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饮食习俗
哈尼族的特色饮食

哈尼族的特色饮食哈尼族是我国古老的山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南部,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
饮食方面,哈尼族以特色汤出名。
其食品中特色最鲜明的菜肴就是竹筒煮汤和卵石煮汤。
竹筒煮汤,以竹筒为锅,可煮鲜菜汤、鸡汤、猪蹄汤等。
烹制时,砍下一节带节子的新鲜龙竹,略加刷洗,将备煮的鸡(解块)或猪蹄装入竹筒,加汤在火塘上煮熬至可以食用时,加油、盐、味精调味后,倒人装有葱花、芫荽的盛器内食用。
竹筒煮出来的肉汤或菜汤,味清醇,鲜香,具有独特风味。
卵石煮汤,需选择酒杯般大小的光滑卵石(最好是河中的卵石),洗净,投入火塘内加温,将卵石烧红。
猪蹄或猪排骨预先煮熟,盛于器皿之内,加上豌豆尖等时鲜小菜及葱花等佐料摆在桌上。
待欲开宴进餐时,将烧红的卵石投入盛汤的器皿内,使汤滚沸,将时鲜小菜煮熟。
用卵石煮过的汤,特别鲜香,具有特殊的海鲜味。
此外,哈尼族每天只吃两顿饭,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欢吃干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
哈尼族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
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美食梯田稻作的恩赐喜欢大字小字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新浪旅游微博|2015年10月27日11:16哈尼族的日常饮食,与直连云天的梯田稻作息息相关,均以大米为主食,在长期的生产中造就了别具特色的风味。
生蒸饭生蒸饭是传统饮食习俗,逢年过节、嫁娶婚事、丧葬等活动时的主食。
其特点是饭粒稍硬,香味可口,不失其营养,食后耐饿。
其烹制方法是,将大米浸泡4个小时后,把水泡干,成入木甑里生蒸2个小时左右,至米饭7成熟后倒入大木盆里,将饭团搅开,洒上适当的凉开水反复搅拌,待水被米饭吸干后,再将米饭重新盛入木甑里蒸熟即可食用。
哈尼族人都喜欢吃啥?哈尼族有啥饮食习惯

哈尼族人都喜欢吃啥?哈尼族有啥饮食习惯>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
哈尼族菜肴口味丰富,其中哈尼豆豉远近有名。
哈尼豆鼓是以大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上锅蒸熟后,放进密闭容器内发酵再晒制而成。
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哈尼族的蔬菜品种不多,多利用宅旁、田间小空地和山地种植青菜、萝卜、瓜、豆、芋头等。
按照哈尼族的社会分工,种植蔬菜多由妇女承担,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常年所需蔬菜除秋收时节储备的豇豆、老瓜外,则靠妇女采集的野生植物烹制而食。
她们采集的野菜主要有蕨菜、树甜菜、树头菜、羊奶菜,臭菜、水芹菜、鱼腥草、细芽菜、水白菜、马蹄叶、金雀花、棠梨花、老鹄花,杜鹃花,以及香菌、木耳、鸡枞等。
哈尼族食肉数量较大,以猪、牛、羊、鸡、鸭肉和禽蛋为主,并兼食水产品鱼、鳅、鳝和田螺。
他们的烹调方法主要有清煮、煎炒和腌制三种。
年节期间,肉食丰富,往往把食鲜剩余的猪、牛肉的净肉和骨头分别剔开,将净肉腌制成腊肉和干巴,储备以待客。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
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
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
长街宴堪称哈尼族最具特色的饮食,一般在十月年(扎勒特)时举行,另一些地区选择昂玛突节(祭寨神)时举行。
如今,已经开始举办哈尼族长街宴民俗旅游节,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加。
透视哈尼族的饮食文化不难发现,环境主导饮食、美味由物产派生,风味和民族相连,烹饪与历史承接。
立体的地形和气候、复杂的生态与生物、悠久的历史和进化、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坚韧的繁衍和发展,是滇味以其原生质朴、风味各异、味美可口、中外喜欢之美食特色而独步天下之最深厚基础和最根本之原因。
哈尼族的习俗

