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合集下载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去除对象:纺织、造纸、制革、洗毛等一些工 业废水中含有细小纤维状的悬浮物质,如棉布毛、 化学纤维、纸浆纤维、禽羽兽毛、藻类等稍细小 的杂物和残渣。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装置类型:转鼓式、旋转式、转盘式、水力 于10mm的筛网主要用于工业废水的预
出。它是通过由流出槽与挡板组成的出流装置来 实现的。流出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 既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池水位。出流 装置多采用自由堰形式,堰前也设挡板,以阻拦 浮渣,或设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 ④存泥区 • 存泥区一方面是用于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 是供排泥用.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 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 颗粒则随水流带走。沉砂池可分为平流式 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三种 基本形式。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三、沉淀池
• 沉淀池的类型很多,按工艺布置不同, 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 辐流式沉淀池 • 1.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②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图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四、水量调节池
单纯的水量调节的方式: (1)线内调节 (2)线外调节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 五、分流贮水池(事故排放池)
某工厂废水
调节池
去生物处理
分流贮水池
泵
图 分流贮水池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装置类型:转鼓式、旋转式、转盘式、水力 于10mm的筛网主要用于工业废水的预
出。它是通过由流出槽与挡板组成的出流装置来 实现的。流出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 既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池水位。出流 装置多采用自由堰形式,堰前也设挡板,以阻拦 浮渣,或设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 ④存泥区 • 存泥区一方面是用于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 是供排泥用.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 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 颗粒则随水流带走。沉砂池可分为平流式 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三种 基本形式。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三、沉淀池
• 沉淀池的类型很多,按工艺布置不同, 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 辐流式沉淀池 • 1.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②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图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四、水量调节池
单纯的水量调节的方式: (1)线内调节 (2)线外调节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 五、分流贮水池(事故排放池)
某工厂废水
调节池
去生物处理
分流贮水池
泵
图 分流贮水池
江苏师范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第2讲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贾文林

化学法 物理法
第一节 中和法
对于酸性和碱性废水,除予以利用外,常用的就是中和法处 理。中和法的原理是:用碱或碱性物质中和酸性废水时或用 酸或酸性物质中和碱性废水时,把废水的pH调到7左右。
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称为中和反应。
天津王稳庄镇污水横流 水塘蓄满酸性黑水
早在2005年,天津市就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西青区王稳庄镇是 天津市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过去因盛产小站稻而驰名,还是天津市最大的鱼、肉、 蛋无公害生产基地,但这里的河流基本上都因为众多小五金厂严重的污染变成了黄 色或者黑色。
加药间
工作液用泵送到投配槽,经过投配器投入到混合设备。
投配系统采用溢流循环方式,即石灰乳输运 到投配槽中的量大于投加量,剩余量沿溢流 管流回石灰乳贮槽,这样可维持投配槽内液 面稳定不变,投加量只由孔口或阀门开度大 小控制,还可以防止沉淀和堵塞。
投配器
投药中和法特点
投药中和法: 优点: 1、可处理任何浓度、任何性质的酸性废水; 2、废水中容许有较多的悬浮杂质,对水质、水量的波 动适应性强; 3、并且中和剂利用率高; 4、中和过程容易调节。 缺点: 劳动条件差,药剂配制及投加设备较多,基建投资大, 泥渣多且脱水难。
反应: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小“矾花”通过吸附架桥 和沉淀物网补等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
矾花
➢ 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 混凝剂的投加分固体投加和液体投加两种。 1.混凝剂干投法(应用较少) 工艺流程:药剂输运→粉碎→提升→计量→加药混合 2.混凝剂湿投法 工艺流程:溶解池→溶液池→定量控制设备→投加设备→混 合池
