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PPT课件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精读课文
二、 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什么事?
一个楚国卖人矛__又_卖__盾________,先夸口说 __自_己__的__盾__很__结__实___,又夸口说__自__己__的__茅__锐__利___, 围观的人问用他自__己__的__茅__戳__自__己__的__盾__怎__么_样__?_____, 他__哑__口__无__言_______。
指导写字
1.请同学按照正确的姿势习字本上 描红、临写生字。 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4.严格按笔顺描写。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21世纪教育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矛
长矛矛盾
盾 牌
盾
夸口
卖
夸大
安静
夸
怎
后盾
买卖 卖菜
怎样 怎么
我来组词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我会写
máo
dùn
kuá
mài
矛zěn 盾 夸 卖 怎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书写指导
má o
矛
矛字是独体字 ,要写在田字 格的中间。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书写指导
dùn
盾
盾字上面是撇不要写 成横,下面是一个目 不要写成日。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成语故事》PPT-完美版
识字解词
(赛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46张PPT)

2021/8/15
25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2021/8/15
26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021/8/15
27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2021/8/15
9
chuō
戳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
2021/8/15
10
máo 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dùn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锐利 坚固 拿 卖
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说这个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8/15
11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2021/8/15
12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吹牛,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2021/8/15
17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
之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xiàn )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fú )能应也。
2021/8/15
18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课件

目录
• 成语故事背景 • 老马识途故事 •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 老马识途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成语故事背景
成语含义
总结词
解释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用法。
详细描述
成语的含义通常由四个字或更长的话语组成,用以简洁地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或 情境。这些成语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了解成语的含义是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基础。
故事主题理解
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探讨其深层含义和启 示。
角色分析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理解其行为动机和性 格特点。
情节分析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解其逻辑和结构。
文化背景思考
思考故事所反映的文化 背景和社会现象,探讨 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成语在现代的应用的反思
成语的意义
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探讨其在 现代语境下的适用性。
详细描述
许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或传说通常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 、信仰、价值观和智慧。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 用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这些故事和传说也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02 老马识途故事
03
营造意境
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氛围,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日常生活中的引用
01
02
03
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通
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 用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简 洁明了,提高沟通效率。
幽默诙谐
一些成语具有幽默、诙谐 的特点,可以在日常生活 中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 。
《成语故事》ppt课件

传承历史文化、丰富语言表达、促进文化交 流
详细描述
成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 成语,人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 成语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使用成语可 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 外,成语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助于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03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
诚信教育:以“一诺千金”为例
总结词
通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详细描述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遵守诺言、信守承诺的故事,强调 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 子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是成长 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亡羊补牢: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人失去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 故事,强调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庄王因沉迷酒色而荒废朝政 ,导致国家衰败。大臣孙叔敖用“亡羊补 牢,未为迟也”来劝诫楚庄王及时纠正错 误,重振国家。后来楚庄王听取了孙叔敖 的建议,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 一。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纠正 ,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
画蛇添足: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讲述了一个本意画蛇比赛却因多余动作而失败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过头。
详细描述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家人举行画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赢。其中一人很快画好了 蛇,却因自认为无人能及而给蛇添上了脚。结果这个多余的动作导致他输掉了比 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02
精选成语解读
一鸣惊人:故事的起源与含义
总结词
《成语故事》PPT课件-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识字解词
我会读
làn yú shù guō sāi fèng lù
滥竽数郭腮
俸禄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2)老师指名认读(3)小老师领读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新知讲解
滥:与真实 不符,引申
为蒙混。
竽:簧管 乐器。
充数:凑 数。。
滥竽充 数
不会吹竽的人混 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 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 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 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书写指导
xuā
宣n
上下结构要注意上半
部分要稍微大一些,盖住 底下的一部分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21教育网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书写指导
yǎ n
演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 时左边的部分,不宜太 大,稍微小一点。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成语故 事》PPT 课件- 完美版
拓展阅读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鲁相嗜鱼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
成语故事PPT课件

