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GPS动态实习报告

GPS动态实习报告

GPS动态(RTK)测量实习报告80912刘少权10目录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地点 (2)三.实习内容 (2)四.实习原理 (2)五.实习过程 (3)(一)基站设置(二)移动站设置(三)目标点测量六.实习总结 (5)七.收获体会 (6)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二.实习地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三.实习内容使用RTK测量学校整体平面图.四.实验原理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简称。

这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1~2秒时间内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称为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

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GPS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五.实习过程仪器工具:南方双频GPS接收机2台(基准站1台,移动站1台),手簿1个,脚架1个,碳纤对中杆1根,数据记录表一张,画图纸一张(一).基准站设置1.架在已知点首先较好脚架,固定天线,安放基座和基准站GPS接收机,对中整平后,测量仪器高,将基准站开机,然后调到基站模式。

2.架在未知点首先较好脚架,固定天线,安放基座和基准站GPS接收机,大致整平后,将基准站开机,然后调到基站模式。

(二).移动站设置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上,调节GPS接收机至移动站模式。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GPS测量实习报告

GPS测量实习报告

GPS测量实习报告导语: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份关于GPS测量实习的报告,共计1200字以上。

一、实习目的本次GPS测量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GPS测量原理与技术,掌握GPS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提高实地测量能力。

二、实习内容1.学习GPS测量原理与技术2.实地采集GPS数据在实地采集GPS数据时,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较为空旷的地点,以保证信号接收的良好。

然后,我们使用专业的GPS接收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坐标、高程、时间等信息。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建筑物、树木、山体等遮挡物对信号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采集到GPS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相关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消除测量误差,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然后,我们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与分析,比如计算测量误差、绘制测量图等,以评估测量的精度。

4.结果总结与报告撰写最后,我们对实习结果进行总结,包括测量的准确性、精度、影响因素等。

同时,我们还撰写了一份实习报告,详细描述了实习的目的、内容与结果,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GPS测量实习,我们收获了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了GPS测量的原理与技术,对卫星定位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锻炼了实地测量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使用GPS接收器进行数据采集。

3.掌握了GP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准确评估测量精度。

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队友的密切配合,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

四、改进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1.实地数据采集时,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信号质量不稳定,建议选择更加开阔的地方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

2.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建议在实习前提前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新】GPS测量实习报告2000字

【最新】GPS测量实习报告2000字

【最新】GPS测量实习报告2000字一、实习单位及时间本次GPS测量实习在某地勘测院进行,时间为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GPS测量实习,学习掌握GPS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等知识,提高GPS测量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实地考察实习开始前,带领老师和同学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熟悉测量地形和选取基准点等。

通过考察,了解现场测量情况,确立测量范围和测量目标。

2.基线测量根据考察情况,在现场选取基线测量点,进行基线测量。

首先进行基础站和移动站的设置,对其进行纠正和抗干扰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进行连续观测,记录数据,同时还需把控测量时间、观测高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数据处理基线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将观测数据导入软件中进行处理,得到测量结果和误差分析。

同时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测量误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GPS测量实习,我收获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知识:1.掌握了GPS测量的原理和测量方法,熟练运用GPS测量仪进行基线测量。

2.了解了GPS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技巧。

3.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工作中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4.学会了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测量误差的方法,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GPS测量实习,我深刻认识到GPS技术在现代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对于今后的专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未来。

GPS测量实习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GPS测量实习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

GPS测量实习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书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成熟和普及,GPS测量已成为现代测绘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GPS 测量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2 实习目的掌握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学习GPS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1.3 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4年5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二、实习内容与方法2.1 实习内容GPS静态测量GPS动态测量GPS数据处理与分析2.2 实习方法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了解GPS测量的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测量操作。

数据处理: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习过程3.1 理论学习GP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校正方法。

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3.2 实践操作3.2.1 GPS静态测量测量前的准备工作:设备检查、点位选择、时间同步等。

测量过程:设置基准站和流动站,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记录:记录测量时间、点位信息、设备状态等。

3.2.2 GPS动态测量测量前的准备工作:设备检查、路线规划、时间同步等。

测量过程:沿预定路线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记录:记录测量时间、路线信息、设备状态等。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数据精度,评估测量结果。