预处理 生物法 出水处理
污水也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化工单元操作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它 的处理对象于化学处理相似,尤其适用于杂质浓度很高的污水(常用作物 质的回收利用)或是杂质浓度很低的污水(常作为污水的深度处理)。
水污染控制 第2章 物理处理

3.稀释处理 水体稀释法 废水稀释法
按 处 理 的 程 度
一级处理(primary):也叫初级处理, 该过程只能除去废水中的大颗粒的 悬浮物及漂浮物,很难达到排放标 准。 二级处理(secondary):一般可以 除去细小的或呈胶体态的悬浮物 及有机物,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tertiary),也称高级 (advanced)处理:进一步除去废 水中的胶体及溶解态的污染物, 一般可达到回用的目的。
当悬浮物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悬 浮物下沉形成沉淀物(sludge)。 当悬浮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悬浮物将上浮到水 面形成浮渣(scum)
2 、沉降在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
(1)在一级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中,沉降是主要 处理工艺,废水处理效果的高低,基本取决于 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影响絮凝沉降速度的因素: 颗粒的絮凝程度: 颗粒之间的碰撞几率: 废水流量的大小: 颗粒浓度和粒径的变化范围: 是否添加药剂;
因此,絮凝沉降是比自由沉降复杂得多的过程,其 沉降规律只能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成层沉降的特点:
发生条件:
特征:
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 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存在的干扰, 沉速有所降低,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 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 沉。
(2)在二级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中,沉降具有多 种功能。
在生物处理设备前设初次沉淀池,以减轻后继处理设备的 负荷,保证生物处理设备净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生物处理设备后设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生物污泥,使 处理水得到澄清。
2 、 沉降在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
2-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处理

英砂滤料下面放一层粒度更细、比重
更大的滤料,一般用磁铁矿。
8、滤料
无烟煤
均质滤料
石英沙
石英沙 无烟煤
石榴石
(a)
(b)
(c)
图 9-5 几种滤料组成示意
8、滤料
滤料布置原则 :反粒度、顺比重
一般滤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 (3)有适宜的级配和足够的空隙率。
第一节 格栅、筛网、过滤
4. 工作过程 ✓ 由过滤与反冲洗两部分组成。 5.滤速 ✓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 滤水量,单位
为m3/(m2·h)或m/h。 6.工作周期 ✓ 是指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 • 从过滤开始到过滤结束称为过滤周期。 • 滤池的工作周期为12~24h。
7、过滤机理
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 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
1.2倍。
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栅
履带式机械格栅
格栅栅条 断面形状
过格栅渠道 的水流流速
污水过栅条 间距的流速
圆形 矩形 方形
圆形的水利条件较方 形好,但刚度较差。
目前多采用断面形 式为矩形的栅条。
格栅栅条 断面形状
格栅渠道的宽度要设置得当, 应使水流保持适当流速
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筛网
型式
振动筛网 水力筛网
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 短小纤维的回收
➢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
填埋 焚烧(820℃以上) 堆肥 将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 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第一节 格栅、筛网、过滤
三、过滤
1、定义 是使含悬浮物的废水流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
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质表面或
2-3沉砂池-精品文档资料整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章
平流式沉砂池设计计算
选择设计参数:Qmax、Qmin、 vmax、t、h2、沉砂量X=0.03L/m3 污水、T、α=60°、b1、b′、h1、池底坡度i
L vt
A Qm ax / v
b A/ h2
Q X T 86400 V max
kz 1000
h h1 h2 h3
4.贮砂斗所需容积V
Q X T 86400 V max,
一般采用0.03Lm3/ (m3污水);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 ——生活污水流量的总
变化系数。
