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装置设计习题课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及习题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 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
2、 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3、 在U 形压差计上装设“平衡阀”有何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它是开着的,又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关闭的?答:用来改变流经阀门的流动阻力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其作用对象是系统的阻力,平衡阀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分配,各支路同时按比例增减,仍然满足当前气候需要下的部份负荷的流量需求,起到平衡的作用。
平衡阀在投运时是打开的,正常运行时是关闭的。
4、 U 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 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
5、 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答: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因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 你在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 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
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
U 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
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实验 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 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先灌水排气?本实验装置中的离心泵在安装上有何特点? 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
2、 启动泵前为什么要先关闭出口阀,待启动后,再逐渐开大?而停泵时,也要先关闭出口阀?答:防止电机过载。
szw530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习题课20111205

3.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 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接触开关 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 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 度的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 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 ) 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分
三、实验变式题 【例8】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
初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器材为弹射器
(含弹丸,见图),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
⑴画出实验示意图;
⑵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 ⑶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 为________;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
a b c d
(3)求b点的速度是多大?
三、实验变式题 【例7】如图7,用底部带孔的玻璃试管和弹簧可以组 装一个简易“多功能实验器”,利用该实验器,一方 面能测弹簧的劲度系数,另一方面可测量小球平抛运 动初速度,还可以用来验证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缩短 量间的关系. (1)用该装置测量弹簧劲度系数k时需要读出几次 操作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由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出k的平均值. (2)使用该装置测量小球的初速度时,需要多次将 弹簧的右端拉压到_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 位置。然后分别测出小球几次飞 出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再由公式______________求出初速 度的平均值.
练习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已备有下 列器材: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 刻度尺、铁架台,还需要下列器材器材中的: C A、秒表 B、天平 C、重锤线 D、测力计
立足问题,创新常规实验——从一堂化学实验习题课谈起

学生讨论后 , 师要 求各 小组 代表 回答 教
各 组 所提 出的 问题 ( ) 略 。然 后 , 师 将 各 组 教
棉花 团放置 在试 管 口处 , 以防止气 体将 高锰
酸钾粉末从导气 管带 出; 2 用 电石在试 管 中 ()
制乙炔时 , 试管 口放置一 小团棉花 , 以防止产
代表提 出的 问题进行 归纳总结 , 主要 有 :
师要善于设 “ 立 “ ” 创设 学 生有 问题 可 障” 疑 , 想 、 障碍 要越 的情 境 , 励学 生 求异 思维 , 有 鼓 善于从不 同的角 度看 问题 , 且 不 断地提 出 并 问题 、 解决 问题 、 发现新 的问题 。
实验 室可 用 氯 气 与 金 属铁 反 应 制 备 无 水
设“ 立“ , 障” 疑” 创设学生有 问题可想 、 有障碍要越 的情境 , 鼓励 学生 在常规实验 中求异思维 , 善于从 不同 的角度看 问题 , 并且 不断 地提
出问题 、 解决 问题 、 发现新 的问题。 关键词 : 实验 习题课 问题 创 新
长期 以来 , 在我们 的传统 教学 中 , 教师大
。
D。( )F +3 1— 2 e 1。( ) 管 易被 32 e C2 F C3 4 导
产 品堵塞 , 气排入 空气, 尾 易造成环 境 污染。 () 5 产品 易受潮 解。在瓶 E和 F之 间连接装 有干燥 剂的装置 。 ) , 案例 生生之间的 _ 表面上看 中通过师 生 、 - { 嫩 一 交流互 动解决 了问题 , 习、 固了知识 , 复 巩 教 学 目标 就达 成 了。然 而 , 为一节 实验 习题 作 课, 就此结束 , 留下 了很 多缺憾和不足 。倘 则 若教学 中教师能从不 同视 角提 出相关 的各 种 实验问题 , 纵横联系 , 引发 师生间 的进一 步交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及教材习题解答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对氧气制取的加深认识,也是初三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原有的经验,由老师引导,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体验,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理论升华。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基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能更好培养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深化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为学生在中考中解决相关综合性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二)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三)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一)制取二氧化碳1.突破建议:教学中应该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其异同处: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有很大差异,却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几乎一样;为什么两者收集方法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为什么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相似,操作方法却不同。
这些问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各个要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突破样例:【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今天我们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提问】(1)对比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呢?(2)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收集装置呢?【生】思考讨论,回答。
