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本文以《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为标题,旨在探讨如何准确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强,许多中国特色的词语也逐渐被英语说者使用。
然而,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很大,甚至很难将一些中国词语精确地翻译成英文,而这对于英语文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为了更好地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英语翻译策略,使其更加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特征。
首先,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文体表达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由于中文和英语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特别是文体表达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异,在翻译时必须特别关注。
比如,中国词语既可以用普通话及地方方言表达,但英语却不能,因此,必须使用适当的语法和句式来表达中国文化特征。
其次,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词汇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策略。
在词汇翻译中,必须考虑文化的差异。
比如,中国特色的词语有“天降宝”,而英文可以用“blessing from God”来表达它的意思,因为这种文化差异不仅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特征,而且也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逻辑思维来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由于英文和汉语逻辑思维方式不同,在翻译中也存在差异。
因此,必须正确使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表达中文,以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特色。
最后,本文将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文化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
在文化翻译中,文化差异往往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文化环境为前提,正确使用语言表达中文的文化背景,使之更能够准确地表达中文的特征。
综上所述,本文在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英译策略来翻译中国特色词语方面,主要涉及文体表达、词汇翻译、逻辑思维及文化差异等。
通过正确运用英译策略,可以使中国特色词语更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特征,更加适宜地传播到外国文化环境下。
浅析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问题

【摘要】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
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
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不折腾”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策略;解释性翻译一、引言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不折腾”一言既出,立即成为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
针对“不折腾”的英译,各界人士纷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很快就产生了许多版本的英译。
但是,任何版本似乎都没能涵盖胡总书记所言的“不折腾”一词的丰富内涵,在英语词汇中似乎也很难找到一个既达意又传神的对应词语。
于是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现场翻译干脆直接用“不折腾”的汉语拼音“bu zheteng”作为英译。
人们甚至预言,“bu zheteng”将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语收入英语词典。
“折腾”一词在汉语里本是个普通的口语化的词,胡锦涛总书记将它用在庄严的政治场合,朴素亲切,熟悉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人都明白其含义,但在对外宣传中,要想让外国朋友也了解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不折腾”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折腾”的英译再次提出了如何有效处理中国特色词语的外宣英译这个课题,而中国特色词语的外宣英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考察比较并评析中国主流英语新闻报刊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China Today(《今日中国》)和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如Time(《时代》)和Newsweek(《新闻周刊》)对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译方法或策略,以期给“不折腾”的英译以方法上的启示并以此就教于同行。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中文摘要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ranslationAbstract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步伐,中国特色词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在变得越来越多,这对英语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方法研究可以说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特色词语的英文翻译是基于中国特色词语的特点,结合文化、政治、经济等实际情况进行翻译的。
对于这一点,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有按原文词语翻译,也有按一定策略结合文化背景翻译。
根据英译汉的原则,英语翻译中应恪守原文的表达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语篇的文化魅力,将汉语译成英语。
但是,面对中国特色词语,很多英译汉者觉得难以精准表达汉语,往往只能达到简单的译文效果,缺乏中国特色文化的色彩。
因此,基于形式学和文化学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若干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策略。
如汉字阐发方法、词语整合分析法、符号翻译法、组合式翻译法等。
汉字阐发方法,是指从汉字字义的综合分析出发,引申出所涉及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而将中国特色词语英译为相应的英文。
例如,中文“家校互动”,用英文可翻译为“school-family collaboration”。
词语整合分析法,是一种把中国特色词语的含义融入英语句法、语法结构和表意结构中的一种方法。
例如,中文“结对帮扶”,英译为“ pair-assisted help”,表达了整体含义。
符号翻译法指英译中使用特殊符号或英文缩写等让人们可以轻易理解中文说法的翻译方式。
例如,中文“护理老人”可英译为“eldercare”。
组合式翻译法指基于文化背景,将中文词组中的关键字用英文准确地译出来,并通过对关键字的组合,表达出中文的完整意思。
例如,中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英译为“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表达出整体意思。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特色新词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这些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创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然而,如何准确、恰当地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成为了当前翻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借译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提供更为准确、规范和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促进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交流。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词英译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词的概念及分类中国特色新词,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新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源于汉语的创新词汇、外来语的音译或意译、以及网络流行语等。
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词汇:这类词汇是基于汉语自身的构词规则和语义演变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这些词汇都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政策、经济或社会现象而产生的。
外来语音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词汇被引入汉语,并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为中文词汇。
例如,“咖啡”(coffee)、“披萨”(pizza)、“迪斯科”(disco)等。
外来语意译:除了音译外,许多外来词汇也被直接意译为中文,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浅谈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在中国语境下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特定意义的词汇。
这些词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需要综合考虑其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语言特点,力求在其他语言中传达出相同的意义和情感。
本文将就翻译中国特色词汇进行浅谈。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1.文化内涵丰富。
中国特色词汇通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家和万事兴”、“礼尚往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词汇都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
2.意蕴深远。
中国特色词汇的意蕴往往非常深远,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来理解。
“大道至简”、“行云流水”、“博大精深”等词汇都包含了中国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3.语言表达独特。
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方式往往独特而富有文学感,具有诗意和文学性。
“风花雪月”、“长风破浪会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词汇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学价值。
