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语境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一)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域旅游背景下要实现文化旅游强省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要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一个地方的文化旅游发展,首先要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各地要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严禁破坏和滥用。

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传承和利用,通过挖掘和发展特色文化项目,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创新。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有机结合。

全域旅游背景下,各地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文化旅游领域。

要注重创新,开发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各地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积极引进文化旅游领域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到该地从事文化旅游工作,推动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第四,要加强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广泛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各地要加大对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注重创意,结合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打造精美的宣传材料和互动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进来。

要加强文化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各地要制定健全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统筹协调各方利益。

要加强对文化旅游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全域旅游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在一定区域内将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体验,促使旅游与文化、生态、社区等多元要素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下就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化内涵挖掘与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模式下,文旅融合首要任务是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创意转化,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例如,开发主题公园、文化节庆、演艺体验、非遗互动工坊等,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二、旅游空间布局与文化场景营造全域旅游强调空间的整体规划与功能布局,应将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旅游空间设计之中,构建一系列富有文化意蕴的旅游场景。

这包括利用古村落、老街区改造为文化旅游区,或是结合自然景观打造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在旅游线路上设置文化解说牌、艺术装置等,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氛围,使游客在游历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韵味。

三、数字技术赋能文旅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VR、AR、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复原历史场景、再现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虚拟现实的文化体验。

同时,数字化平台能够整合文化资源信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如在线预订、智能导览、文化故事推送等,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四、促进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文旅融合的推进需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受益,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多方共赢的机制。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中,如手工艺品销售、民宿经营、乡土美食体验等,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又促进了当地就业和居民增收。

全域旅游视野下昌吉州旅游创新区发展思路

全域旅游视野下昌吉州旅游创新区发展思路
三、昌吉州全域旅游创新区发展思路
(一)打破季节局限发展全时旅游 昌吉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 季节性特点,旺季为每年的6月-10月份,11月-2月属于淡季,3 月-5月进入平季。旺季昌吉州旅游业主要以天山天池、奇台江 布拉克等观光旅游为主,淡季和平季昌吉州旅游业几乎进入休 眠期。如何挖掘旅游资源,培育打造“ 全年候”旅游产品,实 现旺季与淡季均衡发展,构建全时旅游成为昌吉乃至新疆旅游 规划的重点。创新和丰富旅游业态,提供和增加昌吉州多样化 的全年候旅游产品。一是着力打造无季节性产品,如加大昌吉 回民小吃街、恐龙馆和新疆大剧院功能开发,打造昌吉一日游 旅游产品;二是整合资源、设计淡季旅游产品。重点利用游客 赏雪滑冰的圣地天山天池;疗养保健休闲度假地古海温泉和卡 拉麦里野生动植物观赏园和野生动植物博物馆,设计冬季旅游 精品线路。 (二)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强力推动旅游业和三产的互动融合发展,丰富昌吉州旅游载
1.旅游+农业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促进“农业园区化、园区 景区化”。2002年昌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 立,是全国38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 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的优势,创新设 计,将农业与自然、农业与城市、农业与健康、农业与休闲、农 业与文化、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打造主题特色体验馆,如: “农产品科普体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农产品电商交易 互动体验”等,针对不同植物生长周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游园赏花 季活动、婚纱摄影创意文化活动,同时发挥区位优势,举办亚欧 国际农产品展销会来开展农业旅游。 2.旅游+工业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按照“厂区就是景区、企业 就是景点”的开发原则,培育和打造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发挥昌 吉工业发展特点,开展“特变电工工业文化旅游园”“葡萄酒庄 园”工业旅游。昌吉州境内有昌吉市的重力酒庄、华兴酒庄、印 象戈壁葡萄酒庄、玛纳斯县葡萄酒公园、玛纳斯中信国安酒业等 多家葡萄酒厂,各大葡萄酒庄园都有酿葡萄酒的生产基地,有着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特点,在哪里既能提供葡萄种植葡萄酒品鉴、 采摘、红酒文化传播等多样化娱乐活动,又能满足游客就近体验 乡村风情的需求。因此政府牵头打造葡萄酒长廊文化体验专线, 必将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的新宠,带动昌吉市、玛纳斯县、阜康市 等地的工业旅游发展。 3.旅游+文化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重点发展少数民族饮 食、服饰、娱乐、建筑、艺术文化,形成以昌吉市回民小吃街为 主的美食文化旅游项目、木垒哈萨克族刺绣园为中心的哈萨克族 文化风情园和新疆大剧院、屯河景观带为主的文化旅游。其中回 民小吃一条街,重点通过政府牵头,举办“美食节”引客的同时 开发清真食品旅游商品,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木垒哈萨克民族刺 绣园,通过产品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商品,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新疆大剧院,在《千回西域》精品剧 目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剧院功能,通过多元化的不同节目来满足 不同游客需求。在丝绸之路印象城综合项目竣工后,将其作为新 疆旅游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将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特色 商贸、景观建筑于一体的融合性产业。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邢台市应如何发展文旅融合,提升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呢?该如何制定发展路径,促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当前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文旅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目前,邢台市的文旅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缺乏联动合作,导致文旅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游客体验感不佳。

