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

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解剖学基本术语,如骨骼、肌肉、器官等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人体的主要骨骼结构,识别并了解其功能。
3. 学生能够概述人体的主要肌肉群,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4.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等,并理解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正确进行骨骼和肌肉的绘图。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型、图像和实物,进行人体结构的识别和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和健康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人体结构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 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提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视。
3. 学生通过学习解剖学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解剖学基础。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 骨骼、肌肉、器官的定义及功能- 人体解剖位置的描述2. 骨骼系统- 骨骼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主要骨骼的识别及功能,如颅骨、脊椎、四肢骨等3. 肌肉系统- 肌肉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主要肌肉群的识别、位置及功能,如四肢肌肉、躯干肌肉等4. 器官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主要器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协调作用5. 解剖学实践操作- 骨骼、肌肉、器官模型的观察与分析- 骨骼和肌肉绘图技巧- 器官系统的实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解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骨骼系统概述第二课时:主要骨骼的识别及功能,肌肉系统概述第三课时:主要肌肉群的识别、位置及功能第四课时:器官系统概述,消化、呼吸系统第五课时: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解剖学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生物学》(初中版)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内容列举:1.3.1 骨骼与肌肉;1.3.2 器官系统;1.3.3 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
3. 熟悉人体的轴与面、切面和断面。
4. 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5. 掌握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定义和分类研究方法和技术2.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术语的定义和应用方位术语的表示和理解3. 人体的轴与面、切面和断面轴的分类和特点面的分类和特点切面和断面的概念和应用4. 骨骼系统骨的分类和结构骨连接的类型和功能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5. 肌肉系统肌肉的分类和结构肌肉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肌肉的名称和位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2. 演示法:展示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的质量。
4. 考试成绩:进行笔试或实践操作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解剖学基础》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2. 模型: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模型。
3. 图片和图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资源(续)5. 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6. 虚拟解剖软件:利用虚拟解剖软件,让学生进行虚拟解剖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2课时章节二:2课时章节三:2课时章节四:2课时章节五:2课时章节六:2课时章节七:2课时章节八:2课时章节九:2课时章节十:2课时八、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问题或图片等,引发学生对解剖学兴趣和思考。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研究必备欢迎下载教师备课笔记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学科解剖学基础姓名年级研究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研究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二)人体剖解学开展简史(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2)面:程度面、矢状面、冠状面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五)研究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进修必备欢迎下载备课教案【课题】第1、二章细胞、根本组织(一)上皮组织【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2、了解细胞的形状、腺上皮和腺的特性、上皮组织的非凡结构。
【第2—3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旧课二、授课(一)细胞1、细胞的形状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供给,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经由过程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2)被覆上皮的分类a、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特地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首要身分所构成自力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解剖学基础教案

解剖学基础教案1、全国医药卫生类农村医学专业教材2、解剖学基础3、主编王之一、王子彪4、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5、第二版【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掌握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3.了解内脏的组成、位置、功能及内脏器官的一般结构。
4.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5.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6.掌握成人骨的数目和分类。
7.掌握长骨的形态特点。
8.掌握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9.了解骨连接的方式10.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11.掌握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
12.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
13.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14.掌握肌的辅助装置。
【手段与方法】1.电子幻灯片教学为主,配合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分配】3学时。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难点:内侧与外侧,内与外的区别;骨的构造;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肌起、止点及作用形式的理解;肌的辅助装置滑液囊与关节的滑膜囊的区别;腱鞘的位置及层次结构。
重点: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和面;骨的分类;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及其运动;肌的形态和构造。
进展: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腱鞘炎。
【自学内容与要点】人体解剖学发展概况,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内脏的一般结构;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发生和发育;滑膜关节的分类以及滑膜关节的动脉、淋巴管和神经。
【教学内容】一、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二)、人体解剖学的范围及分科(三)、解剖学发展简史(四)、常用解剖学术语(五)、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与畸形(六)、了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二、运动系统总论(一)、骨学1.骨的分类2.骨的构造3.骨的功能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5.骨的发生和发育概况6.骨的可塑性(二)、关节学1.纤维连结2.软骨连结3.滑膜关节(1)关节的基本结构(2)关节的辅助结构(3)关节的运动(4)关节的分类(三)、肌学1.肌的形态和构造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3.肌的命名法4.肌的辅助装置【课后小结】1.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
解剖学基础教学教案

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结构特点、功能及相互 关系。
临床应用举例分析
