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的管理与实施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背景介绍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整体健康水平。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病患,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将特定的液体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小肠腔内,从而实现对患者营养需求的补充和满足。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目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和有效的护理团队支持。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1.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的结果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胃肠道状况以及营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2.导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营养导管包括鼻空肠导管、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以及经皮内窥镜下十二指肠造口术等。
导管的选择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预期治疗时间以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
3.导管插入:在导管插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插入导管前需要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对导管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插入导管时,需要充分沟通和安抚患者,尽量减少不适和疼痛感。
4.营养物质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营养需求,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肠内营养物质包括乳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等。
选用营养物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疾病状态以及特殊需求等因素。
5.营养物质输入:在输入营养物质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温度进行检查。
在输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射速度和流量,防止过快或过慢引起胃肠道反应。
输入完成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6.导管护理:在导管使用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导管护理和换药。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注意选择低脂肪、低糖、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营养制剂,以满足
患者的营养需求。
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如糖尿病 或肾功能不全等,需选择相应的
特殊营养制剂。
确定肠内营养的途径和速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 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如口服、管饲等 。
对于不能进食或呕吐的患者,应及时 调整肠内营养的途径和速度,以确保 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重要性
肠内营养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 营养素,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免疫 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 患者:如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 手术后的患者等。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肠道炎 症、肠道感染、肠道肿瘤等。
营养不良或进食困难的患者: 如口腔癌、食管癌等。
肠内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处理
腹泻
对于腹泻的患者,应查找原因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肠 内营养的配方、增加药物或改变
输注方式等。
误吸
对于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应采取 半卧位输注、降低输注速度等措 施,避免营养物质进入呼吸道。
肠道感染
定期对患者的肠道进行细菌培养 ,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感染
。
04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
02 03
护理措施
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易消化、高蛋白的肠内营养液。开始时 采用低浓度、低流量的方式,逐渐增加浓度和流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 是否有呛咳、呕吐等症状。
结果
经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案例二: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重症胰腺炎入院,需要禁食。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挑战
优点 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有利于维持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

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管道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
定期冲洗管道,避免管道堵塞和 打折,确保肠内营养液的顺利输
注。
防止感染
定期更换管道和附件,保持管道接 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管道位置
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在位,避免管道 移位或脱出。
的安全和舒适。
04
特殊情况下的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或创伤等原因,常 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或丧失,无 法正常进食。此时,肠内营养成为重 要的营养补充方式。
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快或 过量输注,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 良反应。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应选择易于消 化、低脂、高蛋白的营养液,避免高 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 统负担。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 •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 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肠内营养 • 总结与展望
01
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
肠内营养的定义
01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 养物质的方式,包括口服营养补 充和管饲营养。
输注速度的控制
输注速度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 慢,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或影响营
养吸收。
对于需要控制输注速度的患者, 应使用输液泵等设备,精确控制
输注速度。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 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
整输注速度。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营养 指标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肠内营养防止误吸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防止误吸的护理措施一、调整喂养姿势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应保持适当的姿势,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通常建议采用半卧位或座位姿势进行喂养,以保持患者头部和身体的直立,有助于食物更好地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二、控制喂养速度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缓慢地注入营养液,以控制喂养速度。
过快的喂养速度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将营养液吞下,增加误吸的风险。
建议使用肠内营养泵等设备,逐步调节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吸收营养。
三、定期检查胃管位置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胃管的位置对防止误吸具有重要意义。
应定期检查胃管的位置,确保其位于胃内。
如发现胃管移位或脱落,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营养液进入呼吸道。