根据提供仪器,也可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画出简易图)【设计意图】从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
通过对比分析,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习题课等光的相干性双缝干涉光程

练习二十二光的相干性双缝干涉光程一.选择题(1)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2)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3)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A) 装置(3).(B) 装置(2).(C) 装置(1)(3).(D) 装置(2)(3).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 使屏靠近双缝.(B)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22.1所示,设s1、s2为两相干光源发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种介质(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且n1>n2)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上的P点,己知s1P = s2P = r,则这两条光的几何路程∆r,光程差δ和相位差∆ϕ分别为(A) ∆ r = 0 ,δ = 0 ,∆ϕ = 0.(B) ∆ r = (n1-n2) r ,δ =( n1-n2) r ,∆ϕ=2π (n1-n2) r/λ.(C) ∆ r = 0 , δ =( n1-n2) r , ∆ϕ =2π (n1-n2) r/λ.(D) ∆ r = 0 ,δ =( n1-n2) r ,∆ϕ =2π (n1-n2) r.4. 如图22.2所示,在一个空长方形箱子的一边刻上一个双缝,当把一个钠光灯照亮的狭缝放在刻有双缝一边的箱子外边时,在箱子的对面壁上产生干涉条纹.如果把透明的油缓慢地灌入这箱子时,条纹的间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答:(A) 保持不变.(B) 条纹间隔增加.(C) 条纹间隔有可能增加.(D) 条纹间隔减小.5. 用白光(波长为4000Å~7600Å)垂直照射间距为a=0.25mm的双缝,距缝50cm处放屏幕,则观察到的第一级彩色条纹和第五级彩色条纹的宽度分别是(A) 3.6×10-4m , 3.6×10-4m.(B) 7.2×10-4m , 3.6×10-3m.(C) 7.2×10-4m , 7.2×10-4m.(D) 3.6×10-4m , 1.8×10-4m.二.填空题,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ϕ=.s1、、s2为双缝,缝光源,当s和s2移动时,中央明条纹将向移动;若s不动,而在s1后加一很薄的云母片,中央明条纹将向移动.3. 如图22.4所示,在劳埃镜干涉装置中,若光图22.1图22.4源s离屏的距离为D, s离平面镜的垂直距离为a(a很小).则平面镜与屏交界处A的干涉条纹应为条纹;设入射光波长为λ,则相邻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三.计算题,单色光源s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λ, 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如图22.5,求(1)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2)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2.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22.6所示,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120cm,两缝之间的距离d=0.50mm,用波长λ=5000 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1) 求原点O(零级明条纹所在处)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2) 如果用厚度e=1.0×10-2mm,折射率n=1.58的透明薄膜覆盖在图中的s1缝后面,求上述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练习二十三薄膜干涉劈尖牛顿环一.选择题23.1 所示, 薄膜的折射率为n2, 入射介质的折射率为n1, 透射介质为n3,且n1<n2<n3, 入射光线在两介质交界面的反射光线分别为(1)和(2), 则产生半波损失的情况是(A) (1)光产生半波损失, (2)光不产生半波损失.(B) (1)光(2)光都产生半波损失.(C) (1)光(2)光都不产生半波损失.(D) (1)光不产生半波损失,(2)光产生半波损失.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厚度为e的平行膜上,如图23.2,若反射光消失,则当n1<n2<n3时,应满足条件(1);当n1<n2>n3时应满足条件(2).条件(1),条件(2)分别是(A) (1)2ne = kλ, (2) 2ne = kλ.(B) (1)2ne= kλ+ λ/2,(2) 2ne= kλ+λ/2.(C)(1)2ne= kλ-λ/2,(2) 2ne= kλ.(D)(1)2ne = kλ, (2) 2ne = kλ-λ/2.3. 由两块玻璃片(n1 = 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cm,现用波长为7000 Å的单色平行光,从入射角为30︒角的方向射在劈尖的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A) 27.(B) 56.(C)40.(D) 100.图23.1涉实验中,(A) 干涉条纹是垂直于棱边的直条纹, 劈尖夹角变小时,条纹变稀,从中心向两边扩展.(B) 干涉条纹是垂直于棱边的直条纹, 劈尖夹角变小时,条纹变密,从两边向中心靠拢.(C) 干涉条纹是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劈尖夹角变小时,条纹变疏,条纹背向棱边扩展.(D) 干涉条纹是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 劈尖夹角变小时,条纹变密,条纹向棱边靠拢.5.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要使透射光得到加强,则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A) λ/2.(B) λ/2n.(C) λ/4.(D) λ/4n.二.填空题23.3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θ1和θ2 ,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 ,若二者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相等,则θ1 , θ2 , n1和n2之间的关系是.2.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厚度为0.4μm的玻璃片,玻璃的折射率为 1.50,在反射光中看见光的波长是,在透射光中看到的光的波长是.空气劈尖干涉实验中,如将劈尖中充水,条纹变化的情况是,如将一片玻璃平行的拉开, 条纹变化的情况是.三.计算题1. 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折射率为n2的劈尖薄膜上, n1<n2<n3,如图23.4所示,观察反射光形成的条纹.(1)从劈尖顶部O开始向右数第五条暗纹中心所对应的薄膜厚度e5是多少?(2)相邻的二明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之差是多少?折射率n=1.50的玻璃上,镀上n'=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垂直于介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λ1所镀介质膜的厚度.练习二十四单缝衍射光栅衍射一.选择题(A) 将单狭缝分成许多条带,相邻条带的对应点到达屏上会聚点的距离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1/2.(B) 将能透过单狭缝的波阵面分成许多条带, 相邻条带的对应点的衍射光到达屏上会聚点的光程差为入射光波长的1/2.1图23.4图23.3(C) 将能透过单狭缝的波阵面分成条带,各条带的宽度为入射光波长的1/2.(D) 将单狭缝透光部分分成条带,各条带的宽度为入射光波长的1/2.2. 波长λ = 5000 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 = 0.25 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 = 12 m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2m . (B) 1m . (C) 0.5m . (D) 0.2m . (E) 0.1m .λ垂直入射到单狭缝上,对应于某一衍射角θ , 此单狭缝两边缘衍射光通过透镜到屏上会聚点A 的光程差为δ = 2λ , 则(A) 透过此单狭缝的波阵面所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二个,屏上A 点为明点.(B) 透过此单狭缝的波阵面所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二个,屏上A 点为暗点.(C) 透过此单狭缝的波阵面所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四个,屏上A 点为明点.