1 2
骨折愈合过程
通过解剖学知识,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 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 诊断和治疗策略。
3
内脏器官疾病的外科手术入路
如肝脏、肾脏等器官疾病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解剖 学依据。
。
关节类型
包括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和纤维关 节,其中滑膜关节具有关节腔,活 动性大,是主要的运动关节。
运动方式
根据关节的结构和特点,运动方式 可分为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肌肉分布及功能
肌肉概述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 分,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 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三类。
肌肉分布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 干和四肢,附着于骨骼上 ,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人 体运动。
08 泌尿系统、生殖 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解剖学
泌尿系统组成和功能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功能
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 前列腺和阴茎等,具有产生精子 、分泌雄性激素和维持男性第二 性征等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
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分布于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氧气和营 养物质。
微循环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实现氧气、营养物质和代 谢废物的转运。
07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脑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 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小脑位于颅后窝内,是躯体运动的调节 中枢;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是连接脊髓和间脑的桥梁。
解剖学基础 教案

解剖学基础教案标题:解剖学基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解剖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人体系统的运作。
教学目标:1. 理解解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 能够应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人体系统的运作。
教学重点:1. 解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解剖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解剖模型或图表。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学生练习册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人体系统的图像。
2. 提问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剖学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30分钟):1. 解释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介绍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如器官、组织、细胞等。
3. 分别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展示解剖模型或图表,向学生演示人体各系统的结构。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体系统,利用解剖模型或图表,展示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3. 学生练习:发放学生练习册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剖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对所选人体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讨论人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3.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并强调其在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解剖学的了解,并准备下节课的相关问题。
评估方法:1. 学生练习册和练习题的评分。
2. 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价。
3.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参观解剖实验室或医学博物馆。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1 人体概述介绍人体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应用讲解人体的组成和分部1.2 人体的轴与面讲解人体的主要轴线(垂直轴、水平轴)介绍人体的标准断面与额状面、矢状面、水平面1.3 人体的器官系统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讲解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运动系统2.1 骨骼系统讲解骨骼的组成、功能和分类介绍骨的构造、生长和代谢2.2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讲解关节的运动原理和常见疾病2.3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介绍肌肉的神经支配和运动原理第三章:神经系统3.1 概述介绍神经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应用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2 中枢神经系统介绍脑和脊髓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3 周围神经系统讲解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丛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弧的组成第四章:内分泌系统4.1 概述介绍内分泌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应用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2 主要内分泌腺介绍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4.3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讲解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介绍内分泌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第五章:心血管系统5.1 心脏讲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血液循环途径介绍心脏的跳动和心脏传导系统5.2 血管系统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血管的分类和血液循环的调节5.3 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讲解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生活方式第六章:呼吸系统6.1 呼吸道介绍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与功能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和保护机制6.2 肺讲解肺的结构、功能和肺泡的换气过程介绍肺通气与肺换气的调节及呼吸道的卫生保健6.3 呼吸系统的疾病讲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呼吸系统的疾病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第七章:消化系统7.1 口腔与消化管介绍口腔、咽、食管、胃和肠的结构与功能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7.2 消化腺讲解唾液腺、胰腺、肝脏等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介绍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以及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7.3 消化系统的疾病讲解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消化系统的疾病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第八章:泌尿系统8.1 肾脏讲解肾脏的结构、功能和尿液的形成过程介绍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尿液的浓缩与稀释8.2 泌尿道介绍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与功能讲解尿液的排出和泌尿道的卫生保健8.3 泌尿系统的疾病讲解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泌尿系统的疾病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第九章:生殖系统9.1 男性生殖系统讲解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男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男性的生殖过程和生育调节9.2 女性生殖系统讲解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介绍女性的生殖过程和生育调节9.3 生殖系统的疾病讲解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生殖系统的疾病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第十章:皮肤及附属结构10.1 皮肤讲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皮肤附属器官介绍皮肤的再生和护理知识10.2 附属结构讲解毛发、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及其预防10.3 皮肤的健康与疾病讲解皮肤病的分类、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皮肤保健和预防皮肤病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人体的基本结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2. 