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主题分析

合集下载

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主题分析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1.分析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 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 会意义。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 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 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 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 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 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 车厢门口 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 1 车厢,让他把 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 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 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 客们说:“从第 9 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 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 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但“都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是“哪样”的错误,表 卷
述不严密;后一思考点,没有结合原文。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 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 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高中小说阅读指导:小说主题

高中小说阅读指导:小说主题

高中小说阅读指导:小说主题小说主题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小说主题能够揭示人性善恶、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复杂性的把握和挖掘。

小说主题的复杂性一、主题与母题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中心信息。

母题是反复出现的想法、形象或元素,具有象征性的价值。

主题和母题的主要区别:1.主题是抽象的,母题是具体的;2.主题具有价值判断,而母题只是一种描述。

如“爱情”“战争”“复仇”是母题,而“爱情至上”“反对战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则是主题。

二、主题的复杂性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往往表现在小说主题的象征性和多义性两个方面。

1.象征性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概括、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在分析小说主题的象征性时,要注重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物象和环境的把握,体会其象征内涵。

2.多义性是指一些小说的主题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不是确定的,而是模糊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的。

对于小说来说,“主题鲜明”很难说是一个优点,这缘于世界是复杂的,而小说作为世界的再现,必定是复杂的。

三、悲喜剧主题悲喜剧本是戏剧文学的一种体裁,其中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成分,由于小说具有复杂性,其主题也经常会出现悲喜剧皆有的现象,但占主导地位的悲剧性仍是小说的核心主题。

悲喜剧主题的特点:1.喜剧外壳悲剧内涵:悲喜剧主题的本质是悲剧,而喜剧则是外壳,通过喜剧的表达方式,更能衬托出悲剧主题的深刻性;2.以乐景写哀情:在悲喜剧主题的处理上,作家往往会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对悲剧主题更能感同身受。

高考小说选材人文主题梳理梳理历年全国卷及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真题,总结归纳后发现,在题材、主题及形象意蕴方面,皆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征程上的精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小说阅读探究主题

小说阅读探究主题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 代背景。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 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 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3. 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 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 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
习题训练
•《不是时候》T4
• 1、展现了现代人的杂乱、单调、乏味、孤独的生 存状态 • 2、表现了人在生活的压力下的一种消极、阴暗甚 至病态的心理 • 3、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四类)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 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用故事的形式揭露和鞭挞现 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三、探究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三类)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 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 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某一个问题)的理解
四、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 1.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 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 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 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 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 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 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 了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 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 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小说阅读
-----探究小说主题

高中语文小说主题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小说主题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小说主题总结归纳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阅读各种小说,理解其中的主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将从情感、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和历史传承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小说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

一、情感类主题在许多高中语文小说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小说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热爱、亲情和友情等情感需求。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二、社会问题类主题小说经常通过描述社会问题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和不公。

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关注当代青年的心理困惑、社会竞争和人际关系,引发了对社会价值观、阶级固化等问题的深思。

三、人生哲理类主题许多高中语文小说探讨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复杂。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以主人公令狐冲的人生观和江湖信仰为主题,探讨了江湖文化与现实社会伦理的碰撞。

四、历史传承类主题小说常常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讲述和传递历史的价值和文化遗产。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描绘农村家族的兴衰变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归纳:高中语文小说的主题多种多样,包含了情感、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和历史传承等方面。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小说,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现象,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小说,分析其中的主题,并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样就完成了2000字的文章,从情感、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和历史传承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小说的主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说主题与作者意图的分析

小说主题与作者意图的分析

小说主题与作者意图的分析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每个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作者希望读者从中获得的核心信息。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小说的主题可以是多样的,涵盖社会、人性、爱情、友谊、成长等各个方面。

主题是作者想要通过故事来探讨和传达的核心思想。

例如,一部关于友谊的小说的主题可能是探索真正的友谊是如何形成和维系的,以及友谊对个体的影响。

主题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和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呈现。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小说的主题是理解整个作品的关键。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对于某个问题或者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主题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文本分析、人物分析和情节分析等。

首先,文本分析是对小说中具体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读者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和象征等元素,来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例如,作者可能通过某个人物的对话来传达对于某个社会问题的观点,或者通过一段描写来呈现某个主题的意象。

其次,人物分析是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行为和对话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变化等,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某个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例如,作者通过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来探讨成长的主题,或者通过一个人物的冲突与挣扎来传达某个主题。