哈尼族----历史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
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
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
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
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
哈尼族----礼仪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
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
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
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节庆哈尼族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
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
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
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
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
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
哈尼族饮食文化 哈尼族都有啥特色小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哈尼族饮食文化哈尼族都有啥特色小吃导语:西双版纳哈尼族烹调食品的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煎、舂、腌渍等几种。
口味以鲜、香、酸、辣为主。
哈尼族做菜的方法,可谓新鲜、奇特。
风西双版纳哈尼族烹调食品的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煎、舂、腌渍等几种。
口味以鲜、香、酸、辣为主。
哈尼族做菜的方法,可谓新鲜、奇特。
风味食品很多,有名的有竹筒煮肉、卵石烧汤、肉粥、暴腌芭蕉心、蜂蛹酱、豆粉肉丸汤、雀肉松、苤菜舂螃蟹等。
竹筒煮肉,是以新鲜竹子为锅具,煮猪蹄、排骨、鸡、鱼和其他汤菜。
烹饪时,砍下一段直径约10厘米,长约40厘米的新鲜竹节,用水冲洗干净,将拟煮的猪蹄、排骨、鸡、鱼收拾干净,砍成小块,分别装入竹筒,加水后排在火塘上慢慢煮熬至熟,加食盐、味精煮至扒烂,倒入碗内供食。
用竹筒煮制的猪蹄,排骨和鸡、汤色清纯,肉味鲜美,带有一股青竹清香,具有特殊的风味。
用竹筒煮的鸡纵南瓜尖汤,仅加点食盐,其味便鲜美异常。
石头汤你想也想象不出会是什么滋味,但是哈尼人的食品里真正地用石头做着味美的汤呢,那就是卵石浇汤。
以卵石为热源,对已煮好的肉汤、菜进行再加工。
烹制卵石烧汤,要将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投入火塘内烧至发红。
肉汤、菜汤上桌之后,在汤碗内加入少许新鲜菜或佐料,投入一个烧得通红的卵石,使碗中之汤沸腾片刻,将鲜菜和佐料煮熟。
卵石烧汤不仅有肉汤、菜汤的鲜味,并有一种烧制食物的特殊香味。
肉炒芭蕉花,以一朵芭蕉花和100克新鲜狗肉为原料(若无新鲜狗肉,可用猪肉代替)。
烹饪时,取下芭蕉花的花,洗净切细,放少许食盐渍制片刻后,淘洗挤捏,去除涩味。
狗肉切成薄片或剁细(猪肉亦然),先生活常识分享。
云南哈尼族特色私房菜

云南哈尼族特色私房菜云南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风俗民情和美食文化而闻名。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哈尼族人口分布广泛,其独特的特色饮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美食家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云南哈尼族特色私房菜,让你更加了解这个民族的美食文化。
一、酱炒豆腐酱炒豆腐是云南哈尼族私房菜中的一道经典菜肴。
它以新鲜的豆腐为主要原料,辅以酱油、辣椒等调料制作而成。
豆腐鲜嫩可口,搭配上独特的酱油,口感酥脆,回味无穷。
这道菜肴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示。
二、苹果醋汤苹果醋汤是哈尼族传统的酸汤之一,以苹果醋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这道汤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
哈尼族人民相信苹果醋汤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的功效,经常将其作为饭后的开胃汤品。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节日狂欢,苹果醋汤都是哈尼族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三、腊味炒饭腊味炒饭是云南哈尼族的传统主食之一。
它以哈尼族特色的腊味为主要调料,与米饭一同炒制而成。
腊味炒饭色香味俱佳,口感丰富,令人垂涎欲滴。
哈尼族人民喜欢用腊味炒饭来款待客人,以显示他们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尊重。
四、玉米粑粑玉米粑粑是哈尼族的传统小吃之一,以新鲜的玉米碾磨成粉后制作而成。
它外形饱满,口感糯软,香甜可口。
哈尼族人民常常将玉米粑粑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食品,以提供能量和养分补充。
无论是农耕劳作还是乡村游玩,玉米粑粑都是不可或缺的伴侣。
五、蒸糍粑蒸糍粑是哈尼族的传统糕点之一,主要采用糯米粉及其他原料经过蒸制而成。
它外观饱满,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哈尼族人民喜欢在过年、婚礼等重要节日或场合制作蒸糍粑,并与亲友分享,以表达他们的喜庆和祝福之情。
总结:云南哈尼族特色私房菜承载着哈尼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俗文化。
酱炒豆腐、苹果醋汤、腊味炒饭、玉米粑粑和蒸糍粑等传统菜肴代表了哈尼族人民的味蕾和饮食文化,也是与云南哈尼族民族特色紧密相连的美食佳肴。
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更加能够了解哈尼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承,体验独特的云南哈尼族美食文化,享受细致而丰富的味觉盛宴。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哈尼族是当今中国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民族,是中国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现有的人口大约一百六十万左右,主要聚居在云南。
大家都知道,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那么,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哈尼族历史悠久,远在唐代以前即在宁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约、卡多、阿木自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民族自愿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年”和“火把节”。
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
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也与汉族同过春节。
六月火把节(宁洱的哈尼族称为“矻扎扎”),一个村或一个家族杀一头牛祭“秋房”,将牛肉分给各户,煮熟后,加青玉米雌丝花生、黄瓜、京豆、糯米饭供献祖先,供献时间需要五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各家用松柴扎火把,用枯松木研末炒黄做香面,将火把点燃,用香面撒在火焰上发出响声,烘燎家里各屋旮旯及畜厩,有的还撒到田边地角,以示“驱鬼除魔”。
尔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火焰映照下边歌边舞,尽情狂欢。
哈尼族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哈尼族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
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
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
逢节便有美酒。
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特色饮食长街宴:哈尼语称为“资乌都”,被译作“祭龙比菜”、“长街宴”或“全寨团结酒宴”。
哈尼族“人生三朵花”礼仪食俗.pptx