(D) 透过此单狭缝的波阵面所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四个,屏上A 点为暗点.λ = 5500 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常数d = 2×10-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A) 2. (B) 3.(C) 4.(D) 5.5. 每毫米刻痕200条的透射光栅,对波长范围为5000Å~6000Å的复合光进行光谱分析, 设光垂直入射.则最多能见到的完整光谱的级次与不重叠光谱的级次分别为(A) 8, 6. (B) 10, 6. (C) 8, 5. (D) 10, 5.二.填空题设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很小,若用钠黄光(λ1≈5890 Å)照射单缝得到中央明纹的宽度为4.0mm , 则用λ2=4420 Å的蓝紫色光照射单缝得到的中央明纹宽度为 .2. 波长为5000 Å~6000 Å的复合光平行地垂直照射在a =0.01mm 的单狭缝上,缝后凸透镜的焦距为 1.0m,则此二波长光零级明纹的中心间隔为 ,一级明纹的中心间隔为.光栅上时,波长为λ1 = 440nm 的第3级光谱线,将与波长为λ2 = nm 的第2级光谱线重叠. 三.计算题λ = 6328Å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缝宽a = 0.15mm,缝后用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在焦平面上,测得第二级与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7mm,求此透镜的焦距.2. 波长λ=6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图25.1一光栅上,测得第二级主极大的衍射角为30︒,且第三级是缺级.(1) 光栅常数(a + b )等于多少? (2) 透光缝可能的最小宽度a 等于多少?(3) 在选定了上述(a+b )和a 之后, 求在衍射角-π/2 <ϕ <π/2 范围内可能观察到的全部主极大的级次.练习二十五 光的偏振一.选择题光通过一偏振片,当偏振片转动时,最强的透射光是最弱的透射光光强的16倍,则在入射光中,自然光的强度I 1和偏振光的强度I 2之比I 1:I 2为(A) 2:15. (B) 15:2. (C) 1:15. (D) 15:1.,设想用完全相同但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各盖一缝,则屏幕上(A) 条纹形状不变,光强变小. (B) 条纹形状不变,光强也不变. (C) 条纹移动,光强减弱. (D) 看不见干涉条纹.3. 自然光以入射角i = 58︒从真空入射到某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光,则这种物质的折射率为(A) cot58︒ . (B) tan58︒ .(C) sin58︒. (D) cos58︒.4. 一束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以起偏角入到某介质表面,则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情况是(A) 反射光与折射光都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B) 反射光是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折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C) 反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折射光是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D) 折射光是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看不见反射光.π/4角度的线偏振光,以起偏角入射到某介质上,则反射光与折射光的情况是(A) 反射光为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 折射光为平行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B) 反射光与折射光都是振动与入射面成π/4的线偏光.(C) 反射光为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光,折射光也是线偏光,不过它的振动在平行入射面上的投影大于在垂直入射面上的投影.(D) 看不见反射光,折射光振动方向与入射光振动方向相同. 二.填空题1.一束平行光,在真空中波长为589nm (1nm=10-9m),垂直入射到方解石晶体上,晶体的光轴和表面平行,如图251所示.已知方解石晶体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o=1.658, n e=1.486.则此光在该晶体中分成的寻常光的波长λo= , 非寻常光的波长λe = .1.65, 现将这块玻璃浸没在水中(n = 1.33), 欲使从这块火石玻璃表面反射到水中的光是完全偏振的,则光由水射向玻璃的入射角应为.振片P1与P3之间平行地加入一块偏振片P2. P2以入射光线为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如图25.2.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P1上,t = 0时, 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平行,.则t时刻透过P1的光强I1= , 透过P2的光强I2= , 透过P3的光强I3= .三.计算题1. 如图25.3所示,三种透明介质Ⅰ、Ⅱ、Ⅲ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它们之间的两个交界面互相平行.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0由介质Ⅰ射向介质Ⅱ,欲使在介质Ⅱ和介质Ⅲ的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也是线偏振光,三个折射率n1、n2和n3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其偏振化方向成30︒角, 由强度相同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的光束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已知两种成分的入射光透射后强度相等.(1)若不计偏振片对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 求入射光中线偏振光光矢量振动方向与第一个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2)仍如上一问,求透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3) 若每个偏振片对透射光的吸收率为5% , 再求透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练习二十六光学习题课一.选择题26.1所示,折射率为n2折射率分别为n1和n3,已知n1 <n2>n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②示意)的光程差是(A) 2n2e.(B) 2n2e-λ/(2 n2 ).(C) 2n2e-λ.(D) 2n2e-λ/2.26.2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径s1P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1,折射率为图26.2图25.2n1的介质板,路径s2P垂直穿过厚度为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r2 + n2 t2)-(r1 + n1 t1).(B) [r2 + ( n2-1)t2]-[r1 + (n1-1)t1].(C) (r2 -n2 t2)-(r1 -n1 t1).(D) n2 t2-n1 t1.26.3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n1<n2>n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为(A) 2 π n2 e / (n1 λ1 ).(B) 4 π n1 e / (n2 λ1 ) +π.(C) 4π n2 e / (n1 λ1 ) +π.(D) 4π n2 e / (n1 λ1 ).4.在如图26.4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中,s为单缝,L为透镜,C为放在L的焦面处的屏幕,当把单缝s沿垂直于透镜光轴的方向稍微向上平移时,屏幕上的衍射图样(A) 向上平移.(B) 向下平移.(C) 不动.(D) 条纹间距变大.5. 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A) a = b.(B) a = 2b.(C) a = 3b.(D) b = 2a.二.填空题性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波.充以某种液体时,观察到第10级暗环的直径由1.42cm变成1.27cm,由此得该液体的折射率n = .3. 用白光(4000Å~7600Å)垂直照射每毫米200条刻痕的光栅,光栅后放一焦距为200cm的凸透镜,则第一级光谱的宽度为.三.计算题1.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尖棱边l = 1.56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每厘米有5000条刻线,用图26.43图26.3它来观察波长为λ=589 nm的钠黄光的光谱线.(1)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 m是多少?(2) 当光线以30︒的入射角(入射线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斜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 m是多少?