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笔下的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合集下载

路遥笔下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

路遥笔下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

路遥笔下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关键词〕路遥;马建强;高加林;孙少平;艺术形象《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这三位男性主人公是路遥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

他们之所以引起关注,并非是被作家塑造成了英雄人物,也并非是一些建功立业的名人,而只是普普通通地生活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痛苦挣扎着的知识青年。

作者让一种相似的性格同时在这三位男性青年身上显现。

生存环境——城乡交叉地带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独特的创作敏感区,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视角。

其地理空间是指陕北镇、县、地区级的中小城市和环绕这些城镇的农村。

这里,作家所说的“乡”固然是名副其实,“城”却并非“城市”,而只是“城镇”,但与乡村相比,两者的文化落差还是十分明显的。

《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带着乡亲们的期望,怀抱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全县的最高学府,迈出了人生中转折性的一步,开始走进城市。

而《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则比马建强更为深刻与强烈地表现出城乡交叉下作为农村出身的青年的性格特点。

他们也同马建强一样,因为升学而进入城市,他们羡慕城市人而又仇恨城市人,仇恨城市人而又热望成为城市人,既执著于自己的出身,又竭力想从农村土地上挣扎出去。

即使在城市中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们也要熬出个出头之日,骄傲地处于那些不知痛苦为何物的轻浮的市民之上。

但是“进军城市”的征服意志在客观上损伤了原有的亲人和土地,身在农村而不甘于农村,最终“高加林成了一个遗弃了故土却又被城市所遗弃的人”。

孙少平虽身在城市,但又怀恋农村,依旧保持着农村孩子的朴实、厚道,无法完全融入城市人的生活。

路遥十分及时、准确地抓住了当时时代的趋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动,城乡之间的联系愈加频繁,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和渗透也愈加明显。

在作家笔下影射出农村人走向城市的过程,马建强迈出了第一步;高加林启动了农村人进城的幻想和冲动;孙少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人进城的美好设想。

论路遥作品中两个男性青年的形象

论路遥作品中两个男性青年的形象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110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No.4,2009 General.No.110文学即人学。

人的各种遭遇,即所谓命运,常常是文学家们注意的中心,各种各样的人物命运,又通常是文学家们常写不衰的主题。

一、艰辛的奋进之路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同样《人生》中的高加林的成长充满了波折。

高加林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

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社会的风暴把高加林推向了人生的低谷,使这个有高中学历、能说会写、健壮漂亮的小伙子突然落魄了。

大队书记高明楼让自己新毕业的儿子顶掉了他的民办教师的职务,他当了农民,但他又从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可是他必须承认,他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德顺爷爷和巧珍的感化下,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觉得自己是土地的儿子,这是一次新的转机。

但高加林的心时常躁动不安,他觉得他很难在农村呆下去,可又无力走出土地的束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一跃成为县委通讯干部。

命运再一次垂青于他。

高加林性格中的强者精神使他的工作做得很出色。

正当他做着事业有成的美梦时,走后门的事败露,他再一次被退回农村。

高加林怀着美好的回忆,无限遗憾地走在那条乡间简易的公路上,他从农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走回到农村,这短短10华里路对他来说是那么漫长。

这也是他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的象征--短暂而又曲折。

他终于明白了德顺爷爷的人生启迪。

他羞愧、痛苦地发出了沉重的呼喊,扑倒在生养他的黄土高原上。

高加林处在现代文明意识与落后保守的历史心理积淀相对立的巅峰上,生活在八十年代城市交叉地带。

社会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同时高加林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极力反对不正之风,有强烈的进取心,向往科学和文明发展;另一方面,他自己又是靠走后门才得以跨进城市,在落后枷锁的封锁下,他又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脱离群众,孤芳自赏。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主人公高加林高加林是《人生》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激情与追求的年轻人,渴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性格特点是坚定、执着、勇敢、自信,但也有一些缺点,如自我、偏执、急躁等。

作者通过对高加林的成长历程和性格描写,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高加林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自我意识,是高加林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除了坚定的意志和自我意识,高加林也有一些自私和自负的倾向。

在对待爱情和生活上,他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时会忽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同时,他也有些偏执和急躁,容易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在高加林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挣扎,也犯下了许多错误和过失。

