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能量
物质与能量PPT课件

小肠内消化
1.胰液
胰液为碱性液体 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 泌,约为1~2L/每日。 (1)水和碳酸氢盐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3)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
• 口腔内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 • 大肠内消化
口 腔 内 消 化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
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 k+、HCO3-、Cl-等)。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 1.消化 • 消化的方式: •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兴奋性(比骨骼肌低)、 自律性(在体外也可保持)、传导性和收缩 性(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伸展性大)(对 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克/公斤体重。 •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组织增长及再建的
需要,蛋白质的需要量为2.5-3克/公斤体重。
•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 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
• 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克/公斤 体重。
• 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 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 应达到克/公斤体重。
• 为了解决运动与消化机能的矛盾,一定 要注意运动与进餐之间的间隔时间。
科学物质与能量

科学物质与能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对于物质与能量的认识不断深化。
物质和能量,作为科学世界的两大基本概念,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基础。
本文将从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质与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与特性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实在的事物。
物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质量物质具有质量,也就是物质的重量。
质量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它是衡量物质多少的基本指标。
2. 可触知性物质是可以被触摸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感知物质的存在。
3. 可见性大部分物质都是可以被我们所看到的,它们反射或散射光线,使我们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4. 可分割性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被分割为更小的颗粒,比如原子和分子。
这证明了物质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二、能量的本质与类型能量是物质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
能量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基础,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之中。
根据能量的性质和来源,能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一个物体的动能越大,说明其运动越快或质量越大。
2. 势能势能是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在不同的位置或状态下,物体的势能是不同的。
3. 热能热能是由物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的能量,它是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 电能电能是由电荷和电场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
5. 光能光能是由光的传播而产生的能量,光能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通信以及光伏发电等领域。
三、物质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物质和能量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能量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基础,物质通过能量的相互转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
1. 物质转化为能量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或核反应时,会释放出能量。
比如燃烧过程中,燃料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
物质和能量

无机非金属101,吴颜如,1004030116,2013.1.11张永恒教授首次提出新的“物质”和“能量”概念和物能时空理论---统一论其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具有无限低的系统内能,系统内能是指物质的不对称程度,物质具有无限低的不对称性,不对称性的特征是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能量:能量是物质的,能量是物质的不对称相互作用。
物能时空理论---统一论:物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属性,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构成不对称相互作用也就是能量,物质能量时间空间不可分割。
一.1.物质的定义:[1]物质和能量是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和证明的。
物质是能量的聚集体,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属性,而能量的形式则是根据物质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状态而存在多样性,比如动能:物质小球在静止状态下,时间和空间作用的结果均是零,则小球的动能为零,但是它还是具有自身的内能;而运动状态下的物质小球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即用速度来表示,小球所具有的速度使之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量--动能,这里也说明了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构成的不对称相互作用形成了能量,能量物质时间空间不可分割,而不对称性程度则失能量具有了大小的区分,对于同一种物质,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产生了不对称相互作用,从而使能量具有了高低的区别。
[2]物质的狭义定义认为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物质的广义定义认为时间和空间也归属于物质。
[3]物质的起源:许多资料上都说物质的起源与宇宙大爆炸。
新理论还能精确地证明动体的质能当量关系及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效,并揭示惯性场与引力场的广义对应宇宙学理论认为:引力塌缩使宇宙收缩为“奇点”,宇宙“从有到无”;然后,奇点的大爆炸产生宇宙,宇宙又“从无到有”。
这也说明了物质本源是具有无限低的系统内能,从而为张教授的物质与能量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2.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一)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电磁现象与牛顿力学观念的矛盾,例如光速与牛顿力学中的速度相加公式相抵触等。
物质与能量科普