编写数据处理报告,总结测量经验。

四、实习成果4.1 数据采集成果静态测量数据:[具体数据和点位信息]动态测量数据:[具体数据和路线信息]4.2 数据处理成果数据处理报告:[报告内容摘要]精度分析:[精度评估结果]4.3 技术总结GPS测量技术的应用体会。

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GPS测量技术的改进建议。

五、问题与建议5.1 遇到的问题设备操作不熟悉导致的测量误差。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问题。

GPS标准实习报告5篇

GPS标准实习报告5篇

GPS标准实习报告GPS标准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YZ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日期: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了很多关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知识。

我选择在XYZ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习,是希望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在GPS领域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XYZ科技有限公司的GPS标准化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学习和熟悉GPS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调研和分析国内外GPS标准和规范。

3.参与制定GPS标准的技术方案和规范。

4.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收集并整理GPS标准的资料和文档。

5.参与GPS标准化工作的会议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GPS标准化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参与制定GPS标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并且学会了如何通过调研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同时,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也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沟通的技巧。

四、实习总结和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并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我觉得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应该继续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建议公司在GPS标准化工作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GPS标准的制定水平。

以上就是我的实习报告,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希望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GPS标准实习报告精选5篇(二)小结报告:GPS测量实习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实习地点:XX测绘院一、实习目标及内容本次GPS测量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GPS测量原理、操作技巧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1. 学习GPS测量原理和基本知识;2. 实地进行GPS测量操作,包括收集数据、设置基准点、测量控制点等;3. 学习GPS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的后处理以获取精确的测量结果;4. 分析和总结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

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

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第一篇:gps测量实习报告gps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gps静态测量本次gps静态观测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运用理论及计算能力,并对gps静态观测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种gps接收机的使用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

熟悉gps静态测量的步骤。

学会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简单使用。

1.1 实习安排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

仪器调度表第三组组长:第三组组员:项目与内容时间安排任务与要求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仪器效验1作好测前准备工作gps静态观测1熟练掌握观测方法、要领实习总结5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归还仪器1.2实习任务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队,10人一组,分3组。

每组领取gps一套、记录板一块、对讲机、记录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石桥子经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建立e级gps网。

e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级别固定误差平均边长比例误差系数e≤100.2~5≤20每小组利用各组领取到的接收机对两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观测时段为一小时,观测3个时段。

1.3测量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4测区概况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辽宁科技学院周边地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侧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者山顶,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小。

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GPS实习总结4篇

GPS实习总结4篇

GPS实习总结GPS实习总结4篇GPS实习总结1为期两周的GPS实习结束了,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熟悉GPS的定位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能独立完成从选点到提交内业数据成果的所有技术要领。

这次实训的场地覆盖黄河水院整个校区,实训内容有:测区勘探、实地选点、GPS控制网布设、星历预报、制定观测计划、GPS接收机检验、静态外业观测及记录、数据传输及处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按定位方式,GPS 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

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也正是如此,它根据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

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

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

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

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

关于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gps动态测量实习报告范文推荐篇一:GPS静态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运用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内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对GPS静态作业流程进行熟悉,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GPS静态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GPS测量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和熟练GPS测量的操作流程,数据处理过程,掌握GPS机静态处理过程。

对学生进行GPS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GPS 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在校区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的GPS网用于校区范围内的地形测量任务。

通过完成GPS静态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实习准备和组织安排实习地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实习仪器:海星达H32系列GNSS(共4台)如图 1;海星达H32系列GNSS接收机特点◇强大的Linux系统◇ 1G大容量主机内存◇采用多星多系统内核◇内置收发一体电台,基准站与移动站能完全互换◇ 1+X多模通信单元◇长距离外挂电台随心选配◇ WCDMA 3G通信功能◇智能化的故障自我诊断功能◇更大的电池容量,单电池达到5000mAh◇支持GNSS、GLONASS和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

