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__打造国学特色学校3(同名13223)

合集下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学特色校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学特色校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学特色校园作者:江丽珍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49期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美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尝试,将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突破口,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明确内涵发展举措三华小学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三华村内(三华村是“英雄村”,村里有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有18名为广东花县籍,其中16人为三华村徐姓人)学校始建于1926年,前身为花县十八烈士子弟学校。

三华村内古建筑规模宏大,包括三华小学一墙之隔的资政大夫祠、水仙古庙、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会等等,其中“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于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华村是“英雄村”,据1981年《花县文史》第一辑记载:为褒奖黄花岗起义英烈的革命精神,1920年12月,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毁家纾难,功在党国”并委派中国同盟会元老张继先生送往位于三华村集之徐公祠的广东番花同盟会旧址。

另外,孙中山先生还送了种在蓝色花盆的四棵榕树苗给三华村,寓意“天下为公”,现仍有两棵存在三华小学内。

为此,学校多年来持续注重弘扬以“资政大夫”为代表的乡贤文化和以“黄花岗起义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烈士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提出“立贤”文化建设的特色发展思路,以“人人崇贤处处育贤”为办学理念,以“贤良方正温厚博达”为校训,以“崇贤崇学求真求善”为校风,“博识善导立己达人”为教风,“博学善思成才成贤”为学风,致力打造一所质朴秀雅、诗意满盈的国学教育特色学校。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内容(一)创设传统文化校园氛围继续开展“入校即静,入室即读”常规活动,扎实推进行为养成教育。

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个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1. 课堂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经典著作、诗词歌赋等。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书画比赛、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应定期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传统节日庆祝、文化讲座、展览展示等形式,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和研讨传统文化。

3. 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资源结合学校需要积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文化机构、文化名人等合作开展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培训班、戏曲表演等。

通过与外界资源的结合,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4. 文化宣传与传媒资源利用学校可以利用传媒资源,开展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文化知识的推广,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媒体的创作与编辑工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5.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学校可以采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特色学校备课讲稿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特色学校备课讲稿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薛城区沙沟镇小营小学特色创建的构思与实施一、创建认识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

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

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心性、培养情操是大有益处的。

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

二、特色创建背景1.顺应"以德治国"方略,复兴中华文化2011年9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深刻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这精辟地点明了“以德治国”的深层内涵,可以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理念和重要的行动指南。

2、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养由于近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变革,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度被打入了冷宫。

中华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低,最终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这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命脉,真可谓是“诗文扫地”了。

3、部分师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文,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小营小学部分教师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但大量阅读钻研这些经典文化,而且常常以自己深厚扎实的文化素养感染学生。

4.切实改变学校面临的办学困境小营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设施也较落后陈旧。

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背景相对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许多有条件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就读。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科研成果评奖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江岸区塔子湖小学尹洪斌现代学校追求个性化办学,而学校个性,就其本质而言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个性。

学校文化是这所学校的内涵,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这所学校的精神积淀,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优势和生命所在。

因此,在“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校选择了书香、墨香这两条基本的重要途径来营造一种适应生命成长的校园文化,并努力地追寻着书声琅琅、文墨溢香的校园文化品味。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书香已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我校又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对话,让经典滋润师生精神生命、养育心灵睿智,不断丰富和拓展书香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外延。

一、走进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最初,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展学生的视野,部分班级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旁征博引,走进经典,引领经典诵读之先。

他们有的以格言警句、成语为主题,有的以唐诗宋词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特别是在习作、表达、理解、分析等方面优于其它班级。

在这些班级的影响下,其它班级也相继开展了诵读活动:读三字经,诵唐诗宋词,读经典美文等。

在探索中,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经典诵读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启动了《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的学校课题研究,明确了各年段诵读的内容和要求;设置了《诵读与赏析》校本课程,将地方课时进行分解,让学生在每天早上阅读经典,多背诵一些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文、妙词佳句,让它们滋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心灵。

随着实践的深入,其认识也不断得到升华:经典诗文诵读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延续而是成为建设书香校园的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从关注课堂,到关注课程,再到关注生命;从关注语文知识的积累,到关注语文素养的发展,再到关注人文素养与生命品位的提升,经典诵读实现了质的飞跃。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学校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15期坐落在巍巍木塔脚下、县城昌盛北路的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四小学,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579余名、教职工115名。

近3年来,学校遵循“先成人、后成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和“求真务实、勇于探究、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自觉、合作、自强、创新”的校训,并在广大师生中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弟子规》的诵读和践行,使学生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学校立足规范办学行为,把治理教育行业违规行为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教育广大教师坚决不组织各类有偿补课活动、坚决不订购教辅资料,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滋长。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大治本力度,促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

学校推行“阳光分班”,公开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分班仪式,让学生享受到“均衡教育”,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以“健康、快乐、友谊、进步”为主题,每年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运动会”,比赛项目趣味性强、参与面广;同时又重点推出“以朗读和书法为主题,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活动,充分展示学生活泼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采取树立师表形象、锤炼教学技能、培养骨干力量、帮扶青年教师等有效措施,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求高效、校本教研讲实效、队伍建设展长效。