物质与能量科普一、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它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发生转化。
物质的种类繁多,包括了地球上的岩石、水、空气,以及人类制造的各种物品。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形成化合物。
例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O2。
三、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质的属性,物质通过具有能量的过程来发生变化。
能量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四、能量与物质的相互转化能量与物质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例如,燃烧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部的化学键被破坏,释放出储存的化学能。
同样地,太阳光是一种将核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核融合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是不会消失的,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
换句话说,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
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与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力就是一种将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形式。
电能可以通过导线传输,用于供应家庭和工业的用电需求。
同时,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也应用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
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七、物质与能量的研究与发展物质与能量的研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科学家们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研究,不断深化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能源领域的研究,旨在开发出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它是指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包括物质转化为能量、能量转化为物质以及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的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无处不在,从食物的消化吸收到能源的利用,都是通过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实现的。
一、物质转化为能量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生物代谢以及燃烧过程中。
在生物体内,通过消化食物,我们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经过消化吸收后,被分解为小分子,进而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这种能量转化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活动,保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另外,燃烧过程也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典型例子。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光。
例如,当我们点燃木材或煤炭时,它们中的碳和氢等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可以用于采暖、烹饪等生活方面,同时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和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能量转化为物质与物质转化为能量相反,能量转化为物质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和核聚变过程中。
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为物质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能量被转化为物质,并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的氧气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氧气。
核聚变是一种高能物质转化为物质的现象。
在太阳核心中,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合并成氦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太阳能的来源,太阳能被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利用,转化为各种能量形式,如电能、热能等。
三、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并不是单向的,物质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在核反应中,细微粒子的质量发生改变,进而转化为能量;而在粒子撞击等高能物理实验中,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一、物质的概念
1.1 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是宇宙中一切可被感知和认识的东西的总称。
它可以是具体的,如石头、水、空气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思想、概念、信息等。
1.2 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体积、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则包括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1.3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分为不同类型,如分子、原子、离子、化合物、单质等。
二、能量的概念
2.1 能量的定义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
它可以是运动的动能、势能、电能等,也可以是热能、光能等。
2.2 能量的形式
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这些形式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转换。
2.3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根据能量守恒
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3.1 能量的物质性
能量具有物质性,即它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不同的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如动能和势能等。
3.2 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作用
物质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或相互作用。
例如,在核反应中,物质的质能可以转换为能量释放出来;而在热力学中,物质可以吸收或释放热量。
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1. 引言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物质守恒定律物质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发生增加或减少。
2.1.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m in=∑m out其中,∑m in表示物质输入的总质量,∑m out表示物质输出的总质量。
2.2. 实际应用物质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和工程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可以利用物质守恒定律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在工程设计中,物质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原料的用量和产物的质量。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1.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E in=∑E out其中,∑E in表示能量输入的总量,∑E out表示能量输出的总量。
3.2. 实际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在热力学中,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递等过程。
4.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4.1.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过反应转化为生成物。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例如,考虑以下简单的化学反应:甲+乙→丙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反应物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丙的质量。
4.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热能、动能、势能等。
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物质与能量交换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重要概念。
在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中。
本文将探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以进一步了解这一过程的本质和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物质与能量的定义和特点。
物质是指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它可以在不同形态之间转化,例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能量则是使物质发生转化和运动的推动力,它包含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中,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如热能、电能、光能等。
在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必不可少的。
生物体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长、维持生命活动和完成各种生物过程。
同时,生物体还通过呼吸和排泄等过程来排出代谢废物和释放能量。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遵循一系列基本原理。
首先是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生物体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取将物质输入到体内,同时通过呼吸和排泄将废物和多余物质输出。
这一过程能够保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其次是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摄取的物质转化为细胞所需的形式。
例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同时,物质的利用也伴随着废物的产生,这些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体外,以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平衡。
此外,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也是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键过程。
能量在生物体内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例如在细胞呼吸中将有机物氧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的转换也与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相关,生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的物质来获取能量,形成食物链。
能量在食物链中不断传递和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此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对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速率和方式有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光照不足或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这一过程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与能量
在宇宙本源一文中,说到: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物质是能量的物质,能量是物质的能量。
那么,物质的本质是什么?能量的实质又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又是怎样的关系?它们各自又有哪些属性?宇宙又是怎样变化的?下面我们逐一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
提到物质,现在有正物质,反物质和重子物质之说。
正物质电子是负电荷,反物质则相反。
重子物质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粒子是中子,质子类。
有没有以中微子为单位的物质,因为粒子有无限可分性,或许有这种物质。
这里说的物质是重子物质。
它的本质是基本粒子——中子,及其在各类引力构成的引力场里的变化。
由于中子在引力场中受到的引力不同,它可衰变为质子和电子,或者衰变为其它放射性粒子,释放能量。
也可以说,物质由能量粒子构成,这就是物质的本质。
那么能量的实质又是什么?
二·能量的实质
物质的本质是能量粒子,能量就是运动的物质粒子,即在力场中运动的粒子,同时,粒子本身也有粒子场,小到中微子,大到宇宙天体,都有力场,如电场,磁场,引力场。
能量的
实质就是变化的物质粒子。
这就引出了物质能量的关系。
三·物质和能量的属性关系
如果把具有时空属性的物质定义为物质,时空属性不明显的物质粒子定义为能量,如光能。
物质是可以移动的,能量是可以转移的。
这就得到一下几种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物质=》能量;能量=》能量;物质+能量=》物质;物质=》物质+能量;物质+物质+能量=》物质,等等。
从上面的反应方程可以看出,任何变化都有能量的参与和能量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能量场的变化。
物质与能量其实是一种物质,且是不断变化转化的,只是所处的状态不同,其能量场不同,其属性也有差别,是不同,更是延伸。
就说时空属性,可大可小,可长可短。
这里引出了我们的下一问:宇宙的性质。
四·我们的宇宙观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宇宙有140亿年的历史,此前的宇宙是可以追溯的,只是时空性质不同罢了。
由于时空性质只对物质有意义,用我们的四维时空观讨论宇宙前的宇宙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可能是无限维度的宇宙,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假设,宇宙前的宇宙由引力波的虚无态引力粒子所构成,这些粒子象我们的粉尘爆炸一样,可以产生我们今天的宇宙,那么,引力波的证实能使我们发现引力粒子,有可能宇前宇宙和我们今天的宇宙一样,都是在引力场中,如果用电磁场比喻可能更直观。
人们比喻为立体膜,膜内的物质有
万有引力是必然的,只是膜内各点的引力不同罢了,宇前宇宙各点引力相对均衡,易于集中,宇宙是收缩的,因而引起爆炸,爆炸后的宇宙有了重子物质,引力不平衡,宇宙不在集中于一点,宇宙是扩散的。
但,对于这个宇宙是扩散,对于其它宇宙可能是收缩的,整个宇宙是有扩散的宇宙,也有收缩的宇宙,两种变化都有,但不一定平衡。
也可以说:宇宙是引力构成的场,只是引力粒子更小,衰减更小。
宇宙就是一个场,万有引力是场的特性,和电磁场没有区别,只是性质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