练习二十二光的相干性双缝干涉一.选择题 A C C D B二.填空题1. 2π(n1-n2)e/λ.2. 下, 上.3. 暗, ∆x=Dλ/(2a) .三.计算题1.光程差δ=(l2+r2)-(l1+r1)=(l2-l1)+(r2-r1)= l2-l1+xd/D=-3λ+xd/D (1)零级明纹δ=0有x=3λD/d(2)明纹δ=±kλ=-3λ+x k d/D有x k=(3λ±kλ)D/d∆x=x k+1-x k=Dλ/d2.(1)光程差δ=r2-r1=xd/D=kλx k=kλD/d因k=5有x5=6mm(2)光程差δ=r2-(r1-e+ne)=r2-r1-(n-1)e=x'd/D-(n-1)e=k λ有x'=[kλ+(n-1)e]D/d因k=5,有x'5=19.9mm练习二十三薄膜干涉劈尖一.选择题 B C A C B 二.填空题1. n1θ1= n2θ2.2. 0.48μm; 0.6μm, 0.4μm.3. 依然平行等间距直条纹,但条纹变密;依然平行等间距直条纹,条纹间距不变,但条纹平行向棱边移动.三.计算题1.(1)因n1<n2<n3,所以光程差δ=2n2e暗纹中心膜厚应满足δk=2n2e k=(2k+1)λ/2 e k=(2k+1)λ/(4n2) 对于第五条暗纹,因从尖端数起第一条暗纹δ=λ/2,即k=0,所以第五条暗纹的k=4,故e4=9λ/(4n2)(2)相邻明纹对应膜厚差∆e=e k+1-e k=λ/(2n2)2.因n1<n2<n3所以光程差δ=2n2eλ1相消干涉,有δ=2n2e=(2k1+1)λ1/2λ2相长干涉,有δ=2n2e=2k2λ2/2因λ2>λ1,且中间无其他相消干涉与相长干涉,有k1=k2=k,故(2k+1)λ1/2=2kλ2/2k=λ1/[2(λ2-λ1)]=3得e=kλ2/(2n2)=7.78⨯10-4mm练习二十四牛顿环迈克耳逊干涉仪一.选择题 C D D B A二.填空题1. 0.9.2. 4I0.3. 干涉(或相干叠加).三.计算题1.(1) 明环半径r=[(2k-1)Rλ/2]1/2λ=2r 2/[(2k -1)R ]=5000Å(2) (2k -1)=2r 2/(R λ)=100k =50.5故在OA 范围内可观察到50个明环(51个暗环)2. 暗环半径 2n kR λr k =2n kR λr k '=' 222n kR λn kR λn kR λr r r kk k '-='-13.6%111122222='-='-=n n n n n练习二十五 单缝 圆孔 分辨率一.选择题 A B B D C二.填空题1. 3.0mm .2. 0, 15mm .3. 1.0m .三.计算题1. 单缝衍射暗纹角坐标满足 a sin θk =k λ 线坐标满足 x k =f tan θ≈f sin θ=f k λ/a∆x=x k -x k -1≈f λ/a f ≈a ∆x/λ=400mm=0.4m ;2.(1) 单缝衍射暗纹角坐标满足a sin θ1=λ1 a sin θ2=2λ2因重合有a sin θ2=a sin θ1,所以λ1=2λ2(2) a sin θ1=k 1λ1 = k 12λ2 a sin θ2=k 2λ2a sin θ1= a sin θ2得 k 2=2k 1故当k 2=2k 1时,相应的暗纹重合练习二十六 光栅 X 射线的衍射一.选择题 B C C D A二.填空题 1. 660.2. 570nm, 43.16°. 3. 1, 3.三.计算题1.(1) (a+b )sin ϕ=k λa+b= k λ/sin ϕ=2.4⨯10-4cm(2) (a+b )sin θ=k λ,a sin θ=k 'λ(a+b )/a=k/k ' a=(a+b )k '/k这里k =3,当k '=1时a =(a+b )/3=0.8⨯10-4cm 当k '=2时 a =2(a+b )/3=1.6⨯10-4cm 最小宽度 a =0.8⨯10-4cm (3) 因θ<π/2,有 k λ=(a+b )sin θ<(a+b )k < (a+b )/ λ=4 k max =3而第三级缺级,故实际呈现k =0,±1,±2级明纹,共五条明纹.2.(1) (a+b ) sin θ=k λλ=(a+b )sin θ/k a+b =(1/300)mmk =1时, λ1=1.38⨯10-6m(红外光) k =2时,λ2=6.90⨯10-7m=0.69μm(红光) k =3时, λ3=4.60⨯10-7m=0.46μm 所以 λR =.069μm λB =0.46μm (2) k Rmax <(a+b )/λR =4.831故 k Rmax =4 k Bmax <(a+b )/λB =7.246故 k Bmax =7 各谱线出现的最高级次是:λR =.069μm 为4, λB =0.46μm 为7 重叠时有k R λR = k B λB k B =k R λR /λB =3k R /2 故除红光2级与兰光3级重叠外,还有红光4级与兰光6级重叠.(2)k Rmax =4且2级、4级与兰光重叠,不重叠只有1级、3级sin ϕ1=λR /(a+b )=0.207, ϕ1=11.9° sin ϕ3=3λR /(a+b )=0.621, ϕ3=38.4°练习二十七 光的偏振一.选择题 A D B D C二.填空题1. 355nm, 396nm;2. 51.13°.3. I0/2,I0cos2ωt/2,I0cos2ωt sin2ωt /2 (或I0sin2(2ωt)/8).三.计算题1. 依布儒斯特定律tan i0=n2/n1tan r0=n3/n2i0+r0=π/2tan r0=cot i0=n3/n2tg i0·cot i0=( n2/n1)·(n3/n2)=1n3=n12. 设入射前自然光与偏振光的光强均为I0,透射后自然光与偏振光光强分别为I1,I2.有(1)自然光I1=(I0/2)cos230°偏振光I2=I0cos2αcos230°且I1=I2得cosα=22所以入射光中线偏振光光矢量振动方向与第一个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45°(2)透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I1+ I2)/(2 I0)=(1/2)( cos230°/2+cos245°cos230°)= cos230°/2=3/8;(3)I'1=[I0(1-5%)/2](1-5%)cos230°I'2=I0(1-5%)cos2α(1-5%)cos230°故考虑吸收后透射光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I'1+ I'2)/(2 I0)=I'/I0=(1/2)(1-5%)2cos230°=0.338练习二十八光学习题课一.选择题 D B C C A二.填空题1.波动,横.2. 1.25.3. 14.7cm(或14.4cm).三.计算题1.因是空气薄膜,有n1>n2<n3,且n2=1,得δ=2e+λ/2,暗纹应δ=2e+λ/2=(2k+1)λ/2,所以2e=kλe=kλ/2因第一条暗纹对应k=0,故第4条暗纹对应k=3,所以e=3λ/2(1)空气劈尖角θ=e/l=3λ/(2l)=4.8⨯10-5rad(2) 因δ/λ'=(2e+λ'/2)/λ'=3λ/λ'+1/2=3故A处为第三级明纹,棱边依然为暗纹. (3) 从棱边到A处有三条明纹,三条暗纹,共三条完整条纹.2. (1) (a+b) sinθ=k maxλ<(a+b)k max<(a+b)/λ=3.39所以最高级数k max=3(2) (a+b) (sin30°+sinθ')=k'maxλk'max<(a+b) (sin30°+1)/λ=5.09所以k'max=5Ⅳ 课堂例题 一.选择题1.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浸入n =1.60的液体中,如图所示,凸透镜可沿O O '移动,用波长λ=50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是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A) 156.3 nm (B) 148.8 nm (C) 78.1 nm (D) 74.4 nm2.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A) 间距变大. (B) 间距变小. (C) 不发生变化.(D) 间距不变,但明暗条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3.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次k(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改变无法确定.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A) 无干涉条纹.(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 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 但明纹的亮度减弱.5.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 1、P 2、P 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 =I 0 / 8.已知P 1和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 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 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A) 30°. (B) 45°. (C) 60°. (D) 90°.6.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 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A) 是自然光.(B)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分偏振光.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相位差∆φ=________.若已知λ=500 nm ,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_____________nm .(1 nm =10-9m)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S 1和S 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3.