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A.+50元

B.-50元

C.+150元

D.-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A.-4

B.0

C.-1

D.3

3.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408×104

B.4.08×104

C.4.08×105

D.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14)-5=-9

B.0-(-3)=3

C.(-3)-(-3)=-6

D.|5-3|=-(5-3)

6.有理数(-1)2,(-1)3,-12,|-1|,-(-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x的值为()

A.4.2

B.4.3

C.4.4

D.4.5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0

B.|a|>-b

C.a+b>0

D.ab<0

9.若|a|=5,b=-3,则a-b的值为()

A.2或8

B.-2或8

C.2或-8

D.-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

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

A.2

B.4

C.6

D.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2018的倒数是________.

12.在数+8.3,-4,-0.8,-15,0,90,-34

3,-|-24|中,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绝对值大于4而小于7的所有整数之和是________.

14.点A ,B 表示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点A 向左平移8个单位到达点B ,则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 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

输入x ―→×(-3)―→-2―→输出

16.太阳的半径为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千米;把210400精确到万位是________.

17.已知(a -3)2与|b -1|互为相反数,则式子a 2+b 2的值为________.

18.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据此规律得出a +b +c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8分)将下列各数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 -11

2

,0,2,-|-3|,-(-3.5).

20.(16分)计算:

(1)5×(-2)+(-8)÷(-2); (2)????2-5×????-122

÷

????-14; (3)(-24)×????12-123-38; (4)-14-(1-0×4)÷1

3×[(-2)2-6].

21.(10分)小明早晨跑步,他从自己家出发,向东跑了2km 到达小彬家,继续向东跑了1.5km 到达小红家,然后又向西跑了4.5km 到达学校,最后又向东,跑回到自己家.

(1)以小明家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 ,在图中的数轴上,分别用点A 表示出小彬家,用点B 表示出小红家,用点C 表示出学校的位置;

(2)求小彬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3)如果小明跑步的速度是250m /min ,那么小明跑步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22.(8分)某人用400元购买了8套儿童服装,准备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如果每套儿童服装以55元的价格为标准,超出的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记录如下(单位:元):+2,-3,+2,+1,-2,-1,0,-2.当他卖完这8套儿童服装后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

23.(12分)某校七(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

学 生 A B C D E F 身 高

157 162 159 154 163 165 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3

+2

-1

a

+3

b

(1)列式计算表中的数据a 和b ;

(2)这6名学生中谁最高?谁最矮?最高与最矮学生的身高相差多少?

(3)这6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与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相比,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回答)

24.(12分)下面是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1-?

???1+-1

2;

第2个数:2-????1+-12????1+(-1)23????1+(-1)34;

第3个数:3-????1+-12????1+(-1)23????1+(-1)34????1+(-1)45????1+(-1)56. (1)分别计算这三个数的结果(直接写答案);

(2)写出第2017个数的形式(中间部分用省略号,两端部分必须写详细),然后推测出结果.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A

3.A

4.D

5.B

6.B

7.C

8.D

9.B 10.C 11.3 -1

2018

12.-4,-0.8,-15,-34

3,-|-24|

+8.3,-0.8,-15,-34

3

13.0 14.4 -4 15.1 16.6.96×105 21万 17.10

18.110 解析:找规律可得c =6+3=9,a =6+4=10,b =ac +1=91,∴a +b +c =110. 19.解:数轴表示如图所示,(5分)由数轴可知-(-3.5)>2>0>-11

2

>-|-3|.(8分)

20.解:(1)原式=-10+4=-6.(4分) (2)原式=????2-5

4×(-4)=-8+5=-3.(8分) (3)原式=-12+40+9=37.(12分)

(4)原式=-1-1×3×(-2)=-1+6=5.(16分) 21.解:(1)如图所示:(3分)

(2)2-(-1)=3(km).

