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句ppt课件

合集下载

5连动句

5连动句
“把”字句 动词必须有处置义; 受事宾语外,还有其他 后置成分。 动词缺乏较强的动作性 受事宾语是不确指的 动词具有处置义; 动词不能过于复杂。 动词具有处置义; 动词不能过于复杂。 非“把”字句
“被”字句
Shenzhen lean-sigma consultant Co., LTD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4. 状语
①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被+施事+动词”整个 结构时,必须放在“被”的前面。这类状 语有否定词、助动词、表示时间的名词与 大多数时间副词、语气副词、频率副词、 限定性副词等。
②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受事时,放在“被”前 还是谓语动词前都可以。 ③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被”后的施事时,必 须放在谓语动词前。
① 消失、失去类动词,表示受事经过动作而 消失、失去。 • 吃 喝 卖 丢 忘 ② 受损类动词,表示受事经过动作而受到损 害。 • 打 害 杀 骗 毁 坑 甩 罚 开除 处分 批评 ③ 部分常用于书面语的双音节动词,大多可 以表示如意的事情,强调受事是在施动者 或外界施加的动作、影响之下才出现了后 面如意的结果。 • 说服 解决 消灭 忘记 遗忘 表扬 提拔 感动
6. “被”字短语后面的谓语动词必须带宾语 的往往是“被……动词+为/成/作……”形 式的句子。 • “被……作为”:表示受动者被施动者作 为某一种事物或者某一类人来处置,后面 一般还有表示处置意义的动词,整个句子 重点是“被……作为”后面的动词,表示 的是客观上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是即将进行 的动作。 • “被……看作/看成”:受动者被施动者 看成为某一种事物或人,仅仅表示主观的 看法,并不采取行动。
二、“被”字句的特点
1. 主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已知的。
2. 句中没有其他状语时,谓语动词一般不能 是一个简单的动词,要带其他成分,如补 语、宾语、动态助词“过”或“了”。如 果“被”前有其他状语,后面的谓语动词 有时可以是简单动词。 3. 如果动作的施事不必说出或不能说出,可 以用泛指的“人”或虚指的“谁”来代替 。“被”后的施事可以省略。

连系动词及其用法PPT课件

连系动词及其用法PPT课件
•5
2.系动词的固定搭配
•6
状态变化系动词
多指朝坏的方面变化,
wrong, bad, mad, hungry, blind etc.
•7
come, get, fall, grow, turn, go, become,run ❖ 1.When we__g_r_o_w__up, we're going to help
interest for over an hour.
A. hold B. make C. improve D. receive •20
3. We have adjusted all the lights in the classrooms so that each room is well lit.
证明,证实,实义动词
2.He proved (to be) brave in the battle.
结果证明是,系动词
= He turned out (to be) brave.
A.C__an__y_o_u_p_r_o_v_e_i_t _to__m_e__?
你能向我证实它吗?
B.T_h_e__t_h_e_o_r_y__p_r_o_v_e__s_r_ig.ht
It seems/appears that he is watcing TV.
•13
❖Sb seems to be … ❖It seems that…
•14
常见连系动词的用法总结:
1. seem
2. become
seem (to be) +表语
become + noun.
seem to have done sth. become + adj.

对外汉语---连动句-教学

对外汉语---连动句-教学

教案连动句课文文章:吃过了吗?思琪:吃过了。

文章:准备去哪呢?思琪:我正要去图书馆借两本书看看。

文章:下午有有空吗?我们一起去体育馆打乒乓球吧。

思琪:我不会打乒乓球啊。

要不,我们去打网球吧?文章:可是我网球打得不好。

思琪:那让我想想啊……文章:对了,最近新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要不我们下午去奥康街看电影吧。

思琪:好主意!我先回家拿个东西。

文章:恩,好的。

借好书在前面的路口等你。

思琪:就这样说定了,不见不散。

思琪爸爸(迎面走来):你们这是要去哪呢?思琪:我正打算和文章一起去看电影呢!思琪爸爸:文章,你父亲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

文章:叔叔,我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天才回来。

思琪爸爸:那你妈妈呢?文章:我妈妈也不在家。

她和阿姨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了。

思琪爸爸:这样啊,那我明天去你家找你爸爸吧。

你们玩得开心啊!文章:恩。

叔叔再见!思琪爸爸:再见!一.教学基本情况教授对象:初级班留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重难点:汉语中连动句的语法规则及表达方法二.教学步骤一.问候、寒暄快速进入实际教学(5分钟)大家周末都喜欢做什么?同学们周末都去哪里干什么了啊?检查复习,预习听写上节课的生词及句子(略)二.导入语法点(1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在遇到思琪之前准备去哪?干什么?(2)文章和思琪最终决定去哪?干什么?(3)思琪在看电影之前要先回家干什么?(4)文章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去哪了,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去图书馆借书。