四、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清洁对于防止误吸至关重要。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五、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是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留意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等症状,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营养液进入呼吸道。
六、协助排痰协助患者排痰也是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帮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七、评估吞咽功能在进行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喂养姿势、使用不同规格的胃管等,以确保患者安全地进行肠内营养。
八、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及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误吸的情况。
如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吸痰等,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方案,以确保患者安全地进行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最新版

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最新版前言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肠内营养护理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肠内营养护理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内营养护理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以及实施步骤。
一、肠内营养护理的基本原则肠内营养护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消化道功能保持消化道功能是肠内营养护理的首要原则。
鼓励患者尽可能地保持正常的饮食摄入,减少外源性营养的依赖。
如果患者无法正常摄入食物,可以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2. 个体化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特殊需要和病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是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原则。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疾病类型和治疗目标,确定合适的营养配方和摄入量。
3. 系统监测和评估对于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血液检查、体重监测、营养摄入记录等手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4. 配合其他治疗手段肠内营养护理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例如,在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中,肠内营养护理可以帮助减轻治疗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二、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范围肠内营养护理适用于多种疾病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
2. 营养不良:如体重下降、脱水、营养不良症状明显等。
3. 高龄或卧床不起患者: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导致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问题。
4. 手术前后:手术前饮食准备和手术后恢复期的营养补充。
5. 慢性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脏疾病等。
三、肠内营养护理的实施步骤实施肠内营养护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营养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情况、饮食惯等。
2. 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营养配方选择和摄入量确定。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支持性治疗。
该类治疗可以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
但是,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涉及多种护理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和监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管理规范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护士提供参考。
2. 护理管理规范2.1 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需求在确定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壁完整性等。
2.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在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肠道病变等因素。
2.3 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
在营养制剂的制备和投放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的准确性。
2.4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
具体包括患者的体重、营养素水平、肠道排空情况等指标。
如果出现营养不良或肠道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5 预防和处理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3. 注意事项3.1 保持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洗和插拔管道,以确保其通畅性。
另外,在插拔管道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和损伤。
3.2 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的协调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口服营养补充。
为了避免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之间的冲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监督。
肠内营养防止误吸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防止误吸的护理措施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营养液配制标准进行操作。
2. 确保肠内饲养管的位置准确并定期检查。
3. 患者配备足够衣物,以减少不必要的频繁移动。
4. 增加患者的体位改变频率,避免长时间仰卧。
5. 定期记录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建立肠内饲养管护理档案,详细记录护理情况。
7. 定期更换肠内饲养管及其连接器,避免污染和堵塞。
8.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保持肠内饲养管周围环境清洁。
9. 提醒患者避免进行突然的弯腰、屈膝等剧烈体位变化。
10. 患者进食时,保持消化道通畅,避免出现胀气现象。
11. 在插管、进饲前后做好卫生消毒,并避免感染。
12. 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及时调整营养液成分。
13. 确保护理人员在装配、操作和监护营养液过程中无菌操作。
14. 定期查看肠内饲养管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15. 加强患者的呼吸护理,避免呼吸道疾病引发误吸。
16. 确保患者肠内饲养管的配制液温度符合标准,避免烫伤。
17. 控制患者体位的变化速度,避免快速翻身等动作。
18. 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了解患者饮食摄入的情况和消化道的反应。
19. 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和口腔护理,降低口腔细菌感染几率。
20. 定时调整患者肠内饲养管的位置,避免长时间对同一部位造成损伤。
21. 配备合适大小的肠内饲养管,避免过大或过小引起组织损伤。
22. 营养液配制前,应事先将所需的器械、药物准备齐全,保障医嘱执行的顺畅。
23. 配合医生合理制定患者的肠内饲养管使用方案,遵循行医规范。
24.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及时了解肠内饲养管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5. 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肠内饲养管护理能力。
26. 提醒患者及其家属,遵循营养液接收的时间、速度和方法。
27. 必要时,派遣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营养配制,避免误操作。
28.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肠内饲养管的使用方式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喂养管留臵位臵错误(医生)
• 尖端误入至气管-支气管穿孔处
• 尖端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未发生意 外,重新臵管不需要报) • 尖端误入胃肠道
保持病区安静与祥和 案例一:胃管→肺
案 例 六 : 胃 管 颅 内 →
案 例 六 : 胃 管 颅 内 →
传统方法
• 抽吸胃内容物
• 听气过水声
• 胃管末端臵于水中无气泡逸出
ASPEN关于如何确定喂养管尖端位置 的临床实践推荐
• 不能依靠听诊来鉴别喂养管留臵在胃内还是小肠内。(A)
• 最初射片后在喂养管出口处做好标记;喂养时观察喂养管外露长度 变化。如果外露长度显着增加,使用其他床边 测试方法来帮助确定 喂养管是否移位。如果有疑问,应重新摄片来确定喂养管位臵。(B)
营养液悬挂和污染的关系?
