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人的护理常规
老年人腹泻患者的护理常规

1.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腹泻会导致水分丢失,老年人身体的水分代谢能力较差,因此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2500毫升的水。
可以给患者提供温开水、淡盐水、稀释的果汁等适宜的饮品。
避免刺激性饮料和咖啡因的摄入。
2.务必保持好个人卫生:腹泻患者容易出现肛门周围皮肤糜烂的情况,因此要保持肛门周围干燥清洁。
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和清洁肥皂清洗,然后用柔软的纸巾或干净的棉布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或湿纸巾。
3.提供适合的饮食:腹泻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纤维食物也应适当减少。
可主要摄入消化易的食物,如米粥、白面包、煮鸡蛋、水煮蔬菜等。
每次进食量宜小,次数宜多,以减轻肠道负担。
4.正确使用药物:腹泻患者可以适量服用止泻药物,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避免自行选择药物和滥用抗生素。
5.观察大便的性质和变化: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者的大便性质和变化,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疗效情况。
注意观察大便颜色、质地、次数等指标,及时报告医生。
6.预防感染:老年人腹泻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病菌,因此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防止病菌感染的传播。
7.保持休息和心情舒畅:腹泻会让老年人感到疲倦和不适,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可以陪伴患者聊天、阅读、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8.定期复查和随访: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复查和随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腹泻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充足的水分摄入、良好的个人卫生、适合的饮食、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大便变化、预防感染、保持休息和心情舒畅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等。
这些措施可帮助老年人腹泻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一、概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加,且粪质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并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的食物、黏液、脓血及脱落的肠黏膜等。
腹泻时常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正常排便次数因人而异,2~3日1次或每日2~3次不等,粪便成形不含异常成分,且排出的水量每日不超过200ml。
腹泻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二、护理常规1.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紧张性刺激,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频繁腹泻、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腹部应予保暖。
腹泻症状减轻后可适当运动。
2.急性腹泻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尿量等,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慢性腹泻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有无消瘦及贫血。
3.观察腹泻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诱因、病程长短;粪便的次数、量、气味和颜色;有无腹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腹部有无包块。
4.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不要放过那些有追踪病原菌价值的脓血便、红白冻状便等,并注意及时送检。
5.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和药物治疗,并观察排便情况,评估药物治疗效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加强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频繁的排便易造成肛门周围的皮肤擦伤而引起感染,排便后用软纸轻拭并用温水清洗。
有脱肛者可用手隔以消毒纱布轻揉局部,以助肠管还纳。
7.严重腹泻者应禁食;轻症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低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8.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烦躁,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述疾病的发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三、健康指导1.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尽量避免刺激及不良情绪。
3. 多食清淡、少渣、富含营养的食物。
4.正确观察及留取粪便标本。
5.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疗程足够,治疗彻底,说明中断治疗的危害。
小儿腹泻病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胃肠道感染引起者床旁隔离。
3、按医嘱调整饮食,不得随意增加或改换食物。
口服补液盐(ORS 液)者争取家属密切配合治疗。
4、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油保护,严防臀红。
如已发生臀红,可涂10%鞣酸软膏。
皲裂或糜烂者应用暴露疗法,必要时可涂以消毒的植物油类后再用灯烤,使之干燥。
灯烤时须防烫伤。
5、食后清洁口腔,如发现鹅口疮,可按医嘱涂制霉菌素甘油、1%甲紫、冰硼散或其他药物。
6、记录呕吐、大便和小便次数、量和性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注意补液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并及时报告医师。
7、输液时按时完成预定的液量,防止停滴、漏出,切忌滴速不合要求。
静脉给钾、钙时,应按要求稀释,滴速不可过快。
输液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腹泻病人的护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常规措施。
1.病人环境的卫生保持: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为防止交叉感染,应保持病人周围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病人床铺、家具等物品,保持通风良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病人个人卫生的保持:腹泻病人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大便后,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
同时,将病人的衣物、被褥及时更换和清洗,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
3.充足的水分摄入:腹泻病人由于大便排出过多水分,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病人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可鼓励病人多喝清水、淡盐水、米汤等,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4.轻食易消化的饮食:腹泻病人的饮食应以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食、面包、鸡蛋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及易造成胀气的食物。
病人应少食多餐,同时加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
5.注意个人保护措施:护理人员在照顾腹泻病人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排泄物,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注意个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自己成为传染源。
6.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程度、脱水症状等。
如有明显腹痛、高热、持续腹泻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7.注意防止传染:腹泻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为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并妥善处理和处置病人的排泄物,避免病原体通过空气或物品传播。
8.心理护理:腹泻病人在疾病期间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尴尬,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理解,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建议病人适量休息,放松心情,减轻疾病对心理的负担。
综上所述,腹泻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保持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充足的水分摄入、易消化的饮食、注意个人保护措施、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传染和提供心理护理等。
腹泻患者的护理建议

腹泻患者的护理建议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常伴有稀薄或水样便的症状。
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为了帮助腹泻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以下是一些腹泻患者的护理建议,供参考。
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腹泻导致的水分丢失对患者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喝水的频率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症状而定。
此外,还可以饮用含电解质的体液,如口服补液盐水、橙汁等,以帮助身体恢复电解质的平衡。
二、注意饮食调理腹泻患者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以减轻症状和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建议患者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鸡蛋、面包等。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含有高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
此外,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等,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三、维持个人卫生腹泻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维持个人卫生十分重要。
建议患者在排便后及时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充分清洁。
同时,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个人物品,以防感染传播。
四、注意休息和调整情绪腹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
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外,积极的情绪对于疾病康复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腹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恶化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烧、脱水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总结: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注意饮食调理、维持个人卫生、注意休息和调整情绪以及密切观察症状变化等护理建议,可以有效地帮助腹泻患者管理疾病,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当然,对于严重的病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希望以上的护理建议能够对腹泻患者提供一些帮助。
拉肚子患者的护理规范