(2)去奥康街看电影。

(3)回家拿东西。

(4)去外地出差/去超市买东西。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上句子,并对句子做简单分析,板书:S+V1(来/去/到/回)+处所+V2……2.学习简单的连动以及“去哪里做什么的”的表达。

教师提问学生:——某某,你来中国干什么的?——我是来中国学习商务汉语的。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 构等方面。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连动句PPT课件

连动句PPT课件

7
三、结构特点
• 1、连动句两动词短语位置不能互换,互换会改变意思。如:“他站起来 走过去开门”,说成“他去开门走过去站起来”将不成句。这一点不同于 并列关系的短语。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构成分位置关系可以互换,而不改变 原意。如“他天天读报、念书、看电视”,也可以说“他天天看电视、读 报、念书”。
• 2、连动句的主语,最常见的是动词的施事,但也有受事,或者既是受事 也是施事。例如:
• 1、孩子们听完故事哈哈大笑起来。
• 2、他们吃过晚饭散步去了。
• 3、无数量汽车通过宽阔的公路桥开往四面八方。
• 4、我们从广播里听了这一噩耗难过极了。
• 这类句子第一个动词后边长带有结果补语,或表示动作完成“了”,或表
.
10/21/2019
4
示经验态的“过”。
• B、后一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词表示的动作的目的。例如:
次地位上并不一致。从V2遗漏的偏误看来,在连动句中处于主要地位的动词对学习者更容易产生凸显印
象,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动词则容易被遗漏。 .10/21/Fra bibliotek01910
教学建议
• 1、明确连动句的定义,凸显连动句中各个动词的地位及作用,重点强调连动句式动词的 顺序及其意义。采用模块式教学,以形式展现语义内容。
语中不合. 法的句子。
10/21/2019
9
• (2)遗漏
• A. V1的遗漏
• *每天我来摩托车。
• 此句的偏误主要是V1的遗漏,而且在V1V2的语序上也有问题。汉语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每天我骑摩托 车来”,而在英文中碰到这样的句子,一般是表达为EVERYDAY, I COME HERE BY MOTORCYCLE。 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故而学习者造出了汉语中不合语法的句子。

连动句

连动句
连动句
看图说话
请根据下列图片造句。
孔子坐在席上讲道。 仲弓坐着听孔子讲道。
看图说话
请根据下列图片造句。
冉求到图书馆借书。
看图说话
老子骑着牛到郊外迎接孔子。
连动句 连动句定义
连动句与其他语法结构的比较
连动句的动词(词组) 连动句的句式
一、连动句的定义与基本结构
定义
连动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结构连用(或形容 词结构、主谓结构与动词结构连用)作谓语的句子; 两个动词结构陈述同一个主语,中间无关联词语连接、 无语音停顿,两个动词结构具有一定的时间或逻辑事 理关系,表示两个动作连续进行或相伴进行。
(动作依序发生) (目的关系) (方式关系) (正反关系) (具有、存在某种条件的关系) (凭借关系)
句式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P1和VP2是相继发生的两个动作,VP1对VP2没有修饰和限制作用, 几乎没有主次关系。 我先进去看东西。 她要回国的时候她写电话号码留给我。
那个孩子一边笑 ,一边跑过来。(那个孩子笑着跑了过来。) 连动式中两个动词的语义关系并不是并列的, VP2是语义重心, VP1只是伴 随的状态或动作,用于描述。而 “一边 ……一边” 句式中的两个动词是并列 的,进入该句式的必须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而且两个动词是同一类的。
句式Ⅴ
A.“有(没有 )+NP+VP”,其中NP可以为抽象名词或者具体名词,可以 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等”。
我有钱买书。 他有人帮忙。 我有时间看书。 B.“有+NP+VP1+VP2”,VP1,VP2共一受事,VP2不带宾语。 例如: 他到上海有生意做。 你有报纸要卖? C.连用的两部分之间表示因果或假设。例如: “有事打我的电话。”(假设关系) “有事出去了。”(因果关系) 返回

连动句

连动句

连动句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连动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连动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

连动句主要有下面几种格式。

1“他上街买菜”之类在这种格式里,连动短语里的几个动词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一般是后一动作表明前一动作的目的,几个动作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例如:①他‖爬〈上〉树摘果子。

