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18分)地球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
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
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4分)A.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B.各类地层中均含有化石C.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D.在新生代地层中容易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2、图1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层的形成按时间早晚排序正确的是()(单选)(2分)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3、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矿产资源,两次主要的成煤时期是,。
(4分)4、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的地质年代是()(单选)(2分)A.太古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5、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
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单选)(2分)A.海洋面积不断扩大B.大气成分发生变化C.大气温度逐渐升高D.陆地上形成了很多巨型盆地6、图2所示地质年代的海陆演化特征是,该地质年代结束的标志是。
(4分)【答案】1、CD2、D3、古生代后期中生代4、A5、B6、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恐龙灭绝【详解】1、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A错误;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的地层中才可能有化石,B错误;软骨鱼类的化石在古生代的地层中非常常见,因此可以推断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C正确;新生代地层因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演化过程,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丰富的主要地质时期,D正确。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天体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
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夏季大三角”的天体属于()A.行星B.恒星C.流星D.彗星2.图示“夏季大三角”应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据此完成3~5题。
3.小行星带位于图中()A.①②之间B.④⑤之间C.⑤⑥之间D.⑥⑦之间4.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B.行星体积C.大气成分D.温度条件5.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会是()A.水星B.火星C.地球D.木星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
下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
据此完成6~7题。
6.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系统,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下列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行驶中的燃油汽车B.风能发电站C.地热发电站D.炭火烧烤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9月17日13:22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拍摄的太阳影像。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高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高一地理(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读“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和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选择题均为单选)。
太阳系成员距日远近(地球=1)体积(地球=1)半径(地球=1)太阳0130万1090.390.060.38水星金星0.720.860.95地球111火星 1.520.150.53木星 5.21321.3311.21763.599.45土星9.58天王星19.263.08 4.01海王星30.0557.74 3.88(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____,各行星公转方向____。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和____。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是____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有一颗卫星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不稳定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4)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层,它“黑”的原因是____。
(5)图中60°N~70°N区域内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___,而70°N~80°N区域的相关性是____,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____年。
(6)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有影响。
(7)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A.通信部门B.航天部门C.冶金工业部门D.气候研究部门(8)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C.地热资源D.水能资源(9)人类带着地球在寻找太阳系外人类新家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有()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10)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该技术属于()A.RSB.VRC.GISD.GPS2.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选择题均为单选)。
高一地理202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检测卷

绍兴市永和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检测高一地理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 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某中学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双星伴月”奇观,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木星属于 ( )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流星2 .图中奇观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农历的 ( )A .初一B .初四C .十五D .二十七开普勒 186f 是一颗环绕红矮星开普勒 186 的行星,距离地球约492 光年,是第一颗在太阳以外的恒 星附近发现的宜居带(适合生命居住的地带,意味着它的温度可能会比较舒适)的系外行星。
下图示意宜 居带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宜居带位于 ( )A .河外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4 .该宜居带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 .与恒星距离适中B .恒星的质量适中C .宜居带内的行星有大气层D .宜居带内的行星有液态水读下面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辐射按波长分为三部分,其中① 、② 、③分别代表 ( )A .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B .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C .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D .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区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表面分布均匀B. 间接为地表提供光热C. 是地球上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D. 能量源自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2024 年 9 月 18 日 20 时 08 分,安徽合肥肥东县发生 4.8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2 千米。
不少市民发现手 机上提前蹦出来地震预警信息,大家纷纷惊呼真的有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地核① ②③8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依据是 ( )A .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且纵波破坏性较小B .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且纵波破坏性较大C .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且横波破坏性较小D .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且横波破坏性较大箐口天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北部,坑壁有较多流水侵蚀痕迹。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湘教版2019)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三章(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山东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A2.C【解析】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上荒地多,因此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丘陵等三地位于季风区,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三地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而且人口较多,荒地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从资源条件上不是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排除B、C、D。
故选A。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其反光板产生的强光和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C符合题意;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减少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则不会增加地表温度,排除A;飞机电子导航是用卫星导航,跟地表的光热电站也没有关系,排除B;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占用土地,遮蔽阳光,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不太可能提高作物产量,排除D。
苏州市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日新班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原卷版)

D.
21. 湖口的湖陆风风速比进贤大,其原因最可能是湖口( )
A 水深较深
B. 距湖岸线较近
C. 地势平坦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D. 水汽含量丰富
22. 图中( )
第 5 页/共 11 页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甲、乙
25.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为冬至日
B. ②可能为春分日
C. ③可能为夏至日
D. ④可能为秋分日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 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 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 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7.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
鄱阳湖湖口和进贤两地南北方向的风速距平日变化曲线图,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第 4 页/共 11 页
19. 湖口由陆风转为湖风 时间约为( )
A. 7:00
B. 8:00
C. 12:00
D. 18:00
. 的 20. 该日8:00左右,进贤附近气流运动状况是( )
A.
B.
C.