注意休息
拉肚子患者应保证充足的 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
适量活动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可进行适量的活动,以 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恢复 。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和腹 泻症状。
03
药物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
总结词:谨慎使用
详细描述:抗生素是用于治疗感染的药物,但在拉肚子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因为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加重病情。
详细描述
部分腹泻患者可能无法确定具体病因,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肠道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异常等。对于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诊病因,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02
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
01
02
03
避免油腻食物
拉肚子患者应避免摄入过 多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肠 胃负担。
选择易消化食物
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
非感染性腹泻
总结词
由消化不良、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腹泻通常由消化不良、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等非感染因素引起。患 者通常会出现轻度腹泻、腹胀、恶心等症状,病程较短,治疗相对简单。
病因不明的腹泻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止泻药的使用
总结词:适时使用
详细描述:止泻药是用于缓解拉肚子症状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适时使用。过度的止泻可能导致便 秘和其他肠道问题。
抗炎药的使用
总结词:酌情使用
详细描述: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炎药来缓解拉肚子引起的炎症。但抗炎药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胃部不适 和出血,因此应遵医嘱酌情使用。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现象,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采取正确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1.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腹泻会导致儿童失去较多的水分和体液,因此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可以给孩子饮用开水、温开水、果汁、电解质溶液等,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或者剧烈运动后,应该增加水分摄入量。
2.饮食调整:腹泻时,应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选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比如米粥、面条、软煮蛋、馒头、面包等。
少量多餐,以免增加肠道负担。
3.注意消毒:腹泻是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等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传染。
4.观察大便情况: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次数等。
如果发现大便有明显变化,比如出现血便、黏液便等,应及时就医。
5.家庭环境的整洁:要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整洁,及时清洗、晾晒被褥和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6.避免频繁用药:对于腹泻症状较轻的孩子,不需要频繁使用药物。
如果孩子症状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医。
7.适当休息:腹泻会导致孩子身体虚弱,因此要保证适当的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8.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况:腹泻症状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9.定期复诊:对于腹泻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孩子,应该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以便掌握病情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10.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在护理小儿腹泻过程中,家长要与医务人员积极合作,按照医嘱给孩子进行护理,及时向医务人员汇报病情变化。
腹泻患者护理措施

腹泻患者护理措施引言腹泻是指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便便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腹泻患者由于排便增多、水分丢失过多,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腹泻患者护理措施腹泻患者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观察在腹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排便次数、便便的性状和颜色、腹痛程度等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腹痛加重、腹泻加重、大便中带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排除感染源腹泻患者常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感染源的传播。
护士应妥善处理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保持手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床单、衣物等进行及时更换和清洗。
3.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患者由于排便增多,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及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补给,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补液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补液的速度和剂量。
此外,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水平,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 保持营养摄入腹泻患者由于排便增多,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能量、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在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细心助餐,鼓励患者多吃少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5. 皮肤护理腹泻患者常常因为长时间躺卧或排便次数增多而容易出现皮肤损害,如糜烂、潮红、瘙痒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为患者更换湿床单和湿裤子,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摩擦和受压。
可以使用合适的皮肤保护剂或软膏,以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6. 心理护理腹泻患者由于病情不适,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平衡。
可以采取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如倾听患者的抱怨和疑虑、合理引导患者的情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症状护理常规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如解液状便,每日三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
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于慢性腹泻。
一护理评估
1.腹泻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或诱因、病程长短;粪便的
性状、次数和量、气味和颜色;有无腹痛及疼痛的部位,有无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有无口渴、疲乏无力等失水表现;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2.急性严重腹泻时,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皮肤弹性等,注意病人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
慢性腹泻时应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的体征。
3.腹部体征,有无腹胀、腹部包块、压痛,肠鸣音有无异
常。
肛周皮肤:有无因排便频繁及粪便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糜烂。
4.正确采集新鲜粪便标本送检。
二护理诊断
1.腹泻――与肠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腹泻引起失水有关
三护理措施
1.腹泻
1)监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生化指标。
2)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注意休息,腹部保暖。
可用热敷以减少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
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
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
动。
3)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
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
和医嘱,给于禁食、流食、半流食或软食。
4)药物:应用止泻药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排便情况,腹泻得到控制时应及时停药;注意解痉止痛剂如阿托
品时的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
5)皮肤:排便频繁时,粪便的刺激可导致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
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
保持清洁干燥,涂抹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
护肛周皮肤或促进损伤处愈合。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动态观察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的变化;有无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
下降、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脱水表现;有无肌肉
无力、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监测生化指标
的变化。
2)遵医嘱及时给与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补充额外丢失量,恢复和
维持血容量。
一般可经口补液;严重腹泻、伴恶心
呕吐、禁食或全身症状显着者宜静脉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
9
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对老年病人尤其应当及时补液并注意输液速度(老年人易因腹泻发生脱水,也易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循环衰竭)
四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有关病因,注意饮食卫生。
2.发生腹泻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配合治疗。
慢性腹泻的病人注意饮食的种类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