②祥子‖喝了(瓢)凉水走〈出去〉。

③〔今天〕我‖去看(个)朋友。

(这里的“去”有实在动作,是从此处去彼处)④(一桶)水‖〔不〕〔从地上〕去提高,〔难道〕〔从空中〕去提高吗?(这里的“去”没有实在动作,动作意义显得比较空灵。

“拿纸来包书”中的“来”也属于这种情况)⑤我‖去图书馆借(本)书看。

⑥他‖倒茶喝。

例⑤、⑥中的几个动作在时间上有先后,后一动作也是表明前一动作的目的。

它们与例①至例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中的最后一个动词都是以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为对象的。

例⑤中的“书”是“借”的宾语,同时也是“看”的宾语;例⑥中的“茶”是“倒”的宾语,同时也是“喝”的宾语。

它们的层次结构关系可作如下分析:其他像“买报看”、“有书读”、“买饭吃”、“找些野草的果实吃”也都属于这一类型。

至于“我倒杯茶你喝”这种句子,有的书也把它看作是“他倒茶喝”这一类型。

我们觉得由于“倒”和“喝”的主语不相同,所以把它看作紧缩复句可能更妥当些。

2“他坐着看书”之类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或“了”,表明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情态。

几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拉了把椅子坐下”这种有时间先后之分的情形,在这种格式里是比较少见的)。

例如:①我们‖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②他‖绕着场子跑了〈好几圈〉。

③小尼姑‖低了头〔只是〕走。

④他‖坐〈在礁石上〉看(碧绿)的海水。

连动句

连动句
B. V1提到主语前充当状语 *利用假期我们看电视。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V2作为V1的目的,属于连动句中的第二类。在英文的表达中,V1V2的语序不变,但可以 将V1提到主语前,如第3句“我们利用假期看电视”,在英文中可表达为:DURING HOLIDAYS, WE CAN WATCH TV.在英语中,主语位置的重要性并不突出,所以,学习者受了母语的负迁移后,造出了汉语中不合 法的句子。
示经验态的“过”。
• B、后一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词表示的动作的目的。例如: • S+ V1 + TO + V2 • 1、我来交房租。 • 2、我去商店买东西。 • 3、他要到机场去接朋友。 • C、前一动词表示后一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方式(或手段、工具)。 • S+ V1 + THE WAY + V2 • 1、阿狸用左手写字。 • 2、中国人都用筷子吃饭。 • 3、明天我们坐飞机去上海。 • 4、妈妈骑自行车走了。
• D、前一动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后一动词表示否定的意思,但是两个短语 表示的意思一样,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个事实。例如:S+ V1YES + V2NO
• 1、走不了,爷爷的手抓着门板不放。 • 2、他却板着脸不笑。 • 3、我看他总是坐在那里不动,原来他在练气功。 • 4、他说出最后一句话,自己觉得失言,就闭嘴不说话了。 • E、前一个动词为“有”的连动句有两类: • 1、在意念上,“有”的宾语也是后一个动词的受事者。例如:S+ 有+ O +
“本事”、“把握”、“信心”、“机会”等等。
三、结构特点
• 1、连动句两动词短语位置不能互换,互换会改变意思。如:“他站起来 走过去开门”,说成“他去开门走过去站起来”将不成句。这一点不同于 并列关系的短语。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构成分位置关系可以互换,而不改变 原意。如“他天天读报、念书、看电视”,也可以说“他天天看电视、读 报、念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 你讲的有道理。(小句宾语句)
• 2、一般来说,兼语句第一个动词(第一类使令动词中的 大多数及第2、3、4类所有动词)后不能带“着、了、 过”,即使兼语句表示的动作正在持续、已经完成或曾经 发生过。这类意义应这样表示:
定义
• 汉语中有由两个“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合成的句子,第 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第二个宾语的主语,这身兼两个 成分的词语叫兼语,这类句子叫兼语句。
14
兼语句的结构及类别
• 兼语句主要取决于第一个动词是否可以带兼语。兼语句根 据第一个动词的不同类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
4
类型及意义
• 连动句常见的类型,有以下6大类:
• 1、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是后一动作所采用的方式 或工具。
• 例如: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我用筷子吃饭。
• 2、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是前一动作的目的。
• 例如:妈妈去商店买东西。

他来这儿考试。
5
• 3、前后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动作的连续性。
连动句、兼语句
36齐琛
39王丽媛
1
一、连动句
定义
连动句的特点
连动句的类型和意义
不同类型的连动句的形式结构与使用规则
2
定义
• 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共用一个 主语的句子叫连动句。
3
特点
• 连动句连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没 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书面上不能用逗 号隔开。
• 例如:他老是躺在床上不起来。

