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pdf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语文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2.D3.B4.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
精致:精巧细致。
语境说的是书名,强调新颖,应选“别致”。
等待与“期待”比较,“期待”比“等待”多了“期望”之意。
语境有期望之意,应选“期待”。
忌惮:畏惧;惧怕。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语境是书商与读者的关系,谈不上畏惧,应选“顾忌”。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意在强调小说题目与结构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错,本文主要说的是明清小说的一书多名现象,意在强调小说题目的重要。
B.“普通大众更愿意给小说更改书名”错,原文“小说地位向来很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而就少有顾忌,常随意改易书名”说的是小说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
C.“一般不会考虑其他读者的阅读感受”于文无据,原文“书商或编辑作为特殊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书名”强调的是书商或编辑作为读者有阅读体验的差异。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B.“体现当时国人对开港通商的反感”错,由原文第五段“鸦片战争爆发,国人开始产生海洋意识,为更能吸引读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咸丰本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可知。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连贯的能力。
“风月宝鉴”的“鉴”有借鉴、警醒之意,故第一空应填②;“悼红”“金陵十二钗”都指的是女子,故第二空应填③;“红楼梦”“红楼”命名富有诗意,“梦”暗扣人物命运的主题,故第三空应填①。
故选B。
5.D6.A7.C8.①大地和天空苍茫、澄澈;②田里庄稼丰收,充满生机;③山上五彩缤纷。
9.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混迹”“收拾”等词赋予鸟雀以人的形象特点,生动体现它们与人类共享丰收的喜悦;把鸟雀比作“蹦跳的火焰”“迷离的浪花”,形象体现它们在田间跳跃的姿态、在霜色中若隐若现的群体形象。
山东省2019 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山东省2019-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卷(二)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3分)历史的“层次”王立群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cuàn( )改,(意图/企图)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大众,而人们又常常把这些作为审美依据。
但“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②“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③“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④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
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
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bāo( )贬。
⑤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优题速享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2019年山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及答案

2019年山东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一、(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3分)
①姓氏绝不仅仅是ー种名号,它所(反映/反应)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xī(),更深入。
②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潮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奴、均、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③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ロ(增值/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④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
2020年山东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语文模拟及答案

2019年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
顾名思义
....
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满目。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
【学业水平】山东省2019年夏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补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中国古代家书文化高小慧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满目....。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夸夸其谈....,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没有恒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
【甲】
⑨历史文献(常常 / 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
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
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
可见,人们接受的历史不一定是“记录的历史” ,更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 ,其中,一
个重要的环节是“传播” 。从这个意义上讲, “文学”对历史的阐释有时会大大超过“历史”
对历史的阐释。 “真实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不一定会为人信服, “传播的历史”反倒大受
追捧,某些曲意传播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接受的历史”的唯一模式。特别是当下,利
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
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④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 ,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
件的本身太复杂, 太庞杂, 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 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
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
C. 企图 往往 沿袭 D. 意图 常常 沿习
3. 将下列内容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尽
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用大众传媒的工具, 警如电影、 电视剧等,对历史的传播力量更为强大,由此不得不引起我
们更深远的思考。
1. 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
(1)cu àn( ) 改 (2)b āo( ) 贬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A. 意图 往往 沿习 B. 企图 常常 沿袭
改,( 意图 / 企图)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大众, 而人们又常常把这些作为审美依据。 但“历史”
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 ,二是“记录的历史” ,三是“传播
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
②“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
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
但是, 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
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
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⑧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
现实并不
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
,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
5. 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历史”的一种
另类解读。
B. 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人物的偶像化, 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 因而受到
婚恋观的冲突等等。 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 “解读的历史” 带来了两种倾向: 批判琴挑和神化
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
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⑩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 “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
1/ 8
山东省 2019-2020 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山东省 2019-2020 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考前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 35 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13 分)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①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 是一般人的误解。 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 cuàn( )
述文字上透露了 “真实的历史” 的部分原貌。 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 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⑥“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⑦宋元明清直至今天, 大量的戏剧、 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说明此
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
bāo( ) 贬。
⑤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
“记录的历
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
马相如的辞赋, 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 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 只是在个别叙
③“记录的历史” 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 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
比如《史记》 。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
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
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
也就是“真
实的历史”。
B.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 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
往往有较大差别。
C. 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
史学家记录的历
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 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
【乙】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
。【丙】所以,经过数百年的
(沿习 / 沿袭) , 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
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