛姆掌握学习概念提出者
斯皮诺随即通达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