平 流 式 沉 砂 池 的《水计污染控算制工程公》 第式二章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斗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章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水平流速v一般取0.08~0.12m/s。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章
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vmax为0.3m/s, vmin为0.15m/s; 停留时间t不少于30s,一般为30~60s;
有效水深h2应不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 池宽b不小于0.6m;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当设置除砂设备时, 可根据除砂设备的要求,考虑池底形状。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 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 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旋流式沉砂池、Doer沉砂池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章
沉砂池工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
城市污水厂一般均设置沉砂池,并且沉砂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 小于2;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最大时流量、最大组合流量、合流制流量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相对密度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
水污染控制工程系列—(二)污水的类型、特征与处理基本方法

一、污水的类型与特征
• 2. 工业废水
来源:主要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等物料所污染的水。 主要成分:工业废水成分随生产过程而异,变化复杂。一般而言,工业废水污染物往往含有 有毒有害物质,有的含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强的污染物,需局部处理达到要求后才能排入城镇 排水系统。 影响因素:影响工业废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类型、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水平等。
二、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 2. 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无害或可再生利用 的物质。
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中和、混凝、氧化还原、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二、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 3.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 物质。
一、污水的类型与特征
• 3. 初期雨水
来源:雨雪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面形成的初期地表径流,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水中,形成面源污 染。
主要成分:初期雨水的水质水量随区域环境、季节和时间变化,成分比较复杂。某些工业废 渣或城镇垃圾堆放场地经雨水冲淋后产生的污水更具危险性。
影响因素:影响初期雨水被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大气质量、气候条件、地面及建筑物环境质量 等。
一、污水的类型与特征
• 4. 城镇污水
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主要成分:城镇污水成分性质比较复杂,不仅各城镇间不同,同一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也有差 异,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确定其水质成分及特点。 影响因素:影响城镇污水水质的因素较多,主要为所采用的排水体制,以及所在地区生活污 水与工业废水的特点及比例等。
按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两类。 按微生物存在形式,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类型。
2-污水的物理处理解析

即截留污染物。
废水
滤料
过滤水
(2)反冲洗
到一定程度时过滤不能 进行,需要进行反洗。 反洗是通过上升水流的
反洗废水
作用使滤料呈悬浮状态, 滤料间的孔隙变大,污
染物随水流带走,反洗 完成后再进行过滤。所
以过滤过程是间断进行
的。
即把污染物从滤料层中 冲走,使之恢复过滤能 反洗水入口 力。
滤料
返回目录
u s u 0e
Χ—沉降污泥浓度 α—与污泥性质有关的系数 u0—最大沉降(临界沉降速度)
4.压缩沉淀
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由于悬浮颗粒浓 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 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 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浓 缩过程以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 淀)。
沉速us< u0的颗粒,其是否能沉降由其进入沉 淀区时在AB断面上的位置所定,例如从靠近水 面A进入的us< u0的颗粒,则不能沉降随水流进 入流出区,如红线1所示。同样的颗粒若处在靠 近池底的位置及h高度以下进入,则能被去除, 如红线2所示。这说明对于沉速us< u0的颗粒, 有一部分会沉到池底被去除。
纸浆等。 设备: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2)微孔过滤 采用成型滤材,如滤布、滤片、烧结滤管、蜂房滤
