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

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

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

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

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

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

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

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

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

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

”合一剂汤与之。

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读书笔记:郗愔再次登场,每次登场都是负面形象,这次因为迷恋天师道,吃符箓太多,导致肠胃不畅而得病,由此可见,当时一大批士大夫迷恋道教炼丹之术。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主要做三件事:饮酒,服药,清谈。

当时的人服用一种药石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

据说服用后可以娇美姿容,延年益寿,其实却使人脾气暴躁,过早衰亡。

可惜!可叹!可悲啊!《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

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

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

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

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

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

于是,吾静心两日,于今日辰时开卷。

本书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触动我的竟是”读书使人成熟,讨论使人丰富,写作使人严谨”。

读、思、写三者,岂可缺一?于是,我便写了这个,也望借此与诸君相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

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赎了出,不久后又任命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将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种做法。

首先,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即便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人情。

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的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也切不可因为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人身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应侑的是积极向、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

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必须看不到东西呀。

”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全书依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经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中国礼貌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齐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

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可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我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

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向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

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

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

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

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

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__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__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

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第1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收录了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典故、寓言、兴讽及譬喻等,以及人物评价和训诂解说等等。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采与风度。

读完《世说新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启示。

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给人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

通过这些古代的人物形象和奇闻轶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古代人的风雅和品行修养。

书中描绘的文人雅士,风度翩翩,谈吐风流,让人感叹古代人的高雅风范。

他们在言谈之间展现着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书中的寓言故事和譬喻典故,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通过这些譬喻和寓言,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启迪心智,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书中的兴讽和训诂解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还能让人在娱乐中获益,增长见识。

通过对古代兴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世说新语》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风度,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养。

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更加博学多才,修身养性。

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2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东晋文化风貌的文学作品,它集中了作者刘义庆对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物的言谈举动进行整理和评述。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当今社会生活有所启迪。

在《世说新语》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其中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了。

这些人物有的忠臣义士,有的奸佞小人,有的风雅文士,有的庸陋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之雅量
本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

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若,应付自如。

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

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

例如第35则记谢安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如果怒气使人面带怒容,这就有失风度,不好。

本篇记载了一些豁达处世、宽容待人的事例,受到困辱打骂也不发火,不吵骂,更不动手报复。

例如第18则记久负盛名的褚季野旅居驿亭时被亭吏驱移牛屋下住宿,后来县令了解原委,“于公前鞭挞亭吏”。

对这前后两种态度,褚季野表现得襟怀磊落,“言色无导,状如不觉”。

第9则记裴遐在宴会上因饮酒事被人拽倒在地,爬起来后,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

例如第2则记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第29则记桓温欲诛谢安、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两人对比,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

在突发事变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也是气量宽宏的表现。

例如第1则记顾雍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时,虽然心里痛苦不堪,“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可是终于能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

第28则记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

除此以外,只要没有虚伪的表现,纯任自然,不为外物所累,都可以看成雅量。

例如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吝惜财物;不怕丢失官职;保
持真诚直率,不做作;等等。

第19则记郗家到王家选女婿时,王家子弟“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这正是直率、不掩盖、不做作的很好写照。

第15则记祖士少和阮遥集二人各有嗜好,虽然同是为外物所累,可是前者处置失当,被人看见而“意未能平”,后者处置得宜,在人前仍“神色闲畅”,相比之下,人们就
认为后者有气量。

真正有雅量的名士,确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修养,值得肯定。

但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有一些士族名士所讲究的魏晋风度实际是假装的。

有的故作旷达,有的不过是脸皮厚而已。

(一)能藏能敛,情感深蕴。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

(三)面对险象,处之泰然。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这篇短文通过顾雍面对儿子死去,自己却神色不变,颜色自若。

表达了顾雍参透生死,对生命形式的超越。

当我们突然接到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我们会大惊失色,会痛哭流涕,会黯然神伤,会悲伤泣血。

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去世让我更加孤单
和清醒。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永远陪着你的全部生命,他们只能陪你走完一段路程,而剩下的路只能你自己慢慢独行。

面对他们的死亡,我们到底如何面对呢?顾雍的声色自若,当然不是他的冷酷无情,而是他对生命的顿悟和对人生的参透,死去的人最大的愿望应该是活着的人好好的活着,而不是在他去世的阴影里孤独终老。

面对死亡,应该坦然面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个赤裸裸的婴儿,生命本来没有不同,可是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却有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人生信仰,对生命有着不同的解读。

雅量是一种胸襟,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襟抱。

当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看到了他的从容,他的优雅,他对世俗的蔑视,对王权的嘲讽和对礼教的轻蔑。

我是宇宙王,我是这个世界的王,什么也不能是我屈服。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裁用于心。

读雅量,学会宠辱不惊,学会处之坦然,学会去参悟生死,参悟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