D. 地质及气候条件
5. 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一年级地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b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完成1 -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C.距离太阳太远D.距离恒星太近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据此完成3 ^-5题。
3.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A.由赤道向极地递减B.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C.低纬度地区辐射弱D.极地辐射量接近太阳常数4.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厚度B.太阳活动C.距日远近D.纬度差异5.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A.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B.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C.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D.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2点,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M1. 7级太阳耀斑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并引发了待续12小时大地磁暴,这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以来最强的大地磁暴。
据此完成6-8题。
6,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依次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色球层B.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D.色球层、辐射区7.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还有()A.欧洲、北美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B.太阳辐射增强,促进植物光合作用C.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无线电信号中断D.大气运动受干扰,太阳风增强8.下一次强地磁暴发生的年份最可能是()A. 2027年B . 2030年C,2034年D.2038年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左)。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阿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23年3月28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天王星在天空排列成一条直线,上演了“五星连珠”的天文奇观,成为观赏到五颗行星璀璨光芒的绝妙机会。
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地点往往选择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城市()A.晴朗天气多B.人口数量多C.交通车辆多D.灯光干扰多2.“五星连珠”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A.自转周期不同B.体积大小不同C.自转方向不同D.公转周期不同3.比“五星连珠”现象所属的天体系统高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
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
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与地球相比,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主要原因是()A.平均气温低B.自转方向不同C.缺少液态水D.宇宙环境不安全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学年地理学科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回答1-2题。
1.日全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按级别由高到低排列是
A. 银河系和地月系
B. 太阳系和银河系
C. 太阳系和地月系
D. 地月系和太阳系
2.在涉及的天体系统中,较高级别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月球 B.太阳 C.地球 D.金星
3.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A.有一个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其它行星区别较大C.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4.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②大气运动③两极地区的极光④地热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据各国天文学家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值将出现在2011年或2012年,回答5-7题。
5.太阳外部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D.日冕、光球、色球
6.“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A.核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7.2012年太阳活动峰值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①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降水量异常变化
A.①②
③ B.②
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日10时,庆祝祖国60华诞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全球的中华儿女一起目睹伟大中华民族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据此完成9-11题。
9.阅兵式开始时,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0月1日19时 B .9月30日21时 C .10月1日7时 D .9月30日10时 10.在国庆长假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1中的
A .a →b
B .b →c
C .
c →
d D .d →
e 11.自国庆节至春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将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12.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如果该线的东侧是2009年12月31日14:00,则该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A. 2009年12月30日14:00 B. 2010年1月1日14:00 C. 2009年12月31日15:00
D. 2010年1月1日15:00
图1
13. 图2中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甲岸和丁岸
B. 乙岸和丙岸
C. 丙岸和丁岸
D.
甲岸和乙岸 14.图3为哈尔滨市(45°N )某住宅小区南北两楼,一年中南楼影子遮挡北楼的时间最短为
图3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利用地震波是进行石油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
我国塔里木、胜利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
下列四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16.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 .盆地
B .平原
C .海洋
D .高原 17.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18.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沟壑
B. 风化作用——瀑布、峡谷
图2
30°
60° C.搬运作用——河口三角洲 D. 沉积作用——戈壁、华山 19. 下面的气流状况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图是
A B C D 20.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目前以4—7厘米/年的速度在上升,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21.风、霜、雨、雪等复杂的天气过程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2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
A .吸收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反射作用
D .折射作用 23.北方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A .晴天时水汽多 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 .晴天时尘埃多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24.下列热力环流形式中不.正确的是
图4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次此回答25-27题。
25.图中风带为
图
4
A .北半球信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D .南半球西风带 26.图中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冷热不均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地转偏向力 27.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寒冷干燥
D. 温和湿润
读图5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图中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最弱
.的环节是 A. A B. B C. C D. D 29.驱动上图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A. 地热能
B. 重力能
C. 月球、太阳的引力
D.太阳能和重力能 30.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哈尔滨的降水不是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B. 松花江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C. 由于陆地水体可以不断更新,因而不需要节约水资源 D .地表形态与水循环无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31.读图6“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A 处于 (晨、昏)线上。
A 点昼长为 小时。
(2)这一天中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C 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
图5
(4)A 、B 、C 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
32.读图7“亚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E 的风向为 ,则图示季节是 。
此时A 地气候特点是 。
(2)A 地的气候成因是 。
(3)B 处气压中心的名称为 。
F 处风向的形成原因 。
33.读图8“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C 、D 两地,从气流运动状况看: C 是 ;D 处垂直方向空气 运动; 天气晴朗的是 (C 、D ),气温日较差较小 的是 (C 、D )。
(2)风向:A 偏 ,B 偏 。
(3)2009年12月25日我们度过了一个雪花飞舞的
丁四地中可能为哈尔滨的是 。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哈尔滨的天气状况为: 、 。
、
34.图9为“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甲处是 渔场,它的形成与
暖流和 寒流在此交汇密切相关。
(2)轮船从A 城驶往B 城,从节省时间、
能源的角度,选择路线应为 (①或②),选择依据是 、 。
(3)甲渔场所属国家多发地震的原因是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地理学科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31.(10分)(1)昏(2分),4(2分)。
(2)90°(2分)
(3)热(2分)
(4)C>B>A(2分)
32.(6分)(1)东南风(1分),夏季(1分),高温(炎热)多雨(1分)(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3)印度低压(1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
33.(10分) (1)反气旋(1分),上升(1分),C(1分),D(1分)。
(2)西(1分),南(1分)。
(3)冷锋(1分),甲(1分),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3选2,共2分)
34.(14分)(1)北海道(2分),日本(2分),千岛(2分)。
(2)②(2分),顺风(2分),顺水(2分)。
(3)位于板块交界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