波长为λ=48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宽度为a =0.40 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透镜的焦距为f =60 cm ,当单缝两边缘点A 、B 射向P 点的两条光线在P 点的相位差为π时,P 点离透镜焦点O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某介质对于空气的临界角是45°,则光从空气射向此介质时的布儒斯特角是____.三.计算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幕到双缝的距离D 远大于双缝之间的距离d .整个双缝装置放在空气中.对于钠黄光,λ=589.3 nm(1nm=109m),产生的干涉条纹相邻两明条纹的角距离(即相邻两明条纹对双缝中心处的张角)为0.20°.(1) 对于什么波长的光,这个双缝装置所得相邻两明条纹的角距离将比用钠黄光测得的角距离大10%?(2) 假想将此整个装置浸入水中(水的折射率n =1.33),相邻两明条纹的角距离有多大?2.一衍射光栅,每厘米200条透光缝,每条透光缝宽为a=2×10-3 cm ,在光栅后放一焦距f=1 m 的凸透镜,现以λ=600 nm (1 nm =10-9 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栅,求:(1) 透光缝a 的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多少? (2) 在该宽度内,有几个光栅衍射主极大?PE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λ1=400 nm,λ2=760 nm (1 nm=10-9 m).已知单缝宽度a=1.0×10-2 cm,透镜焦距f=50 cm.(1) 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2) 若用光栅常数d=1.0×10-3 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4.波长λ=6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测得第二级主极大的衍射角为30°,且第三级是缺级.(1) 光栅常数(a + b)等于多少?(2) 透光缝可能的最小宽度a等于多少?(3) 在选定了上述(a+b)和a之后,求在衍射角-π/2<ϕ<π/2范围内可能观察到的全部主极大的级次.附Ⅴ振动和波课堂例题解答一.选择题 E B B D C C二.填空题 1. 0.842. )2121c o s (2.0π-π=t y P . 3. 2k π + π /2, k = 0,±1,±2,…2k π +3 π /2,k = 0,±1,±2,… 4. 1065 Hz , 935 Hz 三.计算题1.解:(1))1024cos(1.0x t y π-π= )201(4cos 1.0x t -π= (SI) 3分(2)t 1 = T /4 = (1 /8) s ,x 1 = λ /4 = (10 /4) m 处质点的位移)80/4/(4cos 1.01λ-π=T y m 1.0)818/1(4cos 1.0=-π= 2分(3)振速)20/(4sin 4.0x t t y -ππ-=∂∂=v . 当)4/1(212==T t s , 在x 1= λ /4= (10 /4)m 处质点的振速26.1)21sin(4.02-=π-ππ-=v m/s 3分2.解:(1) O 处质点,t = 0 时0cos 0==φA y , 0sin 0>-=φωA v 所以 π-=21φ 2分又==u T /λ (0.40/ 0.08) s= 5 s 2分故波动表达式为]2)4.05(2cos[04.0π--π=x t y (SI) 4分(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4.02.05(2cos[04.0π--π=t y P)234.0cos(04.0π-π=t (SI) 2分3.解:设S 1和S 2的振动相位分别为φ 1和φ 2.在x 1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2[]2[1112λφλφx x d π---π-π+=)12(K即π+=-π--)12(22)(112K x d λφφ ① 2分在x 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2[]2[2122λφλφx x d π---π-π+=)32(K即π+=-π--)32(22)(212K x d λφφ ② 3分②-①得π=-π2/)(412λx x6)(212=-=x x λ m 2分由①π+=-π+π+=-)52(22)12(112K x d K λφφ 2分当K = -2、-3时相位差最小 π±=-12φφ 1分4.解:选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表达式为])/(2cos[1φλν+-π=x t A y 2分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2cos[2π++-+-π=φλνxDP OP t A y 2分合成波表达式(驻波)为 )2cos()/2cos(2φνλ+ππ=t x A y 2分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y 0 = 0, 0)/(0<∂∂t y ,故得π=21φ 2分因此,D 点处的合成振动方程是)22cos()6/4/32cos(2π+π-π=t A y νλλλt A νπ=2sin 3 2分附Ⅵ 光学课堂例题解答一.选择题 C C B D B B二.填空题1. 2π (n -1)e /λ ,4×103 2. 3λ ,1.33. 3. 0.36 mm 4. 54.7°三.计算题1.解:(1)干涉条纹间距∆x = λD / d 2分相邻两明条纹的角距离∆θ = ∆x / D = λ / d由上式可知角距离正比于λ,∆θ 增大10%,λ也应增大10%.故λ'=λ(1+0.1)=648.2nm 3分(2) 整个干涉装置浸入水中时,相邻两明条纹角距离变为∆θ'=∆x / (nd ) = ∆θ/ n由题给条件可得∆θ '=0.15° 3分2.解:(1) a sin ϕ = k λ tg ϕ = x / f 2分当x << f 时,ϕϕϕ≈≈sin tg , a x / f = k λ , 取k = 1有x = f l / a = 0.03 m 1分∴中央明纹宽度为∆x = 2x = 0.06 m 1分 (2)( a + b ) sin ϕλk '=='k ( a +b ) x / (f λ)= 2.5 2分取k '= 2,共有k '= 0,±1,±2 等5个主极大 2分 3.解:(1) 由单缝衍射明纹公式可知()111231221sin λλϕ=+=k a (取k =1 ) 1分()222231221sin λλϕ=+=k a 1分f x /tg 11=ϕ , f x /tg 22=ϕ 由于11tg sin ϕϕ≈ , 22tg sin ϕϕ≈所以a f x /2311λ= 1分a f x /2322λ=1分则两个第一级明纹之间距为a f x x x /2312λ∆=-=∆=0.27 cm 2分(2) 由光栅衍射主极大的公式1111sin λλϕ==k d2221sin λλϕ==k d 2分且有f x /tg sin =≈ϕϕ所以d f x x x /12λ∆=-=∆=1.8 cm 2分 4.解:(1) 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a + b =ϕλsin k =2.4×10-4 cm 3分(2) 若第三级不缺级,则由光栅公式得()λϕ3sin ='+b a由于第三级缺级,则对应于最小可能的a ,ϕ'方向应是单缝衍射第一级暗纹:两式比较,得λϕ='sin aa = (a +b )/3=0.8×10-4 cm 3分(3)()λϕk b a =+sin ,(主极大)λϕk a '=sin ,(单缝衍射极小) (k '=1,2,3,......)因此 k =3,6,9,缺级. 2分又因为k max =(a +b ) / λ=4,所以实际呈现k=0,±1,±2级明纹.(k=±4在π / 2处看不到.) 2分。
化工原理实验课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3.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4.待测截止阀接近出水管口,即使在最大流量下,其引压管内的气体也不能完全排出;试分析原因,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答:待截止阀接近进水口,截止阀对水有一个阻力,若流量越大,突然缩小直至流回截止阀,阻力就会最大,致使引压管内气体很难排出;改进措施是让截止阀与引压阀管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些;5.测压孔的大小和位置,测压导管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答:由公式2p可知,在一定u下,突然扩大ξ,Δp增大,则压差计读数变大;2u反之,突然缩小ξ,例如:使ξ=,Δp减小,则压差计读数变小;6.试解释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压差计读数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现象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 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7.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曲线数据能否关联到同一曲线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正如Re在3×103~105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λ=8.在~Re曲线中,本实验装置所测Re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何增大或减小Re的变化范围答:Redu,d为直管内径,m;u为流体平均速度,m/s;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s; 为流体的平均黏度,Pa·8.本实验以水作为介质,作出~Re曲线,对其他流体是否适用为什么答:可以使用,因为在湍流区内λ=fRe,;说明在影响λ的因素中并不包含流体d本身的特性,即说明用什么流体与-Re无关,所以只要是牛顿型流体,在相同管路中以同样的速度流动,就满足同一个-Re关系;9.