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的罗曼斯》-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的罗曼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体验过浪漫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浪漫主义音乐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爱的罗曼斯》提升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敏感度;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从歌曲中体会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激发对音乐美的追求;强化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锻炼学生的发声、表情、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文化理解,了解吉他演奏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地位,拓展音乐知识视野。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的要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概念。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的一种音乐风格,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创作。它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爱的罗曼斯》这首吉他独奏曲,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这首曲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与节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唱《爱的罗曼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演奏等方式,加强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记忆。
(2)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认识: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爱的美好,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3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宝十三年(754) 进士。
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
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有《韩君平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范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写作兴趣。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达。
二、教学内容1.主题:以“我的生活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堂讨论(1)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悲伤的,或者是感悟到的。
3.写作指导①选材:要选择真实、有趣、有感悟的事情来写。
②构思: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清晰。
③表达:要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对比、排比等,表达真情实感。
④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避免语病。
4.学生写作①按照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开头、中间、结尾。
②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③注意语言表达,避免语病。
5.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今天的写作训练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完成作文《我的生活故事》。
2.家长签字确认,家长评价孩子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2.在写作指导环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师:同学们,写作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思考。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回想一下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是家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朋友的一次帮助,或者是你克服困难的一个瞬间。
(2)学生思考后分享,教师引导:好,我们把这些瞬间串联起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慢地在心中回放,然后选择最触动你的那一刻,作为我们写作的核心。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单元⼀、教学⼀标1、结合现实⼀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正、负数表⼀⼀些⼀常⼀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较正、负数的⼀⼀。
2、在⼀正负数描述⼀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活中的现象,认识正、负数的⼀⼀。
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本单元是在学⼀已经认识⼀然数、⼀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
2、充分利⼀学⼀已有的⼀活经验学习新知。
学⼀对正、负数⼀较陌⼀,但是对⼀正、负数表⼀温度并不陌⼀,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预报中见到。
基于学⼀具有这样的⼀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法⼀⼀,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的知识于熟悉的⼀活场景之中,便于学⼀理解掌握。
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度⼀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具有典型性。
由⼀正、负数表⼀⼀活现象,引导学⼀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正、负数表⼀⼀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归纳概括出意义。
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般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1、充分尊重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经验。
对于温度学⼀并不陌⼀,许多学⼀不仅能根据温度计测量温度,描述温度,⼀且有部分学⼀还能正确理解天⼀预报中⼀些温度表⼀的含义。
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经验,借助温度计让学⼀读出温度计上⼀些具体的温度,提供⼀些⼀正、负数形式表⼀的温度,让学⼀描述其含义,然后再引⼀负数的概念来帮助学⼀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2、要加强直观教学。
因为正、负数的意义⼀较抽象,学⼀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背景材料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并运⼀实物(如温度计)、现实情境等直观⼀段,帮助学⼀更好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引言: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定义、意义、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
一、古诗词的定义和意义古诗词是指具有古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珍贵遗产,是中国文学的精髓。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优美、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和启迪人们的情感。
阅读古诗词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灵交流和情感沟通,是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良好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的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察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1.演讲授课法演讲授课法是指通过讲故事、讲解诗词内涵、分析诗句表达方式等方式,将古诗词的意义和美妙之处展现给学生。
教师需要通过熟练的口才和适当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喜爱。
2.拍板法拍板法是指通过节奏鲜明的声音和手势,比如敲笛子、折纸花等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古诗词配以不同的拍板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3.诵读法古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韵律节奏,因此可以通过诵读法来学习和欣赏。
教师可以先朗诵一遍古诗词,然后让学生模仿诵读,注重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意义和美妙之处。
4.比喻和化用法比喻和化用法是指将古诗词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意义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比喻和化用法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负数
1.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中学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意义打下基础。
2.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气温预报”和“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等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从而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教材在活动情境中完善在直线(数轴)上表示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判断:收入一定用正数表示,支出一定用负数表示。( ) 正确答案:×
错点提示:收入和支出是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但不一定收入就要用正数表示,关键是看解题时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1)-15(2)-65元(3)+7 8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分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如果规定一个量用正数(或负数)表示,那么另一个与它相反的量用负数(或正数)表示。
2.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3.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4.学习活动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的魅力》,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和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3. 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鉴赏来感受诗歌的魅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诗歌的表现手法;3. 诗歌的鉴赏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通过说、听、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展开教学;2. 通过阅读鉴赏和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等方式来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诗歌音乐,或者是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诗歌的知识。
2.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一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鉴赏和解析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押韵和对仗等。