最后,情节分析是对小说中情节发展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故事发展的线索,通过分析情节的展开和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例如,作者通过一个人物的冒险经历来探索勇气和坚韧的主题,或者通过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来传达爱情的主题。

总之,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意图密不可分。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文本分析、人物分析和情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思想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思想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思想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通过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塑造来传递作者的主题与思想。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深入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和观点。

本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思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一、主题的分析主题是小说中作者想要探讨或传达给读者的核心观点或意义,可以是关于人类生活、社会问题、人性、爱情等方面的思考。

主题通常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和体现。

1. 人性的善恶许多小说都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问题。

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内心的挣扎,作者希望读者思考人类本性的复杂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面临选择报仇还是宽恕的困扰,反映了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斗争。

2. 社会不公与反叛部分小说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不公与不平等现象。

作者通过塑造反叛者的形象,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温斯顿·史密斯对极权主义社会进行反抗,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3. 爱与牺牲爱与牺牲的主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作家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深情关系和牺牲行为,探讨人性中的美好与伟大。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简爱为了追求自由和真爱,勇敢地抵抗了社会禁锢。

二、思想的分析思想是作者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言行、对话等方式,传达给读者的观点、价值观和思考。

思想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和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1. 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多样性和行为的多变性,作者试图表达人性的复杂性。

人物的善恶、矛盾与挣扎,都是对人性多维度的思考。

2. 力量与权力的腐蚀许多小说揭示了力量与权力对个体和社会的腐蚀。

通过描述权力滥用的后果和对弱势群体的压制,作者试图警示读者对于权力的关注和思考。

3. 爱与希望的力量爱与希望被认为是人类进步和拯救的源泉。

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爱与希望,向读者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4.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生与死是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小说阅读主题分析

小说阅读主题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题分析五、概括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上下,因此,观赏小说必须观赏小说的主题。

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法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

对主题比拟单一的高考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一〕常见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4、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挖掘的根本途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小说的标题看、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开展看、从言语感情色彩看、从作者的思想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根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挖苦、批判、揭露、责备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主题探究题分类与挖掘途径:〔1〕思想感情意蕴探究①通过形象来完成。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行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完成。

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生存状的时代背景。

〔2〕思想意蕴、感情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感情意蕴,是指作品的感情意义或取向,就是作者的感情态度、喜怒褒贬等。

虽说二者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感情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感情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特长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3〕启发(思考)类探究启发(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简单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主题分析五、概括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

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一)常见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4、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小说的标题看、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作者的思想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主题探究题分类与挖掘途径:(1)思想情感意蕴探究①通过形象来实现。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实现。

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生存状的时代背景。

(2)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

虽说二者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3)启示(思考)类探究启示(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

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是其基本要求。

(四)解题思路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如《第9车厢》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作者所要揭示的不负责任、思维定势的危害。

③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

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

如《第9车厢》中的“正常人”。

④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

(五)答题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反映了/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

如《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切地表达了对底层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关心,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配套练习(四)概括小说主题锁王①陈锁锁在中兴大市场入口处摆个小摊子,专门修锁配钥匙开锁。

②无论什么样的锁,到了他手里都能修好;也无论什么样的钥匙,到了他的手里都能配得出来:“锁王”的名号由此而来。

③一次,客人问他,怎么干上这行了?他说,想干这行,干上了这行。

客人说,你真有意思。

他说,是干这一行有意思,才有意思的。

客人说,干这行钱太少,只怕意思不多啊。

他说,有意思不在于钱的多少,城里太需要干这行的了,您看,天天有人被锁在门外啊。

客人点点头,笑着说,你他妈的还真有意思,说了半天,没一句说到点子上。

④陈锁锁从机器上取下钥匙,举起,反复看了看,然后夸张地吹一口气,说,可以了。

但没有立即把钥匙交给客人,而是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⑤我下岗以后去了深圳,在一个中外合资的大锁厂打工。

那个锁厂生产上万个品种的锁,能满足全世界人们对锁的一切需要。

我干得非常出色。

后来,老板送我外出学习,我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就在这时,厂里的另一个技术骨干,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莫名其妙地被开除了。

⑥开除的第二天,他把自己反锁在房子里,自己身上也锁满了锁,脖子上锁满了圆形的锁,手上锁满了方形的锁,腰上锁满了条形的锁,脚上则锁满了各种各样的链条。

我还看见,他的房子里有一个菩萨一样的布人,布人身上也锁满了锁。

⑦我非常震惊,他怎么变得如此怪诞呢?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怪的是他在房子里的举止言行。

