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制备方法

高分子溶液制备方法
高分子溶液是指由高分子物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体系。
制备高分子溶液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溶剂溶解法:高分子物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并充分搅拌和溶解,直到形成均匀的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分子物质在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的情况。
2. 熔融法:将高分子物质加热至熔融状态,待其完全熔化后冷却成固态,再将固态高分子物质通过溶剂处理使其分散成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熔点的高分子物质。
3. 溶剂蒸发法:将高分子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溶剂蒸发掉,得到高分子物质的溶液。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分子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较低的情况。
4. 乳液聚合法:将高分子物质以乳化剂的形式分散在水相中,然后通过聚合反应使其成为高分子溶液。
5. 溶剂置换法:将高分子物质溶解在一个溶剂中,然后逐渐加入另一个溶剂,使原溶剂被新溶剂所取代,得到高分子物质的溶液。
需要根据不同的高分子物质和溶解度情况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同时,制备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温度、加入速度和搅拌条件等因素,以保证得到均匀、稳定的高
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特点

高分子溶液特点
高分子溶液是指由高分子物质(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较高:高分子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溶液的粘度较高。
这也是高分子溶液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作润滑剂、黏合剂等的原因之一。
2. 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复杂: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行为。
由于聚合物分子的特殊结构和形态,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常常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点,即其流动性随剪切速率的改变而变化。
3. 高分子溶液的溶解度有限:由于溶剂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高分子溶液的溶解度有限。
当聚合物分子量较大时,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进一步降低。
这也是高分子溶液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溶解条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较低:由于高分子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所以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较低。
在外界条件的变化下,高分子溶液容易发生相分离、凝胶化等现象,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应用。
5. 高分子溶液的性能可调控性强:高分子溶液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分子量、溶液浓度、溶剂选择等方式进行调控。
这使得高分
子溶液能够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如涂料、纺织品、药物传递系统等。
总结起来,高分子溶液具有粘度高、流变性能复杂、溶解度有限、稳定性较低和性能可调控性强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高分子溶液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溶液特点

高分子溶液特点高分子溶液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高分子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分子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和黏滞性。
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分子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在溶液中表现出较高的粘度和黏滞性。
这使得高分子溶液在流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阻力,流动性较差。
2. 高分子溶液的流动性受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
高分子溶液的流动性主要由高分子物质的浓度和温度决定。
在较低的浓度下,高分子溶液的流动性较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高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流动性逐渐减小。
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溶液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可以破坏高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高分子溶液的溶解度较低。
由于高分子物质分子量较大,其溶解度较低。
在一定的条件下,高分子物质只能部分溶解在溶剂中,形成高分子溶液。
当高分子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溶液中高分子物质的沉淀现象。
4.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较差。