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3. 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弧的组成4.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5. 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6. 呼吸系统的呼吸道、肺的结构与功能7. 消化系统的口腔、消化腺、泌尿系统的肾脏以及生殖系统的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8. 皮肤及附属结构的皮肤、毛发、皮脂腺、汗腺的结构与功能难点:1. 神经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弧的过程2.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机制及其与神经系统、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3. 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的跳动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4. 呼吸系统的呼吸道、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机制5. 消化系统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和作用6. 泌尿系统的尿液的形成、排出以及泌尿道的卫生保健7. 生殖系统的男性和女性生殖过程、生育调节以及生殖器官的疾病8. 皮肤及附属结构的皮肤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及其预防。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

《解剖学基础》教案-上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述1.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1.2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3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2.1 方位术语2.2 人体解剖学的分部2.3 人体解剖学的平面和切面2.4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人体的轴与面3.1 人体轴的概念和分类3.2 人体面的概念和分类3.3 人体轴与面的相互关系3.4 人体轴与面的实际应用第四章:人体器官系统简介4.1 运动系统4.2 神经系统4.3 内分泌系统4.4 循环系统4.5 呼吸系统4.6 消化系统4.7 泌尿系统4.8 生殖系统第五章: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老化5.1 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5.2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5.3 老化的过程和特点5.4 老化的影响因素第六章:人体运动系统解剖6.1 骨骼系统6.2 关节系统6.3 肌肉系统6.4 运动系统的发育与老化第七章:神经系统解剖7.1 中枢神经系统7.2 周围神经系统7.3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老化7.4 神经系统的疾病与功能检查第八章:内分泌系统解剖8.1 主要内分泌腺体8.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调节8.3 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与老化8.4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九章:循环系统解剖9.1 心脏解剖9.2 血管解剖9.3 循环系统的发育与老化9.4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章:呼吸系统解剖10.1 呼吸道解剖10.2 肺解剖10.3 呼吸肌与呼吸调节10.4 呼吸系统的发育与老化10.5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解剖11.1 口腔与咽部解剖11.2 食管解剖11.3 胃解剖11.4 小肠与大肠解剖11.5 消化腺解剖11.6 消化系统的发育与老化11.7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二章:泌尿系统解剖12.1 肾脏解剖12.2 输尿管解剖12.3 膀胱解剖12.4 尿道解剖12.5 泌尿系统的发育与老化12.6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三章:生殖系统解剖13.1 男性生殖系统解剖13.2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3.3 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老化13.4 生殖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四章:脉管系统解剖14.1 淋巴系统解剖14.2 血管系统解剖14.3 脉管系统的发育与老化14.4 脉管系统的疾病与检查第十五章:人体局部解剖与断层解剖15.1 头部与颈部局部解剖15.2 胸部局部解剖15.3 腹部局部解剖15.4 背部与骨盆局部解剖15.5 四肢局部解剖15.6 断层解剖学基础15.7 常见断层解剖图像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笔记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学科解剖学基础年级姓名【课题】绪论【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解剖学术语;2、熟悉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学习解剖学的观点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极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授课(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三)人体的组成及分部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四)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2、人体的轴和面:(1)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2)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3、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五)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第一、二章细胞、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第2—3 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细胞的结构、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2、了解细胞的形态、腺上皮和腺的特点、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授课(一)细胞1、细胞的形态2、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a、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b、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2)被覆上皮的分类a、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独立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游离面:微绒毛、纤毛(2)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3)基底面:基膜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基本组织(一)结缔组织【第4—5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固有结缔组织的成分;2、熟悉软骨组织、软骨的一般结构、结构特点;3、掌握血液的组成及正常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授课结缔组织的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一)固有结缔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2、细胞间质(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基质2、致密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很少,主要有成纤维细胞。
3、脂肪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1、软骨组织的一般结构:由细胞间质和软骨细胞构成。
2、软骨的分类及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骨组织1、骨组织的基本结构:细胞间质、细胞2、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结构特点:(1)骨密质: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2)骨松质(四)血液与血细胞的发生1、血液:成人血液总量约有5L,占体重的7%。
(1)血浆(55%):相当于细胞间质,去除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