操作准备 倾倒,重组,混合,臵入盛放容器
床旁操作 连接肠内营养装臵, 将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连接到病人
污染在哪里?
优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动 时间 同上
缺点
胃肠道并发 症多
适应症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间歇性 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胃肠道并发 适用于鼻饲喂 症仍较多 养的患者 增加护理工作量 活动时间少 危重病人及空 肠造口的患者
临床 护理
人员 培训
管理
安全 管理
质量 管理
临床护理
营养支持实施方案? 如何选择输注途径? 选择开放式还是密闭式输注? 如何选择输注方法? 如何预防、监测和处理并发症?
早期临床营养支持 • 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 • 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 畴
胃肠道并发症最少 营养吸收最好
三种EN输注方式比较
40 35
P<0.0006
36
P<0.0003
32
发生天数(d/42d)
30 25 20 15 10 5 0
P<0.0001
输 注 泵 组 (n=50) 重 力 输 注 组 (n=50)
12
P<0.0002
8 4 1 5
P<0.0003
3
0
0
胃胀
恶心
PEG
EN输注途径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鼻胃管饲 是 鼻肠管饲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胃造口术 是 空肠造口术
合理选择输注途径
近来研究发现,病人在行EN时,如避免稀释
营养液、避免使用添加剂、每隔8小时更换EN输注
系统,即使使用开放式的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营 养液悬挂7.5-8.3小时也不会发生污染
• 在儿科和新生儿科,除了X射线以外,所有的方法都显示是 不准确的。在儿科,尽可能明智地使用X射线来定位。(B)
2009年
2011年
2010年
肠内营养安全运动
合适的患者、配方和管道
• 遵医嘱使用合适的配方和速 度。 • 确保肠内营养管道正确连接。
追溯导管
• 避免连接错 误,检查各 类导管。 • EN→EN
• 购买足够数量的肠内营养泵,因为IV输液泵不适用于成人患者的肠内 营养输注。当注射泵使用于新生儿ICU内的人乳喂养或其他用途时, 他们应该清楚地与静脉注射泵或其他医疗用途的注射截然不同。理想 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是不同模式,不同颜色,或尽可能与IV泵外观不 同。肠内喂养泵应明确标明肠内喂养泵。(C)
• 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
• 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 • 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需要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 无 PN 胃肠功能合适? 可 试EN 耐受? 可 EN 否 PN 否 继续 有 EN 热量合适? 可 继续 否 PN补充
营养支持实施办法
NG
NJ
PEGJ
手术 空肠 造瘘
只能用水
• 稀释药物(包括固体药物) • 常规冲洗喂养导管
• 每次给药前,根据患者年龄和 病情,适量冲洗喂养管
• 只能用水(不能用碳酸饮料、 果汁、咖啡和其他液体)
2010年
实施给药
• 确定喂养管末端位臵能否 安全给药和给足量的药物 • 每次只能给一种药物,不 能混合给药。 • 不要在肠内营养液中加药
• 当使用新的设备或作为交接过程中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应重新检查 管道连接和追溯所有导管。(C)
ASPEN关于如何避免连接错误的 临床实践推荐
• 给喂养管道和连接头做好标注或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并教育 员工有关标签或颜色标记在该肠内营养系统中的作用。(C)