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容易发生聚集和沉淀,导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
在一定的条件下,高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现象,即出现相互不相溶的相。
这种相分离现象会影响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5. 高分子溶液具有较好的保溶性。
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具有较好的保溶性,即能够保持高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不容易发生沉淀。
这种保溶性可以保证高分子物质在溶液中的均匀分布,并且能够保持溶液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高分子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和黏滞性,流动性受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溶解度较低,稳定性较差,但具有较好的保溶性。
这些特点使得高分子溶液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涂料、胶粘剂、医药、食品等。
高分子溶液的叙述

高分子溶液的叙述高分子溶液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大的分子体积。
溶剂是能够溶解高分子化合物并形成均匀溶液的物质。
高分子溶液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高分子溶液可以通过调节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来控制其流动性。
当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较低时,溶液呈现出较低的粘度,流动性较好。
而当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较高时,溶液的粘度会增加,流动性变差。
这种流变性质使得高分子溶液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溶液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溶解度。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大量的功能基团,可以与溶剂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溶解。
另外,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较大,分子体积较大,使得其溶解度较低。
这种溶解性和溶解度的特点使得高分子溶液在药物传输、材料涂层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高分子溶液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调节化学反应条件、改变化学结构等方法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溶液性质的调控。
高分子溶液还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大分子量和大分子体积,使得高分子溶液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有较好的吸收和散射性能。
此外,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实现对电学性质的调控,如电导率、介电常数等。
这种光学和电学性质使得高分子溶液在光电子器件、光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溶液是一种由高分子化合物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流变性、溶解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高分子溶液在涂料、胶粘剂、药物传输、材料涂层、纳米材料制备、聚合物合成、光电子器件、光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溶液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2-4-高分子溶液剂

应用: ①在等电点时,高分子化合物不带电,这时高分子
溶液的许多性质发生变化,如黏度、渗透压、溶 解度、导电性都变为最小值,药剂学中常利用高 分子溶液的这种性质。 ②高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荷电,所以又电泳现象, 用电泳法可测得高分子化合物所带电荷种类。
2.渗透压
高分子溶液有较高的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高分子 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渗透压越高。
(二)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带电性
高分子水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某些基团因 解离而带电,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
如琼脂、血红蛋白、碱性染料等常常带正电荷; 淀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等常带负
电荷。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随pH不同带不同电荷:当溶液
pH值调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高分子不带电;当 溶液pH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当溶液pH小 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
溶液形成与制备方法的重要性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因在热水中更易溶解,
一般先冷水溶胀,再加热使其溶解。
甲基纤维素因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更易溶解,故
先于热水急速搅拌,再冷水中溶胀和溶解。
淀粉遇水立即膨胀,但无限溶胀过程必须加热至 60~70℃才能完成,即形成淀粉浆。
胃蛋白酶、蛋白银等高分子药物,则需先将其
3.黏性
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大小用黏度 表示。通过测量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可以确定高分 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4.胶凝性