如今,学校的教学模式亮点纷呈,如“读—找—画—读—演”的低段精读课文教学模式,“发现—解决”的数学模式等。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学校将安全工作摆到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全校师生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制度”,通过开展“应急模拟演练”、“争当安全小卫士”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确保了学校安全发展。

弘扬国学经典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国学经典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国学经典彰显办学特色——怀仁六小办学特色教育管理经验材料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经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典古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国学特色”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光大,切实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投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今已成为我校的一大教育特色。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

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诵读容,如:《弟子规》、《大学》、《中庸》、《孝经》、《笠翁对韵》、《论语》、《老子》等经典篇章,组织学生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晨读时间诵读经典。

同时,为了使学生不因机械地背诵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去背诵,只是要求学生会读就行,并在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恭敬的态度,精神抖擞、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做到头正、身直、足安。

事实证明,学生每天坚持诵读,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

现在,学生们心中的经典篇章也都有了量的积累,背诵速度也越来越快。

每天的诵读,不仅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各班还创建了国学经典诵读微信群,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诵读经典,汇报诵读情况。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检验学生的诵读成果,并颁发亲子诵读最美家长奖。

比赛中既有规定容,又有自选容,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孩子们都下足了功夫,不断创新,尤其是国学小社团孩子们朗诵的《少年中国说》更是气势恢宏。

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校园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将德育寓于对照国学传统文化,全面实施“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而达到创新德育工作的目的。

立足地方特色的国学文化,打造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经验介绍

立足地方特色的国学文化,打造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经验介绍

立足地方特色的国学文化,打造特色学校——创建特
色学校经验介绍
1.发掘当地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发掘当地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教育著作、各种著名的文化现场介绍及有影响力当代青年作家。

2.充分厚植国学文化:建立特色学校,要有着良好的国学文化基础,在每门功课中充分厚植国学文化、智慧、教养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基础上,掌握更深层次的国学智慧。

3.关注当下新兴文化:另外,在建立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当下新兴的诸如数字技术等文化,以便把当下的新兴文化融入其中。

4.让学生开展深入而有趣的实践:而在教学实践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们不断的开展深入而有趣的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5.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特色学校建设:另外,把学生对文化熟悉识记复习、社会实践、文化研究等活动,纳入特色学校建设,以培养公民意识、市民素质及有责任心的国民,为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乐章努力。

弘扬传统文化 创建诚成校园

弘扬传统文化   创建诚成校园

弘扬传统文化创建诚成校园----汶源中学创建传统文化特色学校汇报根据钢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弘扬传统文化创建诚成校园》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以班主任及语文等任课教师为两条主线的领导小组,以校园文化塑氛围,以课程建设强内涵的工作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高端定位,让“诚成”成为核心价值学校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适应、发展、提升的过程。

我们学校的学校文化,近年来经历了三次提升。

2007年,我校确定了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构建,开展了诚信演讲、诚信考场、诚信征文、诚信学生评选等系列活动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并研发了诚信校本课程。

2012年,考虑到诚信教育的说教性、说理性较强,缺乏载体支撑,学校把儒家传统的诚信教育与现代文明的契约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了“诚信教育契约化”的文化构建理论,以“公约”“承诺”“责任书”等契约的精神来约束、引导、规范师生的行为。

2014年,学校在此基础上,整合学校的诚信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等主题文化元素,进行了学校文化的再提升,提出了“诚成”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

涵盖了“诚信、精诚、成长、成功”等多元文化元素整合,落实到“知行合一”,确立了“诚心做事,功到自成”的主题校园文化。

二、环境熏染,让提醒成为一种习惯让每面墙壁说话,让师生时时处处得到校园文化的提醒,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目标。

学校在2007年建设了以儒家传统文化——诚信为主题的人文大道,介绍了诚信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建设了文化墙,上面有孔子行教图,有《大学》开篇中最经典的段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改建了学校大门,刻上了邓小平对教育的题词;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徽、楼名的征集活动。

确立了以“信”为主图案的校徽,并把学校的四座楼命名为:诚信、笃行、明德、正心。

期间,也多次进行了内容的变革。

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我们谱写了汶源中学《诚成歌》,建设了长达60多米的经典诗词文化墙,把从《诗经》开始到明清小说中的经典诗词进行了提炼,呈现给师生一部美丽的诗歌史;建设了以《学记》为主的办公室文化,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的教室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__打造国学特色学校3(同名1322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国学幼儿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弘扬下来。

打造具有国学特色的幼儿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陶冶,提升境界。

国学教育进幼儿园,是以德立教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和改进幼儿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修身做人的道理,发挥传统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谐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把“国学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幼儿“国学”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不断转变家长观念和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打造一支强劲的特色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国学特色发展的格局。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强则幼儿园强,教师兴则幼儿园兴。

幼儿园要发展,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基础,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就要打造一支强劲的特色教师队伍。

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特色发展道路的初期,就要为教师的发展描绘一幅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