3. 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朗读和分享等方式,来体验诗歌的魅力和表现手法。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编写和朗读自己的诗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4. 归纳总结环节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回顾学习重点,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和评测,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掌握重点,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诗歌的魅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和感悟诗歌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鉴赏和感悟八、教学资源1. 诗歌音乐或相关视频;2. 诗歌教材和课本素材;3. 课堂活动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一、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为《爸爸的钱包》,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学生正确使用钱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2. 重点词汇有效、利用、费用、徘徊、怀疑、伸出、欲望、制定、预算3. 说课内容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钱,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使用重点词汇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重点词汇。
3.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意思,领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4.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爱好。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
2. 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善于开口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
2. 合作研究法。
3. 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零花钱和用途,引出本课主题。
2. 研究课文。
分小组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讲解重点词汇。
3. 合作阅读。
让学生分组,对文章进行有效率的阅读。
4. 运用语言。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述自己的观点。
5. 情景应用。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生活场景,模拟使用钱的场景。
6. 结语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 以任务形式考试,让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并呈现自己的成果。
2. 采用小组互评、全班评比,多维度评价学生成绩。
以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备课,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How tall are you?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和shorter.2.能够用句型:I’m … cm tall .He’s/She’s … cm tall.”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
3.能用句型“You ‘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进行年龄和身高的比较。
4.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按不同年龄、身高排队,并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形容词比较级形式,并能用含有比较级的句型进行替换关键词的问答。
长度单位cm的完整形式centimeter1+ 的发音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录音带、Let’s learn单词卡片.2.教师准备测量身高和体重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preparation:1、师生问好。
2、教师谈话: Happy new year! This year, we’re one year older than last year. Are you taller than last year? Are you heavier than last year?2、presentation:(1) Measure(测量):教师出示测量身高和体重的量器,提问:“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 Let’s measure.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前,帮他们测量身高,并公布测量结果:He /She is … cm tall.(2)板书该句子并领读,重点教读cm,centimeter.(3) 引导学生比较两人的身高:… is taller than …. … is shorter than …. 并由此引出单词的比较级taller和shorter.(4) 讲解比较级的简单构成。
再让学生写出下列词的比较级形式:young old strong thin big small heavy(5) Let's chant 放本课时的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先静听一遍,再跟录音轻声吟唱一遍。
3、practise:Let's learn(1) 出示Let’s learn 图,先教师带读单词,再指名认读。
(2) 操练单词:a.师生对反义词。
b.教师说单词,学生拼读并书空。
c.用教师所指单词造句。
(3) 教师问: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 Who is taller than you? Who is heavier than you?引导学生用I’m …cm tall./kg.. …is taller/heavier than me.来回答。
注意教读kg,,的原形kilogram。
(4)同桌对话:I’m …cm tall. I’m …kg. I’m … than you. You’re … than me.不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同学可以用教师准备的测量器具量一量。
(5)指几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6)听Let’s learn 录音,跟读,再自己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
4、production:1.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How ____ (tall)are you? I’m 112 cm _____(tall).(2) I’m _____(tall) than my brother.(3) Wu Yifan is 160 cm ____(tall).(4) My brother is ____(young) than me.(5) Who is ____(old) than you?(6) Amy is ____(small) than Sue.5、progress:(1)教师请四名同学到前面,示范让学生理解Line up from…。
然后发指令,让学生做动作。
(2)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或竞赛。
作业设计:(1)在作业本上书写Let’s learn的五个四会单词。
(2)收集一些名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资料并进行比较。
(3)比较自己的一家人,并尝试写一篇小短文。
如: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My dad is taller and stronger. My mom is younger than my father. I’m shorter than my dad but taller than my mom..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tall are you? I’m 164 cm tall.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 cm taller than me.”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调查同学的年龄、体重和身高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汇报3.能够听董Let's try的录音内容并选出正确选项。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 cm tall.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 cm taller than me.”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及空中课堂教学资源。
2.教师准备本单元的单词卡片和几位名人的图片与资料。
四、教学过程1、preparation:(1)复习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
念完后提问:Who is tallest? Who is shortest?Who is smallest?(2)Guessing game:教师用描述班上某位同学的特征,如:He is tall and thin. He is taller than … and thinner than…。
Who is he? 请学生猜猜说的是谁。
在猜的过程中还可提问:Is he taller/… than …?2、presentation:(1) 指几名学生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2) Let's try教师放录音,学生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并从听觉上进一步感知主要句型。
录音内容如下:There are three elephants in a zoo. Father Elephant is taller and older than Mother Elephant. Mother Elephant is smaller than Father Elephant. She is stronger than her son. Son Elephant is younger but taller than his mom and dad. Which picture is the Son Elephant?3、practise:Let's talk(1)教师指着一名身高超过自己的学生说:I’m 150 cm tall. You’re taller than me. I’m thorter than you. How tall are you? 待该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说:Oh, you’re … cm taller than me. 然后板书这组对话并重点领读最后一个句子。
(2) 师出示事先收集的名人图片,问:How tall/ heavy/old is …?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名人。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 is 4 cm taller than …. …is two years old than …。
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复习年龄的询问和表达方法。
(3)出示Let’s talk 部分对话,先让学生试读,再放录音,学生跟读。
跟读时提醒学生注意模仿语音和语调。
然后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4、production: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打乱顺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读词后迅速拼成正确的句子。
学生用自己和同桌的资料,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进行练习。
5、progress:Group work教师出示表格,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布置活动任务:Survey your classmates and make a report.先请一组基础较好的学生示范,再分组活动。
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一定要用英语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做英语练习册上Part A 部分相关练习,并抄写四会句子。
(2) Task time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的房间、床及书桌或其它物品的大小尺寸,并写出完整的句子,如“My room is 4 m long and 2 m wide. 教师可先以教室内的物品为例,给学生做个示范。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懂、会说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填充练习;特别是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but the little monkey is funnier.”2.能够了解双元音/ei/,/ai/,/oi/及辅音/p/,/b/,/t/,/d/ 的音与形;能读出相关例词。
3.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绘图并描述最好朋友的活动。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并培养学生拼读音标例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but the little monkey is funnier.”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及空中课堂教学资源。
2.教师准备本单元的单词卡片和几位名人的图片与资料。
四、教学过程1、preparation:(1)复习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
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班内同学的名字替换歌谣中相关内容重新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