(三)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稳定性
水化作用:
➢高分子溶液含有 大量亲水基,形 成较坚固的水化 膜,阻碍质点相 互聚集。
电荷:
1.水化膜破坏
(1)脱水剂
丙酮、乙醇。
(2)盐析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

熔融 纤维工业中 的溶液纺丝 溶液
锦纶 涤纶 腈纶----聚丙烯腈 聚丙烯腈 腈纶 氯纶 PV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浓溶液的 工业用途
橡、塑工业 中---增塑剂 增塑剂
油漆,涂料, 油漆,涂料, 胶粘剂的配制
新型—聚氨酯 新型 聚氨酯
高分子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 判定一种高分子溶液属于稀溶液或浓溶液, 线。判定一种高分子溶液属于稀溶液或浓溶液,应根 溶液性质,而不是溶液浓度高低。 据溶液性质,而不是溶液浓度高低。
3.分类 3.分类
①极稀溶液——浓度低于1%属此范畴,热力学稳定体 极稀溶液——浓度低于 浓度低于1 属此范畴,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粘度小。 系,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粘度小。分子量的测定一般用极 稀溶液。 稀溶液。 稀溶液——浓度在 %~5%。 浓度在1 ②稀溶液——浓度在1%~5%。 浓溶液——浓度 浓度>5% 纺丝液(10~15% ③浓溶液——浓度>5% ,如:纺丝液(10~15%左 右,粘度大);油漆(60%);高分子/增塑剂体系(更 粘度大);油漆(60%);高分子 增塑剂体系( %);高分子/ );油漆 半固体或固体)。 浓,半固体或固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联聚合物只溶胀,不溶解 、交联聚合物只溶胀,
交联聚合物分子链之间有化学键联结, 交联聚合物分子链之间有化学键联结,形成三维网 状结构,整个材料就是一个大分子,因此不能溶解。 状结构,整个材料就是一个大分子,因此不能溶解。 但是由于网链尺寸大,溶剂分子小,溶剂分子也能 但是由于网链尺寸大,溶剂分子小, 钻入其中,使网链间距增大,体积膨胀材料( 钻入其中,使网链间距增大,体积膨胀材料(有限溶 胀)。 根据最大平衡溶胀度, 根据最大平衡溶胀度,可以求出交联高聚物的交联 密度和网链平均分子量。 密度和网链平均分子量。
药学专业知识: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

药学专业知识: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又称为胶浆剂。
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所以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1.高分子电解质水溶液带电大分子离子为阴离子者带负电荷如海藻酸,而大分子离子为阳离子者带正电荷,如琼脂等。
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其带电情况与介质的pH有关,如蛋白质,pH值等电点时,带正电;反之,则带负电。
2.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渗透压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相同摩尔浓度的低分子溶液比较,表现出较高的渗透压。
3.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粘性在低浓度时与浓度无关,并可通过粘度法测高分子的分子量,[ ]=KMa4.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高分子的溶剂化是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影响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1)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破坏水化膜,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这一过程称为盐析,主要是阴离子起作用。
(2)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脱水析出。
(3)长期放置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之为陈化现象。
(4)由于盐、pH、絮凝剂等因素影响,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为絮凝现象。
(5)线性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胶凝,形成凝胶。
(6)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会因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这是制备微囊的根据。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高分子溶液的形成要经过由溶胀到溶解的过程,前者称有限溶胀,后者称无限溶胀。
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溶胀、溶解速度不同,加热可加速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胀与溶解,如:淀粉的无限溶胀过程需加热至60℃-70℃,而制备胃蛋白酶合剂时,需使其自然溶胀。
例题:有关高分子溶液剂的表述,正确的有A.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B.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溶胶不同,有较高的渗透压C.制备高分子溶液剂要经过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过程D.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步骤才能完成E.形成高分子溶液过程称为胶溶答案:ABCDE。
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的叙述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与应用