她紧闭着嘴一句话不说。
7
不同类型的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和使用规则
• 1、表示动作的方式或工具的连动句
• 结构:
• 肯定句:主语+动词1+宾语+动词2+宾语

他开 车 上 班
• 否定句:主语+不+动词1+宾语+动词2+宾语

她 不 用 毛笔 写 字
• (1)否定句一般将否定词用于第一个动词前。
• (2)连动句在表示动作方式时,因工具的不同、动作方
式的不同所使用的动词是不一样的。
8
• 2、表示动作趋向和目的的连动句
• 结构
• 肯定句:主语+来|去(某处)+动词(宾语)

朋友 去美国
留学
• 否定句:主语+不|没+来|去(某处)+动词(宾语)

我 不 去操场
打球

小李 没 来
找过你
9
• (1)这种连动句否定形式有两种。用“不”表示说话时 以及说话后的一段时间,主观上不打算“来|去.....做某 事”。用“没”,客观说明到说话时或某个时点之前, “来|去.....做某事”的动作没有发生。如果否定的重点放 在动作的目的,要用“不是+来|去.....做什么+的”。
18
• 肯定句:主语+有+ 兼语+
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我 有 一个中国朋友 叫王平
• 否定句:主语+没有+兼语+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这儿 没有 人 懂英语
• 这样的兼语句实际上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
• 例如:A:她有两个孩子 B:这两个孩子在上小学

A+B:她有两个孩子在上小学。
19
• 4、第一个动词是表示好恶、称羡类动词
• 例如:他来上课了。(强调他来了)

妈妈去买东西了。(已经出去,还没回来)
• 如果强调后面第二个动作已经完成,“了”放在第二个动 词之后,如果有宾语,不能是简单宾语(要带数量词、形 容词等定语或动量补语)
11
• 例如:他来商店买了许多东西。(已经买回去了)

我去邮局寄了一封信。(已经寄完回来了)
•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带使令意义的动词,如“请、
让、叫”等。
• 肯定句:主语+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我请你吃饭
15
• 否定句:主语+不+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他 不让 我 去

主语+没+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老师 没 叫 你 去 办公室
• 除了“请、让、叫”外,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还有“要、 要求、招呼、邀请、催促、强迫、启发、指示”等。有些 表示禁止或允许的动词也常用于这类兼语句,如“准许、 禁止、批准、阻止”等。
• 若这类连动句表示过去曾经发生过某个动作,第二个动词
后要用助词“过”。
• 例如: 他去医院看过她(两次)
• “过”后的动量词可以不要,但“了”后少了动量词一般 不能成立,除非后面还有句子。
• 例如:我去他家找了他,可他不肯见我。
12
兼语句
1
定义
2
兼语句的结构及类别
3
兼语句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则
13
16
• 肯定句:主语+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他 要 我 到了 那儿 就跟他联系
• 否定句:主语+不+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警察 不 准 我 离开 出事地点

主语+没+动词1+兼语+动词2+宾语

我 没 强迫 他 参加 这个活动
• “使”和“令”(常用于书面语)也经常构成兼语句。
• 例如:这件事使我感到很不安
17
• 2、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兼语句 •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动词,
如“称、叫、骂、选举、推荐、拜、认为”等,兼语后的 动词多为“做(作)、为、当、是”等。 • 例如:老师推荐王平参加比赛 • 3、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 • 动词“有”也常带兼语句,说明某个新情况——某事或某 人的情况。
• 例如:你打电话叫他来。

他走过来和我握了握手。
• 4、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 例如:他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哭了。

老李喝酒喝醉了。
6
• 5、前一个动词为“有”或“没有”。
• 例如:我有话跟你说。

大家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 6、前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是互相补充、说明的 关系。
•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示好恶、称羡类动词,如 “爱、恨、喜欢、讨厌、夸奖、责怪、欣赏”等。
• 例如:我喜欢他老实

小赵怪我不帮他
20
兼语句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则
• 1、兼语句在兼语的后边可以停顿,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 停顿。这是兼语句与小句宾语句的主要区别。
• 例如:我认她’ 作姐姐。(兼语句)
• 例如:他不是去还书的。 • (2)这种连动句的第一个动词“来”、“去”表示动作
的趋向。“来...+动词...”是来说话人所在之处做某事。 “去...+动词...”是离开说话人所在之处,去别处做某事。
10
• “来、去”后面的处所词有时可以省略。
• 例如:我来看你
他去还书
• (3)如果连动句中“来”、“去”的动作已经发生,后 面第二个动作还没有完成,“了”要放在句尾,不能放在 “来|去”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