1.保持原汁原味。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应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不仅仅是翻译词义,更要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家和万事兴”可以翻译为“harmony brings prosperity”,但这种翻译可能无法传达出其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2.注重语境和情感。
中国特色词汇往往与特定的语境和情感紧密相关,翻译时需充分考虑其所处的语境和情感,力求达到语境适应和情感共鸣。
“礼尚往来”可以翻译为“reciprocity”,但如果不加以解释,可能无法传达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3.兼顾语言优美和表达精准。
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方式往往很美妙,翻译时既要兼顾语言优美,又要保持表达的精准。
“风花雪月”可以翻译为“scenery of wind, flower, snow and moon”,但这种翻译可能无法传达其中的诗意和唯美之情。
浅析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
中国文化负载词汇是指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和特点的词语,翻译
这类词汇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首先,要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这些词汇往往包含着中国
人对于事物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因此需要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背景来把握其准确的翻译。
其次,要注重保留词汇的特色和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
原词的音韵、形式和语感,以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比如,对于一些有
象形意义的词汇,可以尽量采用音译的方式,并在翻译中解释其具体含义。
此外,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读者的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有些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但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
词汇。
这时,可以采用解释性翻译,通过解释词汇的含义和背景来传达其
文化内涵。
最后,要避免直译和机械翻译的方式。
直译往往无法传达词汇的真正
含义,机械翻译则可能丧失其文化特色和美感。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
重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其文化内涵。
总之,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汇需要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并选择合适
的翻译策略来传达其特色和韵味。
同时,要注重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读者的
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

中文摘要特色词汇是中国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局部。
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承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根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并对文化差异进展细分详细阐述。
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inthestudyofChinaEnglish.Chin eseculture-loadedwordsrefertotheuniquenessofChineseitems,andofcourse,containtheconn otationofChineseculture.WiththewidespreadofChineseculturetotheworld,howc antheybeunderstoodandacceptedbyforeignersaccuratelyintranslation?Thepaper,bygivingagoodnumberofexamples,introducessomemethodsoftranslating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including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andsoon.Thesemethodshelptounderstandhow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aretransformedintoandusedinEnglish,andhowtheygraduallyintegrateintothetra ditionalEnglishandsatisfythedemandofcommunicationinEnglish.Inaddition,thepaperistoexposeindetaillexicalgapcausedbyculturaldifferencesb etweentheEastandtheWest.Furthermore,it alsoofferssomeviewsontheprospectofthespreadofChineseculture-loaded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Keywords:Chineseculture-loadedwords;culturedifferences;translation一、前言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场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场了在中国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我们意识到译好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
本文从中国传统词汇和特色新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翻译技巧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遗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无形的瑰宝。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跨文化交际,多方面的文化碰撞融合,新词不断涌现。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一)独特性
这些词汇所表达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的事物、事件,如:馒头、包子、旗袍、唢呐古筝等,这些词汇不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在译成英文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或者有些词汇虽然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或表达相同的含义,但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译出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如:时辰、元宝等。
还有一些词汇简短精练却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仁、忍、礼、智、信等。
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来许多新词,如:扶贫工程、小康之家、应试教育等,这些词都带有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二)词汇范围广
政治方面的词汇,如:中国梦、一体化、脱贫致富、五四、温饱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
经济领域的词汇,如:倒逼、按揭贷款等。
医学方面的词汇,如:医托。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如:中国式过马路、异地高考、段子手等等。
二、常用的翻译理论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包括词汇意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既要表达词汇的表层信息还要传达出词汇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目的论
德国翻译家费梅尔德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
行为。
梅尔德认为在翻译目论在于译者的译文应所指向接受者,不同的接受者文化背景知识不同、译文期待不同、价值观定向不同。
每一种翻译都有一定的受众定向。
每一种翻译也有不同知识水平的接受者存在。
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三、常用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
中国的特色词汇,在目的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者用目的语表达不出原词的含义,或者用目的语的词汇会对目的语的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或者不利于广大读者接受传播时,一般使用音译。
音译词一般属于特有名词,不拆开使用,拆开使用没有意义。
使用音译既可以保留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又利于广大目的语人群接受。
如旗袍译为Chi-pao,太极拳译为Tai Chi,麻将译为mahjong,饺子译为Jiaozi,鍋贴译为Guotie,功夫译为Kung Fu,豆腐译为Tofu,馄饨译为Wonton等。
这些音译词,不仅可以传播中国文化,而且也利于广大读者接受。
(二)直译
许多中国特色词采用直译,忠实于原文,但在翻译时要避免硬译和死译。
采用直译的词汇如:保护伞译为protective umbrella,生物钟译为biological clock。
(三)意译
有些词汇采用直译时往往会词不达意,可采用意译。
内容重复赘余的可采用省译法。
如:社会道德风尚译为moral habits汉语中有些词短小精炼,要使译文忠于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就需要在翻译中进行适当的增译。
如:应对挑战可译为deal with the challenges,抓住机遇可译为seize the opputunity to。
在原文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词把含义表达清楚。
(四)直译加意译
中国特色词汇涉及多个方面,范围尤其广泛,译者在翻译时,也可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原词汇先进行直译,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进行意译。
这样利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群的接受和认可,也有利于跨文化间的交流。
四、小结
中国的特色词汇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而且中国特色词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新闻特色。
所以译者在进行中国特色词的翻译时,必须准确翻译,尽可能地保持译出语与译入语一致和对等,最大程度还原原文。
【参考文献】
[1]蔡福有,郭龙生.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Z].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肖水來.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湖北社会科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