高分子溶液是由高分子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溶液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高分子溶液是一种由高分子物质 (如聚合物) 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由于高分子物质的特殊结构,高分子溶液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所述:
1.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较高。
由于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较大,因此在溶液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从而导致溶液的粘度增加。
2. 高分子溶液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高分子物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周围的溶质或颗粒物。
3. 高分子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高分子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稳定的体系,不容易发生凝聚或沉淀。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溶解法。
将高分子物质直接溶解在溶剂中,制备高分子溶液。
2. 溶胶法。
将高分子物质和溶剂混合,然后通过搅拌、超声波等方法将高分子物质分散在溶剂中,制备高分子溶液。
3. 乳液法。
将高分子物质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通过乳化方
法将高分子物质分散在溶剂中,制备高分子溶液。
三、高分子溶液的应用
高分子溶液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体应用如下:
1. 高分子涂料。
高分子溶液可以用作涂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2. 高分子聚合物。
高分子溶液可以用作聚合物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制备高分子聚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聚物的溶解与溶剂选择•Flory-Huggins 高分子溶液理论•高分子浓溶液§1 高聚物的溶解与溶剂选择1—1 概述(1)研究意义•高分子溶液能反映高分子链的形态结构稀溶液(浓度< 1%)的性质可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分子量等•通过溶解和沉析可对高聚物分级、精制•加工应用的方便形式(2)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特点•溶解慢(溶胀溶解)溶剂小分子渗入高分子链之间使高分子链相互分开——分布于溶剂中•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大•溶解过程与分子量有关•结晶高聚物溶解困难•温度对高聚物的溶解过程有影响1—1 概述1—2 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溶解(混合)过程的自由能变化ΔG M混合过程自由能变化ΔH M混合过程热效应ΔS M混合过程的熵变ΔF M<0混合过程能进行(溶解)MM MS THGΔ−Δ=Δ1—•一般非极性体系的混合为吸热过程混合体系的熵混合前后:S1—3 溶剂的选择三原则〈1〉极性相似原则极性高聚物——极性溶剂非极性高聚物——非极性溶剂〈2〉溶剂化原则1—〈3〉溶度参数相近原则非极性体系δ溶度参数(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M V H =Δ1—4 溶剂的并用及广义溶度参数〈1〉溶剂的并用——增加溶剂选择范围φ1和φ2——分别为两种溶剂的体积分数δ1和δ2——分别为两种溶剂的溶度参数聚苯乙烯(9.1)可溶于:丙酮(10)+ 环己烷(8.2)的混合溶剂中2211δφ+δφ=δ混•内聚能有三种作用能贡献–范德华色散力E d–偶极-偶极力E P–氢键作用力E h•内聚能E = E d + E p + E h•广义溶度参数:2h2p 2d 2δ+δ+δ=δ〈2〉广义溶度参数•所以溶解条件聚氯乙烯:丙酮:()221−d d δδ〈2〉广义溶度参数•目的:研究混合过程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混合过程的熵变ΔS m混合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m混合过程的自由能变化ΔF m§2 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保罗·约翰·弗洛里(Paul John Flory ,1910年6月19日-1985年9月9日),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生于伊利诺州斯特灵,以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大量工作和杰出成就闻名于世。
他是高分子溶液理论的先驱之一,因“在高分子物理学科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卓著贡献”获得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
§2 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Flory-Huggins 理论(似晶格理论)* 晶格中每个溶剂分子占一格每个高分子占相连的X 格假设条件X 为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体积比链段体积与溶剂分子体积相等* 高分子链段分布均匀* 高分子链柔性,各种构象能量相同* 所有高分子链长度相等2—1 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变•混合后(溶液)的熵:•混合前的S 前:溶剂分子的S + 高分子聚集态的S混合前混合后S S S m −=Δ为微观状态数溶液ΩΩ=ln K S §2 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1)微观状态数ΩN 1个溶N 2个剂分子高分子放入N (=N 1+XN 2)个格子中X: 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体积比三维N 2个高分子放好后N 1个溶剂分子只有一种放法所以:Ω为N 2个高分子放入N 个格子中的方法数21211Ω=Ω∴=ΩΩ×Ω=Ω因(1)微观状态数Ω•考察第j+1–第1个结构单元:可放(–第2个结构单元:•第j+1 个高分子总的可放置的方法数()11⎢⎣⎡−==−+Z Xj N W X j 各个结构单元放置方法各个结构单元放置方法数之积•N 2个高分子可放置的方法总数为除N 2!