二、婚嫁礼食俗
红河县甲寅乡哈尼族是一个鸡蛋一瓶酒提亲。现在置办婚席,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全席菜品应是双数,最好是扣八,扣十,如:四喜四全席,六六大顺席,八八大 发席,十全十美席之类; 2、菜品多用吉语,如“鸳鸯戏水”(双鲫鱼氽汤),“早生贵子”(茨菇花生)之 类,烘托喜庆气氛,寄寓良好祝愿。
一、诞生礼食俗
在哈尼山寨,胎教与食养并重,有“酸女甜儿”之说,并忌讳兔肉、麻雀 等食品。对产妇讲究大补,有“饭补”与“汤补”两种,要求产妇多吃小米稀 饭、糯米酒、肉丝面、红糖、鸡蛋、母鸡、蹄膀、鲫鱼、姜茶之类,一日多餐, 持续月余,俗称“坐月子”。还有请产婆吃红蛋,带米酒去娘家报喜,生父携 糖饼请长者为孩子起名的习俗。
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
哈尼族“人生三朵花”礼仪食俗
哈尼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并代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哈尼子 孙。在哈尼人的观念中,生、婚、死这三个人生阶段,每一个阶段人的生命 都像花一样,将完成一次绚丽的绽放,称为“哈尼人生三朵花”。
三、丧葬礼食俗
60 岁以上去世,安祥如故,民间称为“白喜事”。其食礼是:摆冥席、供清酒、 素点、果品、接待亲友,多为“七星席”(六菜一汤),突出数,少荤腥。葬礼之 上,哈尼的人生之花最后一次开放。
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
谢谢观看
哈尼族传统节日及日常食俗

哈尼族传统节日及日常食俗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日常食俗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
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
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
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
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
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作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当咸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食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
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
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
西双版纳的僾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
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1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一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用;一个火塘支有蒸锅,专门用来蒸制食品;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从不乱用。
节庆、礼仪食俗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
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
有十月节、六月节、波突、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等民俗节庆,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映成辉,构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
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
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
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
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
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
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
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
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几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称为”哈尼味精”。
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届时,每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
家庭每个成员吃一块,出嫁的姑娘
不得食。
到第三天时,每天下午都要举行盛大的”资乌都”活动,即全寨人同饮团结、幸福的酒。
全寨分为三组,每组轮流一天作东,日将偏西,当家男子在锣鼓声中,将美味佳肴以及高粱焖锅酒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蔑笆上。
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长达百米,各户当家男子围席盘脚就宴,各家各户争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莱,按规矩边饮边舞。
哈尼族喜饮酒,酒节特多。
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
逢节便有美酒。
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与歌的恋爱宴会。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爱慕,体现智慧、比赛烹调技术的酒节。
多在农闲举行,由一村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
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
临别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和肉,并约定下次聚会的日期。
哈尼族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
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
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
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
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
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
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