芯等,也可在过滤介质上预先涂上一层助滤剂 (如硅藻土)形成孔隙细小的滤饼, 去除物:粒径细微的颗粒。 定型的商品设备很多。
(3)膜过滤
过滤介质:特别的半透膜,在一定的推动力(如压力、电场 力等)下进行过滤,
四、过滤
定义:过滤是使含悬浮物的废水流过具有一定 孔隙率的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 质表面或内部而除去。 (细小悬浮颗粒、胶体 颗粒)
废水
滤料
过滤水
(2)反冲洗
到一定程度时过滤不能 进行,需要进行反洗。 反洗是通过上升水流的
反洗废水
作用使滤料呈悬浮状态, 滤料间的孔隙变大,污
染物随水流带走,反洗 完成后再进行过滤。所
以过滤过程是间断进行
的。
即把污染物从滤料层中 冲走,使之恢复过滤能 反洗水入口 力。
滤料
返回目录
u s u 0e
Χ—沉降污泥浓度 α—与污泥性质有关的系数 u0—最大沉降(临界沉降速度)
4.压缩沉淀
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由于悬浮颗粒浓 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 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 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浓 缩过程以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 淀)。
沉速us< u0的颗粒,其是否能沉降由其进入沉 淀区时在AB断面上的位置所定,例如从靠近水 面A进入的us< u0的颗粒,则不能沉降随水流进 入流出区,如红线1所示。同样的颗粒若处在靠 近池底的位置及h高度以下进入,则能被去除, 如红线2所示。这说明对于沉速us< u0的颗粒, 有一部分会沉到池底被去除。
纸浆等。 设备: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2)微孔过滤 采用成型滤材,如滤布、滤片、烧结滤管、蜂房滤
芯等,也可在过滤介质上预先涂上一层助滤剂 (如硅藻土)形成孔隙细小的滤饼, 去除物:粒径细微的颗粒。 定型的商品设备很多。
(3)膜过滤
过滤介质:特别的半透膜,在一定的推动力(如压力、电场 力等)下进行过滤,
四、过滤
定义:过滤是使含悬浮物的废水流过具有一定 孔隙率的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 质表面或内部而除去。 (细小悬浮颗粒、胶体 颗粒)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下

• 按水流过滤层的方向可分为: 上向流滤池、 下向流滤池和双向流滤池;
• 按滤料种类可分为: 砂滤池、煤滤池和煤 -砂滤池;
• 按滤料层数可分为: 单层滤池、双层滤池 和多层滤池;
• 按水流性质可分为: 压力滤池和重力滤池;
• 按进出水及反冲洗水的供给和排出方式可 分为: 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等。
• (2)反冲洗过程
• 先关闭进水管与清水支管上的阀门, 然后开排水管及反冲洗水的排水阀门,反 冲洗水从反冲洗水管,经过配水管,从下 而上流过垫料层和滤料层,滤料在上升水 流的作用下,悬浮起来并逐步膨胀到一定 高度,使得滤料中的杂质、淤泥冲洗下来, 污水进入反冲洗水排出槽经污水渠、排水 管排入沟渠,反冲洗直至排水清为止。
• 四、加压溶气气浮装置
• 基本工艺流程与工艺选择
• 加压溶气浮上法是目前常用的浮上法。
• 这种方法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 水中,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 和的空气以微细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 加压泵的作用,一是提升废水,二是使 介质——气、水受到压力作用。
1.全溶气气浮法
该法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过减 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流程
• (2)静电引力
• 由于颗粒表面上的电荷和由此形成的 双电层产生静电引力和斥力,故当悬浮颗 粒和滤料颗粒带异号电荷时则相吸,反之 则相斥。
• (3)吸附
• 悬浮颗粒细小,具有很强的吸附趋势 ,吸附作用也可能通过絮凝剂的架桥作用 实现。絮凝物的一端附着在滤料表面,而 另一端附着在悬浮颗粒上。
• (4)分子引力
。
空气
混凝剂
溶气罐
进水
减压阀
气浮池
• 2.部分溶气流程
• 按滤料种类可分为: 砂滤池、煤滤池和煤 -砂滤池;
• 按滤料层数可分为: 单层滤池、双层滤池 和多层滤池;
• 按水流性质可分为: 压力滤池和重力滤池;
• 按进出水及反冲洗水的供给和排出方式可 分为: 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等。
• (2)反冲洗过程
• 先关闭进水管与清水支管上的阀门, 然后开排水管及反冲洗水的排水阀门,反 冲洗水从反冲洗水管,经过配水管,从下 而上流过垫料层和滤料层,滤料在上升水 流的作用下,悬浮起来并逐步膨胀到一定 高度,使得滤料中的杂质、淤泥冲洗下来, 污水进入反冲洗水排出槽经污水渠、排水 管排入沟渠,反冲洗直至排水清为止。
• 四、加压溶气气浮装置
• 基本工艺流程与工艺选择
• 加压溶气浮上法是目前常用的浮上法。
• 这种方法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 水中,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 和的空气以微细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 加压泵的作用,一是提升废水,二是使 介质——气、水受到压力作用。
1.全溶气气浮法
该法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过减 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流程
• (2)静电引力
• 由于颗粒表面上的电荷和由此形成的 双电层产生静电引力和斥力,故当悬浮颗 粒和滤料颗粒带异号电荷时则相吸,反之 则相斥。
• (3)吸附
• 悬浮颗粒细小,具有很强的吸附趋势 ,吸附作用也可能通过絮凝剂的架桥作用 实现。絮凝物的一端附着在滤料表面,而 另一端附着在悬浮颗粒上。
• (4)分子引力
。
空气
混凝剂
溶气罐
进水
减压阀
气浮池
• 2.部分溶气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d 。
VW
S N T 1000
0.5 250000 2 1000
250m3
每池污泥部分容积 (8)总高H
V V 250 25m3 n 10