是因为互相调换位置不影响排布方式的变化⋅=Ω12W W(2)高分子溶液的熵(⎢⎡−=⎢⎣⎡−=Ω=N N k X N k k S ln 1ln 12溶液•混合熵变S溶剂= 0 S前S高分子多分散性聚合物:理想溶液混合过程的熵变[11ln N k N k S S S M −=⎢⎣⎡−=−=Δ溶液2—2 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热HM •混合过程可表示为•其能量的变化为2—2 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热•研究N2个高分子和–一个结构单元邻近的空格数:–一根高分子链邻近的空格数:•混合热为:•定义:称Huggins 参数H Δ(Z1χ≡2—2 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热2—3 混合自由能和化学位变化•混合自由能变化:[][]21122112112211ln ln ln ln φχφφφχφφn n n RT N N N kT S T H F MM M ++=++=Δ−Δ=Δ2—3 混合自由能和化学位•化学位变化——–溶剂化学位变化:∂Δ∂=Δ1μ2—4 Flory温度与排斥体积U(1)Flory温度(对很稀的溶液:则有理想稀溶液高分子溶液化学位变化超额(过量φ12ln i1μΔe 1μΔ•因•选择适当的溶剂、温度可使:•此时,高分子溶液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e 1RT =μΔ(1)(1)•Flory 定义:e 1e1H Δ=μΔe 1H Δ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有较大的偏差,这是由于此理论在假设中有不合理之处:(1)没有考虑到高分子链段之间、溶剂分子之间以及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会破坏混合过程的链构象的随机性,这将导致溶液熵值的减小,混合熵会被高估;(2)高分子在解取向态中,分子之间相互牵连,有许多构象是不能实现的,而在溶液中原来不能实现的构象就有可能表现出来,因此过高估计了聚合物熵,从而使混合熵又偏低了;(3)高分子链段均匀分布的假定只是在浓溶液中才比较合理,而在稀溶液中,链段分布是不均匀的。
似晶格模型的局限性高分子溶液的θ状态高分子稀溶液(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1)整个溶液中高分子链段分布不均匀(链段云);2)链段云内密度径向符合高斯分布;3)链段云互穿几率很低,有排斥体积,U>0,其大小与高分子链接近时自由能变化有关。
热链段标度理论描述的良溶剂(a)和不良溶剂(b )中的单链构象扩张因子或溶胀因子: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导出:此式只适用于T ≥θ的情况。
光散射法测量聚苯乙烯在不同溶剂中旋转半径与摩尔质量的关系a :Θ溶剂(环己烷,34.5℃);b :良溶剂(苯,25℃)vR N∝分子链尺寸与分子量的标度律:N 可理解成(热)链段数,对理想链:标度指数v =1/2;对良溶剂中的膨胀链:v =3/5。
对良溶剂,如果,α>> 1, α5>>α3则α5∝M 1/2,α∝M 0.1<R g >0 ∝M 1/2所以R g ∝M 0.6 (称Flory 尺寸)或R g ∝M v实际上分子链扩张体积内结构单元分布不均匀。
Flory 平均场理论与实验的吻合是出于误差抵消的巧合。
扩张因子(2)排斥体积U•分子链的构象与观察的空间尺度有关,与溶液浓度有关。
稀溶液中影响链构象有两大因素:柔顺性和排斥体积。
•“排斥”——在溶液中高分子链对其它高分子链的排斥U<0U>0•U > 0 ——溶解高分子链段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段相互作用能相互作用能高分子链段被溶剂化而伸展(刚性链、链段间斥力大)使其它高分子链段不能进入实际:外排斥体积(溶剂/高分子链段),内排斥体积(高分子本身粗细)。
(2)排斥体积U•U < 0 ——不溶解高分子链段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段相互作用能相互作用能高分子链段能相互靠近、聚集、卷曲链段间吸引力大,内排斥体系为负值(高分子链柔性)(2)排斥体积U•U = 0高分子链段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链段相互作用能相互作用能为一种临界的状态——不良溶液体系高分子处于无扰状态。
(2)排斥体积U高分子溶液状态与体系参数的关系•高分子链呈伸展状•T e 1μΔθ>T e 1μΔθ=(a) c <c *;(b)c =c *;(c)c >c *高分子极稀溶液→ 稀溶液→ 亚浓溶液→ 浓溶液→ 极浓溶液和熔体分界浓度:c s c * c e c +名称:动态接触浓度接触浓度缠结浓度?浓度范围:~10-2% ~10-1% ~0.5-10% >10%动态接触浓度c s :高分子线团产生相斥作用,溶胀线团开始收缩,但并没有接触(动态接触)。
接触浓度c *:定义为稀溶液中高分子链开始发生接触,继而相互交叠、覆盖的临界浓度(稳态接触)(临界交叠浓度)。
缠结浓度c e :高分子链发生缠结,进一步聚集形成多链凝聚态,即形成各处链段大致均匀的缠结网络。
分界浓度c +:高分子线团充分穿透,形成许多Gauss 线团的总和体系。
稀溶液向亚浓溶液的过渡c s:激基缔合物荧光、体积排除色谱、动态光散射c*:理论和实验均不能精确确定的量c e:可从溶液中扩散系数的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S(c)获得。
但有分子量依赖性和溶剂依赖性。
接触浓度c*的估算:)动态接触浓度(Cs•窄分布聚苯乙烯(PS)•良溶剂溶液(二氯乙烷)•分子间激基缔合物荧光溶液浓度从极稀到极浓的过程是分子链从单链到多链的凝聚过程•分子链间发生相互穿透交叠。
•由于周围其他分子链的存在,使同一链上的远程相互作用(排斥体积作用)被屏蔽。
•关联长度ξ:尺寸大于ξ发生屏蔽,尺寸小于ξ不发生屏蔽。
•关联长度ξ与浓度有关,浓度越大ξ越小。
由标度定律 C⁄。
•当浓度大到使ξ=ξT 时,链构象的非高斯性消失,分子整链在各个尺度上均呈Gauss 链构象,此时的溶液为极浓溶液或熔体。
相关长度示意图Daoud 串滴模型示意图g .亚浓溶液(C>C*)中的高分子尺寸(良溶液)在亚浓溶液中(良溶液),分子链在不同尺度的构象不同。
b < r <ξT 范围内,无排除体积效应,构象为高斯链构象,v =0.5;热关联长度ξT 可看作分子链上开始发生排除体积效应的尺度下限。
ξT <r <ξ范围内,因为热关联,排除体积起效应,为膨胀链构象。
按Flory 理论,v =0.6;按标度理论,v =0.588。
中子散射实验证实,标度理论的结果更精确。
r >ξ范围内,因为长程关联和屏蔽效应,排除体积效应失效,构象又为高斯链构象,v =0.5。
ξ可看作发生排除体积效应的尺度上限。
vh b g ≈⋅ξ与溶液浓度c 之间的标度关系在良溶液或无热溶液中,①亚浓溶液(c >c*)中,由于大分子链比较舒展,分子链的尺寸比网目尺寸取决于溶液浓度。
浓度②(c~c*)时,由于大分子线团刚发生接触,尚未相互穿透,此时网目尺寸ξ应与分子链的旋转半径链滴(Blob)模型考虑良溶液(或无热溶液)的情形。
关联长度ξ是一条分子链上的单元感知到其它链上单元存在的尺度,也相当于亚浓溶液中两条分子链的平均间距,或者相当于分子链的横向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