(2)血细胞(45%)a、血细胞的种类及正常值:男:(4.0~5.5)×1012/L,血红蛋白:(120~150)g/L (a)红细胞(RBC)女:(3.5~5.0)×1012/L,血红蛋白:(110~140)g/L中性粒细胞:50~70%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3.0%(b) 白细胞(WBC):(4.0~10.0)×109/L 嗜碱性粒细胞:0~1.0%无粒细胞淋巴细胞:20~30%单核细胞:3~8%(c) 血小板:(100~300)×109/L2、血细胞的发生概述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基本组织(三)肌组织【第6—7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分类和分布;2、了解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收缩原理和收缩形式;3、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新课:二、传授新课肌组织的组成、结构肌组织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一)骨骼肌1、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每条肌原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A带和I带在A带中部有一H带,H带正中有一M线;I 带中部有一Z线,每个肌节包格1/2I带十A带十1/2I带。
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形态结构单位。
2、骨路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节(2)横小管(3)肌质网:三联体(二)心肌:不随意肌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心及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
1、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闰盘2、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二联体(三)平滑肌主要由平滑肌构成: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
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基本组织(四)神经组织【第8—9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组织的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传授新课: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一)神经元1、形态结构神经元是特殊类型的具有胞突的细胞。
其形态多样,但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部分。
2、神经元的分类(1)按突起的数量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2)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3)按释放的神经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
3、突触:(1)概念: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触点。
(2)类型:分电突触和化学突触(3)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二)神经胶质细胞(三)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郎飞节2、无髓神经纤维:(四)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的神经末梢2、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末梢、内脏运动末梢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第三章运动系统(一)骨和骨连结概述【第10—1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2、熟悉骨的化学成和物理特性;3、掌握骨连结的分类、关节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传授新课: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躯干骨(一)骨的分类颅骨四肢骨骨密质骨质(二)骨的构造骨松质骨膜红骨髓骨髓黄骨髓(三)骨的理化性质:有机质、无机质(四)骨连结1、直接连结: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结合。
2、间接连结(关节)(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2)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盘、韧带等。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环转。
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第三章运动系统(二)躯干骨骨及其连结【第14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躯干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骨性标志;2、理解躯干骨的连结与功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传授新课: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块。
(一)脊柱(1)椎骨:颈7、胸12、腰5、骶1、尾1.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a、颈椎:有横突孔、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第七颈椎(隆椎);b、胸椎:棘突细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c、腰椎:椎体特别长,棘突短而宽,向后平伸,棘突间隙较宽;d、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e、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2)椎骨的连结:主要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1)椎间盘:为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连结,由髓核和纤维构成。
长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2)韧带:短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3)滑膜关节:椎骨间的关节有关节突关节和寰枢关节(3)脊柱的整体观1)前面观:椎骨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从骶骨耳状面以下又渐次缩小;2)侧面观: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3)后面观:棘突纵行排列在后正中线上。
(4)脊柱的运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二)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1、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角:两侧平对胸前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肋:肋骨、肋软骨▲肋弓:3、胸廓的整体观前后略扁,上窄下宽,有上下两口4、胸廓的运动:主要参与呼吸运动三、巩固小结四、作业【课题】第三章运动系统(三)上肢肢骨及其连结【第15—16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体表标志;2、理解上肢骨的连结及功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传授新课(一)上肢骨:每侧共32块前后两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末端为肩峰;1、肩胛骨:三个缘:内侧缘、外侧缘、上缘,外侧有一突起,称喙突;三个角:上角、下角分别平对第二肋和第七肋,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外侧角有一浅凹称关节盂。
2、锁骨:呈“~”形,内侧为胸骨端,外侧为肩峰端,中、外1/3易骨折。
3、肱骨:上端为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是肩部的最外侧点);外科颈,易发生骨折;肱骨体部,有桡神经沟;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外侧髁。
4、桡骨:上端有桡骨头、关节凹、下方为桡骨颈、下端膨大,有腕关节面,内侧面有尺切迹,外侧为茎突。
5、尺骨:上端膨大,前面为滑车切迹,后方为鹰嘴,前下方为冠突,下端有尺骨头,后内侧的为茎突。
6、手骨:(1)腕骨:共8块短骨,分别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掌骨:共5块,为长骨,为第1~5掌骨。
(3)指骨:共14块,为长骨,拇指为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分别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除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外,主要有: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1)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肌腱穿过;(2)运动: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易损伤和脱位。
2、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的上端连结而成。
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3、桡尺连结:包括桡尺近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和桡尺远侧关节。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脘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三、巩固小结四、作业备课教案【课题】第三章运动系统(四)下肢肢骨及其连结【第17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及体表标志;2、理解下肢骨的连结及功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传授新课(一)下肢骨:每侧各31块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三骨融合部有一深窝称髋臼,下方的大孔称闭孔。
(1)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结节、髂窝、弓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