设污泥斗底0.5m×0.5m, 上口4.5m×4.5m,斗壁 倾角60°,
h4
(4.5
2
0.5)
tg60
3.46m
设i=0.01 h4 (20 4.5) 0.01 0.16m
2、平流式沉淀池设计(P48)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m2): A Qmax
q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 m3/m2·h,表10-5(P45)。
(2)有效水深h2 (m): h2=q×t 式中:t—沉淀时间,h,表10-5选取。
(3)沉淀区有效容积V(m3):
三、平流式沉淀池 1.构造及工作特点
平流式沉淀池1.avi
(1)进水区有消能、整流措施(P46 )
图10-28 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整流措施 ①进水槽;②溢流堰;③穿孔整流板;④底孔;⑤档流板;⑥潜孔;
(2)出水区有出水装置
(3)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4)排泥方法:单斗排泥或多斗排泥。 链板式刮泥机.swf
u0
流
H
区
沉淀区
B
污泥区
D
L
v
u0
L
H 即u0
v(
H L
)
L、ν不变,H越浅,uo越小,沉淀效率越高。
2、构造
清水出水区
配 水区 缓 冲区
图10-36 升流式斜板沉淀池 1.配水槽;2.穿孔墙;3.斜板或斜管;4.淹没孔口;5. 出水槽;6.排泥管;7.支架。
斜板
3、分类:
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与污泥相对运动方向分为同 向流、异向流、侧向流三种。
S N T Vw 1000
S湿—每人每日湿污泥量,L/d·人,表10-5;
N—设计人口数,人;T—两次排泥时间间隔,d
。 S湿 =
S干 100
(100 P0 )
P0――污泥含水率,%。
γ――污泥容重,P0≥95%时,γ=1000kg/m3。
或Vw
Qmax (c0 c1 ) 24 T 100
四、竖流式沉淀池 1、工作原理
污水以流速v竖向流动, 悬浮颗粒(速度u)运动 状态为: ①u>v时,颗粒下沉; ②u=v时,颗粒处于随机 状态; ③u‹v时,颗粒上浮。
u 1 (s L) gd2 18
2、竖流 式沉淀池 设计(自 学,P50 )
五、辐流式沉淀池(P52)
池体为圆形,直径大;有中心进水和周边进水两种形式。
出水
排泥
图10-34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
进水
特点:水流速度沿径向逐渐减小,利于悬浮颗粒沉淀 。但进水处流速大,易冲击池底污泥。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周边进水进水槽断面大,布水均匀;可避免进水冲 击池底污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
六、斜板(管)沉淀池
1、浅池理论
A
C
Q入 流 区
v
v u’0 =1/2u0 出
(5)总宽B B A 900 45m
。
L 20
(6)沉淀池数量n
设 b=4.5m
n B 45 10 b 4.5
验算 L 20 4.4 4
b 4.5
(7)污泥区容积Vw 由表10-5, 取S干 25g / d • 人, P0 95%
S湿
设
S干 100
(100 P0 )
25100 0.5L / d • 人 (100 95)1000
L1
2
L2
)h4"
b
(20 4.5) 2
0.16 4.5
8.7m 3
⑾贮泥区容积
V V1 V2 26 8.7 34.7m 3 25m 3 ⑿设计计算草图如下:
0.3
3.0 7.22
0.3 3.46
20.3 20
60°
4.5 0.5 4.8
单位:m
作业P79: 第5题(设 计平流式沉淀池)
(100 P0 ) 1000
c0、c1――沉淀池进水、出水SS浓度,mg/L。
(8)沉淀池总高H:
H h1 h2 h3 h4 h1 h2 h3 h4' h4"
h1——超高,取0.3m; h3——缓冲层高度;h4——污泥区高度,m; hm’4。——贮泥斗高度,m;h’L’4——梯形部分高度,
4、特点及应用 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及占地面积受到 限制时采用。
七、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采用斜板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回流 部分活性污泥,设置调节池。
第五节 隔油池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与危害(P57) 1、来源 石油工业、轻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食 品加工废水等。 2、状态 (1)可浮油:油滴粒径>100μm; (2)细分散油:油滴粒径10~100μm; (3)乳化油:油滴粒径<10μm; (4)溶解油: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 3、对环境危害 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有严重影响。
V A h2或V Qmax t
(4)沉淀池长度L(m):L v t 3.6
v—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mm/s; v≤5mm/s。 (5)沉淀区总宽度B(m):B=A/L
(6)沉淀池数量n n B b
b—每座或每格沉淀池宽度,m。
L / b (4 ~ 5) L / h2 8
(7)污泥区容积VW
H h1 h2 h3 h4' h4"
0.3 3 0.3 0.16 3.46 7.22m
⑼污泥斗容积V1
V1
1 3
h4' ( S1
S2
S1 S2 )
1 3.46 (4.5 4.5 0.5 0.5 3
⑽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V2
4.52 0A A Qmax 1800 900m2
q
2
表10-5选取。q=2m3/m2·h
(2 )
h2 q t 21.5 3m
(3)沉淀区V设V A h2 900 3 2700m3
(4)长度L v=3.6mm/
L v t 3.6s 3.61.5 3.6 19.44m。园整取20m
h1
h2
H h3
h4"
h4'
60°
(9)贮泥斗容积V1
V1
1 3
h4' (S1
S2
S1 S2 )
S1、S2--污泥斗的上、下口面积,m2;
(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V2
( L1
2
L2
)h4" b
L1,L2--梯形上下底边长,m。
某城市污水拟采用生物法处理,Qmax=1800m3/h ,N=250 000,t=1.5h。设计平流初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