但最终,他通过反思和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爱情。

这种成长和变化的历程,是高加林人物形象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二、农村姑娘刘巧珍刘巧珍是《人生》中的一位农村姑娘,她是一个温柔、善良、聪明的女孩,对高加林的爱和关心展现出了她的纯真和善良。

她的家庭背景较为特殊,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和高加林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

在和高加林相识后,刘巧珍对他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感动了他。

她对自己的爱情非常坚定,即使面对高加林的冷漠和拒绝,她也从不放弃,一直默默地关心和支持着他。

她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纯真和感动,展现了一种真挚而坚定的情感。

除了爱情故事,刘巧珍也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是一个善良而单纯的女孩,但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她也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担当的人,这种成长和变化也是刘巧珍人物形象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三、城市姑娘黄亚萍黄亚萍是《人生》中的一位城市姑娘,她是一个理性、聪明、有追求的女孩,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追求。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2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

高加林这一角色,既是路遥笔下对于时代变革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冲突下人性的探索与描绘。

本文通过对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旨在探讨他在社会转型期的挣扎与选择,以及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复杂人性与道德困境。

二、高加林的基本背景与性格特点高加林,路遥的《人生》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复杂人物。

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背景简单而朴素,这塑造了他性格中坚韧、务实的一面。

他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也亲身体验过农活的艰辛,因此,他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高加林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农民。

他内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渴望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追求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这种渴望在他心中不断地激荡,形成了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矛盾与挣扎。

一方面,他深知自己的根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能够逃离农村,追求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高加林的性格中还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和挫折,从未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这种精神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坚持到底。

高加林还具备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他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这种思考力和洞察力使他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能够更为理性地分析利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高加林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的性格中既有坚韧和务实的一面,又有渴望和追求的一面。

这种复杂的性格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

三、高加林的人生选择与冲突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

我眼中的孙少平300字

我眼中的孙少平300字

我眼中的孙少平300字
孙少平是路遥先生所著《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但他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孙少平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曾经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学习和知识。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个知识分子。

孙少平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他的形象也代表了中国农村青年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孙少平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农村青年形象,他的故事和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仍然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生活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还没有找到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念的青年形象。

他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他既可爱,又可悲。

在他身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品质: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朴实,虚荣,坚毅,浮躁等。

在他身上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人生》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

高加林这个形象,内涵丰富,又具有较大普遍性,他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性格矛盾又统一的活生生的人。

他的生活遭际和思想面貌,在八十年代青年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既不像过去那些先进的新农村青年那样,脚踏实地的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奉献力量,也不是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或者为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庸碌之小辈。

在高加林身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交织着时代变革新引起的追求和矛盾。

[1]P540高加林是幸运的,他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

学校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城市为他打开了另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世界的窗口,他曾对现代文明怀着炽热的向往。

他不愿庸庸碌碌的生活,极想有所作为;他又是那么不幸运,他毕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的儿子,理想同现实间存在太大的距离。

这些使他在人生的十子路口一直徘徊、郁闷,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

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土地和亲人,但他十几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不向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

他深知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也从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

但他却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时时渴望离开这贫瘠的土地;他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却违背了现实。

毕竟他不应该蔑视孕育生命的土地;而最终成为一个孤独的失败者。

当然小说中高加林生活之路并没有走完,他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艰苦的跋涉者,他的思想仍处在急剧的变动中,而不是一个走完人生之路失败者。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引导语:《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孙少平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出《平凡的世界》这一具有乡土气息的现实主义力作。

他在小说里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这一坚忍的奋斗者、精神家园守卫者典型人物形象。

一、坚忍的奋斗者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

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也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社会的的认可。

他自卑而坚强:由于家庭贫困,使得他在生活上就有种自卑的感觉。

尤其是上了初中后,这种自卑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难以抹去。

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

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迫使他选择最差的一份丙菜,每天最后一个去领他的两个黑馍馍,这给他留下了一层自卑的阴影。

为了能改变这种自卑感,他只有看书,因为只有看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也正是这种安慰减轻了他心中的一些自卑。