◇静态数据双格式存储(*.GNS / RINEX数据)◇向导式语音提示辅助快速完成工作模式设置◇支持多种语音播报,可定制各地特色方言◇批量设置工作参数,组内通用◇远程控制,自动远程升级和注册◇多样化的数据采集及控制终端(iHand 28G手簿/PC主机/平板电脑图1海星达H32系列GNSS接收机实习分组:为便于实习和平行作业,本次实习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各组设组长1人,(本组共12名成员:周伟,钱辉,张振秋,甄旋,韩京,王亮,柯立,姚佩超,董燕,顾望清,周珊珊,张晓雅)协助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各项实习、仪器的借用与保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处理好与其它实习小组的协调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原理 (2)
三、实习内容 (3)
四、实习步骤 (3)
(一)参考站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移动站要求 (3)
(三)实习过程 (3)
五、实习结果 (4)
六、实习思考 (4)
七、实习心得 (5)
一、实习目的
1.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原理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

RTK技术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GPS测得的大地高属于wgs—84系统,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

而高程拟合的精度高低取决于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

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自己采集的GPS观测数据和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利用静态相对测量处理方法对基线进行实时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维位置(x k,y k,z k)。

RTK定位系统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准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等部分组成。

2.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掌上电脑、对中杆等组成。

3.软件包: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和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

RTK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实时动态软件可以通过下列基本步骤和功能获得流动站的精确坐标:
4.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动站的初始坐标。

5.利用otf方法动态解求模糊度。

观测条件恶劣时具有模糊度重复性检核功能。

6.根据相对定位模型,实时解算流动站的wgs-84坐标。

7.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

8.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9.还应包括失锁后的重新动态初始化,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定位、放样、导航等功能的选择和转换等。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
和解算的收敛情况,从而可以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的可靠性。

只要能连续锁定不少于5颗卫星信号,并且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km以内的流动站可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

三、实习内容
测量*******某一部分区域的平面图
四、实习步骤
(一)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

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

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

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7.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8.进行校正: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

方可进行测量.
(二)实习过程
1、用手簿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2、完成手簿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连接之后就可进行GPS-RTK测量工作了;
3、选主菜单上的“测量”,选择RTK,选择“测量点”,就可以进行单点测量,在进行单点测量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精度,若长时间搜索精度还是在浮动,则说明该点无法卫星接收情况较差,无法测出。

4、选择“放样”,就可以对已知点坐标进行放样,根据手簿的提示移动流动站,直到找到所需点为止。

五、实习结果
此次GPS RTK 测量利用***********导线控制网中的三个已知点实施坐标转换,一个已知点进行数据检查,其已知坐标见下表:
利用点进行数据检查。

其点位误差为0.85 cm, 而后经测量得到的其他待测点坐标。

六、实习思考
1、在选择控制点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转换参数的求解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既有地方坐标, 又有WGS84 坐标。

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控制点选择的原则:①. 选定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精确地方坐标的点作为控制点,要求这三个点均匀分布,并能很好控制测区。

②.基准站可以架设在控制点上,也可以架设在测区中央有一定高度视野开阔的未知点上, 比如楼顶。

相比之下,后一种方案更值得推荐。

这是因为基准站架的越高,电台信号的传输距离越远, 信号质量也越好; 视野开阔保证能接收到更多且信号更好的卫星;同时基准站架在测区中央能更好地覆盖整个测区,减少基站架设次数。

2、GPS RTK测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怎样才能尽可能提高GPS RTK的测量精度?
答:注意的事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提高的精度的方法也在于这几点。

基准站的架设:基准站架的越高,电台信号的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质量也越好;视野
开阔保证能接收到更多且信号更好的卫星; 基准站架在测区中央能更好地覆盖整个测区,减少基站架设次数;
流动站对中整平:流动站往往是在2米高的对中杆上,所以有一定的偏角之后由于半径较长会产生一个大幅度的误差;
手薄的纪录:当解的类型显示为“Fixed ”之后点击[开始]按钮,这样采集的数据才更准确;
坐标转换:坐标转换时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精确地方坐标的控制点,并且点的分布是均匀比较好;
选择观测时间:应该提前察看星历预报,提前知道最佳的观测时间,尽量避开气候因素的影响;
七、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

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亲手去做过,就不难掌握,同时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并对地形图及填图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