答:小彬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3km.(6分)

(3)(2+1.5+1)×2=9(km)=9000m,9000÷250=36(min). 答:小明跑步一共用了36min.(10分)

22.解:由题意,得55×8+2+(-3)+2+1+(-2)+(-1)+0+(-2)-400=37(元),(5分)所以他卖完这8套儿童服装后是盈利,盈利37元.(8分)

23.解:(1)a =154-160=-6,b =165-160=+5.(4分)

(2)学生F 最高,学生D 最矮,最高与最矮学生的身高相差11厘米.(8分)

(3)-3+2+(-1)+(-6)+3+5=0,所以这6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与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相同,都是160厘米.(12分)

24.解:(1)第1个数:12;第2个数:32;第3个数:5

2

.(6分)

(2)第2017个数:2017-????1+-12????1+

(-1)23????

1+(-1)3

4

…????1+(-1)40324033????1+(-1)40334034=2017-12×43×34×…×40344033×40334034=2017-12=201612.(12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 有理数: (1)凡能写成p q (p ,q 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a 是正数; a <0 a 是负数; a ≥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 a ≤ 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 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推断出 a 、b 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 A.+50元 B.-50元 C.+150元 D.-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 A.-4 B.0 C.-1 D.3 3.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408×104 B.×104 C.×105 D.×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14)-5=-9 B.0-(-3)=3 C.(-3)-(-3)=-6 D.|5-3|=-(5-3) 6.有理数(-1)2,(-1)3,-12,|-1|,-(-1),- 1 -1 中,化简结 果等于1的个数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和x,则x的值为( ) A. B. C. D.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b>0 B.|a|>-b C.a+b>0 D.ab<0 9.若|a|=5,b=-3,则a-b的值为( ) A.2或8 B.-2或8 C.2或-8 D.-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5.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倒数是本身的数是 ±1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doc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A.+50元B.-50元C.+150元D.-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A.-4 B.0 C.-1 D.3 3.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408×104B.4.08×104 C.4.08×105D.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14)-5=-9 B.0-(-3)=3 C.(-3)-(-3)=-6 D.|5-3|=-(5-

3) 6.有理数(-1)2,(-1)3,-12,|-1|,-(- 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x的值为() A.4.2 B.4.3 C.4.4 D.4.5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0 B.|a|>-b C.a+b>0 D.ab <0 9.若|a|=5,b=-3,则a-b的值为() A.2或8 B.-2或8 C.2或-8 D.-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概念、定义: 1、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 2、 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 3、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 4、 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 5、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 6、 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 7、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21、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在a n 中,a 叫做底 数(base number ),n 叫做指数(exponeht )

有理数单元测试试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 一、精心选一选(3×10=30分): 1、下列各数中:-75,0,0.56,+(-2531),512,+(+2),12,(-2)4,211-, -(-5),-|-3|其中正数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2、下面是四个同学对-2>-5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海平面以下2m 比海平面以下5m 位置更高 B 、零下2℃比零下5℃温度更高 C 、成绩低于平均分2分比低于平均分5分更好 D 、数轴上离原点更近的数更大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是( ); A 、2与-2 1 B 、32与(-3) 2 C 、32与-32 D 、-23与(-2) 3 4、-|-2|的倒数是( ); A 、2 B 、21 C 、-2 1 D 、- 2 5、如图,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ab >0 B 、a -b >0 C 、a+b >0 D 、-b <a 6、2008年某省为汶川地震共捐款15510000元,用科学技术法记为( ); A.1.551×108元 B. 1.551×107元 C. 15.51×106元 D. 0.1551×108 元 7、11(2)()222 ?-+-?的结果为( ); A. 2- B. 0 C. 1 D. 2 8、小敏同学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当输入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 ( ); 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21 52 103 174 265 …… A .618 B .638 C .658 D .67 8 9.下列各数中,四舍五入后不可能得到1.50的是( ); A . 1.5046 B .1.4991 C .1.5012 D .1.494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考试试题带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2016的相反数是( C ) A .2016 B .-2016 D .-1 2016 2.在有理数|-1|,(-1)2012,-(-1),(-1)2013,-|-1|中,负数的个数是( C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将16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 A .×106 B .×105 C .×104 D .161×103 4.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C ) 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B ) ①b <0<a ;②|b |<|a |;③ab >0;④a -b >a +b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错误! ,第9题图) 6.已知a >0,b <0,|a|<|b|<1,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 .1-b >-b >1+a >a B .1+a >a >1-b >-b C .1+a >1-b >a >-b D .1-b >1+a >-b >a 7.小明做了以下4道计算题:①(-1)2008=2008;②0-(-1)=1;③-12+13=-1 6;④12÷(-12)=-1.请你帮他检查一下,他一共做对了( C ) A .1题 B .2题 C .3题 D. 4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B .最大的负有理数是-1 C .0是最小的数 D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9.如图,数轴上有M ,N ,P ,Q 四个点,其中点P 所表示的数为a ,则数-3a 所对应的点可能是( A ) A .M B .N C .P D .Q 10.若ab ≠0,则a |a|+|b| b 的值不可能是( D ) A .2 B .0 C .-2 D .1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80分应记作__-3分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2016年—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精选】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列方程解应用题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表示,点B表示5,若有两只电子蜗牛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保持匀速运动,甲的平均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乙的平均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请问: (1)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________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________. (2)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多少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 【答案】(1)3;2 (2)解:设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y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依题意有 , 解得. 答: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9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 【解析】【解答】解:(1)设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x秒相遇,依题意有 , 解得. . 答: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3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2. 【分析】(1)可设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x秒相遇,根据等量关系:两只蜗牛的速度和时间,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可设两只蜗牛都向正方向而行,经过y秒后蜗牛甲能追上蜗牛乙,根据等量关系:两只蜗牛的速度差时间,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 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P、Q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时间及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 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能够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能够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准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能够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准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准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 有理数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 0a (0)0a (a a 或 ?? ?≤-≥=) 0()0(a a a a a ; (3) a 1a a >?= ; a 1a a