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 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 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 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 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 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 足”。
精品
狐假虎威
▪ 出处:释义:Biblioteka 精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 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 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 其傍也。”
▪ 词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 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 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精品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遭到 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 “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精品
春秋末期,晋国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 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 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 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精品
目录
1.掩耳盗铃 2.偃苗助长 3.杯弓蛇影 4.按图索骥 5.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6.画蛇添足 7.狐假虎威 8.南辕北辙 9.狡兔三窟
精品
10.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 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 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 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 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 偏要想法子掩盖。
小学成语故事ppt课件-自相矛盾(1)

成语故事
zì
xiāng
máo
dùn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班级:XXX
讲师:XXX
目录 Contents
01 成语出处
02 成语故事
03 成语寓意
04 成语运用
成语故事
01
成语出处
Idiom Source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成语故事
•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
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 它!” •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 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成语故事
03
成语寓意
Idiom Meaning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成语寓意
• 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 •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
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 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
成语故事
•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 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 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成语故事》PPT优质课件

《成语故事》PPT优质课件•成语故事概述•常见成语故事解析•成语故事中的智慧与启示•成语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成语故事目录CONTENTS01成语故事概述成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具有固定的词序和词义,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表达着丰富的含义和深刻的道理。
特点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和文化内涵,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
成语故事的来源与分类来源成语故事来源于古代典籍、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分类根据不同的来源和内容,成语故事可分为寓言类、历史类、神话类、文化类等多种类型。
成语故事的教育意义传承中华文化成语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启迪智慧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提高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培养品德成语故事中塑造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可以为人们树立榜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提高语言能力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部分,学习成语故事可以提高人们的汉语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02常见成语故事解析刻舟求剑故事来源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寓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守株待兔故事来源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故事内容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盾是古
代用来防御 和抵挡别人 进攻的保护 牌,一般也 是铁制的, 不易被击穿。
盾矛 防守 进攻 _________
自学提示(二)
文中的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 他是怎么宣传的呢?用“——” 画下来,结果怎样呢?用“ ” 画下来,读一读。
说大话。 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 , 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言行( 不一 ) (前后对立)
dǐ chù
(相互抵触)
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
想一想:
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自相矛盾 的事情呢?
《自相矛盾》出自于 《韩非子》,该书是一部 收录了战国时期哲学家韩 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其 中记载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如“守株待兔”、“自相 矛盾” 等等。
韩非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 之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xiàn )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fú )能应也。(《韩非子》)
成语积累:(读一读,抄一抄)
1、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指鹿为马 2、来自神话的成语故事: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3、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草船借箭 开天辟地 刻舟求剑
作 业:
代写反思:楚国人回到家后, 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 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 会怎样写呢?你来帮他写一写。
狐假虎威
坐 井 观 天
揠 苗 助 长
自 相 矛 盾
楚国 矛 锐利
买卖 盾 坚固
chuō
戳穿 夸口 张口结舌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自学提示(一)
带着三个小问题自读课文
1、故事发生的时间? 古时候
2、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 一个卖矛、盾的楚国人和围观的人
3、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矛:古代的一
“矛”不_锐__利_,“盾”很__坚__固___。
嘲笑讽刺的语气
有个围观的人问 他:“用你的矛 来戳你的盾,会 怎么样?”那个 楚国人张口结舌, 回答不出来了。
小组合作 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分钟后比一比哪组读的最好
小组合作演一演
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你 又如何来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呢?
4分钟后比一比哪组演的最好
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 , 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谁来用“夸口”的语气读读?
有个围观的人问 他:“用你的矛 来戳你的盾,会 怎么样?”那个 楚国人张口结舌 , 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
无言以对
如果“矛”戳穿了“盾”,就说明:
“矛”很_锐__利___,“盾”不 _坚__固__。
如果“矛”不能戳穿“盾”,就说明:
8.成语故事
成语பைடு நூலகம்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
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 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 砖”“莫须有” 之类,多于四个字的 如“桃李满天下” “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 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看图猜成语
守株待兔
亡 羊 补 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