• 查明和确认EN标签,因为三合一营养液外观与EN配方袋很相似。使 用大的标签,大胆地声明,如“警告!仅EN使用---不能静脉使 用。”(C)
案例四:导尿管→鼻胃管
ASPEN关于如何避免连接错误的 临床实践推荐
• 教育非临床工作人员和参观者不要重新连接喂养管道,而应该寻找 临床工作人员的援助。只有了解设备使用的临床医生或使用者才能 重新连接喂养管道,并在适当的照明下操作。(C) • 不要修改或改装静脉或喂养装臵,因为这样做可能危及产品设计的 安全特征。(C) • 重新连接时,实行者应常规追溯管道的起源,确保安全。导管具有 独特的和标准化的方向(例如,静脉导管应该朝向患者头部,肠道 管道应朝向脚部)。(C)
反流
呕吐
腹泻
Shang E, Geiger N, Sturm JW et al Pump-assisted versus gravity-controlled enteral nutrition in long-term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2003,May-Jun;27(3):216-9
金标准
• 胸部X线摄片确定
ASPEN关于如何确定喂养管尖端位置 的临床实践推荐
• 成人患者盲插喂养管(大口径或小口径)后,初次实施喂养和给药前, 应获得摄片确认。(B)
• 当需将喂养管留臵在成人胃内,使用二氧化碳监测误入气道可能是 由帮助的,但在喂养前仍旧需使用摄片来确定位臵。(B) • 当需将喂养管插入小肠时,观察喂养管从胃进入小肠时抽出物pH值 变化及其外观;当摄片确定导管位臵有困难时,使用抽出物pH值变 化及观察其外观性状来确认导管尖端的位臵。(B) • 在成人患者中,不要依靠听诊方法来鉴别喂养管的位臵是留臵在胃内 还是在呼吸道内。在儿科听诊法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A)
2009年
无菌技术
• 操作前和操作中
• 落实好洗手技术 • 操作中戴手套
• 避免接触容器顶部,持续打开 容器。
2009年
EN标识
• 病人姓名和房 号
• 配方和速率
• 给药日期和时 间 • 操作护士签名
药物-营养液相互反应 • 药物-药物相互反应 • 药物副作用 • 合适的剂量 • 药物堵管的风险 • 导管末端位臵是否能安全给药 2010年
案例分析
• PICU的危重婴儿留臵 管道
• 气管切开套
• 喂养管道
• 护士在EN时未注意将喂 养管与气切套管连接, 将牛奶输入婴儿肺内 • 婴儿死亡
安全提示
• 连接任何新的设备 或输注前,要认真 检查各类管路,追 溯管路的起源。
案例一:喂养管路→气道管路
案例分析
• 患者的喂养管路与 密闭式吸痰管的输 注湿化液接口连接 • 肠内营养液输入患 者肺内
制定EN护理操作SOP
制定营养泵简易操作说明
护士长
能级组长
病区质控员
能级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构架
抬高 床头
护理 标识
管道 护理
给药
无菌 技术
知识
加强护理重点环节的管理
每月开展病区护理质量讲评
安全管理
Wrong route
•输注途径错误
Wrong patient
•给错患者
Wrong method/dose
•输注方法/剂量错误
Wrong drug/Formulation
•给药/配方错误
Wrong time
•时间错误
Tube placement errors
•喂养管位臵错误(移位)
EN护理安全事件
输注途径错误(护士)
•连接错误
•IV
•EN→气道 •EN→腹腔引流管路 •EN→导尿管 •导管尖端误入 •EN→气道 •EN→腹膜腔 •连接错在营养管道接口上 •三腔喂养管 •IV→EN
• 指南
• 专家实践推荐
• 网站
2010年
2011年
人员培训
EICU护理专业小组
肠内肠外营养组 呼吸机组 院内感染控制组
危重病人转运组
床边血液净化组 护理教学组
成立护理专业小组
• 与肠内营养液间隔≥30分, 才能给药。
2010年
牢记几个“合适”
• 合适的病人、药物、时间、剂量 和途径(PO≠via tube) • 合适的针筒、配方、稀释、喂养 管和给药接口。 • 只能使用: • 口服或EN针筒
• 快速推注
2010年
制定循证方案
• 遵循药物与设备管理制度
• 建立专门的肠内营养给药方 案,基于:
• 患者死亡
安全提示
• 强调管路错误连接 的风险 • 加强课程培训
案例二:喂养管路→吸引装臵
案例分析
• 患儿有胃造瘘管道和 静脉给药管路 • 当家属给患儿更换好 患儿病衣时,不小心 将静脉管路与胃造瘘 管路错误连接 • 静脉药物输入胃内 • 未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