影响值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答:2dp,d为直管内径,m;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u为流体平均速2u度,m/s;p为两测压点之间的压强差,Pa;△p=p1-p2,p1为上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p2为下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先灌泵如果灌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答: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2.为什么启动离心泵时要关出口调节阀和功率表开关启动离心泵后若出口阀不开,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是否会一直上升,为什么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蚀现象答:金属表面受到压力大、频率高的冲击而剥蚀以及气泡内夹带的少量氧气等活泼气体对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等,使叶轮表面呈现海绵状、鱼鳞状破坏;4.为什么泵的流量改变可通过出口阀的调节来达到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调节流量答: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而不用泵前阀门调节流量保证泵内始终充满水,用泵前阀门调节过度时会造成泵内出现负压,使叶轮氧化,腐蚀泵;还有的调节方式就是增加变频装置,很好用的;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线上设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答:合理,主要就是检修,否则可以不用阀门;6.为什么在离心泵吸入管路上安装底阀答:为便于使泵内充满液体,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吸滤网的底阀,底阀为止逆阀,滤网是为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而损坏叶轮的叶片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7.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为什么要保持转速的恒定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n下测定的,当n改变时,泵的流量Q、扬程H及功率P也相应改变;对同一型号泵、同一种液体,在效率η不变的条件下,Q、H、P随n的变化关系如下式所示见课本81页当泵的转速变化小于20%时,效率基本不变;8.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真空表读数越大而出口压力表读数越小答:据离心泵的特征曲线,出口阀门开大后,泵的流速增加,扬程降低,故出口压力降低;进口管道的流速增加,进口管的阻力降增加,故真空度增加,真空计读数增加;过滤实验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有些混浊,经过一段时间后滤液才转清答: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滤布没有固体附着,所以空隙较大,浑浊液会通过滤布,从而滤液是浑浊的;当一段时间后,待过滤液体中的固体会填满滤布上的空隙从而使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滤布,此时的液体就会变得清澈;2.滤浆浓度和过滤压强对K有何影响答:滤浆浓度越大滤浆的黏度也越大,K值将越小;过滤压强的增大,同时影响比阻和压缩指数,但总体来说K值也会随之增大;4.△q取大一点好还是取小一点好同一次实验△q不同,所得出的K、qe会不会不同Q为什么去平均值答:△q应适当的取,估算实验总用时,大概取7~8个点,可平均取或取不同的△q,得出的k、qe 影响不大;而因为我们算出来的△t/△q是该过滤量段的平均时间,其值在表示该滤液量中段更显其准确性;总传热系数测定实验1.实验过程中,蒸汽温度改变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持蒸汽温度恒定答:蒸汽温度提高,只影响tm, T增大,tm增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公式可以看出,对流传热系数减小;措施:及时排除不凝气体和冷凝水,保持蒸汽压力恒定;3.实验过程中,如何判断传热达到稳定答: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在温度显示仪上蒸汽的温度和空气的出口温度都为稳定值,即表示传热达到稳定;4.蒸汽冷凝过程中不凝性气体存在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答: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中通水蒸汽,内管管内通空气,水蒸汽冷凝放热加热空气,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与总传热系数K有以下关系:若有不凝气体存在,使得减小,K减小;措施:因为蒸汽冷凝传热系数很大,空气的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总传热系数,主要提高管内的传热系数湍动程度比较容易,及时排除不凝气体;1.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回流比对塔的性能有何影响答:精馏中的回流比R,在塔的设计中是影响设备费用塔板数、再沸器、及冷凝器传热面积和操作费用加热蒸汽及冷却水消耗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回流比;在操作中,它是一对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有重大影响而又便于调节的参数;2.进料板的位置是否可以任意选择它对塔的性能有何影响答:冷液进料时,q线斜率大于零,所以提馏段操作线原理平衡线,与其他进料状况相比要想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必须减少板数,但实际板数不会变,使得分离效果更好;进料位置会上移;3.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如何取答:取进料管入口与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的定性温度;4.进料状态对精馏塔操作有何影响确定q线需测定哪几个量答:在回流比R、x f、x d、x w一定的情况下,q值减小,即进料前经过预热或者部分汽化,精馏段操作线不变,但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变大越靠近平衡线,所需的理论板数N越多;5.塔顶冷液回流对塔操作有何影响答:冷凝液成为回流液的一部分,由于这部分的冷凝,上升到精馏段的蒸汽量比提留段少,费蒸汽;6.利用本实验装置能否得到98%质量以上的乙醇为什么答:不能;在本次实验中,测出的塔板的效率非常低,仅为40%左右,要达到此值,塔要无限高,与实验高度不符;7.全回流操作在生产中有何实际意义答:塔顶上升的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到塔内,这种操作方式叫全回流;塔顶和塔底产品产量均为零,既不想塔内进料也不从塔内取料,无精馏段和提馏段之分,操作线为yn+1=yn,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在精馏生产停车时利用全回流可以调整塔使塔稳定8.精馏操作中为什么塔釜压力是一个重要参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塔压反映了塔内部组分的变化、塔负荷情况等;9.操作中增加回流比的方法是什么能否采用减少塔顶出料量D的方法答:相同的物系,达到相同的分离要求,若进料状况参数q值越小,对应的最的回流比越大;同一物系分离,进料组成及热状况相同,x d越大,R min就越大,最小回流比与一定分离要求是紧密联系的;10.本实验中,进料状况为冷态进料,当进料量太大时,为什么会出现精馏段干板,甚至出现塔顶既无回流也无出料的现象应如何调节答:进料过大容易导致塔釜部热量负荷升高,引起三点温度下滑;可以换热或提高釜部热量1.测定吸收系数KYa和△P/Z—u关系曲线有何实际意义答:△P/Z —u曲线是描述流体力学的特性也是吸收设备主要参数,为了计算填料塔的动力消耗也需流体力学特性,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2.测定曲线和吸收系数分别需测哪些量答:空塔气速u;填料层压降△P;塔顶表压大小;吸收系数KYa;空气流量;氨气流量;进塔和出塔气体浓度;操作状态下的温度、压强;塔顶、塔底液相浓度;3.试分析实验过程中气速对KYa和△P/Z的影响;答:由△P/Z—u 曲线可知,当l=0时,随u增大,△P/Z也增大,两者呈直线关系;当l≠0时,随u增大,△P/Z也增大,在截点与液泛点之间呈微小变化,△P/Z增加相对较快,在液泛点以上u稍微增加一些,△P/Z有明显变化,阻力增加,不能下流,而对KYa由于随u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增大反而不吸收,KYa变为0;4.当气体温度与吸收剂温度不同时,应按哪种温度计算亨利系数答:以为E随物系而变,一定物系T增加E增大,当气体温度与吸收剂温度不同时应用吸收剂温度来计算亨利系数;5.分析实验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增大气体流量空气的流量,吸收率、吸收系数KYa及传质单元数NOG、传质单元高度HOG 分别如何变化是否与理论分析一致,为什么答:由记录测定两组体积吸收系数可以看出,若是增大空气流量吸收系数KYa减小,那么增大V空气流量时则GA必增大,传质单元高度HOG不变,与理论分析差不多;6.在不改变进塔气体浓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出塔氨水浓度答:当Y1不变时X1=Y1-Y2/L/G+X2知在Y1、Y2都不变时增大X2,即吸收剂所含溶质组成,则可使X1增大,则提高了出塔氨水浓度;7.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设置液封管路答:为了防止塔外气体进入塔内影响吸收效率,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定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1.