他不时拳击布人,口中念念有词:“该死的,该死的,你还要我造锁吗?我要锁死你。

”打得筋疲力尽后,他又轻轻地把玩布人身上的锁,很久以后又面向布人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我给你开锁,然后,你再给我开锁,好吗?”膝盖跪疼后,他站起来,用自己身上的锁,使劲地砸布人身上的锁,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我不再造锁,我不再造锁,都是锁惹的祸啊。

”⑧我只好强行开锁,我租来了气焊机。

在割断这些锁时,我突然发现每一把锁都有一张血盆大口,我想把这些嘴堵住,可这些怪兽好像可以生出无数可怕的嘴,越是挣扎越被它死死咬住,直到耗尽你最后一口气。

他被我拖了出来,瘫痪在地上,如一堆稀泥。

我批评他:“你怎么这样傻?有什么想不通的?锁终究是要打开的……”⑨是啊,都是锁惹的祸。

此刻,我内心深处,一会儿涌起一股麻,一会儿涌起一股酸,一会儿涌起一股苦,一会儿涌起一股辣,最后才涌起了一股甜。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就从厂里辞职出来,干起了这一行。

⑩那个配钥匙的人,被陈锁锁说得一头雾水,听得不耐烦了,就说,把钥匙给我,多少钱?我要回家开锁去了。

好的,保证能顺利打开,陈锁锁得意地说。

⑪陈锁锁态度好,随喊随到,他替别人开锁,但从不偷盗,有口皆碑:“真正的锁王!”每替人修好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每替人配一把钥匙,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每替人打开一把锁,他总要连连点头说:“锁王就是锁王。

”久而久之,他的这句话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⑫有人问:“你怎么如此开心?”⑬他答:“那些被锁在门外的人,因为有了我能回家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通过陈锁锁下岗又上岗,最后又辞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人在社会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彷徨感,批评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残酷,呼唤人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B、小说中对陈锁锁的同事将自己锁在屋内的一连串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人被社会抛弃后孤立无助的绝望和对社会的怨愤,为后文陈锁锁醒悟,产生新的人生追求作了铺垫。

C、小说情节简单,但对比鲜明,如陈锁锁的坦诚与客人的防范心理的对比,陈锁锁的开朗与同事的自闭的对比等。

D、“锁王”既体现在陈锁锁造锁修锁配钥匙本领的高超,又体现在他在人们心中的口碑很好,助人为乐,为人正直。

E、“反复”是小说刻画人物的典型手法,如陈锁锁与客人之间关于“意思”的对话,陈锁锁反复说“锁王就是锁王”,体现了陈锁锁身上也具有自负的个性,这使人物更加真实。

(2)小说的结构很有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析。

(3)请理解第⑨段画线文字的含意以及在小说上下文中的作用。

(4)小说题为“锁王”,意蕴丰富。

请结合文本探究“锁”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对“锁王”的情感态度。

答案:(1)CB(A项,“体现了人在社会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彷徨感,批评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残酷”错,陈锁锁的人生经历恰恰体现了他对自己人生方向的准确把握,另外作者在小说中也无意批评现代企业制度的残酷;D项,“造锁”错误,“造锁”不是作者要突出的;E项,“自负的个性”错误,这恰恰反映了陈锁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①插叙的写法,小说主体先写陈锁锁修锁配钥匙开锁,中间借回答客人的问题讲述他过去造锁开锁的经历,故事中套故事,设置悬念,让人们对“锁”和“锁王”的理解逐步深入;②以“锁”为线索,陈锁锁由过去造锁到后来开锁、修锁、配钥匙,陈锁锁对待人生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3)含意:表现了主人公陈锁锁面对同事的遭遇时内心的变化过程。

先是对同事因生活变故而自我封闭表示辛酸难过,然后从中悟出了道理而感到甘甜。

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陈锁锁将同事从屋内救出后的后怕、对同事遭遇的同情;又为下文陈锁锁彻悟,由过去造锁改行开锁作铺垫。

(4)答案:意蕴:①人与社会:人被现实层层“锁”住并被吞噬,陷入痛苦困顿、无法自拔的境地,如陈锁锁的同事把自己锁在屋内的行为;②人与人: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既利用又怀疑,如客人反复问陈锁锁“怎么干上这行了”。

情感:①表达了对社会人情冷漠的否定,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呼唤,如写陈锁锁解救并开导同事的过程;②对善于打开别人的心锁并由此获得快乐的人的赞美,如陈锁锁反复说“锁王就是锁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