他的自卑不仅表现在生活的方面,还有衣着。

当他与田晓霞第一次见面时,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自己的一身破烂和很脏的衣服,觉得自己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得来了,这使他有过份得自卑,甚至把这种自卑持续到他们恋爱中。

但他也决不会像他哥哥孙少安一样,为了逃避不可实现的爱情,就就匆忙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

他决不屈服,无论命运怎样无情,他都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和幸福!虽然他心底有一层难以抹去的自卑阴影,但自卑中又显坚强。

这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是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的,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力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

路遥在其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却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他时刻关注着黄土地,关注着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善良的人们,路遥以其强烈的激情与他们一起悲欢,一起思考,一道前进。

他所写的人是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善良而又多情自尊的人,他叙述的故事是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他所抒发的感情是像黄土地一样炽热奔放而又辽远的情。

路遥正是以像信天游旋律一样缠绵悠长而质朴的感情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出了《人生》。

创造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路遥是个多情又敏感的作家,现代文明之风吹到黄土地所掀起的波澜,路遥是非常关注的这其重要的内容,城乡交叉地带的创作区是路遥的发明,他一如既往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终结。

路遥曾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的作品的题材范围,大都是我称之谓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

无疑,起初我在表现这个领域的生活时,并没有充分理性地认识到它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深刻而巨大的意义,而是通常所说的,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后来只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反复耕耘,才逐渐对这块生活的土壤有了一些较深层次的理解,他在这交叉地带中开掘积淀下来的文化记忆,让不同的人在这块相同的土地上演绎不同的人生故事。

一、普通农村的知识青年,缔造了生活的胜利者在谈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时,我们不得不将其与《人生》中的高加林作以对比。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处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都想去外星球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摘要:论文拟对路遥笔下中奋斗着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进行阐述,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剖析,探讨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们在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面对的现实的挫折与磨难表现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优良品质,同时也传达出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的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自尊需求。

论文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特征;独立;社会责任感;文学史意义Theory of Lu yao's Works in the Image of YoungIntellectuals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vel Lu yao struggle with the image of young intellectu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characters, explore the reality offrustration and suffering these young intellectuals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ideal face to represent them in a difficult hardships demonstrated an unyieldingfighting spirit. This paper also convey the youth intellectuals pursue independence,and freedom, the valuable spirit and deep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stronginferiority complex and self-esteem needs. This paper also from the side reflectssome realistic problem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Key words:Youth intellectuals; 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depende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history论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 引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是刻在一个方形的石头上的对路遥的悼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生活。

路遥的文学创作具有独创性,他的文学创作体现出他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及对艺术指导的理解和准确把握。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大大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为当代文学小说做出了很大贡献。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心理。

“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

”[1]我们在路遥的小说中经常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他把自己的思想和经历融合并且沁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路遥,体会他所传递的人生真谛。

论文选取了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文面貌,以此纪念路遥,同时也给那些在苦难中坚持奋斗的人们以鼓励。

2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创作过程中很多作家都追求去刻画一个个性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

在路遥的文学创作中,他更加乐于去刻画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他擅于用这些人物自身的思维方式去塑造形象,其中塑造的最多的就是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

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困难的日子里》里的马建强等,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都是来自贫困的农村,社会地位地下,但是他们从未放弃,与艰苦的生活与不幸的命运进行搏斗,不管最终他们是否胜利,他们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1 典型的个人奋斗者形象路遥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在艰难困苦中拼搏奋斗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身处困境却从不向困难低头的傲气,也有撒汗流血也不流泪的骨气,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的人格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自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马建强的“苦难的日子”源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最好的中学,并且他被分到了几乎都是干部子弟的班级里,当时那个社会,人们有着明显的阶级观念,这样一来,马建强就与班里其他学生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使他内心感到自卑痛苦。

而身体的饥饿又使得他在学习上遭遇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堕落,他很快振作起来,他明白,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成绩才是真正的贫困。

于是他重新审视自己,他发现他虽然贫穷,但他活的干净,“对他来说,苦难的生活中只有‘清白’可以支撑他的精神世界了。

”[2]就这样,马建强用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用心苦读,最后不仅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同时也得到了班里其他同学的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贫穷并不等于一无所有,精神上的富有同样重要,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马建强的个人奋斗经历是发生在学校,而高加林的个人奋斗经历则是发生在社会上,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高加林其实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形象,梁永安称高加林是“农村新人形象”;雷达认为高加林“有辨不清两种文明的弱点,但主导的方面还是新的因素居多……但总体来看,他在精神上是一个新人物但不是通常所说的新人。