为什么在操作中要先开鼓风机送气,而后通电加热答:先开风机是为了避免空气不流通而烧坏电加热器;2.如果气流温度不同时,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答:干燥速率的定义: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在恒速干燥条件下进行时,物料表面的湿度θ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当tw为定值时,物料表面的空气湿含量HW也为定值;由于物料表面和空气间传热和传质过程与测湿球温度时的情况基本相同;所以dQ/sdt=at-tw,dw/sdt=KhHsw-H而干燥是在恒定空气条件下进行的;故随空气条件而变的α和kH均保持恒定不变,而且 t—tw和 HW-H也为恒定值;由此可知:湿物料和空气间的传热速率及传质速率均保持不变;即湿物料以恒定速率向空气中、气化水分;而且此阶段,空气传给湿物料的湿热恰好等于水分气化所需的汽化热,即dQ=rdH,U=dW/Sdt=kHHt-H=a/rt-tw由此可知,在第一阶段——恒速干燥阶段,U随气流温度升高而增大;降速干燥阶段:由于降速干燥阶段速率取决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态参数无关,因此变化不大;3.试分析在实验装置中,将废气全部循环可能出现的后果答:如果将废气全部循环,水分将不能由实验装置中排出;这样直到热气流中水分达到一定含量,气流水分的分压不再小于干燥物料水分的分压,会导致干燥介质为水气所饱和,推动力为零,气流就不能将汽化的水汽带走,干燥就无法进行;4.某些物料在热气流中干燥,希望热气流相对湿度要小;某些要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热气流中干为什么答:在化工生产中,由于被干燥物料的形状和性质各不相同,对于干燥后的产品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干燥介质的要求也不同;对于需要在热气流中干燥的物料,如果希望干燥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较大,干燥介质水汽的分压较小,有一个较大的干燥速率;以较快完成干燥操作,则希望热气流相对湿度要小;相反,如果需要减少空气消耗量及传热量,降低操作费用,则可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热气流中干燥;5.物料厚度不同时,干燥速率曲线又如何变化答:AB——预热段;与物料厚度无关;BC——恒速段,与物料厚度也无关;C点——临界点,物料越厚,XC越大CD—降速段,由于是同一物料,物料越厚,X不变,但C’ D 将在CD曲线下方;6.湿物料在70℃~80℃的空气流中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干燥,能否得到绝干物料答:不能;当物料中所含水分降至平衡含水量时,干燥过程终止。
初中化学实验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题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实验题1.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图 A图 B图 C图 D(1)实验室选用图A 装置制备 CO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用图 B 装置来收集该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
(2)如图 C 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 10 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
(3)与课本中的实验(如图D 所示)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G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进入,验满方法为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_(从“D-F”中选择)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二氧化碳制取练习题及解析

一、(共30小题)1、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份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可使反应中止,体现便利使用的设计思想D、利用拉动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2、在实验室不宜用来产生二氧化碳的是( )A、一氧化碳燃烧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木炭燃烧D、高温煅烧石灰石3、某学生打算用如图的装置采制并收集C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装置名称:a. b . (2)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③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其中小刚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1=CaC12+H2O+CO2↑ .(3)图A装置中的错误是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 .(4)确认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5)根据图B的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 橡皮塞 b: 锥形瓶 c: 玻璃片 d: 集气瓶 (2)瓶b中装的固体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 ;仪器a中装的液体药品是 稀盐酸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 向上排空气法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为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6、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把制取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7、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镊子(或药匙) ;所缺药品是 稀盐酸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3)如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 cabde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d .8、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示意图.(1)写出仪器名称:① 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3)请用上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填编号): ③④⑤⑦ .(4)检查你设计的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两手紧握锥形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装置 气密性良好 .(5)请你对自己设计的装置从操作的简便性和制得二氧化碳的量作出评价: 此装置操作简便且可制取较大量的二氧化碳 .(6)你设计的装置用来制取氧气,其对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H2O2\underline{\underline{二氧化锰}}2H2O+O2↑ .9、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是 铁架台 、b是 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既可用来收集CO2,又可用来收集O2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D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O2,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underline{\underline{二氧化锰、加热}}2KCl+3O2↑ ;用C装置收集的O2进行实验时,发现O2不纯,其原因除与水接触产生水蒸气外,另一原因可能是 加热温度过高,氯酸钾分解生成了氯气等其它气体 .10、检验集气瓶内是否收集满了CO2,正确的操作是( )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B、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D、将一润湿的石蕊试纸平置瓶口11、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点燃12、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例如: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开这个骗局.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猜想与验证:(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2”中收集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H2+O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确定汽油的成分.