七年级上《有理数》章末检测题

遵义市十一中《有理数》章末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I 卷 100分) 一.选择题:(3分/题,共30分) 1. -│-2 1 │的倒数是( ). A .2 B .21 C .-2 1 D .-2 2.如果水库的水位高于正常水位2m 时,记作+2m ,那么低于正常水位3m 时,应记作( ). A .+3m B .-3m C .+ 13 D .1 3 - 3. 2003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赠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发行量为12500000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125105 .?枚 B .125106 .?枚 C .125107.?枚 D .125108 .?枚 4.已知| a |=3,| b |=5,且ab <0,那么a +b 的值等于( ). A .8 B .-2 C .8或-8 D .2或-2 5.“五·一”期间,某商场举办商品促销活动,优惠的办法是:购物满100元送20元本店的购物券,满200元送40元本店的购物券,依此类推(用本店的购物券消费同样赠送),“五·一”节这天,小明家购买一套家庭影院,一次花去3000元,他还可以在该商场购回( )元的商品. A .600 B .720 C .740 D .100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C .两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何一数 D .所有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7.(1994全国高考)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标解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用整式表示出火柴棍的根数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整式表示出月历中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一般表达方式并探寻一些规律。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达成目标(2)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通常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在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达成目标(3)的标志: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自主探究两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1学习习惯:七年级是由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知识量明显增加,学生感到适应困难,我们将从课前预习、课堂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这三个环节进行探讨。与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学习,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学习监督,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2心理特征: 逆反心理出现。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老师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3知识经验:学生刚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为本课提供知识支持。 4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符号意识,运算能力,观察,分析,判断,归纳能力,为本课提供能力基石。 5障碍预测:本章学生已经学习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正确理解字母的真正含义,熟悉用符号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发现火柴棍根数的变化情况,但要借助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n 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是有一定困难,在总结变化量与n的对应关系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用整式准确的表示出这种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活动2中,探索月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比较容易,但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探究月历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学生情况描述所选择的具体方法): 重点: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教学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难点:利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准确表示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究两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信心。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A.+50元 B.-50元 C.+150元 D.-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A.-4 B.0 C.-1 D.3 3.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408×104 B.4.08×104 C.4.08×105 D.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14)-5=-9 B.0-(-3)=3 C.(-3)-(-3)=-6 D.|5-3|=-(5-3) 6.有理数(-1)2,(-1)3,-12,|-1|,-(-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x的值为() A.4.2 B.4.3 C.4.4 D.4.5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0 B.|a|>-b C.a+b>0 D.ab<0 9.若|a|=5,b=-3,则a-b的值为() A.2或8 B.-2或8 C.2或-8 D.-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 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 “—”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