”[3]也有人针对高加林到底是属于个人奋斗者还是属于个人主义者的问题讨论过。

曹锦清称高加林是“一个人孤独的奋斗者形象”;而蔡翔认为“高加林的自尊在挑粪一节中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屈辱反而教育了他,催化了他愿望中的出人头地的个人主义因素,并且煽起一种盲目的抱负情绪。

”[4]但不管怎么说,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他心存抱负、志向高远,他有才干,也有强烈的进取心。

不管他在家当乡村教师还是在城里工作我们都能看到他兢兢业业不断努力,在他面对种种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时我们也能看出他面对苦难的超强承受力和想要提升自己的探索追求能力。

刘千里曾这样说:“孙少平的思想精神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系列和农村以外世界的系列。

但是对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不愿受农村的局限。

——在他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将永远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

”[5]孙少平同样也是出生农村,但他不甘平庸,他不断地用读书和游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只是现实没有给他很好的机会,但他依然积极乐观面对,“职业的高低贵贱,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他相信,他经历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6]尽管生活给予他的都是重重磨难,但他相信“劳动能够使人变得强大”,于是他将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自己的事业上,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最终用血与汗证实了自己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共同的生存环境:城乡交叉地带“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时空坐标和精神线索,路遥在对“城乡交叉地带”的深情描绘中,不遗余力地向我们展示了农村和城市、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些矛盾冲突一方面影响着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抉择,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热情,在面对困难时敢于战胜自我,不断超越环境,积极进取。

马建强、高加林、孙少平都是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分子,他们原本都是出身于农村。

马建强走进城市是因为他以全县第二的成绩靠近了全县的最高学府,高加林和孙少平则是为了自己的事业。

马建强的农村出身为他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困境,这样一个“城乡交叉”又使得他成为了阶级的打击对象,而高加林和孙少平也因为“城乡交叉”使得他们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屡遭不幸。

路遥在小说中表现出了这些城乡交叉情况下作为农村出身的知识青年在性格上所具有的性格特点:羡慕城市人而又厌恶城市人,厌恶城市人而又想要成为城市人。

这样矛盾的心态是因为他们既执著于自己的出身,又竭力想挣脱农村土地的束缚。

所以即使他们在城市中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相信总会有出头之日。

但是他们这样的想法并不能得到家乡人们的认可,所以最后他们既损害了家乡的亲人和土地,又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因为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一个农村出身的人,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走进城里成为“城里人”,这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的,还有时代的制约性。

作者很好地掌握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趋势,因为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发展需要城市和农村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文化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农村人,从而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行为之中。

当人们都向往城市生活时,“城乡交叉地带”自然就形成了。

而在作者笔下这个由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之中,马建强是迈出了第一步,高加林随后发起了农村人进城的冲动和幻想,孙少平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美好设想。

3 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路遥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且人物性格往往体现出一种时代性。

就这些青年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每个人都被路遥刻画的栩栩如生,就像在叙述一个已故的人的故事。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精神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又向往自由,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肩上的重担,时刻保持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大多具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但同时也能看出他们自身存在的深深的自卑感和对于自尊的强烈需求。

3.1 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大多有走出农村的心理,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了出了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虽然在路遥的小说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于这些经受苦难的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但是作者的目的并不在此,他要表现的是与苦难抗争,争取自由、独立的主题。

青年知识分子在追求独立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人格上的独立。

而人格上若要独立,首先必须要学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人生遭遇面前发愤图强、绝不灰心。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路遥笔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与苦难抗争的过程之中,逐渐实现了自己人格独立的演变。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与孙少平从出生就被贫穷和饥饿所困扰,后来上学之后虽然成绩优异,但迫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不得不学回家务农,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但是也正是这种种的重压使得他们正确的认识了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

孙少平在信中这样说道:“不要害怕苦难!如果你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能给你带来崇高感。

”在《人生》中高加林是农民出身,但他接受了知识教育,成了一名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的知识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