操作如下: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中 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结论: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13、下列物质在常温下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A、碳酸钙B、碳酸钙和水C、熟石灰D、生石灰1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呈 红 色,加热后溶液变为 紫 色.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振荡后,静置,溶液会变 无或变浅 色.15、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此同学进入深井前需进行 灯火 实验,经过检验氧气浓度过低,进入时应携带 氧气瓶 .16、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B、C、D、17、从氮气、二氧化碳、生石灰、盐酸、苏打中选出相应物质填写化学式.①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CaO ;②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Na2CO3;③可用作灭火剂的是 CO2;④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N2.18、《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氢气C、氧气D、氮气19、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B、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20、(2008•烟台)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如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1)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①②④ (填序号).①C+O2点燃CO2②CH4+2O2点燃CO2+2H2O③CaCO3+2HCl═CaCl2+H2O+CO2↑④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⑤2NaHCO3Na2CO3+H2O+CO2↑(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② (填序号).①CO2+2NaOH═Na2CO3+H2O ②6CO2+6H2OC6H12O6+6O2③CO2+H2O═H2CO3(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使用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21、二氧化碳气体本身没有 毒 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超过 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 通风换气 .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 检验 那里的二氧化碳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22、“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ABCD (填字母)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A.6CO2+6H2OC6H12O6+O2B.CO2+3H2CH3OH+H2OC.CO2+CH4\stackrel{\stackrel{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stackrel{\stackrel{催化剂}{→}} {△}CH2=CH2+4H2O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A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C .(3)在常压下,﹣78℃时,二氧化碳凝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在采煤工业上,把干冰与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能增强爆炸威力的原因是 干冰汽化为二氧化碳气体 ;能防止火灾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23、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防止臭氧层破坏 .(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HCO3K2CO3+H2O+CO2↑ .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 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 氢气不纯会引起爆炸 .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 CO2+3H2=CH3OH+H2O ,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 4.4 吨.24、检验集气瓶里是否收集满了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是( )A、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下部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D、用一小虫放入瓶中观察25、以下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各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26、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⑤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27、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试管;b 铁架台;(2)用A装置制取O2时,A中应放MnO2 其作用是起催化作用;(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④⑤②①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stackrel{△} {=}K2MnO4+MnO2+O2↑,选用的发生装置 B ,收集装置 C、D ;(5)通常情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直接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 A ,收集装置是 C、E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28、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划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9、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人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可观察到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所以二氧化碳可作 灭火 剂.30、二氧化碳(化学式: CO2)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密度比空气 大 、 能溶于 水的气体; 既不能 燃烧,也 不支持 燃烧;能够与 水 、 氢氧化钙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这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引起“ 温室效应 效应”的“元凶”.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共30小题)1、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份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可使反应中止,体现便利使用的设计思想D、利用拉动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装置设计习题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实验室制取和净化气体的基本方法,能正确操作制气;
初步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科学思想:通过仪器的选择及连接顺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的内在美。
科学品质:通过提问创设情景以及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方法:由浅入深,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章
■绪言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制法
■燃烧和缓慢氧化■分子
■原子
■元素元素符号
■化学式式量
■水氢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