文旅产品开发不够突出。

很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产业链条不够健全。

文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升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邢台市应该全面梳理本地的文旅资源,整合城市内外的旅游景点和乡村风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城市及景区的合作,形成大旅游格局,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吸引力。

3.完善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邢台市应该优化文旅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

可以通过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为游客营造更为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0T07:01:39.35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陈思言[导读] 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陈思言零陵区委党校一、零陵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市场分析1、旅游资源现状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多个。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27处,零陵花鼓戏被列入省“非遗”名录(正申报国家级),“望子岗遗址”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区位交通状况零陵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地级永州市中心,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零陵南界双牌县、东毗祁阳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上联珠江水系,下通长江流域,南接九嶷,北临衡岳,西控百粤,东接五岭,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是全市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3.零陵旅游市场分析2020年零陵接待游客619万人次旅游收入51.6亿元。

据统计,从 2010 年至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两项指标可分别保持 20%和 25%左右的年均增幅,发展迅速,但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二、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1.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相互融合零陵区是湖湘地区通往西南桂粤少数民族地区的门户性节点,商贸往来,名宦贬谪、好学之风,给零陵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比大,自然山水类旅游资源拥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总体上看可谓是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

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方案

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方案

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方案一、旅游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旅游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延续。

它不仅能够让后人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智慧,还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传承旅游文化,可以保护和弘扬地域特色,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和流失。

二、当前旅游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一)商业化过度一些旅游景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受到破坏,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

(二)文化传承人才短缺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技艺等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缺乏专业的传承人才。

(三)游客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文化缺乏尊重和理解,随意破坏文物和环境。

三、旅游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一)科技与旅游文化融合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例如,通过 VR 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的生活场景。

(二)开发创意旅游产品结合当地旅游文化特色,设计开发具有创意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

比如,将传统的刺绣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制作出时尚又具有文化内涵的服饰和饰品。

(三)打造主题旅游活动根据不同的节日、季节和文化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如举办民俗文化节、音乐节、美食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四、具体的实施策略(一)加强旅游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旅游文化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同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旅游文化传承基地设立专门的场所,用于传承和展示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和表演,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鼓励社区参与发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他们成为旅游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例如,支持居民开办民宿,展示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

(四)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旅游文化传承和创新项目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五)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同时将本地的旅游文化推向国际舞台。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政策与发展课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政策与发展课件

目录01020304全域旅游产业融合营销宣传可持续发展01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业全时全景全程全民全域旅游02产业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14、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6,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

到2025年,旅游演艺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布局更为优化,涌现一批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形成一批运营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经营主体。

旅游演艺产业链更加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5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对相关产业行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持续发挥。

旅游农业工业文化艺术零售保健医疗养老教育宗教体育健康旅游+产业融合产品体系以核心品牌为引领,结合目标市场消费需求、空间布局以及资源特色分别策划和推出系列子品牌或延伸品牌,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多层次,多类型,子品牌: 非凡英国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旅游区产品体系标志性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代表的目的地主要吸引力的产品,能够展现和强化目的地形象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是目的地的主要产品丰富产品结构,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目的地旅游产品体系目的地旅游产品体系:大连标志性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在总人口只有6757万的英国,仅英超在2018/19赛季的现场观众就超过了1450 万。

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旅游是一种融合了文化、历史、艺术和旅游的全新体验,它不仅让人们享受美景,更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旅游正在经历一场创新与发展的变革。

首先,文化旅游的创新体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上。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是一些著名景点或历史遗迹,游客们往往在这些地方只是简单地观光拍照,缺乏深度的文化体验。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开始注重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推出一些个性化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文化漫步、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

其次,文化旅游的创新还体现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文化旅游中,使得游客可以通过虚拟体验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增强了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一些旅游企业也开始注重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服务,如专业的讲解员、舒适的住宿环境等,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另外,文化旅游的创新还体现在文化活动和节庆的丰富多彩上。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文化讲座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其中,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正在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通过多元化的目的地、提升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的新选择。

同时,文化旅游的创新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旅游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部分:判断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专项产品,泛指以了解、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
0.0
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

(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2、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
0.0
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

(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3、民族文化旅游与其所在地域和民族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发展、居民的社会生活丝缕相连,
0.0
具有内容、功能和收益方面的综合性。

(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4、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

(5.0分) 得
0.0
分:
正确
错误
5、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

(5.0分) 得分:0.0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2000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

(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2、2015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把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
0.0
()个大类。

(5.0分) 得分:
11
12
13
14
0.0
3、200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是()。

(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4、据2012年统计,“十一五”期间,西藏、新疆、广西等八个民族省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达()。

0.0
(5.0分) 得分:
23.68%
24.97%
25.10%
26.32%
0.0 5、199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

(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第3部分:多选题
(共5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要特征除了民族性之外,还包括()。

(10.0分) 得分:
0.0
2、文化旅游资源中静态吸引物主要包括的类型为()。

(10.0分) 得分:
0.0
3、以下属于文化旅游资源动态吸引物的是()。

(10.0分) 得分:
0.0
4、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物)的类型主要有()。

(10.0分) 得分:
0.0 5、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10.0分) 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